《人潮汹涌》能劝退勇闯春节档的“腰部”影片吗?

这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标本”,但希望是最后一次。

文丨跃幕,作者丨庞宏波

黑马真的累了。

在春节档映前的预售大战,《人潮汹涌》就被贴上“黑马”的标签。一方面是电影本身的“底气”,无论是导演还是主创都拥有相对优质的口碑打底,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电影的预售垫底,在《唐探3》超六成的压制下,《人潮汹涌》几乎成为了最没落的那一个。寄希望《人潮汹涌》能够逆袭,所以美其名曰为今年春节的“黑马”。

在口碑左右票房越来越迅猛的当下,黑马自然有可能跑出来。这也是无数非头部大片闯入春节档的原因所在,希望在这个不断扩充的大盘里能够后发制人,再不济也能借助大盘的红利实现体量的提升。

这种口碑和票房的正相关,自然也是商业电影市场的一种健康状态。但是今年,《人潮汹涌》却成为了失败的“标本”。电影的口碑的确出色,但是票房表现却一言难尽。首日尚且还有8.6%的排片,但次日就降至3.9%。即便是在这可怜的排片比里,黄金场更是寥寥无几。想要看《人潮汹涌》,成为了一件极难的事情。

为此,导演亲自下场求排片,随机排片也小幅上涨。如果说口碑和票房的倒挂是市场的不健康,但每次“黑马”不兑现就需要导演下场求排片又何谈健康?

《人潮汹涌》的高质量的确值得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但市场表现不好也不能怪罪于市场的无情。在春节档突破70亿大关后,势必还会有更多的《人潮汹涌》挤入春节档,寄希望成为下一匹“黑马”。

但《人潮汹涌》应该劝退后来者,春节档的大盘红利应该被理性看待。

1、黑马迷路春节档“无人区”

春节档,一年一变。

2021年的春节档,相比2017年总票房翻了一倍还多。迅速扩张的大盘,吸引着头部影片涌入。但这个被迅速“撑大”的黄金档期,每年的形势都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2017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功夫瑜伽》最终排在年度票房的第四位,第五位是在档期被“逆袭”的《西游:伏妖篇》。在这个春节档里,下沉是被频频提及的高频词汇。下沉+口碑,成为了突围的法宝。

到了第二年,《红海行动》再度逆袭,并且一举拿下了年度票房冠军。这部定档最晚,类型与档期匹配度最不高的影片却爆发出了最惊人的能量。这一年,类型迷信被打破,口碑成为支柱。

而2019年,这种口碑源动力到了一个巅峰,《流浪地球》同样前期走势不佳,但是仅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逆袭。最终一部国产科幻拿下了46.8亿票房,直接打开了科幻元年。逆袭加速,成为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

实际上每一年,春节档都是“口碑定天下”,只是每一年口碑的发酵速度更快。这直接给了很多腰部影片信心,勇闯春节档似乎只要有口碑就能有票房。

这一点实际上放在今年并没有错,毕竟《你好,李焕英》的逆袭也是有口碑就能有票房的典型代表。在《唐探3》一骑绝尘的走势下,《你好,李焕英》步步“狙杀”,最终在第四天就完成了单日票房的反超。对比《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的逆袭速度并不慢,但《唐探3》的映前走势史无前例,这需要更大的逆袭难度。

但今年的春节档,更大的特点在于严重的两极分化。《唐探3》+《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占比从首日的76.9%一度涨到了82.1%,这也就意味着7部影片竞争的春节档,5部影片贡献的票房从23.1%下降到了17.9%,而这其中还有动画电影的市场刚需。

《人潮汹涌》首日开分成为档期第二,但是上座率从8.6%第二天迅速跌倒了3.9%,在导演下场求排片之前,已经跌破了3%。更要命的是,电影的上座率在前两日“稳坐”倒数第一,随着《侍神令》的口碑掉队,《人潮汹涌》才开始逆袭至倒数第二。如今,《人潮汹涌》有了继续逆袭的势头,但这种逆袭也仅仅是为了“体量而战”,想要在档期里掀出大风浪已经失去机会。

2、“黑马”的选择:同情不能代表认可

力挺《人潮汹涌》是因为质量应该得到市场优待,但市场自然会决定优待谁。

《功夫瑜伽》是逆袭的《西游:伏妖篇》;《红海行动》逆袭了《唐探2》和《捉妖记2》;《流浪地球》逆袭了《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凭借口碑逆袭,仿佛是春节档的主旋律。但黑马影片忽略的是“头部化效应”的力量究竟有多强。

今年,《你好,李焕英》依旧逆袭了《唐探3》,但是票房前两名能够占到大盘票房产出的八成。黑马逆袭不假,但这个市场不会容下两匹黑马,这是目前春节档最残酷的现实,也是一个被忽略的现实。

黑马频频跑出,的确让内容市场回归到了内容,也让质量比拼回归到了质量。这给予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是一个市场应该有的健康环境。但整个市场毕竟不会优待每一部口碑优质的影片,大众商业电影市场仍然有一些无法被改变的铁律。

事实上,《人潮汹涌》本身都不能算作是一部腰部影片。因为电影本身有刘德华+肖央+万茜的阵容,电影本身的下沉是具备一定的穿透力的。而导演此前的《无名之辈》是黑马逆袭的典型案例,即便是在和好莱坞大片的对抗下也拿下了将近8亿的票房。

而且作为“头号招牌”的刘德华为这部影片拼尽全力,首开社交媒体入驻抖音进行宣传,四处直播为影片叫卖。主创的口碑背书+主演的下沉人气+宣发卖力,《人潮汹涌》的优势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一部腰部影片应该具备的优势。

但在这个春节档里,《人潮汹涌》被“头部化”市场击出一记重拳,这对于黑马影片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能够进驻春节档的影片,如今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短板。但在这个竞争压力空前的档期,口碑仅仅是基础,真正决定市场的依然是基于口碑基础的市场因素。

《人潮汹涌》的确是一部优质影片,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同档期的《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口碑都不差。而在市场因素方面,《人潮汹涌》的“重工业属性”不及《刺杀小说家》、喜剧性不及《你好,李焕英》、IP不及《唐探3》、受众差异不及《熊出没》。

在市场因素的比拼中,《人潮汹涌》没有自身优势。而且在前期宣发中,过于依赖刘德华的“人气”,对于影片本身卖点的解读也不强,对观众的吸引力远远不够。这种营销上的失误,同样是一个关键。

口碑好的《人潮汹涌》一度位列档期末尾,的确让很多人同情影片的遭遇。但是这的确给仍然希望闯入春节档的黑马影片提出了新的思考:影片优势的转化有效度有多高?影片不能寄希望自己的高口碑“躺等”逆袭,如果在春节档里没有核心优势,那么这个档期选择值得“认可”吗?

3、值得重新审视档期容量

希望《人潮汹涌》的“失利”是最后一次。

这两年,关于春节档的容量一直是产业的一个讨论话题。“容量”一方面是大盘能够有多少票房,另一方面是究竟能容下几部影片。今年超70亿的总票房和7部影片,显然不是最终的答案。那这意味着明年,还会有影片抱着和《人潮汹涌》同样的心态挤入这个寸土寸金的超级档期。

档期大盘的容量不断被挖掘,一方面让头部大片充分受益,直接让其坐在了争夺年度票房冠军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春节档容量被挖掘,是否存在让腰部影片分食红利的情况?

其实,这一点一直都没有被证实,但总有影片甘于“以身试档”。2018年和2019年,春节档末尾的影片票房基本相当。2018年《祖宗十九代》拿下1.7亿票房,2019年《神探蒲松龄》拿下1.61亿票房。而且这两部影片当年口碑表现均不好,但是依然成功破亿。

随着口碑对票房的作用加大,那么是否可以凭借高口碑冲破固有体量呢?实际上这一直是整个产业腰部影片的兴趣所在。此前《情圣2》定档过春节档,最终因为主演问题撤出;而2020年未成形的春节档,也有《夺冠》、《紧急救援》、《姜子牙》等影片定档其中,但疫情导致集体撤档,同样没能给产业带来参考价值。

今年,《人潮汹涌》的进驻,算是一个标本。有喜剧类型、有口碑保障、有人气主演,但是实际效果却恰恰证明是一个反例。在头部化逐渐增强的春节档,腰部影片不断难突围,甚至会低于影片原本应该具备的体量。

《夺冠》和《姜子牙》去年撤档后在国庆档相遇,最终前者产出8.36亿票房后者产出16亿票房。但如果放在今年的春节档,这两部影片会有这样的体量吗?而《紧急救援》原本也是“平移”一年,但最终提档至12月,最终拿下了4.9亿票房。如果还是原本的档期环境,《唐探3》+《囧妈》虽然口碑成绩可能都不达预期也必然会有逆袭,但这三部影片是否一定会比现在的票房体量都高呢?

疫情之后,整个产业对于档期的选择极为“谨慎”。档期扎堆空前,尤其是对于大档期的争夺非常激烈。原因在于相比需要自带热度的冷档期,大档期充足的市场容量也能让其分食红利。但起码目前《人潮汹涌》基本上票房落点低于3亿的市场表现,应该让更多的影片重新去思考。

例如,是否应该让春节档“泛档期化”?一些体量稍小的影片能否敢于提档,毕竟在《拆弹专家2》之后整个市场迅速冷却,大盘利用率极差。那么,倘若有“春节档实力”的影片能够提档,或许可以为自己的口碑长线拉长一定的空间。

对于非四大档期来说,是否可以被充分利用?毕竟进口片在2021年究竟有多少部被引进非常迷茫,而大档期基本上会被头部大片提前预占。对于有一定口碑自信的影片来说,同样也有机会。

如果春节档依旧像今年这样,两部影片票房占比达到八成。那么,这几乎等同于直接宣告其它影片失去竞争的机会。这并非最惨,多部影片竞争市场剩余不到20%的市场容量,也必然会有影片难达应有的体量。

过分鼓吹大档期的票房红利以及口碑为王,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一部又一部影片遭遇损失。如果有更多口碑优质的《人潮汹涌》在豪赌春节档中落败,这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同样是一种巨大损失。​

本文系作者 跃幕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17

深交所:本周对“正丹股份”“*ST左江”进行重点监控

20:17

十部门:持续畅通科技型企业境外上市渠道

20:15

十部门:支持境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20:12

商务部正牵头修订《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限制

20:09

十部门:积极支持境外机构和其所投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丰富科创资金来源

20:09

证监会:健全科技型企业上市和再融资“预沟通”机制

20:07

证监会: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

19:59

我国正在规划建设下一代“中国科技网”,推动海量科研数据互联共享

19:50

证监会:深入推进发行监管转型,以发行监管转型带动系统监管转型

19:50

证监会:积极推进科创50、创业板股指期货和期权研发上市

19:49

证监会: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

19:49

中科曙光:因涉嫌短线交易中科曙光股票,公司董事长李国杰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19:48

证监会:突出科创板、创业板定位,设定申报规模上限,更加精准服务早期科技型企业

19:47

证监会:完善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

19:47

证监会:加大科技型企业再融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科创板、创业板储架发行制度

19:46

证监会:提高北交所市场准入包容度,大力吸引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

19:46

证监会: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19:45

证监会: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

19:44

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

19:32

我国拟制定能源法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