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应用策略史
Facebook可以帮助开发者们接触到12亿的用户,如果这都不能吸引到开发者,那么Facebook在移动端就会永远落后下去。
《快公司》2013年11月
6年前,Facebook号召开发者们将他们的产品与Facebook整合,这家公司希望通过吸引外部优质的应用帮助自己黏住用户、收集数据,并且最终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但是事情并非像预想的一样演进。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6年来的历程吧。
2008年,公司开始想要考虑变现的问题,但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当时流行的一个问题是,像《纽约时报》之类的媒体是不是要放弃自己的网站,仅仅是在Facebook上创建一个App,显然这是一个愚蠢的主意。不久后,官方推出了用Facebook账户登录其他网站的Facebook Connect功能,成为这一年最重要的创新。
2010年,一个新的“点赞”机制出现,并且迅速流行起来,这个小小的创意让Facebook能够了解自己用户的喜好。这意味着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当然,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
2012年,Facebook开始跟随用户习惯的改变在移动端上发力,重新设计了自己的平台以适应移动的特性,并且还推出了自己的应用中心,不仅仅推荐Facebook上的App,也推荐那些在安卓和iOS平台上的应用。
今年,Facebook收购移动应用开发商Parse,Facebook可以帮助开发者们接触到12亿的用户,如果这都不能吸引到开发者,那么Facebook在移动端就会永远落后下去。但是这个计划一旦奏效,这家公司即便对自己竞争对手们的App来说,也是颇具价值的。
900篇资讯
450关注
《商业价值》杂志为你报道更创新、更智慧、更可持续的商业。微信公众号:bvmagazine
本文系作者
商业价值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链接。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
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
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523人赞赏钛媒体文章
-
昨天
-
约2天以前
-
约3天以前
-
2022-05-09 19:50
-
2022-05-03 16:30
-
2022-04-28 00:39
-
2022-04-27 14:29
-
2022-04-20 15:10
-
2022-04-13 19:13
-
2022-03-29 17:26
-
2022-03-28 12:53
-
2022-03-25 14:59
-
2022-03-23 13:18
-
2022-03-19 10:27
-
2022-03-18 11:45
-
2022-03-05 16:01
-
2022-02-28 13:11
-
2022-02-25 00:22
-
2022-02-17 20:27
-
2022-01-20 14:20
-
2022-01-17 04:39
-
2022-01-15 11:42
-
2022-01-10 18:12
-
2022-01-10 15:18
-
2021-12-29 22:06
-
2021-12-27 15:07
-
2021-12-27 15:05
-
2021-12-27 14:50
-
2021-12-24 21:27
-
2021-12-22 17:07
-
2021-12-22 17:02
-
2021-12-16 23:07
-
2021-12-16 14:38
-
2021-12-09 10:22
-
2021-12-09 10:21
-
2021-12-09 10:13
-
2021-12-09 08:46
-
2021-12-08 17:41
-
2021-12-08 17:33
-
2021-12-04 18:24
-
2021-11-30 06:34
-
2021-11-25 14:54
-
2021-11-21 11:12
-
2021-11-20 14:13
-
2021-11-20 10:32
-
2021-11-19 11:55
-
2021-11-18 20:59
-
2021-11-15 01:23
-
2021-11-15 01:03
-
2021-11-13 21:52
-
挺钛度,加点码!
确认支付
支付
支付金额:¥6
赞赏金额:¥ 6
赞赏时间:2020.02.11 17:32
账户【未登录】提示!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是否进行登录
分享文章
分享文章
应用平台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究其根本就是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大流量向上游开发商的交易筹码,广告是一条路,应用平台也是一条路,广告收益风险低但可能伤害用户体验,应用平台收益风险高但有利于用户体验,twitter倾向于前一种,facebook显然倾向于后一种,对比中国各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美国的巨头们总是别出心裁的做着差异化定位。只是这点就值得国人深思。
确实需要改变
赢得用户,赢得技术支持是一个产品成功的标志!
任何巨人的成长都是辛苦的
很喜欢
喜欢这些小创意
中国的思维从模仿开始
年轻的心总是富有创新力
我是纯粹要积分啊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金融和其他行业时,国外的互联网企业还在主要靠卖广告赚钱的,所以我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利用这种优势去占领世界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