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手腕上的战争

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科技公司对用户手腕的争夺从未停止。

8月,本土创业公司映趣科技打造的智能手表inWatch就将正式发布,这是自6月底盛大旗下的果壳电子发布Geak Watch之后,国内公司正式发布的第二款智能手表产品。在此之前,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诞生的草根明星Pebble智能手表也已经拿到了近30万的订单。眼看小公司们在市场上掀起阵阵波澜,科技巨头们也没闲着。苹果最近正在为自己的智能手表团队招兵买马,加快开发进度;微软、三星纷纷表示重启自己的智能手表项目。而在智能手表之外,Fitbit Flex、Jawbone UP等各种运动健康腕带也在纷纷发力试图占领用户的手腕。

一场手腕争夺大战虽然还未正式打响,但是已经可以嗅到科技巨头与创业公司之间浓浓的火药味。

为什么手腕如此重要?

稍微将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在最近20年的时间里,科技公司们对于用户手腕的争夺从未停止过。2001年,IBM与日本手表厂商西铁城合作推出了搭载Linux系统的智能手表WatchPad 1.5;2003年的CES上,微软展示了基于SPOT技术(智能个人对象技术)的智能手表,主打功能是为用户提供股票行情、天气、新闻等个性化的信息推送。

微软拉拢了包括松拓、西铁城、Fossil等一众知名手表制造商,希望共同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当时,比尔·盖茨甚至乐观地认为在两三年内,微软的智能手表就能获得数百万的用户规模,最终的事实证明,盖茨错估了形势,SPOT手表也在2008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摩托罗拉、索尼也曾推出过自己的智能手表,但都反响平平。

事实上,在这场长达近20年的腕式设备大战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赢家。这些智能手表先驱们的命运无一例外是走向销声匿迹。科技公司多年来的各种尝试和努力更像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如今,新一轮的手腕争夺战又将打响,在大战来临之际,其实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科技公司对占领用户的手腕痴心不死?手腕这块区域对于科技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讲,传统的手表拥有一块一寸左右的屏幕,而只要有屏幕,就能够显示信息。

在手表发明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这块屏幕的唯一功能就是用来显示时间。随着科技的演进,单一的时间显示功能让很多低端手表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因为有太多的产品可以替代它的存在,例如手机的普及就让很多低价的手表失去了市场。有趣的是,如今科技公司们却突然对这个曾经被自己干掉的对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试图用借尸还魂的方式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在如今这个多屏时代,手表作为用户最贴身的电子设备,抢占了它就意味着掌控了用户注意力的入口。云端互联网上的信息和服务总需要一个出口来释放价值,手腕上的这个小屏幕自然是一个战略级入口。

其次,和其他连接人体的智能终端一样,手表这块屏幕是打通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手腕上这块屏幕的价值只是信息的输出——人们通过它来看时间,如今触控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云端软件的丰富,让手表的屏幕能够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循环,这就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力:围绕这块屏幕,信息可以在输入输出的不断循环中实现滚雪球效应。

例如,作为与人手的脉搏物理距离最近的电子设备,在整合了重力感应等一系列传感器之后,理论上一块智能手表可以帮助用户完成计步、测量血压、心率甚至情绪的喜怒等一系列事情,社交网络上人们尚且可以通过言语伪装,而数据不会说谎,当这些真实的数据通过手表的屏幕输入进而连接到整个互联网,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一起将会构成一个更有想象力的商业循环。

从更加现实的角度看,PC市场的萎缩、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放缓,科技巨头们必须为自己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保持业绩的成长。之所以选择手表,是因为从用户的使用习惯上讲,人类在手腕处佩戴饰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从19世纪初手表被发明以来,200多年的时间也让人们养成了在手腕上佩戴一个工具性产品的习惯。虽然最近20年手机的普及严重影响了手表产业,但用户的使用习惯其实依旧存在。与科幻感十足的谷歌眼镜相比,大众显然会更愿意接受手表。

正是因为用户有着成熟的使用习惯,甚至一些传统意义上与手腕毫不相关的产品也跑来想要分一杯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最近两年流行起来的运动腕带。从技术的角度看,计步器类的产品其实并不适合放在手腕这样的地方,这会大大增加对用户运动数据采集的误差,但是,无论是国外的Fitbit还是国内的咕咚,大家都在将自己的产品升级为腕带造型,本质上就是因为这种佩戴方式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争夺手腕靠什么

不到一年时间,从Pebble到inWatch,市面上已经冒出了大量的智能腕表。但是即便是备受瞩目的Pebble,项目上线至今已经超过一年,其订单也还不到30万件。要知道,当年苹果的第一代iPad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卖出了100万台。 对于用户而言,他们的手腕上真的需要再戴上一个新奇的电子产品吗?如果需要,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打动他们呢?

先来看看最近一年时间里已经上市的那些智能手表产品都在尝试用什么样的功能来征服用户吧。

最常见的就是提醒与推送。

无论是将自己定位成“独立设备”还是“手机配件”,大家不约而同地将信息的提醒和推送作为主打的卖点之一。这些智能手表可以通过蓝牙4.0与手机配对,这样一来便可以实现向手表上推送电话、短信、邮件等通知。

不可否认,这一功能的确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需要,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用户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每个人对于信息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过于频繁的信息推送实际上只会对人产生骚扰。

眼下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社交媒体和各种通讯工具分解得支离破碎,智能手表的贴身推送功能只会让这种碎片化状况更加恶化。《福布斯》撰稿人Kelly Clay最近就发文抱怨Pebble几乎将她“搞疯了”,过于频繁的信息推送让她无法专心工作,在使用5天后,她最终放弃了使用。

某种程度上,这种提醒功能完全是工程师思维的产物:先看手里有什么再想能做什么——完全没有考虑到用户心理上的复杂与微妙。在软件时代,推送尚且是一把双刃剑,更何况与人体贴身相处的穿戴式设备。很多时候,步子迈得稍大即是倒退。这种平衡的把握堪称一门艺术。例如,运动腕带Jawbone UP的睡眠唤醒功能被众多用户视为贴心,而Pebble的邮件提醒却成为了骚扰。

除了信息的推送,健康管理也是不少创业者理直气壮争相杀入的市场,只是记录用户的行进轨迹、步数等信息真的是用户需要的吗?

摩托罗拉两年前发布的MOTOACTV其实已经宣告这样的产品逻辑并不成立,除了特别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这样的卖点同样不足以成为市场的引爆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便将自己的产品定位成为这部分人群服务,它同样很难成功,因为带有专业运动检测功能的手表产品本身并不新鲜,而且面对Fitbit和Jawbone UP之类更为廉价但专业的产品,主打这些功能的手表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事实上,时至今日,在智能手表上的应用创新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这个阶段更像是基于功能叠加的不断试错,目前的参与者普遍缺少足够清晰的战略思维。与智能手表叫好不叫座的窘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打时尚路线的健康腕带类产品的火爆。雅虎CEO最近就向1.1万名员工免费发放了Jawbone UP。

智能手表的平淡以及运动手环的流行,一冷一热之间其实有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运动手环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推送的功能,一方面它的作用其实是数据采集,用户的运动和健康数据通过手机上传至云端后才具有了价值;另一方面,类似Jawbone UP这样的产品之所以火爆也离不开时尚的外观。

基于此,对于智能手表们来说,急于借推送实现商业化其实是一种操之过急的做法,智能手表们需要思考的反而是怎样围绕手表这块屏幕让信息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正向循环并在设计和用户体验上做更多扎实的工作——毕竟手腕这个位置过去一直是奢侈品展示的舞台,粗糙的设计怎能长久的留住用户?

正在做的许多事可能都是“错”的

虽然现在业界都在倡导“软硬结合”,但是在这股浪潮的背后其实是新的硬件生态系统尚未定型,所以创业者们不得不自己动手来推动硬件体系的完善。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精力都被搞定硬件供应链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全牵制。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手腕的重要性以及稀缺性决定了在这个位置上的产品一定不会只是一款具有单一功能的产品,在手腕的应用场景之下可以延展出大量的服务。而对于用户来说,显然不会为满足自己的每一个需求去购买一件独立的设备,毕竟每个人只有两个手腕。

所以,未来的腕式设备应该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具有众多基础功能,并且能够延展出大量应用。而搭建这样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实是苹果、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们的专长所在。

毋庸置疑,手腕上佩戴的智能设备迟早会像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一天究竟还要等多久。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大公司来说,类似智能手表之类的项目即便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而且通过不断试错也可以积累宝贵经验,为今后卷土重来做准备,要知道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但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并且赌上“身家性命”做腕式设备的创业团队来说,实在有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重新思考自己的创新方向。

比如做运动腕带的厂商其实已经面临着智能手表厂商的严重威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果壳电子不久前发布的Geak Watch智能手表的主打功能之一家就是能够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步数、心率甚至是睡眠。暂且抛开准确性和线上平台的实用性不谈,仅从功能上看,它其实已经具备了眼下国内外几乎所有主流健康腕带的功能。所以,Fitbit们如今费尽心血开发出来的精美硬件产品将来很可能只会变成手表上的一个应用而已。

在腕式设备的生态系统尚未成型之前,创业公司以硬件作为切入点虽然没错,但是如果指望着靠卖硬件一直生存下去,那未来的路并不乐观,现阶段大家所做的很多尝试其实都是在为将来真正的智能腕式设备的生态体系试错和铺路。

对于手腕的争夺还在继续,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与之前几次手腕争夺战相比,这次科技公司的胜算终于大了一些。对于当前仍以苹果马首是瞻的科技产业来说,明年可能面世的iWatch将为这一轮的手腕争夺战定下最终的基调,如果苹果也无法打开局面,那么我们就只能继续耐心等候了。

本文系作者 杨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智能手表,现在还不是时候,智能手机的兴起就是例子

    回复 2013.09.17 · via pc
  • 信息爆炸的时代,跑到深山老林里享受一段田园的宁静可能是每一个都市人向往的生活。身边有很多朋友放弃iPhone,重新启用非智能手机。更有一些朋友,放弃用电脑办公。我们需要静一下,你的生活会发生改变。

    回复 2013.08.11 · via pc
  • 知道会来,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是所有科技创新企业的命门,大家等不起也耗不起啊。早在苹果之前,诺基亚就已经有智能手机了,也尝试了开发销售,可还是因市场反应冷淡而雪藏。还有柯达对数码相机的开发等等。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是路径依赖,成功是失败之母;可另一方面,是不是因为时机不对呢?这个时机跟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口味和消费习惯的转移、时代的变迁等等,可能都密切相关。别忘了IPHONE是在IPOD之后推出的,而IPAD更是在大众接受了象IPHONE的触摸屏以后推出的,可在此之前微软推出的平板电脑却败的一塌糊涂

    回复 2013.08.08 · via pc
  • 知道会来,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是所有科技创新企业的命门,大家等不起也耗不起啊。早在苹果之前,诺基亚就已经有智能手机了,也尝试了开发销售,可还是因市场反应冷淡而雪藏。还有柯达对数码相机的开发等等。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是路径依赖,成功是失败之母;可另一方面,是不是因为时机不对呢?这个时机跟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口味和消费习惯的转移、时代的变迁等等,可能都密切相关。别忘了IPHONE是在IPOD之后推出的,而IPAD更是在大众接受了象IPHONE的触摸屏以后推出的,可在此之前微软推出的平板电脑却败的一塌糊涂

    回复 2013.08.08 · via pc
  • 医用价值?特定人群庞大

    回复 2013.10.03 · via pc
  • 电池侧肘

    回复 2013.10.02 · via pc
  • 有一段距离

    回复 2013.09.29 · via pc
  • 科技总是先人一步,但是总觉得一块小手表能出什么花?!

    回复 2013.09.27 · via pc
  • 需要时间发展市场需求

    回复 2013.09.26 · via pc
  • 手腕不过是在次要战线的争夺和试水,这块市场有多大?从人们看手机去了解时间还是看手腕了解时间就可看出。智能手表如果没有太新颖和具有黏性的功能,其生存时间注定是短暂的。

    回复 2013.08.10 · via pc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16:23

钛媒体独家|创维汽车2024年销量目标5万辆

16:23

江苏淮安:提高公积金最高贷款基准额度,扩大多子女家庭贷款政策支持范围

16:21

港股收评:恒指涨0.48%,租售同权、智能穿戴概念领涨

16:18

沪上券商2023年经纪业务条线人员最多,投资条线增员最明显

16:16

恒瑞医药:获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6:08

丰田高管: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的时间表没有变化

16:07

Meta盘前跌超14%,Q2营收指引不及预期,提高全年资本支出预测

16:01

摩根士丹利警告,东京CPI数据或引发周五汇市的膝跳反应

15:55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停电事故,外交部:敦促日方高度重视国内外关切

15:54

布林肯在上海对所谓中方“非市场经济行为”提出关切,汪文斌给出原则性回应

15:52

日产汽车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将在AI与智能汽车领域展开可行性研究

15:50

被称“中国版Cybertruck”,长安启源E07亮相北京车展

15:48

天士力: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11.58%

15:47

捷尼赛斯推Magma高性能计划,首发三款概念车

15:47

金钼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3.95%,基本每股收益0.196元

15:45

今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500元,均价报11.10万元/吨

15:44

市场人士:央行如果下场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可能更多是基于配合特别国债发行的考虑

15:43

周鸿祎:新一轮工业革命有望在中国率先出现

15:40

长白山:一季度净利润1070.17万元,同比扭亏

15:39

华为:完成发行30亿元债券“24华为SCP003”,获5倍认购

1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