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营改增:一场无声的革命

营业税改增值税除了降低企业税赋负担之外,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意义也不容小视。

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税种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多项。这也是中国成为“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原因。税种上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存在营业税的国家,并对货物和劳务交易同时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并且营业税在税收中占到15%的比例。因此可以说营改增是引起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的一次深度试水。

“营改增”简单理解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当前的营业税纳税人,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而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因此,营改增的过程,是将提供“劳务服务”的企业和个人,纳入到增值税征收中去。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中国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并非新的事物。它是一个逐渐从商品生产、流通行业向劳务服务等行业改革的渐进过程。

1993年底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将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都改征增值税,同时也将加工、修理修配行业改征增值税,将营业税的课税范围限定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经过1993年改革之后,营业税的征收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

从2012年1月起,上海试点运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紧接着在2012年7月至今,国务院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并且提出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改革试点。

目前12个试点省市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已占全国5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2%左右,税收收入占56%左右,由此可见营改增即将从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并且即将覆盖全行业。

企业从中“得实惠”

从减税结构上来看,营改增最大的受益人来自于小规模纳税人。从原理上来说,由于原本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营业税率是5%,而营改增之后,由于简易征收法规定的增值税率为3%,导致了企业税负降低达到40%左右。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从12省市的纳税申报情况看,目前共有102.8万户试点纳税人,由缴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2012年,试点地区共为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整体减税面超过90%。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力度更大,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

从上海调查总队报告来看营改增效果,“调查显示,有64.1%的受访企业税负减轻或基本不变,24.2%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30%。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全部实现减负,其中48%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40%。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成为“营改增”最大受益群体。这次“营改增”试点涉及的行业中,物流辅助服务业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受惠最多,分别有82.4%和81.3%的受访企业税负减轻。

北京市目前纳入营改增试点企业超过20万户,累计减税42.4亿元,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下降33%;广东省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两个申报期,纳入试点企业数14.11万户(不含深圳),试点纳税人净减税6.32亿元,总体减轻税负25.35%。仅广州地铁公司一家企业,试点两个月就减税1800万元。

减税是必然的,由此2013年年度营业税改增值税地区普遍降低财政收入目标。比如北京、天津、浙江预计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目标分别调整为9%、12%、8%,比2012年分别下降1、3、0.5个百分点。 安徽也将2013年的财政收入目标调整为10%,比上一年下降2个百分点。广东预计将201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目标从10%下调到9%。

打破产业链分工“天花板”

“营改增”从税制上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促使企业主动将一些低附加值的业务转为向外部发包。这是“营改增”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的。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营改增”将会促使金融、电信等行业软件开发、技术服务、IT 运维等外包出去,从而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

举个例子,以前,一家大的制造业企业,可能占据了研发-生产-营销的产业链各环节。而在生产环节上,有大量的自有物流、研发、信息技术部门。在“营改增”之前,这些部门都是成本部门,从事活动产生营业成本。而在“营改增”之后,如果将这些部门的业务“外包”,则可以获得增值税发票,从而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

所以,“营改增”将大为增加微观企业进行产业链重构的动力,使得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外包”掉一些辅助部门,占据价值链更重要的环节;而对于现代服务行业,由于可以同时服务于多个企业,又形成了规模优势。最终,将形成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服务业规模化程度提高的双赢局面。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营改增的改革支持其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同时,可以减少产业分工细化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既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营改增”对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非凡

“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并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购买服务可以抵税,大大激发了企业采购现代服务的积极性,服务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其实“营改增”直接的目的,便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在政府意图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财政部、国税总局就营改增试点答记者问中就明确了改革目的:“营改增选择交通运输业试点主要考虑:一是交通运输业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运输费用属于现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运费发票已纳入增值税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较好。”

对于中国国内企业而言,物流费用是中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从物流费用占GDP比重来看,中国该比例为17.8%,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日本在9%左右。经济结构是导致物流费用高的主要原因。主要由于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根据测算,中国每产出亿元GDP需要的运输量接近美国的4倍。

试点之后,不少企业立刻便有了行动,主动将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通过主辅分离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例如,常熟市龙腾特种钢公司每年的物流费用在4亿元左右。“营改增”后,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单独成立了物流公司,承担龙腾特钢全部销售环节的运输业务。徐工集团、天士力帝益药业、南京晨光集团等企业也已着手,将旗下的物流或研发部门剥离出来,作为独立机构对内对外提供服务,从中分享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更多益处。

改革试点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业已产生效果。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加速聚集,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结构和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主力军。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上海GDP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本文系作者 鑫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营改增”从税制上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促使企业主动将一些低附加值的业务转为向外部发包

    回复 2013.03.23 · via pc
  • 价值链条拉长、分置,更需要合适的机制将价值链条关联起来,链条完整才会是有效的。

    回复 2013.03.22 · via pc
  • 改革,改的是名字,革的是谁的命

    回复 2013.03.22 · via pc
  • 政府的手太长了………

    回复 2013.10.25 · via pc
  • 整个行业都是在开票价和不开票价的双价格模式下发展,企业是得到实惠?不去建立好的环境和市场秩序,税收的降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并不能促进企业发展!

    回复 2013.03.22 · via pc
  • 营改增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迈向发达国家的关键一步,以更多高技术附加值的服务业和工业轻工业冲击挤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既有的产业结构,让他们把更多高利润的行业交出来,而迫使其回收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转移到东南亚,南美等成本更低的地区),经济崛起的指日可待

    回复 2013.03.22 · via pc
  • 不管怎么改,老百姓对税收还是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

    回复 2013.12.03 · via pc
  • zf的手本就不该伸太多

    回复 2013.10.07 · via pc
  • 这也好

    回复 2013.04.01 · via pc
  • 就像废除农业税,迟到的爱情,连孩子都生不了。

    回复 2013.03.26 · via pc
更多评论
3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