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高管离职危机

内德作为KTI公司COO已有3年,他将要离开公司并在主要竞争对手那里获得一份新工作的消息,令CEO大吃一惊。COO离职引发的震荡,险些衍化为高管与老东家反目成仇的故事,而KTI恰当的处理过程,体现出老板的胸怀和智慧。

天刚刚亮,当肯辛顿纺织公司(Kinsington Textiles Inc.,简称KTI)的CEO保罗将车子驶进车场时发现,他不是来得最早的。停车场里除了值班保安的蓝色雪佛莱外,还有公司人事总监穆瑞的白色萨博。这个时间离开他们分手仅仅几小时,看来,萨博车主比自己心里还急。昨晚他们一直在办公室忙到很晚,他们与法律顾问一起研究公司COO内德离职投靠竞争对手的事,并且说好第二天一早,3人还要碰头,继续昨天未决的题目。

你说这内德也真是的,3年前,CEO保罗将他从一家大型化工公司挖过来做COO,给他的工资不低,收入在全公司排第二,仅次于CEO保罗自己。不过,物有所值,他来的时候,KTI正经历着艰难时刻,公司设备陈旧,运营模式呆板,生产效率低下。而此时保罗也刚刚接手CEO两年,尽管他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KTI,已经有20个年头了,但做第一把手时间并不很长。

是内德的澎湃激情和果断干练让KTI焕然一新。他的前任是一位一心只想着尽早退休,去佛罗里达与孙儿们享受天伦之乐的老头。内德继承的是个烂摊子,彼时的KTI在行业表现排老末,内德帮助公司打了翻身仗,公司前一年的盈利在全行业排名第一。雇佣内德也使得保罗名声大震,业界普遍的看法是:保罗知人善任,是一个任人唯贤的好老板。与在这个位置上做了23年的前任相反,内德充满朝气,极富创新。初来乍到,内德渴望将自己在化学制造业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地毯行业,把公司的生产指标冲上去。他甚至还提议,进军商务办公市场,而不只停留在生产家居地毯上。

对于内德的离职,3位高管忧心忡忡。理论上讲,内德离职投奔竞争对手,简直是公司的一场灾难、一次危机。公司竞争力是否会削弱?内部运营是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KTI的变革始于内德的加盟,本来预计改革5年,但是,仅3年内德即要离去,这给所有人的脑子里都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改革还会继续吗?KTI好不容易获得的坚固的市场地位会不会得而复失呢?

CEO的挑战

保罗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要想办法让KTI的股东放心,公司仍然强大,仍然会在既定路线上走下去。另一个就是,尽快让这些承诺变成为现实。

眼下最要紧的,是要赶在新闻媒体和内部员工议论纷纷,谣言四起之前,拿出对策,保证公司的声誉不受影响。因为,在这个堪称全球地毯制造中心的美国佐治亚州小城达尔顿,消息传播很快。

还有一个担心是目前3位高管最头疼的,内德作为COO,接触和掌握着公司的很多机密,内德此次离职,出乎所有高层的意料,他们根本不知道内德是否蓄谋已久,是否早已开始搜集KTI的核心商业秘密。而且,COO还主管研发,近8个月来,内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谁能知道他安的什么心?这些秘密如果泄露出去,特别是让竞争对手掌握了,很可能将KTI置于死地。而更要命的是,内德3年前入职时,既没有签署防止同业不公平竞争的条款,也没有签署保守秘密的保证书,从法律上讲,KTI还真拿他没有办法。

当然,如果内德真的泄露了KTI的核心秘密,那么,他就有可能违反了在美国41个州,包括KTI所在的佐治亚州实行的《统一商业秘密法》,KTI可以据此起诉他。可那是被逼无奈才会采用的最不得已的办法。3位高管自己也无法接受为什么COO一旦跳槽,就成了诉讼对象的现实,昨天大家还坐在一起开会,明天就反目成仇,至于吗?

KTI是地毯业最大的生产商之一。虽然在这个地毯之都从事地毯生意的厂家多如牛毛,但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却屈指可数。据统计,全球最大的25个地毯企业占有全行业75%的产量。KTI拥有2000余名员工,年营收额3.63亿美元,市值大概在2亿美元左右。与KTI旗鼓相当的企业均为大型企业的分支,当这些大财团认识到自己的生意需要多样化时,他们开始投资地毯生产。KTI不同于这些主要竞争对手,它不属于任何大财团,因此无所依靠,也就不那么财大气粗。因此,KTI在投资上小心谨慎,趋于保守,但作为传统企业,它又非常尊信守约。而且,KTI是一家已经上市20余年的公司,与其他的上市公司一样,它很注重资本市场的反应。

无论对于媒体来说,还是行业和财经分析师,抑或是股东和客户,KTI均需谨慎对待,而高层经理人的任何变动,从来都是敏感话题。这涉及到公司的声誉和公司的股值等诸多公司的实际利益。

事不宜迟

的确,3年里COO内德在KTI扮演了一个很中心的角色。他知道需要打开哪一扇门,而且还知道,门打开后,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好处。他与保罗相处得不是很好,这是因为,保罗不是很好相处的人,他喜欢一言堂,喜欢自作主张,作风不那么民主。KTI资源有限,不敢轻易地决策同时进入商务和家居两个市场,特别是如果这两个市场的渠道不统一时,则更要慎重选择。内德认为,KIT应当更加富有进取心,打入商务市场,而保罗则认为,住房市场最为保险安全。虽然两人的分歧被暂时搁置,说要等到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后再行讨论。但是内德知道,KTI的最终决策权在CEO。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个人对市场的理解上讲,人事总监穆瑞更加同情内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内德离职已成定局,KTI能够做的,是如何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尽管保罗对于内德的跳槽大为恼火,但他还是被两个同事说服,采取积极的掌控行动。他要把高姿态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保罗首先给内德发了一封信,竭力挽留内德。在信中,保罗检讨了自己工作上有失误,没有及时听取他内德的意见,他在信上说:

我很遗憾, 我没能早一点知道你的辞职。正像你所了解的,从私人角度讲,我们大伙儿都会很想你。而从职业的角度讲,你对公司研发、营销的努力,对我们内部运作的提升,都使你成为我们公司宝贵的资产。正因为此,我们请你重新考虑辞职的申请,回到KTI来。我随时都可以和你会面。给我电话吧!

保罗的好态度很快变成了一种男人对男人的严厉提醒:

“你可能知道,你在KTI获得的信息是保密的,为KTI独家拥有。这是基于对你的信任,但不能向第三方泄露,包括你目前的雇主,现在和任何时候都不能。如果你手里有这些材料,或者说能够接触这些材料,请立即将它们送还给KTI。请不要向第三方,包括达尔泰克斯泄露这些信息。如果你已经将这些信息送给了第三方,那么就请你赶快收回或者从电脑系统上销毁,以避免第三方利用或泄露这些信息。还有,我们要求你继续恪守你对于KTI的忠诚和信任,不要从我们目前的员工中挖走人才。如果你已经开始着手这样做了,那么请停止这样的活动。最后,请不要为了你自己的利益,或者达尔泰克斯的利益,利用任何KTI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这些人你在KTI的时候与你打交道,你因为为KTI工作才能够对他们的身份了如指掌。如果你已经做了,那么请你不要再从这些客户中接受任何生意。

KTI要求你严格执行这些要求。我们寻求你的保证和达尔泰克斯的保证,你们保证遵循这些要求。请将该信的复印件送一份给达尔泰克斯,这样做,能够使得你的事情进展顺利。你和达尔泰克斯可以在信的右下角签上名字,然后将信退还给我们。如果你们不这样做,KTI可能会寻求法律援助,要求法院参与,看看上述禁令中哪些条款没有得到执行。”

保罗的信的确表现了克制但不乏犀利。为了保证商业机密不被泄露,人事总监穆瑞主动与达尔泰克斯的人事和法律部门接触,探讨签署一个协议的可能,保证内德的加盟不会对于达尔泰克斯构成法律上的麻烦。这在美国的同行企业中是惯用的方法。为了市场的健康,竞争的双方都会在这种事情上遵守契约精神,极力保证公平竞争,这样做对于双方都有益处。协议主要涉及KTI最担心的两件事情,一是商业泄密问题,第二是可能挖走KTI人员的问题。因为地毯行业非常封闭,为了彼此的利益,达尔泰克斯在这点上很配合,协议的签署没有花费更多周折。

与此同时,KTI的市场传播部为保罗准备了一份新闻问答和新闻稿,通报KTI COO离职的信息。当天下午,保罗带着几个对KTI做过杰出贡献的员工与记者见面,保罗告诉新闻界:这些员工是KTI的中坚,内德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但绝不是唯一的有价值的员工;改革的计划执行了3年,卓有成效,但这是一个5年计划,改革和增长不会因为内德的离职而停止。一切都在正常的运转之中,KTI会继续尊重自己的客户,会继续注重品质,会继续生产耐用的产品并开发新的产品,会继续在市场上占据强有力的位置。

在新闻发布会之前,保罗给KTI几个重要而有影响力的大客户打了电话,他以私人的名义通知他们,COO离职了,公司已经就COO离职后的事情做了后续安排。此后,保罗马上会见了公司所有C级别的高阶经理,表扬他们这3年的努力,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支持他本人领导的这场改革。特别是,尽管保罗在平时是一个十足的性情中人,但是,他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冷静和沉着给高管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下来,保罗召开公司会议,保罗向全体员工发表讲话。他说,KTI的改革计划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发生变化,公司正在进行的改革将按照日程表一一实现。KTI还在开发新的产品,改革和开发新产品的价值在于,保证公司健康而茁壮地成长。同时,保罗讲话的电子邮件发送至每一个员工的邮箱。

针对金融市场,保罗邀请财经分析师与财经媒体参加一个小型的沟通会。会上,KTI的CFO与保罗一起,通报了最近KTI发生的事情以及最近的财经统计数据。“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的既定方针正在不折不扣执行着。”保罗说,“KTI一改18个月未有新品上市的局面,下个月就会有使用新型材料的产品投入市场。KTI将采取新的策略,通过谨慎融资,同时出击家居市场和商务办公市场。”作为上市公司,保罗面对的不仅是本地的财经分析师,还有纽约华尔街的分析师。沟通会令财经分析师和财经媒体满足了好奇心,保证机构投资者对于KTI的发展有更系统的了解。

此时,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将由谁来接替COO呢?按照顺序,目前运营方面的二把手布拉迪似乎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马上继任,因此,像3年前雇用内德的方式一样,KTI开始物色新的人选,不拘一格地招募适合于这个职位的优秀人才。私下里,保罗甚至开玩笑地说,他要将达尔泰克斯的COO挖过来为他工作。

KTI这种高姿态和有理有据有节的做法,对跳槽的内德很有触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内通行的做法,他采用最为低调的形式离开了公司,去追寻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本人感谢KTI公司对他的尊重与理解,而且认识到,只有维护全行业健康的合规的氛围,不同的公司才能够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正常发展。

COO的离职,也提醒了KTI需要完善自己的法律手续。从此以后入职的新员工,必须签署不竞争协议和保密协议。

解读:

关键时刻

举世闻名的毛地毯公司KTI(Kensington Textiles, Inc, KTI)公司总部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原因是主持公司卓有成效变革的COO提出辞职并加盟竞争对手。CEO保罗与人事总监、法律顾问3人坐在一起商讨对策。最让他们恼火的是:这位跳槽的高管一直被看作是KTI变革的符号,而进行了3年的变革打破了公司过去一潭死水的经营状态。他的离开会影响公司的士气吗?会让股东感觉改革带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他而去了吗?另外,COO掌握公司的核心秘密多多,他会将这些泄露给竞争对手吗?其他高管会步其后尘吗?显而易见,企业声誉、企业公共形象、企业由于变革带来的高昂士气及其成果等公司的直接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策略结果

KTI 这种高姿态的做法让跳槽的高管很有触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内通行的做法,他采用最为低调的形式离开了公司,去追寻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本人感谢KTI公司对他的尊重与理解,而且认识到,只有维护全行业健康的合规的氛围,不同的公司才能够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正常发展。

关键策略:经过充分而冷静的商讨,KTI高层毅然决然,采用积极的以守为攻的方式来减低损失:一方面,由公司CEO给这位高管发出一份有理、有利、有节的信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讲明一旦公司利益受到危害,将存在法律诉讼的可能;另一方面、对内对外采取积极的传播策略,感谢这位高管对公司的贡献,并同时宣布变革的后续方案,让员工、股东等对于企业的正常而顺利的发展充满信任,维护公司声誉;再有,CEO主动与相关高管沟通,检讨自己,征求意见,以稳定军心;最后制定规则:即日起,凡新入职的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签署一份在职和离职时绝不泄密的行为准则保证书。

关键抉择

摆在CEO保罗与人事总监、法律顾问3位面前的选择,一种是积极的管控,一种是消极的诉讼。要么马上采取行动,力求补救可能的损失,至少能够减低损失的程度。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与这位跳槽高管直接沟通,了解他为什么要走,是否还有挽留的余地?或是动用法律手段,让他三缄其口。

本文系作者 武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位ceo的做法很好,没有采取消极的诉讼,因为coo离职之后会引起三大问题,第一个是公司未来战略布署是否继续执行5年计划第二是coo离职将会打压公司的士气第三是董事和市场对公司未来的担忧情绪,如果ceo进行诉讼无疑会更大引起媒体关注并且会通过纠纷持续打压公司士气甚至引起公司员工动荡并且也会影响市场的情绪,ceo选择控制事态的方法并签署保密协议等一方面保证自己公司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一方面控制了事态的影响度不会持续打压士气,做的很好。

    回复 2012.10.29 · via pc
  • 游戏规则是对双方甚至多方的约束和平衡,利益格局的博弈带来的不应是掠夺甚至灾难和毁灭,斗而不破。大腕说得好:“智者懂得隐忍,学会超然待之,学会转化势能。”,大炮说得妙:“让事故变成故事,把故事变成事故,没故事也没事故,有故事也有事故。”,电影明说:“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回复 2012.10.29 · via pc
  • 虽然公司失去了一位核心人才,可是这位CEO却在这一次失去中学会了很多,在危机处理、突发事件处理中变得更加的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了。正所谓,有失必有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往后他再面对此类事件时,不再有一丁点儿的紧张感了吧。

    回复 2012.10.29 · via pc
  • 东西方在文化上有很多差异,还有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等都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我认为现在的国内要看双方的人品了,还有企业的文化了。

    回复 2012.11.04 · via pc
  • 在中国行不通,挖人的目的就是要核心机密和商业关系~这些都没了,那位COO被同行挖走的大前提就不存在

    回复 2012.10.31 · via pc
  • 实际上不要想着用所谓道德来规范,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行的。真正解决问题,归属感、认同感、奖励制度能够稳定员工,针对高管,还是要利益捆绑。

    回复 2012.10.29 · via pc
  • 挖人不是常事么,来点国内的爆料

    回复 2012.11.05 · via pc
  • 没看出来要表达什么

    回复 2012.10.30 · via pc
  • 招一些笨高管,然后把所有员工都逼走!

    回复 2012.10.30 · via pc
  • 拖拖拉拉说得什么

    回复 2012.10.29 · via pc
更多评论
3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