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打好专利战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价格已经不是最好的武器,通信领域里频发的专利大战让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布局的重要性。

自移动互联网火热以来,相关产业就被ICT领域视为未来的一块金砖,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在这场战争中,专利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武器。“在全球企业越来越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一个专利诉讼案件,极端时候很可能让一家企业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中兴通讯法务部副部长、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说,“反观近些年通信市场一轮接一轮的专利诉讼案,动辄几十亿美元的赔偿金额,足以让通信巨头们遍体鳞伤。”

欲加入这一轮市场竞争,中国厂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若只是在产业里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参与者倒也无妨,一旦成长为颇有竞争力的选手,就立刻会成为欧美巨头们专利诉讼的靶子,王海波坦言:“中兴、华为在美国目前大多数时候是当被告的,市场上的春天,有时恰恰是知识产权的冬天。”

尽管如此,在王海波看来,随着中兴在产业里的不断积累,状况正在有所好转:2012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一举超越日本松下(2463件),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

究竟该如何布局专利资源,在面对诉讼纠纷时该如何解决,中兴从最初的被动挨打,到目前已经逐渐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方法。

研发投入没有捷径

专利一定是建立在研发基础之上的。在王海波看来,若要在这个领域里站稳脚跟,首先在研发方面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通信行业一直以来竞争较为激烈,“每年少拿出几个亿投入到研发中,对研发影响不大,但是却能让公司的账面利润更好看。”中兴总裁史立荣曾经接到不少投资人士提出的这种建议。

如此提建议的原因在于,从研发到申请专利这个过程对于资金投入而言是个无底洞,即使是申请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在美国申请一项专利需要花费数万美元,在欧盟和日本这个数字更高。而中兴在全球提交的专利申请超过4万件,可以粗略估算一下这已是个庞大的数字,这还不包括研发费用。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史立荣并没有动摇过对研发及专利的投入,此前主管海外市场的他深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2005年中兴精心准备盛装参加德国汉诺威通信展,但是在展会开始前,中兴的手机展品就因为“侵权”问题被德国海关从展台上撤走,到展会开始时中兴的展台只剩下展板。亲身经历此次展会的史立荣对这一幕印象极为深刻

作为上市公司,把财报做得漂亮固然好,但中兴的战略是要打造“百年老店”,因此研发投入始终不能少,每年坚持将营收的10%投入到研发中,即使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欧美厂商迫于经营压力缩小了研发开支,但中兴仍坚持并且加大研发投入,近3年来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在人员投入方面,中兴40%的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在全球设有18个研发中心。

与研发投入相辅相成的就是专利方面的积累。近5年来,中兴专利年度申请量和排名都在不断攀升,从第52、第38、第23,到2010年的第2位,直至2011年夺得全球第1。

专利方面的积累也可能为中兴换来市场竞争的先机,中兴董事长侯为贵的总结为“1G时代看着跑,2G时代跟着跑,3G时代齐步跑,4G时代领先跑”,由于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通信标准TD-LTE的提早重视与研发,使得在4G的竞争中,中兴有希望获得领先的机会,目前中兴在4G基本专利比重中已经占有7%。

应对专利诉讼

最近几年来通信行业的专利诉讼不断,在王海波看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意”。他说:“如果竞争对手今天不把你遏制住,等你快速起来后问题就更为棘手。事实上,这是新势力对旧势力冲击的必然反应。目前,在通信领域遭遇诉讼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企业有两个,一个是苹果,一个是三星。原因很简单,它们的快速崛起抢占了既有霸主的领地,必然要遭遇反扑。中兴现在同样扮演着类似的冲击者角色。”

正如王海波所说,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专利诉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拖住竞争者的脚步。因此,若要加入竞争行列成为有力的竞争者,就必然遭遇专利诉讼,企业究竟如何应对?

首先,除了前文所提到的要在专利方面加深积累以外,为了应对专利诉讼,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王海波进入中兴知识产权部门已经有11年的时间,起初整个法律部知识产权团队只有10个人,知识产权年投入不过千万元。现在则完全不同,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队伍已扩张到100人左右,年投入也迅速攀升至数亿元。

除了研发投入以外,如何挑选、申报专利也是一门学问。在鼓励研发人员“写专利、报专利”的同时,“选专利”也至关重要。在中兴有这样一批人——IPR经理,他们具有双重角色,虽隶属于法务部,却分布于一线部门的各个角落,他们既有通讯技术的专业背景,又有知识产权法律的职业素养,职责就是把新发明挖掘出来,评审其价值,并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专利布局申请专利,最终构建公司的无形资产。每一位IPR经理每年要提交上百件专利,由他们选出具有前瞻性和高价值的专利。

除了舍得投入以外,还要逐步学会运用游戏规则,趋利避害。“一切都是为了生意,那么大前提就是以公司主营为核心。”在王海波看来,每一场诉讼和谈判都不是一次局部斗争,而是牵动整个公司战略的。“有时候,这场战役可能不是硝烟弥漫的状态,大家在沉默之中分析、权衡,高手之间有时会有非常激烈的冲突,比如诉讼。有时仅仅比划两下,就知道自己的对手谁强大了,根本不用出手。”

在他参与的很多与跨国巨头的谈判,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对手代表会抛出一个所谓的基准费率以及相关的许可框架。以此为基础,被许可方给予一个回应和反报价,双方基于彼此的专利分布、专利价值、市场机会和占有情况,进行多次磋商,最后达成基本的一致。就中兴而言,王海波强调,中兴在中国的专利极具价值,具有非常鲜明的专利价值优势,并且已经大幅在海外进行专利布局,在未来的交叉许可期限内肯定会有大幅增长,所以依靠其强大的专利组合,往往能够达成双方都认可的价码。

当然,也有谈不拢的时候。很多海外公司常认为中国企业不熟悉游戏规则,一上来就要价很高,最后法庭上见。王海波称,在中兴发展初期遇到诉讼时确实有点慌,“手里没货很容易丧失主动权”。但这就是国际游戏的规则,“败了该付钱付钱,赢了的该收钱就收钱,但是机会永远是在的,因为只要你自己有实力,而且你的实力在变化中,你一定有机会扳回战局”。

在专利领域里最高境界就是使专利授权成为一个盈利业务,在通信领域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高通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依靠CDMA技术授权。此外,不久前爱立信也表示未来专利将会成为公司重要的一块收入。而中兴已在尝试进行将知识产权变成一笔盈利的生意,尽管目前获利规模稍小,但毕竟已经有了开门红。例如,中兴的GoTa技术是全球首个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产品,中兴在多年前就进行了密集的专利布局,并最终向多家国际通讯巨头进行了专利授权。

在专利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国企业必然要补上这至关重要的一课,在面对中国厂商的价格竞争下,欧美厂商拿起专利诉讼这一武器捍卫自己已经取得的市场是必然之举。我们依靠什么来应对?这不仅仅是通信厂商需要思考的。

本文系作者 张思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应提供企业创新的土壤,主体办法再多若没有土壤,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回复 2012.07.07 · via pc
  • 专利战略就像围棋 在看不出门道的人看来 这些专利未必有用 但一旦子下多了 到了中盘就能看出趋势了 重视专利的企业 已经有资格落子了 不懂专利重要性的话 早晚会发现 身边已布满 对方的子 而无所适从

    回复 2012.07.05 · via pc
  • 回复 2013.03.18 · via pc
  • 专利

    回复 2013.03.18 · via pc
  • 专利很重要

    回复 2012.07.16 · via pc
  • 中国也是有的!但是得现在很少有企业重视

    回复 2012.07.12 · via pc
  • 枪手文章。水文啊。

    回复 2012.07.05 · via pc
  • 中兴和华为这两家企业确实发展的不错,在海外频频受到地方保护的打压

    回复 2012.07.05 · via pc
  • 有多少能源开发不出来,利用不充分?高端钢铁产量又有多少?IT是山寨泛滥,软件吹的挺牛逼,那TM的还去进口人家德国的制造软件,至今还只能用英语写程序,自己不会重新发明创造?汽车就不用说了,号称自主研发的战机用的是别人的发动机?手机就像是攒的,硬件是人家的,系统是别人的,你的专利还有啥?

    回复 2012.07.05 · via pc
  • 专利是保护自己的盾 也是敲诈别人的矛

    回复 2012.07.04 · via pc
更多评论
1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