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Break突围,海外“今日头条”们能否迎来第二春?

News Break商业启示:做信息流产品的出海,首要的是在当地市场找准切入点,而用户看重的,是产品能否真正为其创造价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志象网

1月7日,News Break宣布完成由Francisco Partners领投的1.15亿美元C轮融资,它由此晋升为独角兽新贵。

五年前,一点资讯前创始人郑朝晖在硅谷二次创业,News Break从一出生,就被贴上美国版“今日头条”的标签。

2017年,郑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News Break通过“推荐+搜索+订阅+智能交互”实现,一方面像今日头条一样,根据用户的浏览喜好定向推荐,让内容千人千面。另一方面,根据用户搜索订阅,或者人机互动,掌握用户的兴趣点,推荐订阅相关频道和内容。

而在News Break成立之时,今日头条已经在国内风生水起,并开启了海外的扩张,推出同款海外产品TopBuzz,看到了今日头条的风光,猎豹、UC、腾讯们不甘示弱,纷纷在海外复制起这套模式,以自主研发、收购或投资的方式推出News Republic、UC News、NewsDog等产品。

但以文字为载体的新闻资讯,本身用户门槛相对较高。几年过去,“今日头条“们在当地遭遇水土不服,纷纷折戟,行业进入低潮期。

然而News Break带动起了新一波浪潮,同时传音旗下的Scooper和昆仑万维的Opera News在非洲等地崛起,主打小众市场越南的小步网络也全面盈利,都让业界看到了新的可能。

“今日头条”们是否能在海外迎来第二春?

业内人士告诉志象网,做信息流产品的出海,首要的是在当地市场找准切入点,而用户看重的,是产品能否真正为其创造价值。

美国本地新闻的金矿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0年,News Break在美国热门新闻应用中的下载量排名第一,在美国两家应用商店的下载量估计都达到了2370万次,现在News Break的每日活跃用户达到1200万。

来源:Sensor Tower App Intelligence

来源:Sensor Tower App Intelligence

News Break看到了美国传统地方媒体衰落后,本地新闻出现的巨大空白地带。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国数千家地方报纸倒闭,它们的消失让数百万美国人失去了重要的当地新闻来源,超过6500万美国人生活在只有一份当地报纸——或者根本没有报纸的郡县里。

而Facebook和Google可谓“罪魁祸首”。根据Borrell Associates和eMarketer估计,科技巨头Facebook和Google占美国全国数字广告收入的58%,但两家公司在本地市场中却占比高达77%,这挤压了本地新闻出版商。

郑朝晖就表示,美国传统的本地新闻业务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所以专注于本地新闻的移动端应用就变得更有价值。他指出,用户对于本地新闻有很强的需求,但当前是“供不应求”。

李哲(化名)曾在News Break做内容运营,他告诉志象网,他每天的工作是负责各大板块内容的分类,保证内容高质量、避免同质化、审核内容尺度,同时配合研发做模型的训练,人工标记文章属性方便更精确的推荐。

据他介绍,News Break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地理精细化,推荐的内容除了政治、社会新闻,还包括其他垂类,比如生活、市政、犯罪等资讯,这些都会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城市进行附近性推送,其他同类App推送的内容无法达到如此高的相关度;同时,美国用户相对更加青睐从新闻app获取社区资讯。

用郑朝晖的话来说,技术正与公司方方面面交织在一起——News Break让当地出版商和记者更有效地生成内容并触达网络受众。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和兴趣选择,人工智能赋能后,实现内容匹配。

在获得新一轮融资后,郑朝晖透露,表示将利用本轮资金向新的垂直领域和地区扩展,下一阶段将聚焦人才和用户增长。内部人士向志象网表示,News Break正筹划进军欧洲市场。

低潮

News Break的成功只是少数,大多数同类产品都沉寂了。

在2016年,资讯聚合产品在国内大行其道,今日头条作为业界翘楚,向市场展示出资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巨大潜力。不仅国内同步涌现出一点资讯、Zaker等新闻聚合产品,海外也不乏同类产品。

今日头条在国内大获成功后,2015年6月,它就已经启动国际化,通过Build&Buy的方式在海外扩张。

Build主要指打造面向北美市场的新闻聚合产品TopBuzz,该产品聚合了美国CNN、NBC等平台内容,2017年曾一度超越Twitter,荣登北美App Store“新闻”类日榜首位。但是到2019年上半年,其下载量从2018年700万降至120万。

2019年,TopBuzz开始收缩运营,从多语言减少到只剩英文和日文。The Information报道指出,字节跳动当年曾试图谈判出售TopBuzz,但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此后受美国数据监管问题而遗憾关闭。

来源:The Star

Buy则指向投资和收购,主要针对印度和东南亚。2016年,今日头条首次海外投资瞄向印度最大的新闻应用Dailyhunt,2018年还收购了印尼新闻聚合平台BaBe。

不过,印尼的新闻聚合市场并不平静。从百度离职后,刘大洋创办五洲万象(News in Palm),加入了印尼的商业化之战,他的武器是新闻聚合产品Baca,成为BaBe有力的竞争对手。

SensorTower数据显示,目前五洲万象旗下共有5款应用,其中包括2016年以来先后在印尼推出的Baca和BACA PLUS,同步在巴西上线Central das Notícias-Esporte和Central das Notícias lite,并于2020年6月在沙特上线了同款产品。但目前沙特版和巴西的其中一款产品均已超过一年以上没有更新。

来源:SensorTower

来源:SensorTower

不过,SensorTower数据显示,今年1月五洲万象旗下应用总下载量为20万次,当月总收入却低于5千美金,远低于此前水平。Crunchbase显示,该公司2016年8月B轮融资之后也没有新的融资动向。

两印市场向来是大公司出海必然较量的舞台。2016年5月和8月,UC news先后在印度和印尼发布,但是印度市场不乏今日头条类产品,包括已经起家的印度本土团队Dailyhunt,腾讯投资的中国出海产品NewsDog,以及猎豹的InstaNews。

去年6月,印度以信息安全为由,封禁中国58款应用,UC News赫然在列,不过早在禁令之前的5月底,UC News便已对内宣布将停止运营。UC曾承载着阿里内容国际化的野心,但当时已江河日下,其海外业务量上不去、人走茶凉、空壳在转,“UC Browser也想找人接盘的,在慢慢萎缩。”一位出海产品创始人曾对媒体表示。

老牌大厂猎豹自然也想在新闻聚合产品领域分一杯羹。2016年3月在印度首发InstaNews,曾在14个国家进入了新闻类应用前十名。同年8月收购News Republic,与InstaNews合并为News Republic-India News,曾位居Google Play印度地区新闻榜单第一位。

不过好景不长,两款产品技术融合不顺、本地化投入不深最终葬送了这款热门新品的前景。Musical.ly与News Republic打包出售给字节跳动,2020年8月,字节决定关闭TopBuzz,News Republic也在其中。

而腾讯曾先后向中国出海产品NewsDog注资共1亿美元 ,试图在印度复制今日头条模式。该应用2018年声称拥有超5000万用户,提供多达10种印度语服务,然而却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它也被列进了印度去年6月封禁名单中。“(印度)政府不给机会也没办法,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内部人士向志象网透露,被封禁之前,NewsDog主体公司明日虫洞已经着手业务转型,目前正聚焦视频和直播社交。

100亿美金的市场

就现阶段来看,两印新闻聚合产品市场进入了洗牌和重整时期。

两印之外,又是另一番景象。

跟大公司们的打法不同,小公司则专注一个市场,精耕细作。以语言作为出发点,专注西语市场的深圳英威诺,从推出新闻聚合产品Noticias Águila之日起,就专注在西语市场。看准西语市场人均GDP、教育程度、互联网活跃程度等均远超东南亚区域国家,英威诺从2016年进入了西语市场。

AppAnnie数据显示,今年1月17日至23日这周,Noticias Águila在墨西哥安卓手机新闻与杂志类中的使用率排名第9。据媒体此前报道,英威诺在墨西哥、美国、阿根廷等地均已建有本地化的团队,并且已与当地传统媒体、广告公司、自媒体创业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此外,小步网络也做了偏门的选择,瞄准在新闻聚合领域基本为空白的越南市场。志象网了解到,越南整个国家的人口已经超过9千万,而且GDP增速很快。业内人士指出,小步网络在越南,跟2013年前后头条在中国面对的情况有些类似,哪怕切入点没有找的很精准,但人们对新闻资讯的需求一直都在,所以他们很容易切入。

据小步网络招聘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迅雷原技术副总裁李峰创办,旗下新闻聚合产品VN Ngay Nay目前在越南内容资讯App中排第一,2019年还拓展了泰国市场,2020年已盈利。

非洲市场同样不可忽视。深耕非洲市场的传音,正奋力摆脱“非洲手机之王”的标签,它正着力打造一整套围绕智能手机的业务体系,其中就包括2017年上线的新闻聚合类产品Scooper。

此外,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也非常看好信息流产品,他此前接受志象网专访时指出,海外的“今日头条”是一个100亿美金的生意。在收购Opera之后,他很快推出了Opera News,该产品目前专注于新闻聚合,并搭建类似头条号的自媒体平台。

来源:Dignited

来源:Dignited

“我们一定要做成这些地方的今日头条。”他宣称,目前Opera News已经在非洲6个国家做起了自媒体号,现在每个月分给尼日利亚的作者几十万美金的广告分成。“我们还要不停的加大投入。我们不能跟抖音比,只能跟新闻类的比。跟TikTok比,那是差十万八千里,TikTok是个价值几千亿美金的东西。我们Opera News,还是能成为海外版的今日头条。而且,我们做得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Opera News已经打入欧洲,在德国和法国均有布局。

不过,小众之路能入得了野心勃勃的大公司的眼吗?背靠传音的Scooper,和从搜索引擎孵化出的Opera News模式,又到底能不能复制?

专注于工具出海的吴林(化名)告诉志象网,Scooper和Opera News现在在非洲做的很好,Opera News甚至在美国也表现不错,但是它们的模式不可复制。做新闻聚合类的产品,无非就是先找准切入点,再看资源的多少,传音已经抢得先机,而周亚辉能够通过Opera浏览器等一系列产品为Opera News导量,这是别的产品不具备的优势,也是无法复制的。

印度教训

在分析News Break的成就时,吴林表示,做资讯聚合产品,最重要的还是给用户创造价值。

美国很多头部媒体也有自己的App产品,而且这些App在美国的渗透率很高,如果去做头部媒体信息的聚合,其实给用户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

News Break的爆发,源于其团队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在美国,除了主流的头部媒体以外,很多小规模的地方媒体对内容传播的需求,这种本地新闻聚合平台为它们带来更多流量;同时,美国人除了关注他们国家大事以外,对自身社区生活也很关注,因为获取更多身边的资讯,有助于更好地解决身边的问题,而News Break正是看准了其中的机遇。

“就我了解来看,News Break当前流量很大,它的变现途径是通过跟Google和Facebook申请广告账号,把两个平台的广告接入自己平台,并从两个平台得到相应的广告分成。”吴林告诉志象网,一个信息流平台刚起来,要搭建一整套自己的广告投放体系,需要很大的投入和很长的周期。结合News Break的发展现状,它目前的商业变现可能还处于搭建过程中,体系还不完善,更多依赖Google和Facebook这类大的中间平台进行转化。

不过,吴林还是很看好News Break作为广告平台属性的前景。News Break通过聚合本地新闻引来流量,后续可以通过吸引本地的、区域性广告主的入驻,实现精准投放。不过这种区域性广告主投放所带来的变现空间有多大,吴林留了个悬念。

那么今日头条在海外的失利,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业内人士表示,它没有找到足够好的、关键的切入点,导致整个产品数据不够好,因此也就没办法再放大这个产品,业务在投入一两年之后看不到希望就撤了。为什么呢?

首先,海外版不完全是复制国内的“今日头条”,它去当地市场先要找切入点,尤其没有前人开过路的情况下,这是个盲人摸象的过程,找准切入点需要很大的机缘,头条可能就只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同时,在TikTok已经做大的情况下,内容聚合产品又没带来多大价值,因此字节跳动放掉这部分业务集中于TikTok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来源:The Guardian

与此同时,短视频跟文字媒体形态存在差异,导致在海外做产品的成本也会不一样。

“这种文字性的新闻聚合类产品,边际成本比视频形态更高,并且随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扩张而不断上升,规模效应非常有限;但是短视频就可以面向全世界,比如一些农村的人,不识字也能看懂,他的边际成本很低,规模效应很大。”吴林表示。

印度就是典型。

吴林介绍,大家之前对印度市场规模存在误判,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口跟中国人口数量差不多,就有很大空间。但印度受教育人口少,而且印度没有规定全国通用语言,市面上流行的语言就有几十种,这样的产品就需要去做很多语种;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印度的互联网还处在商业化早期阶段,它的用户价值很低,ROI 也很低。

如果规模上不去就很尴尬,如果规模能上去,还可以持续融资,即便有亏损也可以尝试一下,但是规模都没有,那这个故事就讲不通,自然没法吸引投资。2016年以来头条这类产品在中国成功之后,大家都想把这一套模式复制到海外去,但是经过两三年折腾之后,真正跑通的不多,也就只有News Break能跑通,整体市场现在进入了低潮期。

做这类产品,其实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空间的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找准切入点之后进行差异化拓展。现阶段基本没有拿下美国和印度市场空间的出海产品,但在拉美、欧洲、非洲等一些地区应该还是有一定机会,前提是找到切入点,不过这些地区的市场空间都比较有限。

“印尼和巴西,跟印度有些类似,他们的用户商业价值也比较低,用户定价会使得整个ROI模型跑不通,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投放。”吴林表示。 

本文系作者 智象出海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95
865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