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维多利亚还是亚美利加?

世博会不应该只是一场骄傲的展览。

世博会不应该只是一场骄傲的展览。

“出发时天空微微下着细雨,在我们到达水晶宫前,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这一切确实让我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159年前的5月1日,当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召开之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将自己的激动化成了这段文字。

此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正站在世界之巅。她的国家借助工业革命的浪潮率先迈进“蒸汽机”时代,英国大地上呈现出一片工业化的奇迹。当然,也存在着工业化的创伤——比如那些昏暗的厂房,高耸的烟囱,轰鸣的机器,滚烫的铁水……

当时英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而钢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产量的总和,煤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3,棉产量占据全球50%以上。英国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当时的伟大的大不列颠王国:“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在已经扩展到世界上每一个温暖的地区。”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全国上下涌动着唯我独尊的豪情与对于未来的无限渴望,而这也成为了世博会诞生的温床。当1849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主席阿尔伯特亲王提议邀请所有文明国家参加一次博览会,他的爱妻——维多利亚女王即刻表示赞同。还有什么比举办一次规模浩大的博览会更能展现“日不落帝国”的风范呢?为了促成这个壮举,女王甚至自己带头捐资推动了首届世博会的举办。

从历史的角度看,脱胎于工业革命的世博会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主办国的政治诉求直接相关——当年大英帝国无与伦比的工业实力与伊丽莎白女王的荣耀孕育了世博会。从此,工业实力展示与政治诉求表达成为推动世博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成为早期世博会的不变主题。虽然,仅仅几十年后,大英帝国在全球的地位就走向衰落,而年轻的美国开始崛起。

与英国一样,其实在世博会历史上,美国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159年的世博会历史上,美国一共举办了14次世博会。如果说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的世博会是源于展示和卖弄的“展览”,那么美国的世博会则是秉承了极度的实用主义精神,直接将世博会作成了推销产品甚至国家精神的“大集”——从柯尔特手枪到摩天轮,从蓝带啤酒到箭牌口香糖。与英国人留下的“盛会回忆”不同,美国人的世博会每次都会成功塑造一批传奇的世界性产品。

时隔159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维多利亚式的展览,还是亚美利加式的集市?如果是二选一,那但愿是后者吧。因为对一个正在重新崛起的国度来说,维多利亚式的庆典往往是甜蜜的毒药,因为我们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借鉴,还没有太多可以骄傲和纪念。

热切期待看到那些在世博会上花了钱的47家中国企业都赢得完美的世博营销收益,让这70亿元人民币不白花。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当年美国人搞的每一届世博会,都是这么算计的。

本文系作者 zhangpeng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维多利亚

    回复 2014.09.22 · via pc
  • 哈利路亚

    回复 2014.10.22 · via pc
  • 维多利亚还是维多利亚

    回复 2014.10.21 · via pc
  • 亚美利亚!

    回复 2013.10.31 · via pc
  • 建造者于产业所有者携手共利,达到目的。

    回复 2013.10.12 · via pc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