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和标准石油公司

大企业的规模效应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大规模科研投入和有可能产生的垄断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孰轻孰重?

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和一个曾经缔造它的企业家,大概有着差不多的开始,但肯定有着千差万别的结局。“标准石油公司”和“洛克菲勒”的故事算得上是上世纪最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他们是研究美国经济史、商业史的两个典型符号。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出发,要么你会碰到洛克菲勒远去的背影,要么你会看到标准石油公司曾经的遗迹。

洛克菲勒是“美国梦”的一个典型案例。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位名声不太好的小商人。洛克菲勒的商业天赋在6岁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他帮家里干活,然后向父亲索要报酬,拿到钱之后,不是去买零食马上花掉,而是积攒起来。然后,居然向其他小朋友放贷。这个近乎骇人听闻的故事容易让人相信,成功的商人和成功的科学家一样——都是天生的。

16岁那年,洛克菲勒终于等到了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商人的年龄。他离开了学校,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在一家经营粮食的商行当上了伙计。洛克菲勒用3年时间完成了自己成为一个商人的学徒期,这期间他给老板赚的钱之多让老板和他自己都觉得这个小庙已经不再适合这样一位商业奇才容身。1858年,19岁的洛克菲勒正式创业。他向父亲借了1000美元,与别人合伙成立了经纪公司,做的还是粮食生意。从1000美元的小商行开始,洛克菲勒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在粮食贸易上赚到第一桶金的洛克菲勒用他超人的商业嗅觉嗅到了石油的味道,1863年,24岁的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设了一个炼油厂。在此之前的1850年8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塞尼卡石油公司一位名叫埃德温· 德雷克的员工用蒸汽机驱动一台钻机钻出了石油。这口被称为“德雷克井”的油井被看做是世界石油工业的发端,它的标志意义在于,它开启了石油开采产业化的时代。

而洛克菲勒开启的是炼油产业化的时代。当时克利夫兰出现了50多家炼油厂,洛克菲勒决定垄断石油产业链的下游工业。1870年,洛克菲勒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命名为标准石油公司,那一年,洛克菲勒刚过30岁。新公司成立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兼并其他企业,洛克菲勒的恶名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背上的。他被指控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胁迫其他公司的老板接受他的购并条件,有人甚至把这一时期称为“克利夫兰大屠杀”。

仅用了七八年时间,到1878年,标准石油垄断了全美国90%的炼油业、85%以上的管道运输、85%的油品市场和出口,以及30%左右的原油开采。通过不断的收购与兼并,洛克菲勒在1882年组建了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现代托拉斯企业。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把标准石油公司的成立看做是垄断资本时代来临的标志。

在洛克菲勒的托拉斯王国不断膨胀的同时,反垄断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一些人认为,垄断妨碍了其他投资人对市场的参与和竞争,导致了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和滋生垄断集团的超额利润。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一些州开始把矛头指向这个石油巨头。1891年,洛克菲勒被迫把总部从俄亥俄州搬到了新泽西州。但在联邦政府层面,反垄断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施行,在威廉·麦金利总统任职期间,大企业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发展,直到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1904年,利用肢解北方铁路公司这一时机,发起了对标准石油公司的垄断调查。

在经历了6年旷日持久的诉讼之后,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标准石油公司垄断案做了了断。《纽约时报》1911年5月16日的头版使用的标题是“标准石油公司必须在6个月内解体”。比起这个中规中矩的标题,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却非常值得玩味“——只有不合理的贸易遏制才被禁止”。这实在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副标题。

“裁决宣布时,小小审判室里的人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司法部长威克莎姆欢呼这是政府的胜利,拉福莱特等进步党参议员表示对裁决效果的怀疑,而凯尼恩参议员称这是一个危险的裁决——但在与本案无关的律师们中间却盛行这样的观点:裁决明显对大公司有利”。《纽约时报》用这样的句子描写当时社会各界对判决的态度。

之所以有律师们认为裁决结果对大公司有利,是因为在此之前大公司及利益相关者担心,对标准石油公司的裁决可能成为一个可效仿的案例,下一步政府将把手伸向所有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公司,如果那样,这将成为一种灾难。最后裁决的结果,虽然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成37个公司,但判决书中特意强调,垄断规模本身并不构成拆分公司的充分条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价格才构成垄断。

《纽约时报》的报道继续指出“他们认为这是指出了一条可以使国内大公司继续生存下去的途径。他们满意地回忆起塔夫脱总统曾经特别说明不是纯粹的规模大小而使一个公司或联合体遭法律禁止,也不是他的经营广度或范围或资本额,而是它是否做了两件事:控制价格和控制产量。”标准石油公司虽然被肢解,但悬而未决的“另一只鞋子”总算落地了——大公司可以继续他们的扩张,只要守规矩。 

100年过去了,被肢解为众多小公司的标准石油的血脉依然在世界最著名石油公司的血统中流淌。印第安纳标准石油改名为阿莫科石油(Amoco),现为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的一部分;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Mobil),纽泽西标准石油改名为埃克森石油(Exxon),二者现在均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分;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改名为雪佛龙石油(Chevron),为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分。经历了100年的分分合合,当年30多家标准石油的分支公司,现在又回到了几家巨头的名下。石油行业依然是世界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而对100年前的这次判决,到目前仍然众说纷纭,不同政治派别对判决的正当性和效果评价完全不同,保守派把持续多年的反垄断称为白痴行为。

洛克菲勒的孙子戴维·洛克菲勒在回忆祖父光辉业绩的著作——《洛克菲洛回忆录》中用愤懑的行文为其祖父“平反”。戴维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的学生。戴维对于有人称呼祖父是“他那个年代最大的罪犯”耿耿于怀。戴维说:“所谓标准石油公司欺骗寡妇鳏夫遗产、爆炸竞争对手的炼油厂、不择手段毁灭竞争对手等指控都是绝对的无中生有。事情的真相是,标准石油公司在交易当中,比许多竞争对手更受人敬重。向与其竞争的炼油厂提供的报价不仅真诚,而且慷慨大方”,“竞争对手常常仅仅为了有机会被再次收购而重新入市开张。祖父的合伙人们对这种持续的‘讹诈’叫苦不迭。”其他一些学者也指出标准石油的垄断并没有造成价格上涨,反倒是因为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使煤油的价格降低了。

戴维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学上长年揪扯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大企业的规模效应带来的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大规模科研投入和有可能产生的垄断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孰轻孰重?如果当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垄断了美国石油产业应该被肢解,那么100年后比尔·盖茨的微软是否也应该被分割?显然,消费者和政府都没有了这样的热情。

标准石油公司被肢解有一个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社会背景,就是上世纪初美国风起云涌的进步主义运动。在这场民众对大企业和社会黑恶势力反击的社会运动中,一位名叫艾达·塔贝尔的女记者向洛克菲勒发起了挑战。童年时代的塔贝尔在油田度过,经历了其父亲的企业被洛克菲勒强行兼并的痛楚。她在杂志上连载的长达800页的调查报告将洛克菲勒定位成一个嗜血、冷酷的石油寡头,并为标准石油最终被判解体提供了强大民意的支持。一本名叫《打败洛克菲勒》的书记录了那段历史,这本书同时也将塔贝尔的调查报告评价为新闻记者影响社会进程的经典案例。

再回到洛克菲勒,这位传奇富翁的后半生和他的前半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实际上,塔贝尔和法官们为之肢解的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是没有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了,早在1896年洛克菲勒就金盆洗手光荣退休。标准石油被判解体反而让洛克菲勒收回了大量股份,他用这些钱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全力投入了慈善事业,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出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他对全球医疗事业所做的贡献比他对石油产业的影响更加久远和广泛,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捐助的。

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他的别墅里去世,距离他退休投身慈善事业41年;巧合的是,洛克菲勒从商的时间也是41年。几十年之后,又一位世界首富以洛克菲勒为榜样,在达到事业顶峰的壮年急流勇退,专心投入慈善事业,这个人叫——比尔·盖茨。

两位距离近百年的世界首富走出了相似的人生轨迹:前半生挣世界上最多的钱,后半生花世界上最多的钱。这应该是企业家们最终赢得社会尊敬的最佳路径吧。

本文系作者 刘戈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是个传奇!!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快报

更多
122
1
10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