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孙为民:以适应求增长

苏宁的持续成长就是来源于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不断调整、以及对速度的不贪心。

中国的家电连锁行业,无论从深度、广度、竞争强度来看,还是从对“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复合要求来看,都显示了极其复杂的特性。然而,苏宁电器却在这个行业里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规模扩大同时效率提升。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回顾了苏宁的发展历程,以及中间的种种战略抉择。在他看来,苏宁的经营哲学很简单,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Q苏宁成立以来一直持续增长,成长性非常好,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A企业的成长,实际上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刚刚创业经营空调的时候,空调绝对是一种奢侈品,是控制销售、控制使用的商品,国家机关、各部门都不能随便采购,需要审批,都是给计算机房、医院或者一些研究机构配置的,所以那时候要做这种产品的生意,只能够主动出击,到市场上做工程、做项目;后来空调市场开始普及了,我们又利用和上游建立的联系,开始做大量的批发,为低端市场供货,批发量一上来,销售就会倍增。但是一旦市场进入供大于求,行业利润率下降以后,批发这个环节马上就不稳定了,利润萎缩;这个时候我们又开始转型做零售,扩大品类,搞连锁经营。所以很多变化,在最初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夜之间拍脑子出来的,往往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演变,是水到渠成的渐进式推进。当我们向综合电器零售转型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刚刚开始确定转型全国连锁的时候,面临着两大困惑——第一个就是这种模式在行业里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对这种模式能不能成,包括供应商、舆论、消费者以及同行,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问号。第二,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刚刚起步在做连锁拓展的时候,正是行业的毛利率最低的时候,甚至是全行业的亏损。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供大于求的格局在中国显得非常明显,各个行业都有这样的情况。但实际上辩证地来看,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家电这个行业毛利率比较低,就导致了一个有利的因素,就是较少的竞争,新的投资少,已有的从业者再固守这个领域的也较少,大家都萌生退意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机会,我们就在很短的时间里,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一下子就把全国的框架拉起来了。这在全球商业市场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相当于欧洲好几个国家的市场规模,我们能够这么快就把全国框架搭起来了。这恰恰就是由于这个行业的利润低,市场上缺乏竞争。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说,历史是不可重复的,我们从1999年开始起步,到了2005年就做起来了。不是我们把人家打垮了,而是很多人不想在这个行业里固守。

Q上市后怎样平衡来自资本市场对短期利益的要求,以及企业长期发展之间的压力?

A我们的观点就是,尊重不迎合。就是说尊重投资者的关于成长的严苛要求,甚至是把我们放在同行业、同业态里去比较,按照最高标准要求我们,这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哪怕我做不到,但我认为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是怎样实现,那往往不会按照投资者的希望来做。因为投资者的预期,有一个长期和短期的问题。在中国,普通投资者持有1年股票就很长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个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没有终点的。我们就是想适应这个行业,不断地延续业务,要考虑到整个公司的安全发展问题。现在对我们来讲,成长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是稳健的成长发展是更重要的。过去企业的发展,机会为导向居多,国家近七八年、十来年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对各个行业的带动性都是非常巨大的,这在未来的10年里是不可重复的。

什么叫做适应市场?适应市场就是看市场机会的问题。我们上市以后,尤其是到了2006年以后,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阶段了,在这个阶段,竞争对手的冲击带来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小。企业发展的好与不好,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控制。从2006年以后,行业里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更加注重后台的建设、人才的积累、长远的品牌塑造以及信息流、物流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中的对手更是加快了扩张,除了自己的扩张,还做了很多并购和整合。当时我们也在思考,怎么去应对,要不要针锋相对地去争夺。最后的结论是,从短时期来讲,并购确实有整合效应;但从长远来看,磨刀不误砍柴工,像盖楼一样,最开始盖楼的时候,都是向下走的,挖地基的。大半年的时间里,高楼大厦都是没有影儿的。但地基挖得越深,楼就盖得越高。

投资者有时候会认为,苏宁上市了,有钱了,为什么不去并购?快速的并购,这是很多人倾向的方式。其实我们并不是排斥,但要有具体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自身的整合能力并不强,在这个行业里,我认为大家都不强。所以虽然有一定的资本支撑,但是管理体系的搭建只有几年的时间,后台实力也不具备,想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快速整合和并购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有的时候是有限的。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不用这种方式会不会错失机会?这个机会的成本到底如何?当我们2005年规划公司发展的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每年开150家-200家店,从人员、管理平台和成本的支持上,并不困难。如果能够1年开这么多店,并购不并购就不重要了。花上大半年的时间去做并购,那还不如集中精力去做点自己的事情,不会错失什么机会。但如果说市场的发展已经到达稳定期,那么战略考量又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的市场,像我们这种业态的企业,最初是一级市场,然后是二级市场接着是三级市场,始终是在一个能够复制的过程里。但是进入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一个店可能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积累,这个时候我们再建设零售门店,往往就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的起点和别人不一样。

Q苏宁的规模很大了,对于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思考?

A公司的成长,概括起来就是3条路:第一条路就是把现在经营的业务规模能够再扩大一点,这叫内涵式的增长。第二条就是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把这种模式再放到更多的市场空间去复制、去发展。第三条就是通过效率的提高,把成本做的更低一点。

在当前阶段,中国会出现一些大企业,以后的经济发展其实就是大企业不断成长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思考。基本上也是3个套路,一个套路就是国际化,第二个套路就是多元化,第三个套路就是资产运营。国际化、多元化实际上与在国内的发展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需要多考虑的是在业务运营的基础上怎么创新商业模式的问题,就是资产的运营方式。像麦当劳的扩张,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把快餐业务模式变成了一个融资模式,除了业务的增长,同时还有资产控制的收益。沃尔玛自己拥有5000多家门店,这些资产还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样可以进行很多资产运营。企业成长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难说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只要匹配好资源和能力,实际上任何问题都能够解决。其实很多事情的想法、路数,不可能有多大的差异,任何事情都决定于人为的运作,运作实际上就是外部条件和企业资源的配置,合适了就能够走下去了,一旦不协调了,好的模式也难以维系。

Q从财务数据看,金融危机对苏宁的影响不大,苏宁是怎样对抗经济周期的?

A我认为不能这么去看待这个问题,这说明中国的经济要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去发展,在我看来,所谓更高的平台就是资源利用集约化、环境互动友好化、人员之间和谐化。从企业这个层面来讲,实际上也要去想这个事情,就是我们怎样建立架构能够支撑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在新的环境下企业成长的模式问题。

Q从什么时候开始,苏宁开始意识到危机的来临?

A由于我们的公司是在不同的地区,这种感受实际上很明显的,最早是从2008年年初的时候,广东、深圳这些地区的增长就开始放缓,一些大城市的这些地区开始变慢了,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还是热火朝天。到现在为止,整个中西部的地区没有受影响,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这次金融危机,客观上是有一些变化的,但是我们在内部开会的时候从来不拿这个来说事儿,我们认为市场环境有一些不景气,但是我们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并不是很高,如果我们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我们的经验再强一点的话,还是能够克服这些不利影响的。从客观上讲,企业这几年发展得也比较快,我们现在感到最大的瓶颈,就是人员的经验和运作能力的成熟度的问题。过去不提这个问题,我们靠系统跟进,但是再先进的系统也靠人来指挥。人的主观能力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取决于他的个性和对企业价值观的陈述理解,同时还需要他有一定的行业的经验积累,这是个时间问题。我们现在管理人员的年龄,很多是27-28岁,有的还没有结婚,说不定明天谈恋爱,谈得不愉快,都可能会影响工作。

Q和高速发展时候的战略相比,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苏宁的战略部署做了哪些调整?

A我们没有做大的调整,其实从2006年以后的发展战略,就说要稳健高速发展。2005年是一个转折点,我们从2005年开始实施新的系统,全国的管理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了,虽然网络的速度还不够,但管理平台已经全部覆盖了。到2006年上半年,我们规划的未来发展组织架构,把稳健摆在第一位。那时候,我们考虑的是企业成长没问题,但是在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的同时,成本也保持很快地增长,甚至是我们净利润的两三倍。这样的情况,实际上非常危险。这个时候要把稳定排在第一位,控制不好成本,马上问题就会来,而且无法挽回。所以一定要把稳定摆在第一位,在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再提出高速发展。2006年,我们定的计划是,每年要有150-200家店左右的扩张,2008年的时候,没怎么调整,2009年的时候,也是基本控制在这个范围,但内控指标做得更严一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4-04-23 23:04

马斯克的X公司推出电视app

2024-04-23 23:03

国内期货夜盘收盘跌多涨少,乙二醇跌超2%

2024-04-23 22:55

特斯拉裁员据悉将包括2688名得克萨斯州的员工

2024-04-23 22:54

小米汽车首次大版本OTA升级计划即将公布,明起推送部分功能优化

2024-04-23 22:47

我国自主研制新技术为核安全“上锁”

2024-04-23 22:45

深圳鼓励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2024-04-23 22:35

苹果据悉正在使用台积电的3nm工艺开发自己的AI服务器处理器

2024-04-23 22:33

美国DNA癌症新抗原疫苗取得重大突破,11名患者肿瘤大幅缩小或消失

2024-04-23 22:15

调查显示:近70%香港小型企业预计今年业绩增长

2024-04-23 22:14

苹果夏季发布会将于5月7日举行

2024-04-23 22:13

广东省财政向暴雨受灾地区拨付9000万元救灾资金

2024-04-23 22:12

报告:41%企业领导者预计未来五年内将减少员工数量

2024-04-23 22:11

维珍银河大涨30%,公司宣布正考虑反向拆股

2024-04-23 22:08

首都银行(中国)2023年末总资产扩张到177.49亿元

2024-04-23 22:04

深交所对天齐锂业下发关注函,要求分析一季度亏损大幅增加的原因

2024-04-23 22:04

美国3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69.3万户,超预期

2024-04-23 22:03

现货黄金反弹至2330美元/盎司上方

2024-04-23 22:03

报告:"快时尚更加经济实惠"是一种虚假观念

2024-04-23 22:00

安踏在上海启动首个碳中和鞋服店铺

2024-04-23 22:00

北京文旅局:全力协调热门景区科学增加假日门票弹性供给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