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马拉松的诱惑

完成一场全程马拉松,你将能真正体验到跑者的快乐,忍者的坚韧以及意志的磨砺和人性的顽强。

2009年10月18日举行的第29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北马),同时也是第11届全运会马拉松决赛。在27000多报名者中,参加9公里和小马拉松的超过了50%。连续3年的赛事赞助商佳能公司请来了时尚达人李东田,第二次组织化妆跑团队,一众民间“化妆跑”爱好者自发加入,纷纷把自己喜爱的形象,从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兔女郎,到普京、奥巴马、时尚新娘,带上北马赛道。

每年的北马,都能看到令人叹服的强者。这里大概也是为数不多的场合,让平素克制谨慎的人们宣泄与众不同的自我。但对我来说,北马不仅仅是“跑者的嘉年华”,还是曾经的青春梦想。

始于1981的北马路线经过了多次修改。1983-1997年间,赛事起点和终点都在北京工人体育场,40公里处恰好从家门口经过。年复一年,都能看到运动员目露精光地从眼前跑过,耳边满是街坊四邻啧啧不绝的鼓励和嘉许。掌声与欢呼齐飞,仰慕共叹服于色。曾有几次,我试着骑车追随领先者,但最多几百米,就在拥挤的自行车道上败下阵来,只好无奈地看着转播车和第一集团渐行渐远。“骑车快不过跑步”,这是北马留给我的最初记忆。

谁曾想到,20多年白驹过隙,人到中年的我竟然有机会“跑着看北马”。虽然注定永远追不上第一集团,但跑全程马拉松过程中的巅峰体验,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在我看来,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程包括5个部分:前20公里顾盼自得,中间15公里患得患失,接下来7公里百毒交侵,然后是195米的血脉贲张,再加上一刹那的灵魂出窍。

没有机会体验这个过程的人们,就让我们一起经历一次吧。

顾盼自得

随着8:15分发令枪砰然作响,滚滚人流从天安门广场东侧蜂拥而出,这个时候的你,与其说是跑步,不如说是被裹挟前行。多亏了长安街的宽阔平坦,让我们大致都能保持自己喜欢的速度。还记得2007年北马比赛日,恰逢十七大召开,起点从天安门临时搬到奥体中心,出发后两万多人簇拥在只有双车道的北辰西路,感觉就像在冬季的地铁里挤上挤下。犹在郁闷之际,竟然被从身边挤过的后生小子绊了个跟头,当时周围人们的一片惊呼,至今难忘。

绕桩般的加速超越最是消耗体力,能少做就少做,还是把精力放在音乐、街景和心情上吧。踏着轻快的歌声,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新华门徐徐而过,尚未进入营业时间的西单北大街露出难得一见的凄凉和冷漠。反向车道上的公共汽车窗上,趴满了表情各异的乘客,他们也许永远不能理解,在长安街上跑步和堵车,感觉到底有什么不同。

10公里过后,最初的期待和兴奋渐渐褪去,重装上来的是跑者的身份。沿着清澈的昆玉河,凉爽的温度,无风的天气,似乎能听到体内堆积已久的毒素沿着张开的汗腺汩汩而出,看到污浊的废气一团团从肺中喷涌排出。在音乐的间隔中,能听到脚步轻快地落地,柔和的冲击从足跟顺畅地转移到足弓到足掌,然后是弹性十足地蹬离地面。多么美妙的一切,完全无人打扰的跑步,就像自家跑步机上的一节训练课,但看到的是流动的风景,吐纳的是清新的空气,还有“吾道不孤”的集体荣誉。

患得患失

20公里后,穿过海淀黄庄路口,看着半程马拉松跑者冲向自己的终点,对我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按照世面上流行的马拉松跑指导书的要求,很多全马(全程马拉松的简称)跑者,都会在正式比赛日前4周左右,跑上一次20公里。但在平日的跑步中,大多数业余跑者都没有机会跑下全马的距离。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我们都跑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会不会出现伤病,不知道自己的体力能不能保持到终点。

前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Steve Jones说过:“如果比赛后我还能站着,你就用板子把我打到!因为这说明我没有全力去跑。”在有成绩记录的马拉松赛事中,在跑过终点的一瞬耗尽体力,是很多跑者的心愿。如果跑过终点还意犹未尽,这就意味着还能跑得更好,约等于跑得还不够好;如果未到终点就精疲力竭,更是令人失望的虽荣犹败。

但正所谓知易行难。怎么才能跑出最快的速度并坚持到最后一瞬,是前半程尽量跑得快一点,以便弥补后半程体力下降的速度衰减?还是前半程保持体力控制速度,以换取后半程体力充沛?这大致相当于“企业如何基业长青”一样,永远找不到唯一正确的答案。在我看来,半程前后马拉松跑者的心情,大概相当于日子过得不错但又心存困惑的中小企业主:是趁机加大投入尽快做大做强,还是保持财务健康稳步发展?做大做强的风险是资金链可能断裂,稳步发展的风险是可能失去机会。

跑过学知桥,拐上学院路,从放弃钢琴课专程助威的内侄小卅手中,接过Power Gel能量棒和佳得乐运动饮料,从脚到头细细体会一下,居然没有一丝不适,甚至连呼吸都没有粗重的样子。“你今天没问题”,身边的警察也这样对我说。

鬼门关

所有好心情,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突然化为乌有。今年的北马第一次跑进森林公园和奥运景观大道,在森林公园的一圈从34-38公里,恰好是人人望而生畏的马拉松鬼门关。

无论是业余跑者,还是专业马拉松运动员,在35公里前后,都会遭遇体力极点。在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首先来自糖元分解,但糖元供能在持续2-3小时后会逐渐枯竭,这时人体开始分解脂肪提供能量。与糖元相比,脂肪供能维持时间更长,但能量转化效率低。这个时候,全身各个关节都变得格外酸痛,跑步逐渐变成一种下意识的机械动作。尽管看上去很轻松,但腿上已经慢慢失去知觉,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变得越来越迟钝。更要命的是,所有这一切的发生,竟然没有前兆,前一刻还在沾沾自喜,突然间好像撞了鬼,从每一个神经传来的都是疼痛和酸楚。

最经典也最悲惨的马拉松“鬼门关”故事,发生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默默无闻的意大利糖果商Dorando Pietri第一个跑进白城体育场后,竟神差鬼使地朝相反方向跑去,观众一片愕然,连女王也急得从宝座上站了起来。虽然工作人员将Dorando扭转身来,但消耗殆尽的他如醉酒般趔趄,一头栽倒在地。随后几分钟,在群情激奋中,Dorando挣扎着爬起、跌倒、再爬起、再跌倒,离终点15米,他第5次倒下,最后被两名工作人员拖过终点。目睹这一切的大作家柯南道尔爵士发出由衷感慨:“只为完成既定目标,他拖着那具精疲力尽的骨架垂死挣扎,可怖而迷人。”

平素里不知跑过多少次的森林公园环湖路,变得陌生而又坎坷,水面树木草地都蒙上了一层忧郁的阴影,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隔阂又不真实,从未有过的饥饿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放慢甚至停下了脚步,甚至看到很多人痛苦地抽筋倒地,但也有更强的跑者带着沉重的呼吸从身边缓缓超过。

对经历鬼门关痛苦的业余马拉松跑者来说,走上一段路,恢复体力,调整状态,不失为无奈而又合理的选择。在经历了1公里蹒跚步行之后,跑步的欲望重新回到体内。跑出森林公园,跑过玲珑塔、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作为终点的奥林匹克中心终于出现在眼前。

抽空在终点

跑上奥林匹克中心田径场塑胶跑道,绕过42公里处折返点,身边的每一个人无不奋发激扬快马加鞭,很难想象就是这些人,刚才还表情痛苦地跛足前行,现在却都是专业运动员决赛冲刺的身姿。

跑过终点的一瞬,身体和意识似乎都被抽成真空。接下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此前4小时重复动作的余波涟漪;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是终成正果的轻松畅快。这种轻快,没有跑过的人,也许永远不会分享;没有经历过鬼门关的人,也许永远无法品尝。

当然,马拉松的诱惑不仅仅是在于冲过终点后自我身心的极度体验,还在于每次跑马中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伟大。

我心中的北马偶像,不是今年以北马历史第5好成绩获得冠军的肯尼亚人萨穆埃尔·穆戈,也不是中国女子马拉松第一人白雪,而是那位戴着孙悟空面具、穿着“消除乙肝歧视,共建和谐社会”T恤的HBVer(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位在79岁高龄以4小时45分钟跑完全程的黄志和老人,那位身材瘦小的独臂跑者,那位拄着双拐跑完全程的老外,那位在40公里处鸟巢旁边爬行前进的年轻人……

在我看来,如果不参加北马,平时日复一日的跑步,就像没有大结局高潮的长篇肥皂剧;如果你参加半程马拉松,可以得到完全的跑步乐趣,而不用经受“鬼门关” 的痛苦和折磨,实在是一次醇厚优雅的身体盛宴。但如果你完成一场全程马拉松,你得到的不仅是朋友和家人的骄傲,以及永远留存在谷歌上的名字和成绩,你还能真正体验到跑者的快乐、忍者的坚韧、以及意志的磨砺和人性的顽强。

本文系作者 老黄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时候去跑跑是不错!!

    回复 2013.10.26 · via pc
  • 我也跑马拉松的,可可!

    回复 2013.10.12 · via pc
  • 血脉喷张

    回复 2013.12.30 · via pc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