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单(下)

明星企业错失持续成长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也印证了一个企业保持持续成长是多么困难。

在“2009年度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揭晓后,一些这5年来被公众、媒体所高度关注的企业并不在其列。《商业价值》杂志对这些与“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失之交臂的企业进行了专门研究。

10多年来,招商银行(600036)是中国银行界风头最健的银行之一,它是中国第6大银行、国内最好的零售银行、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但招行在2004年~2008年这个时间窗口内,其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2.66%,远远低于中国银行业同一期间的复合增长率——72.53%。也就是说,招行在这5年里的成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同业。此外,招行2005年的收入为191.79亿元,低于其2004年的199.16亿元,出现了负增长。

招行收入增速远低于行业,与2004年~2008年中国银行业独有的行业环境有关。在此期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银行纷纷在剥离不良资产、放下历史包袱后,用既有的规模优势奋力发展,进而以良好业绩进入资本市场。这些大型银行的迅猛发力,将在对公业务上本就先天不足的招行湮没其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无论市值还是利润皆能进入全球银行业前5名的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由于上市不足5年,未能进入“2009年度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的候选企业池。与3大国有银行不同的是,我国3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不存在时间窗口不符合“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评选规则的问题,但是最终只有中国移动(00941.HK)入选,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都落选。中国电信(00728.HK)所属的通信服务业在2004年~2008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6.38%,而它自身在此期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仅为2.99%。

受手机资费持续下降分流了固话业务量的影响,从2006年开始,中国电信的本地电话业务收入就一路下滑,尽管中国电信的新业务,例如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上升,但由于新业务占中国电信经营收入比例较小,因此在移动运营商的猛烈冲击下,中国电信总体发展增幅低于行业。不过,如今3G牌照在手的中国电信,在今年移动市场来势凶猛且增长快速。相信中国电信在2009年的业绩不会再被中国移动远远甩在身后。

21世纪以来,汽车业可谓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 但是在“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中,我国汽车业3大巨头——上汽、一汽、东风汽车却无一入选。用5年的时间窗口考量这些中国汽车业巨头,可以发现明星车型、业内并购、产业周期较长使得汽车制造企业的业绩犹如过山车一般,很难做到持续且稳定地增长。

以上海汽车(600104)为例。2005年,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加之燃油价格上涨,汽车业整体产销增速放缓,上汽汽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5%。

2006年11月,上海汽车实现定向增发,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销售等多家整车企业和与整车开发密切相关的零部件企业注入上汽汽车;此外,加之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50%的销售收入合并到上海汽车的报表中,直接导致其当年收入增幅为206%。

2007年,随着上海通用的雪佛兰、凯迪拉克逐渐由投入期走向成长期;上海大众推出斯柯达品牌,2007年,上汽汽车收入同比增幅高达433%。

但在2008年,上汽汽车因为双龙的资产减值、投资收益的减少、与南汽合并后南汽部分的亏损、上海通用表现不佳,其收入增速急剧滑落为1%。

所以尽管上汽汽车在2004年~2008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0%,但上汽汽车发展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其进入持续成长榜单。而这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特性体现。

作为中国家电制造行业的老大——青岛海尔(600680)因为增长速度低于行业而没有进入“中国持续成长企业榜”候选企业池。2004年~2008年,海尔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14.73%,而它所属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此期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55%。

回溯海尔在2004年~2008年的发展,可以看出2006年、2007年是其发展的“黄金期”,而2008年海尔的业绩则低于市场预期,营业收入304.1亿元同比只增长3.2%。

2008年增长乏力的业绩,用财务数据佐证了海尔的发展面临瓶颈:一方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这些年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一直推进迟缓,2008年它出口下滑16.5%。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影响海尔今后的持续成长。

1056 符合5年上市年限,无违规行为的企业总数

631 5年内出现过亏损的企业

192 5年复合成长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

233 符合持续成长要求的企业

中国持续成长企业6大特性

在核心管理层带领下,依靠良好企业信仰整合团队和开拓市场,企业求规模而不偏执、重视标杆而不守旧,通过动态把握行业的本质,实现持续胜出。

《商业价值》杂志社 欧国峰|文

从横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资本市场、有5年持续经营记录的1056家上市公司中,《商业价值》杂志综合考量其历史增长、资产质量、行业前景等因素,评选出100家最具持续成长性的企业。其中,有72家内地上市公司、2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26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在它们身上,《商业价值》杂志社梳理出了以下6项持续成长企业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对企业来说,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一整套不同于竞争者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

1 定位顺应“中国优势”

“中国制造”的称谓,集中落实在持续成长公司100强榜单中。据《商业价值》将入围72家内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按大类别划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58家),占比超过了80%;其次是6家房地产企业,占比8%;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有5家,占比7%;其余行业合计占比仅5%。

对制造业做一步细分,化工业最多,有19家;其次是医药制造业,有18家;行业入围4家以上的,还有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力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这种情况,显然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分工以及最近5年的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持续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制造业无疑是基本载体,同时又能大规模带动就业,更符合国际产业区域转移的需求。发展制造业需要原材料、商品的大规模流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相应也获得了巨大的空间。

对企业来说,敏感地捕捉到宏观经济和行业走势,进而准确定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以万科为例,早在1988年即介入房地产行业,万科顺应“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扶持房地产业推动经济复苏的政策取向,1992年正式确定大众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这一点也体现在苏宁电器、中兴通讯等企业身上,这两家企业分别选择了瞄准国内消费升级的家电连锁业和国内通信快速完善的通信设备制造业。

但另一方面,这种“扎堆”现象也使得企业存在普遍性外部系统性风险,企业的增长质量与中国经济整体状况密切相关。为使得结论更可信,《商业价值》杂志社分析了前10名、持续经营10年以上公司的净利润与国内GDP增长的相关性。以万科为例,相关系数高达0.85,其他所选企业净利润增长平均值、中位数与GDP的相关系数,也都在0.7以上。

看清楚潮流,只是这些公司做对的第一步。

2 经历过周期才能反周期

另一项重要发现来自企业寿命,入围企业的运营时间普遍在18年以上。

尽管评选仅选择了5年的数据,但从成立时间来看,在72家内地上市公司中,2000年之前(不含2000年)成立的多达60家,占比83%;剩余12家也都在2001年前成立;近7年才成立的企业,没有一家入选。

进一步细分可见,1990年之前成立的有4家企业,1984年成立的万科最早,也是名单中最长寿的企业;1990年~2000年之间成立的企业最多,总计56家,占比78%。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合。一般认为,中国第二轮改革正始于1992年春天,标志性事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随后经济界和学术界精英人士纷纷响应,并由官方强力推动。也正是在此后,“做企业”、“全民经商”成为最流行时尚。

另一方面,如同人类的成长规律一样,从1990年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两轮相对完整、非常剧烈的周期波动,即两轮“复苏—繁荣—衰退”,其中1991年~1993年平均增幅高达20%以上,1998年~2001年遭遇谷底,期间仅保持了7%~8%的增长。亲身经历“冬天”,使这些企业成熟起来。

它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企业首先要设法生存下来,要发展,就要先长寿。

3 战略有舍有得

阅读作家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不少人都感到:中国企业曾经面临的机会太多了,如果“倒退”20年哪怕10年,几乎是做什么都能盈利。但这句话只对了一半,问题在于:当初大量企业如今安在?存活下来的企业,为何在新环境仍能保持竞争力?

丰富的市场机会是机遇,更是风险,有见识的企业懂得抵制诱惑,榜单上的很多企业,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包括万科、苏宁电器、浪潮国际、新钢股份、用友软件等。除了业务扩张的范围,在管理半径、可持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发展规模、速度也都应该慎重审视、做出取舍。榜单上的企业,正是做到了合理取舍,才保持可持续成长。就此而言,可持续成长等于经过合理取舍的均衡成长。

在适时“放弃”上,做得比较好的是万科。在确定大众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的第3年,万科进行了大规模的“做减法”,将此前万科所涉足的数十个行业,包括零售、广告、货运、服装、家电、影视等进行剥离;在房地产业,也将写字楼、酒店、商场、保税仓全面收缩,最终就剩下住宅;甚至在住宅业的链条内部,一直到2005年,万科还在将销售公司剥离,由专业的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全权代理。

舍弃的目的是为了专业。第一铅笔(现更名为老凤祥)长期专注笔类、铅笔机械,在原有行业巨变而重组后,也仅专注黄金珠宝首饰。广电网络是另一个例子,陕广电借壳上市至今,依托政府支持和资本市场,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盈利状况,逐步整合省域电视网络资源。

这种做法也得到理论界的肯定。著名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可持续的经营需要取舍,特别是当企业抵达“生产率边界”(一个公司给定成本下能提供的最大价值)的时候。

4 战术积极求变

任何行业都有其客观周期规律,当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时候,企业就应当及时变革和调整。纵然在战略上保持不变,灵活的经营策略也十分必要。更优秀的公司,则是不断自我挑战,在风险还没来临时就未雨绸缪。

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榜单上的“另类公司”中,譬如服装业的李宁、计算机制造业的神州数码、日用电子业的冠捷科技。在它们所属细分领域,都只有1家入围。其中最典型的是李宁,虽然服装业处于典型的成熟期末端,但其重新定位、瞄准了很有潜质的运动服装,并积极尝试品牌运营新模式。

苏宁电器是另一种代表。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国内家电连锁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不少同行纷纷走向多元化的时候,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就决定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开始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并在上市后获得加速发展——3年之间,其连锁店数量覆盖城市数量扩张了8倍。在家电零售市场逐渐平稳之后,又开始进军3C产品市场。

在上榜企业中,新钢股份甚至将战术灵活性与阶段性经营策略结合起来。在整体上市之后,该公司的产品线覆盖了从高端的船板和锅炉容器板、到中低端的建筑用建筑用线材等。去年,高端产品价格相对抗跌,该公司于是缩减低端产能;今年,建筑用钢扩大,于是转而扩大相应产能,尽力维持了经营稳定。

企业如何在“不变”中“求变”?最根本的是抓住所属行业的本质。这个概念经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推广变得很热门,榜单上的企业则早已付诸实施。

5 注重精细化管理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历史和现状的基本反映,《商业价值》杂志社对上榜公司所做财务分析显示,精细化管理可使企业经营效益更高,即相同投入下的产出更大。

以前10名上榜公司为例,其最近4年的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都远超行业均值。主营收入增长最多的是云维股份,超出行业均值4倍;增长最少的深圳国际,也超出了41%。利润总额增长最多的是新钢股份,超出行业均值16倍。

就这100家公司整体而言,考虑到各公司之间增长情况的差异较大,为剔除极端情形、选用中位数做比。结果发现:整体主营收入增幅超出行业均值1.5倍,利润超出1.8倍。

总资产与净资产的增幅比较,资产周转率和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运营质量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100家公司的总资产与净资产基本保持同步增长。按中位数评价,最近4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1.08%和52.21%,取算术平均值,则增幅分别为176.08%和330.26%。同时,最近5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与1056家初选公司相比,也表现较好,前两项指标优于后者,第三项指标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为做到精细化管理,除了优化传统的运营方式,上榜企业还积极运用全新管理手段,譬如早在2004年,万科就引进德国RIB集团项目管理解决方案软件,消除过去建筑项目造价管理过程中定额计价的弊端,尽可能将管理工作科学化、量化。

大多数上榜企业都采用了ERP管理系统或类似的IT系统来支撑自身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效益,这也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6 核心管理层稳定

无论确定战略还是完美执行,人的因素都至关重要。《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克林斯更是将“第5级领导层”置于企业实现跨越决定性因素的首位。

智慧且稳定的核心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企业经营的稳健。上榜企业的实情,也佐证了这一点。

据统计,排名前5家企业中,除了云维股份,其他公司的主要高管在选择期内均没有变动。云维股份的董事长、总经理也是2005年5月任职,至今也持续了4年。在100家企业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万科的王石,其20多年前即任万科总经理,后转任董事长至今;老凤祥(原第一铅笔)的胡书刚,1992年至今任该公司董事长;浪潮国际的董事长孙丕恕,早在1993年即主持研制出该公司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新钢股份的熊小星,1996年即任该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至今任董事长,姚红江、徐金梧等现任高管,都任职十余年;武汉中百的董事长汪爱群,也是从1996年任该公司董事长至今。

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注重内部培养接班人。万科总裁郁亮,27岁进万科,2000年,35岁的他接替王石担任总经理;武汉中百的总经理张锦松,19岁进入该公司,也在2000年、38岁时担任了总经理。

此外,像用友软件的王文京、搜狐的张朝阳、比亚迪的王传福、网易的丁磊等,更是创始人长期打理公司,形成了企业成长与创始人的良性互动。

股东回报:均衡发展胜过规模偏好

可持续成长意味着合理取舍经营目标、适度规模增长,给股东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商业价值》杂志社 欧国峰|文

可持续成长,意味着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做出理性取舍,实质上是一种均衡发展模式。与此相对的,是片面注重规模的高速增长,“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的排名,更普遍加剧了这种倾向。但从股东回报的角度,均衡发展胜过规模偏好。

在衡量上市公司股东回报水平时,股息率指标因兼顾了年度分红总额、股本和股价的波动,较为可靠。从初次筛选出的、有最近5年持续经营记录的1056家公司中,《商业价值》杂志根据总资产复合增长率,排列出100家总资产扩张幅度、最近4年总资产复合增长率均靠前的企业,并将它们的股息率水平,与100家“2009年度中国持续成长榜”企业相比。

结果显示,2005年~2008年,无论选用算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100家持续成长企业的年度股息率水平都高于总资产增长前100名企业。4年之间,前者股息率的均值水平高于后者28.9%。这意味着,前一组公司的股东所获年均回报要高于后者将近3成。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成长、重视均衡发展,并不排斥资产规模的扩大。两组公司名单有部分交叉,其中总资产增长前50名的企业,有14家同时进入持续成长企业的前50名、但排名大都相对靠后。这意味着,企业注重均衡发展将实现持续成长并自然获得规模扩大;但与此相反,企业若过度看重“做大”、将大量资源用于资产扩张,并不利于长远发展。

这种判断,也可从财务分析中得到证实。将范围进一步缩小、比较两组公司的前10家,可发现坚持稳健发展的持续成长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稍低于偏重总资产增长的企业,利润总额却远远高于后者。具体而言,前者在平均营收增幅低于后者18.3%的情况下,平均利润增幅却高于后者1.3倍。也就是说,稳健发展企业实现了“有效益、高效益的增长”,而规模偏好型企业,往往会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对于上述现象,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业务总监郑伟征在接受《商业价值》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偏好型企业,需要将大量资本实现扩张,所以对股东的回报相应减少。对企业来说,规模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而一旦出现资本效率低下的情况,就成了毁损价值的最大元凶。据中能兴业公司测算,去年位居中国上市公司收入榜首的中国石化实现销售收入14521亿元、净利润297亿元,但该公司获得这些收益运用的资本总额高达4912亿元,扣除所有资本的成本后,该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为负——实际上毁损了410亿元的财富。

郑伟征认为,把企业迅速做大、实现高速增长,原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是有效益的增长——最简单、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企业至少要创造出高于成本的收益,不仅要包含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也包括资本成本。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上市公司至少应达到6%的资本回报率,这一回报水平已与银行贷款利率接近,而股东承担的风险要高得多。“企业首先要能够回报股东,这是企业经营的首要价值,其次才是增长。”

“个位数增长”下的企业能力

中国GDP持续30年的年均两位数增长很可能成为历史,企业以规模扩张速度取胜、兼重“政策套利”的做法将风险毕现。

《商业价值》杂志社 欧国峰|文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是5%~8%,甚至在调整时会低于5%”,早在去年下半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就做此判断。他认为,经济本质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波动,而是从一个旧的平衡寻找新的平衡。

这种看法,在很多理性思考的经济学者中已成为共识。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认为,虽然具体增幅不便量化预测,但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肯定在10%以下,今年就可能是发生变化的拐点。

“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8月1日,梁小民教授对《商业价值》杂志记者表示:“一是未能均衡收入分配以扩大内需;二是长期倚重数量型粗放投入的增长方式。”梁小民具体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现在,中国家庭消费收入仅占中国GDP的35%,美国、巴西、俄罗斯的消费占GDP的60%~70%;从过程来看,我国1952年之前消费占69%、当年美国占71%,由彼此相近变为差距悬殊。他认为,这与中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关系,税收增幅长期高于GDP;此外,非税收入、国有企业收入也增长较快,使得政府消费占大头、居民之间收入悬殊巨大;普通居民消费不足,就只能靠投资和大量出口拉动。今年上半年,投资拉动占比高达87.6%,“这决定了难以持续,出现‘拐点’很正常”。

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表示:从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来看,新增人力、资本积累等都在弱化。他预计,中国的人口红利5~10年间会显著减弱,中国有可能会像日本那样因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经济失去活力;同时,中国过去30年较高的储蓄率会下降,进而削弱资本积累的能力;技术层面也是如此,经济在追赶期会发展较快,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会越来越慢。

制度层面的改进,当能很大程度上抑制不利因素,但存在不确定性。高善文认为,中国如果能完善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弥补人口红利下降因素,但中国在这些方面过去做的投入都非常有限。梁小民则指出:“因存在利益集团问题,均衡收入分配、打破垄断等都很难实现。”

国际竞争的外部环境也在发挥作用。中国不仅将继续面临与发达国家的竞争,还面临新兴国家之间的越来越强的竞争——包括对纺织服装、家电等中低端制造业和低廉劳动力的替代压力、“三来一补”等生产方式被效尤等。

中国经济增长个位数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商业环境的变化。这意味着很多企业一直凭借的“东风”的减弱,这时候企业必须要开始审视自身的成长动力。从内地上市公司今年截至8月27日的中期业绩看,接近6成的企业业绩下滑、2成以上的企业亏损,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迫切程度。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评价,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与流行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有关,即重视企业和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在占有各种廉价资源的基础上片面追求高规模、高增长,技术和管理创新、环境和社会成本等则“符合逻辑”地被普遍忽视掉,由此削弱了企业“抗周期”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企业经营的系统性风险在加剧。”战略管理专家王吉鹏对《商业价值》分析道。他认为,在未来的商业环境下,有这样4类高风险企业:一是信奉机会主义、缺乏战略规划的企业;二是“有战略但是没文化”、从而缺少长寿基因的企业;三是靠政府支持生存的垄断型企业;四是轻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甚至违背公序良俗的企业。企业必须真正“回到本质”,围绕“什么是企业”、“我们是做什么的企业”下真功夫。

其实,已有不少企业敏感捕捉到了经济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今年3月,万科总裁郁亮曾公开表示:万科将从规模速度的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模式转变,企业注重的衡量标准不再是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而是利润的增长以及给股东带来的回报。

过去30年,中国企业最普遍适用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从一句“大而强”的流行语中当可瞧出端倪——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靠规模迅速扩张和不断做大,进而凭借两者的互动向前推进。这种模式的产生背景是,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年均两位数增长,是偏重依赖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以及技术和设备的大量引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成长能力往往体现为跳跃性的、周期性的成长,其规模的扩张往往大大超越资产收益的获取。而一旦大势有变化、政策有调整,企业往往就会陷入成长的停滞、甚至瞬间转盈为亏。

实际上,在本次对“持续成长企业”的研究中,1056家上市企业中只有233家能够满足“持续成长”概念,就很有说明性。

今天,中国企业面对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必然会进一步凸显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的重要。

本文系作者 欧国峰、杨小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6:04

德国商业银行预计今年下半年布兰特原油价格将位于每桶90-95美元

16:03

奈飞美股盘前跌近6%,宣布将停止报告季度订阅用户数量

15:55

外交部:美方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

15:50

瑞银资管上海公司增资至5.2亿

15:50

百克生物:一季度净利润6056.51万元,同比增长229.5%

15:49

商务部:还将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等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15:48

山东一季度生产总值21652亿元,同比增长6.0%

15:48

长沙调整新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调至80万,三孩家庭90万

15:47

深圳证监局对国信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15:45

商务部: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达3016.7亿元,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5:44

商务部:一季度货物贸易规模10.2万亿元,单季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5:41

上海: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94.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7%

15:41

上海: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60元,同比增长4.9%

15:35

限购40万元,又有热门QDII基金下调大额申购上限

15:34

上海: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1098.46亿元,同比增长5%

15:34

商务部: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5:33

商务部:一季度商务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态势

15:29

万安科技:公司目前暂未向问界汽车供货

15:28

南航:广州出港航班积压严重,航班大面积延误

15:28

淘宝将推无限次退货包邮:仅限88VIP,单笔运费不得超25元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