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峰回路转的融资始末

看看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资本伙伴。

看看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资本伙伴。

关键时刻:随着Facebook的快速发展,最初50万美元的投资已经远远不能支撑公司的前进,马克·扎克伯格需要为公司寻找新一轮融资。

关键抉择:虽然未签署任何文件,扎克伯格曾经在较低价格与《华盛顿邮报》达成一个买卖协议,但同时,阿克塞尔合伙风险投资公司为Facebook同样的股份提出了两倍于《华盛顿邮报》的报价。

应对策略:虽然阿克塞尔注资进来,会比《华盛顿邮报》插手更多事务,但Facebook还是决定尽量筹集资金,因为这将预防Facebook出现赤字或被迫向外借款。

策略结果:Facebook拥有了大量资金,可以建造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不久之后,服务器搭建串联完成,真正的成长逐渐起步。

根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www.website-monitoring.com对Facebook最新数据的相关研究表明,如今在Facebook上,有4亿用户每个月至少登录一次,而其中有一半用户每天都会登录;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达到130人,平均每名用户每月会发出8个好友邀请;同时有超过150万家企业在Facebook上面设置活跃页面。除此之外,Facebook每月上传的图片达到30亿张,粉丝页面总量达到53亿个。Facebook在2010年的收入预估是12亿美元,而明年预估是17.6亿美元。短短几年的时间,Facebook成为了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站。

创建于2004年2月的Facebook,最初是靠Paypal联合创始人彼特·泰尔资助的50万美元创办的。随着公司的发展,起先的投资远远不能支撑Facebook的快速前进,考虑融资也就成为不得不计划的事情。可是几年前,对于当时只有20岁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而言,由于Facebook羽翼未丰且仍处创业阶段,在如何选择风投并获得资金方面,其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2005年2月,包括4家大型科技公司、12家风投和《华盛顿邮报》都曾向Facebook抛出了橄榄枝。随后,维亚康姆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沃尔夫甚至也与扎克伯格举行会谈。不过扎克伯格拒绝了上述所有公司的要约,而最终选择了位于帕洛阿尔托的阿克塞尔合伙风险投资公司。

《华盛顿邮报》,最初的理想融资对象

扎克伯格正式推进为Facebook融资的想法,要追溯到他和《华盛顿邮报》的第一次接触。克里斯·马是华盛顿邮报公司收购和投资部门高级经理,在女儿的极力建议下,2004年年末,和一名同事坐飞机前往加州亲自拜访Facebook,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2005年1月份,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前总裁肖恩·帕克也飞往华盛顿,在《华盛顿邮报》的办公室继续商讨两家公司是否有可以一起合作的方式。

就在与克里斯和他的同事们会谈的过程中,出乎扎克伯格和帕克的意料,《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丹·格雷厄姆也加入了他们的会谈。格雷厄姆是美国商业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也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控制《华盛顿邮报》的格雷厄姆家族中的一员。扎克伯格向格雷厄姆说明了Facebook的情况,格雷厄姆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点子。

沟通的过程中,扎克伯格也被格雷厄姆做生意的理念深深打动。他表示许多风险投资公司虽然一直在接触Facebook,但他确实不想接受风险投资的注资。因为他不想按照一整套硅谷公司的模式来操作:接受风险投资注资,试着把公司上市,或是飞快地把公司卖掉,按照加速的时间标准引入专业管理模式。但《华盛顿邮报》与这些科技公司完全不同。《华盛顿邮报》长期专注新闻报业,而且对《华盛顿邮报》这个品牌和其拥有的公信力极为专注。就在此时,扎克伯格开始认真考虑进行新一轮融资,并且期望《华盛顿邮报》能够注资,而格雷厄姆可以成为合作的伙伴。

随后的时间,与《华盛顿邮报》的商谈加速进行。《华盛顿邮报》专门派遣了一个人数较多的代表团前去进行具体的接洽。《华盛顿邮报》网络在线部门的总经理等加入了代表团一行,包括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卡罗琳·利特尔以及主管财务和商业拓展的副总裁。

而就在Facebook正式打算寻求融资的风声传出时,硅谷中那些贪婪的投资公司的胃口马上被吊了起来。打听消息的人铺天盖地涌来,Facebook的电话响个不停。罗恩·康韦,硅谷中关系网最多的人之一,一个老练的天使投资者,他就曾向帕克建议应该去找哪些人谈,应该怎么谈。同时他也向已经在硅谷扎根的公司和主要风险投资公司发出电子邮件介绍函。

不过到2005年的3月底,Facebook与《华盛顿邮报》的商谈仍在继续进行,并没有受到太多其他投资公司诱惑的干扰,只是维亚康姆公司突如其来地加入了投资者竞选行列,并表示有兴趣以大约7500万美元买下整个公司,希望把Facebook与全球音乐电视网合并。这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不过这一序曲证明了Facebook所吸引到的“狂风浪蝶”实在太多。如果扎克伯格接受了那个竞价,就相当于一年挣了3500万美元。但他不为所动,他不愿意卖掉Facebook。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竞价掀起的波澜过了好一阵才平息。

不过此时,帕克却故意使《华盛顿邮报》方面了解到维亚康姆的竞价。在几轮讨价还价过后,2005年3月底,这家报业公司寄给了Facebook一张条款说明书,上面的交易条件十分优厚。它将注资600万美元以换取公司10%的股份,这样一来, Facebook的市值将达到6000万美元。以风险投资的行话来说:就是“事前5400万美元”——意思是,注资前,其价值为5400万美元。帕克很是兴奋,这比他所期望的更好。

但帕克和扎克伯格并不着急。无论如何,他们认为还是有必要与《华盛顿邮报》再次讨价还价。《华盛顿邮报》的谈判代表们想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但扎克伯格和帕克却只愿意把这个席位留给格雷厄姆,其他人则免谈。不过格雷厄姆觉得自己当时正全心全意投入到报社事务中,可能顾及不到Facebook的事务,反而会影响到公司发展。于是扎克伯格电话与他把事情讨论清楚,并接近达成一项协议,这其中并不包括董事会的席位。但就在扎克伯格和帕克准备坐飞机去华盛顿签署协议的几天前,《华盛顿邮报》一个高层谈判代表的父亲去世了,这件事被耽搁了下来。

阿克塞尔,半路杀出的搅局者

而这恰恰给了阿克塞尔最好的机会。在此前的10年里,尽管它曾经做过大量极为成功的投资行为,但最近并无什么大的建树。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阿克塞尔对电子通信和软件方面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投资(例如Uunet,Macromedia,RealNetworks和 Veritas等公司),获利颇丰,公司的名号渐渐走红。此时,互联网行业机遇再现,但与硅谷中几乎所有其他主要风险投资公司一样,阿克塞尔还没有在一个重要的消费者网络上赚到大钱。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丰厚收益的机会十分渺茫,而赚取巨额回报的预期看起来也是前途未卜。在阿克塞尔的合伙人中,正抽资准备退出的包括公司最有名望的投资方——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阿克塞尔最知名的合伙人吉姆·布莱耶十分担心这个显赫一时的公司的前景,因此他和他的职员们都在寻求有革命性意义的投资项目,从而复兴阿克塞尔的名望和公信力。凯文·埃法西是阿克塞尔的一名资深合伙人,布莱耶委托他办的事,是出去找新创立的、拥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公司。那段时间埃法西对社交网络领域很感兴趣,并和公司的同事讨论过这一领域的公司,而在 2004年12月,一个实习员工也向埃法西介绍过Facebook。

曾经社交网络名声不佳。众所周知,这一类网站都含有色情内容,会员们粗野、无秩序。但当埃法西登录Facebook时,这个网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解释说:“从本质上看,Facebook不是娱乐网站,其背景十分清晰,就在你的大学里,方便实用。”并且大学生对营销者来说是一个宝贵群落。人们一生中关键性的购买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成形的:第一张信用卡、第一个银行账户、甚至第一辆车。“但你在读大学时,营销方没有办法接触到你,而Facebook似乎拥有一个可以接触到学生的方式。”

因此,埃法西继续仔细了解了Facebook惊人的发展速度。当他听说Facebook正在筹集资金,就非要与Facebook的经营者们会面不可。

尽管起初尝试用各种方法联系Facebook,不过埃法西都未能如愿。不只是由于当时硅谷中有谣传称阿克塞尔已经失去了好运气,更是因为那段时间,扎克伯格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潜在的投资方《华盛顿邮报》上。

不过埃法西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2005年4月1日,埃法西最终决定干脆自己主动去 Facebook的办公室。埃法西要使用什么办法来使Facebook接受阿克塞尔合伙公司的注资?他决定迅速向Facebook递交一份交易计划书。埃法西草拟了条款书,对Facebook的投资估价与《华盛顿邮报》做出的估价一样,但注资会稍微多点。当晚就把计划书发给了Facebook。出这样的高价有一定的风险,但他想用价格打动Facebook。那天深夜,帕克回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感谢他的厚爱,并表示将按原计划与《华盛顿邮报》合作。实际上,阿克塞尔对Facebook如此感兴趣,使帕克感到兴奋,这使得他可以试探其他仍在竞争队伍中的风险投资公司,也许Facebook根本不用和《华盛顿邮报》交易。第二天早晨,他与德丰杰公司(世界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的蒂姆·德瑞普商谈,蒂姆表示愿意出与阿克塞尔一样的条件。帕克在开完会几分钟后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埃法西。埃法西暗示说他也许能够出更高价,并随口说了几个数目。最终,条款说明书上面显示的是投资前8700万美元的估价,投资额为1270万,这将使得注资后的公司市值为1亿美元。帕克不得不有些惊讶地表示这值得考虑。至此阿克塞尔基本上为 Facebook同样的股份提出了两倍于《华盛顿邮报》的报价。

但要做出决定仍不轻松。原因之一是虽然未签署任何文件,扎克伯格曾经在较低价格与格雷厄姆达成了一个买卖协议,再加上格雷厄姆对公司绝对信赖,他容许扎克伯格和帕克放手去做很多事情。但如果阿克塞尔合伙注资进来,该公司将会插手很多事务,这意味着Facebook会少一些自由度,但它的加盟也可能会带来硅谷的人才和关系网。不过帕克并不认为一定要与《华盛顿邮报》这个非风险投资的投资方交易,而他们之中最有经验的马特·科勒也强烈建议应该尽量筹集资金。天平由此向阿克塞尔倾斜。同时蒂姆·德瑞普和其他风险投资公司都不愿跟风阿克塞尔报出天价。所以眼前的形势就是在《华盛顿邮报》和阿克塞尔中二选一。

道德VS资金,Facebook的最终抉择

后来,在正式作出选择之前,扎克伯格痛哭过一次,他给格雷厄姆打了电话,表示自从大家商定出条款之后,一直都没有正面交流过;而在那之后,阿克塞尔提出了一个高得多的竞价,这让他不得不面临一个道德两难的局面。而此时的格雷厄姆也已经听说了Facebook与阿克塞尔接触的事,所以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布莱耶甚至打电话给格雷厄姆,建议他们一起注资Facebook,不过格雷厄姆拒绝了这个提议。尽管他对听到的消息感到失望,但他也有一些感动。格雷厄姆认为对于一个20岁的小伙子来说,他打电话来并不是告诉自己他准备接受其他公司的投资,而是与他进行商量,这已经让他觉得欣慰。同时,对于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华盛顿邮报》第一次提出的竞价已经非常高了,他觉得自己找不到支持的理由来决定提出更高的竞价。而且格雷厄姆认为,接下来,不论《华盛顿邮报》出什么价,阿克塞尔只会出得更高。

因此慎重的考虑与沟通之后,扎克伯格选择了阿克塞尔,因为这笔钱可以预防Facebook出现赤字或被迫向外借款。不过他希望坐在Facebook董事会的人是布莱耶,而非埃法西,因为他在公司并不是资深合伙人,也缺乏经验,从来没有当过董事。此外,帕克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结构,保证扎克伯格控制两个董事会席位,而他占据另一个。这意味着就算布莱耶和泰尔都加入了董事会,扎克伯格和他两人仍将控制5个董事席位中的3席,占表决的多数席位。这一套复杂的安排,把他们的股票所有权和董事会席位联系起来,扎克伯格就不太可能失去对自己公司的控制。布莱耶决定接受这些条件,但他要求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他拿自己的钱再投资100万美元给Facebook。对于投资之前Facebook8700万美元的估价,布莱耶毫无掩饰地表示:“我当时知道这竞价太高,但有时,达成一个交易需要付出这种代价。”阿克塞尔将要正式注资Facebook。

最终,Facebook拥有了大量资金,并可以建造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不久之后,服务器搭建串联完成,真正的成长由此逐渐起步。

(本文摘编自《Facebook效应》,华文出版社出版)

本文系作者 冯翀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脸谱的重视度

    回复 2014.02.27 · via pc
  • 种豆得豆

    回复 2013.12.22 · via pc
  • 关注它的变化!

    回复 2013.11.24 · via pc
  • 如今看来回报率高得惊人

    回复 2013.03.17 · via pc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