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门户的平台梦想

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将是多层次平台共存的状态,而3G门户也希望在其中找到一块自己的疆域。

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将是多层次平台共存的状态,而3G门户也希望在其中找到一块自己的疆域。

坐在光华路SOHO的3G门户新公司,一切的感觉都新鲜而有朝气。同之前的办公地点相比,这里开放而光明。只是,有许多座位都还空荡荡——那恐怕是为即将到来的新员工准备的。与此同时,3G门户的人员扩招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在今年年初,所有员工加起来是400人左右,而到2010年年末,3G门户将扩张至千人规模。其各地的宣传与品牌推广活动,也正在逐步启动中。

2010年7月6日,3G门户正式举办了“从门户到平台”战略发布会,宣布新的战略将是力争成为手机互联网平台,并启用了新Logo及新口号──“我就是自由”。仿佛是要让这一战略显得更笃定,在发布会上,3G门户同时宣布获得1000多万美元投资,而这是“手机互联网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用3G门户总裁张向东的话来说,如果说在2004年,平台梦对3G门户而言只是“白日梦”,那么在今天,那个日渐清晰的目标已经成为了必然要做的规划。

移动互联网的三个阶段

3G门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与当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脉络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2002年开始,以彩铃为标志,无线增值市场起锚。到2004年,这已经是一个见效显著的市场,许多SP商兴起,并带动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上第一次内容激增。许多以WAP站为主要接入形式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开始应运而生。

除了增值服务外,当时用户需求主要以接收娱乐和新闻性资讯内容为主,基本连接方式就是浏览器与电话,还没有太多手机应用程序的概念。这时候,3G门户诞生的定位,就是“手机上的门户网站”,以资讯作为最主要吸引用户的方式。

有人称2006年为“智能手机年”。2005年到2006年,智能手机开始显著增长,年递增速度达到100%以上,并迅速占据了整体手机市场一成的份额。在硬件的推动下,以塞班、Linux和WinCE为主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手机客户端应用开始崛起,并逐渐因为手机本身小和移动的特点,获得了独立于传统互联网之外的生存空间。

这段时间是UC、掌讯通等以手机客户端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成长的黄金阶段,而此时的3G门户,也将战略定为“门户+客户端”双核性,在提升原有移动媒体平台的基础上,以看书、听歌、移动视频各个垂直应用为发力点,开始在通路上拓展,强化与用户的连接。

以2007年iPhone发布为标志,随着移动设备的丰富与性能提升,传统互联网与手机互联网开始日趋融合。在其背后是用户体验的升级——如何让用户以更人性化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在移动设备上让用户得到类似甚至超越传统互联网的体验,成为这一阶段的焦点。

有调研公司预计,到2010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将达到50亿人,中国移动用户已经超过7亿人。而据艾瑞咨询报告,虽然受到运营商政策影响,第二季度单季的市场规模也已达到40.2亿元人民币。

一个拥有无穷潜力、正处于爆发前夜的市场——对移动互联网的这一判断,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而这个市场,将有充分能量来容纳多个平台共存。在这个时候,3G门户顺势而为,将战略升级为平台化,实在无可厚非。

虽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阶段明确,但其变化太过快速,其间也经过了许多暗流,所以回头来看,真正从第一阶段就开始不断发展下来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并不多。3G门户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它懂得顺势而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脉搏不断推进自己的战略,利用能够掌控的资源,做能让人看懂的事,顺应形势却快人一步。

当然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3G门户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把每一次战略升级都很好地讲成了“资本故事”。3G门户的融资节奏的确也把控得很好,2005年,第一轮融资助其站住脚跟,进行手机门户拓展;2006年,第二轮融资让其有充沛的资金流来针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多个客户端的并行发展;2010年,第三轮融资帮3G门户以全新形象,开始进行品牌升级,并叩动了“平台”的大门。

为什么要做平台

在不断接近传统互联网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的同时,移动互联网还是一个离用户更近、黏性更强的存在,这使得它具有广阔的前景,也对各方势力产生了无尽的诱惑。但与此同时,这个市场是一个相对传统互联网更加复杂的系统,从移动运营商到手机硬件、操作系统、客户端、内容,各个层次都有着盘踞的大势力。

为了在这一正在爆发的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功,它们必须掌控更多的资源,拥有能够影响用户的更大能力。这显然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它们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盟友。

而平台,正是已经被证明获得盟友的最好方式。其要义是,先通过自己的能力打造出一片土地,将土地开放给合作伙伴,再一起将土地培育得更加深厚,并在收获中各取自己那一份。如果一个平台的吸引力够强,它就将有可能靠着合作伙伴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并变成一个坚固的利益共生体。

但与此同时,它对平台建立者的要求也非常高。“平台将会考验的是一家公司多重的服务能力。而应对用户、开发者和互联网内容,不同对象需要服务的点是不同的。比如,你怎么样决定与其他内容商、应用商的竞合关系?如何让所有人感觉快乐和轻松,愿意和你在一起?”艾瑞高级分析师刘亮说。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必然是平台的竞争。不管经由产业链条的哪个端点进入,都有可能在自己层面形成或大或小的平台,而它们只有在产业链中不断向上下游挤压,才能获得更充沛的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上,苹果是最早形成自己平台的公司。作为一家同时具备硬件和软件优势的公司,它延续iPod+iTunes的模式,将iTunes带到了手机上,并抓住随时随地联网的特性,让iTunes及其延展的App Store、iBooks成为了影音娱乐、手机应用和阅读的三个平台。

随后,谷歌又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玩法,开始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路线。它做了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联合运营商、硬件厂商,以Android作为平台的基点,并由此开始用户和开发者的双向拓展。

虽然没有几年,但这两种方式,基本上已经成为经典的平台战略,并被广泛仿效。有硬件优势的厂商如三星、联想,会参照苹果平台模式;而像微软、百度、腾讯这样以软件和内容取胜的公司,则更偏向于以谷歌的方式搭建平台。

但是,在手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上,从软件到云端,还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这导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企业土壤的深厚,将会有更多平台形式产生——大平台之上,还会有一系列足够汇聚上下游资源的小平台产生,甚至只要你的产品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平台。

比如运营商,一直试图与操作系统和硬件合作,利用通路的优势,将自建的应用商城变成一种平台式的存在。而像Firefox乃至UC这样的浏览器厂商,则一方面与硬件厂商、操作系统合作,跨平台延伸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已经积累的大量用户,获取内容与应用上更大的控制力。

又比如亚马逊的Kindle。除了拥有本身的电子书终端外,Kindle的软件应用还进入和Android、iPhone和iPad里,变成在其他手机平台上让用户能直接链入内容的通路。当Kindle应用积累了众多用户,它就在下汇聚了阅读者与书籍购买者,在上汇聚出版商和作者,变成了一个跨平台的平台。

除了这些操作系统上一层的平台之外,一个足够有延展性的应用,也可能在拥有百万级以上的用户,并以某种方式吸纳资源变成平台。这种可能性在iPad的某些应用上即可初见端倪—— 一些应用所提供的,就是整合后的不同媒体的内容。

操作系统、应用平台、跨平台应用、单平台应用,到手机网站,每一个链条,都由大到小会出现一些平台属性的东西,它们拥有大量的用户,同时也具有吸收各种资源服务用户的拓展性和能力。

3G门户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虽然目前还无法进入操作系统和硬件这一“高阶俱乐部”,但它能抓住的,是网站和已经成型的跨平台应用——这对开发者而言也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它并不是一圈将合作者围在中间的藩篱,而是利用自身媒体优势、技术优势、用户流量优势,为合作者提供集推广、盈利、交流甚至投资于一身的解决方案。

张向东对应用的拓展很有信心。虽然平台才刚刚成型,但他预计到2011年,3G门户将会有起码1万个应用出现——扩大体量吸收尽可能多的应用与资源,同时以新品牌形象推广来提升用户基数,这应是3G门户平台战略第一阶段的要义。

下一步,据业内人士透露,3G门户或将在年内推出其更有延展性的跨平台产品——一个名为“手机心脏”的虚拟手机操作系统。在中国这一手机用户层次极多、手机硬件和软件纷杂不一的市场,“手机心脏”将有可能在现有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之上,形成一片“标准化”的应用开发环境。

移动终端的多样性和复杂的巨头博弈,正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外留下越来越大的空间,而能抓住这些空间的,除了那些巨头之外,只有跑得最快的人。

韩英钊|摄

本文系作者 夏勇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