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爆冷”?他们设计的新拍卖形式影响全球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不仅研究了拍卖是如何运作的,还利用自己的见解,为难以用传统方式销售的商品和服务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比如无线电频率。他们的发现使全球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

图片来源@诺贝尔委员会官网

图片来源@诺贝尔委员会官网

钛媒体注:北京时间10月12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们“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据公开资料介绍,保罗·米尔格罗姆,1948年生于美国底特律,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西北、耶鲁等知名大学任教,现是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文理院院士、西方经济协会主席、计量经济学会执委,博弈理论协会委员等众多社会职务。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现实世界的拍卖设计和其他市场、组织经济学、有限理性和经济史等。

罗伯特·威尔逊,1937年生于美国日内瓦,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一般理论、经济学数学方法、博弈论以及交易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威尔逊是米尔格罗姆的论文导师。

事实上,在开奖之前,路透社等机构都对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选做出了预测,两位经济学家并没有进入获奖热门人选的名单。颁奖结束后,美媒打趣道,本届经济学奖再一次延续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常爆冷门的传统。

对此,据中广网报道,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再爆冷门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按照诺奖的评价标准来看,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都是授予在博弈论领域,无论是在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时政研究方面,都是有很深学术造诣甚至是泰斗性的人物。而获奖者在该领域都是颇有建树的。

“拍卖”已有数千年历史

拍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一些拍卖事件甚至还影响到了整个历史的进程。公元193年,罗马皇帝佩尔提纳克斯(Pertinax)因为想整肃军纪而被自己的禁卫军杀害。随后,控制了局面的禁卫军在军营中对帝位进行了拍卖。在这场拍卖中胜出的是狄第乌斯·尤利安努斯(Didius Julianus),他以向每位禁卫军士兵支付25000赛斯特提(Sesterces,是罗马货币单位,100个赛斯特提相当于1个阿币,1个阿币的价值相当于7.9克黄金)的代价,赢得了禁卫军对自己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不过,真正用经济学理论来对拍卖进行研究,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1996年度诺贝尔奖得主维克里(William Vivrey,1961)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讨论了在单个物品拍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四种拍卖形式。

英式拍卖:竞拍者由低到高竞价,价高者得。

荷式拍卖:拍品由高到低叫价,直到有竞拍者表示接受为止。

一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并且支付其所报价格。

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但只支付报价第二高者所报的价格。

由此,维克里确立了一个基于私人价值模型的分析框架。私人价值模型认为,风险中性的竞标者有独立于其他竞标者的私人信息,即每个竞标者对拍卖品都有一个私人估值,其估值不依赖于其他竞标者的私人信息,不同竞标者对拍卖品估值不同且彼此隐匿。

维克里还得到了一个对现代拍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收益等价定理”,即在单个物品的拍卖中,如果所有竞拍者对于拍品的评级都是各自独立给出的,那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拍卖形式,拍卖人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期望收益。

但是,维克里私人价值模型中的拍卖品仅局限手单个物品的拍卖,没有考虑拍卖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例如,对移动通讯运营商而言,两个城市的无线频谱许可证组合的价值会超过每个城市单个频谱许可证的价值之和,因为客户在两个城市之间的漫游能为移动通讯运营商创造价值。

为此,2017年度诺贝尔奖得主迈尔森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1979)提出了共同价值模型,认为拍卖品对所有的竞标者具有共同价值。例如,某一矿权的实际价值对所有竞标者均相同,即具有共同价值,但价值不为人所知,直至矿产资源被开发利用。

罗杰·迈尔森还进一步地拓展了维克里具体拍卖形式的研究维度,采用机制设计理论刻画了所有拍卖机制,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推导出共同价值模型的均衡结果∶所有的拍卖机制给拍卖方带来的期望收益相同。显然,这一结论超越了之前维克里等学者比较具体拍卖形式的收益的研究思路,而能够研究所有可能的拍卖,这使拍卖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然而,无论是维克里的私人价值模型,还是迈尔森的共同价值模型,似缺乏现实基础。现实中的拍卖一般同时具有私人价值信息和共同价值信息,且竞拍人对于拍品的评价不仅仅取决于他自身,而且和其他竞拍人的评价有着重大的关系。之后,关于拍卖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基于此展开的。

“新拍卖形式”使全球受益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不仅研究了拍卖是如何运作的,还利用自己的见解,为难以用传统方式销售的商品和服务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比如无线电频率。他们的发现使全球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

据了解,威尔逊发展了“具有共同价值物品拍卖”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理性的竞标者往往把出价定得低于他们自己对共同价值的最佳估计,因为他们担心所谓的“赢家诅咒”(the winner's curse),也就是付出太多而输掉。

米尔格罗姆则补充性地关注“关联评价”,即竞拍者在出价时,也会考虑到竞争对手的评价和行为。拍卖因此成为一种博弈。任何买家的报价,不仅显示其对标的的信息,也会暴露其他买家的私人信息。

根据理论成果,两人设计了“同时增价拍卖”(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机制,来帮助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出售无线频谱许可。

这种拍卖方式类似传统的增价拍卖,所不同的是,传统方式是每个许可证被依次卖出,而“同时增价拍卖”则将大批许可证同时拍卖。拍卖时,通过数轮竞价回合,竞标者对前面竞投回合中反映出的信息作出反应,激励参与者更积极投标。同时,将大量许可一起拍卖,使得竞标者能对相关联的许可价格差异作出反应,让竞标人对自己更感兴趣的许可证作出更准确估值。例如,A公司如果无法获得相邻两块地区的许可证,也许就不会出高价购买第一块许可证。

1994年,FCC第一次使用竞拍方式出售十张无线许可证,收益6.17亿美元,同年12月再出售99张宽频个人通讯服务许可证,收益达到70亿美元。此后,这种竞拍机制被世界上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效仿。斯坦福大学校报称,全球采用这种竞拍方式分配的许可证价值已达1000亿美元。

另据斯坦福大学官网介绍,米尔格罗姆是最初FCC频谱拍卖设计的主要学术贡献者,这个设计已经被无数次复制和修改,用于数十个全球范围内涉及数千亿美元的无线电频谱、电力和天然气的拍卖。而随后,米尔格罗姆一直活跃在拍卖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领域,曾建议微软网络(Microsoft Networks)拍卖赞助搜索,以及谷歌首次公开募股拍卖股票等等。

“今年的经济科学奖得主从基础理论开始,后来将其成果应用于实际,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他们的发现对社会大有裨益。”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彼得·弗雷德里克松表示。

最年轻诺奖,连续52年“全勤”

与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文学奖等诺奖“元老”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根据瑞典发明家诺贝尔(Alfred Nobel)1895年立下的最后一份遗嘱而创立的。它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non-Nobel Prize),但与最初5种“诺贝尔奖”合称“诺贝尔奖”。

为什么要增设这样一个奖呢?这需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瑞典的银行业和商界正忙着灌输“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他们希望政治监管变松,让他们得以控制国家的中央银行。

于是,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的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思想被用于为中央银行争取政治独立的运动之中。然而在当时的瑞典,几乎没有人把这些理论当回事。人们都觉得,争取中央银行独立性,不过是为了把民选政府对经济事务的控制权转移到商界巨头手里。

1968年正值瑞典国家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瑞典国家银行以纪念诺贝尔的名义推出了这个经济学奖,并向诺贝尔基金会捐献了这个奖项的奖金。至此,这个经济学奖与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产生了关联。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奖,至今已经颁发了52次,有80余位经济学家获奖。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专家指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经济分析的某些特点和趋势,从新的角度重新观察经济体系的新方法,这其中包括信息经济学、人类资本、博弈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等,这些特点和趋势反映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已经远远超越了通常所认为的传统经济学。

此外,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地拓展经济学的边界,把这些原理在现实世界里找到合适的应用,才能凸显出经济研究的价值。

(钛媒体编辑刘萌萌综合自“中信书院”、“财经十一人”、腾讯财经、红星新闻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人都是理性人,经济学才成立,

    回复 2020.10.13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