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蚂蚁?

银行业对蚂蚁集团的需求大致为:1.持续的流动性支持,蚂蚁手握超10亿用户,促成的资管规模高达4.1万亿元,这是银行业所渴求的;2.在风控方面给予中小银行机构以支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老铁

随着蚂蚁集团IPO的临近,市场中“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金融业如何相处”的观点又火爆起来,迄今为止,两大对立观点均有拥趸:一方认为金融科技企业乃是将科技力量输送于金融企业,双方实现双赢式发展;而反对者则站在“抵制”角度,认为金融科技正在蚕食金融业大盘,应对其严加监管,维护行业稳定。

究竟哪种观点更加理智和客观,抑或是,当下金融业究竟需要怎样的蚂蚁集团?这是我们撰写本文的初衷。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面临极为严峻的下行风险,央行启动货币宽松政策,并降准降息,下调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1-7月份,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首贷户160多万户,占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的16%,较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经济强势反弹,金融机构功不可没,但由此也带来了以下问题:

其一,宏观经济目前仍面临一定的通缩风险,8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虽然环比上涨了0.3%,但同比仍然下降了2%,需求不足的阴影仍未从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头上散去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其二,中小企业由于尚未完全摆脱困境,加之上半年的信贷宽松,给银行业带来的一定的风险,我们根据银保监会数据,制作了一段周期以来不同性质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见下图

在过去的6个季度以来(尤其2020年Q2),不同性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有抬头的势头,但相较之下,大型商业银行变化幅度不大,民营银行、农商行以及城商行起伏极为明显。

我们认为其中原因主要为:

1.大型商业银行虽然承担了向小微企业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的主力工作,但由于市场模以及利润规模优势,多年持续在科技以及风控方面的投入,自身实力使不良贷款率未能大幅增长;

2.其他商业银行受自身业务局限性所限,多年以来在科技研发中投入相对不足,当首贷户占比攀升之后,风控显得力不从心,违约率开始冒头。

综合以上情况,银行业在接下来显然要面临以下挑战:

其一,中小银行要稳定局面,首先要打破网点的物理边界,以提高经营的线上化率扩大业务基本面,并以此减低获客成本,在过去几年时间内,各类银行也都在进行业务的线上化,内部运营流程也进行了相当的调整,但在2020年之后,更要加快线上改造步伐;

其二,对于在风控端有所欠缺的企业,需要引入更多的风控技术,完善自我风控模型,控制整体不良贷款率,降低出现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银保监会和央行最近也在密切关注此部分。

我们回到蚂蚁集团与银行业的合作中来。

在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蚂蚁集团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之间形成了以下战略关系:

蚂蚁集团以掌握资金优势为金融输入流动性(主要以余额宝和备付金为主),截至2020上半年,余额宝管理资金接近2.5万亿元,其中相当部分通过银行间拆解再反哺银行,最近几年,余额宝调整了收益率,在为银行业输入流动性同时,减轻了后者的负担,且由于蚂蚁集团对流动性安全支持,银行业亦可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改善经营质量。 

2019年开始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一律缴存央行,同年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0%,比上年末低0.4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 个百分点。

这其中虽然与降准之后流动性改善等因素有关,但与备付金新规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2018年末2.4%的超额准备金率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备付金缴存之后,银行业通过自降流动性来迎接挑战。 

因此在2019-2020上半年,控制流动性与风控风险一直是银行业的重要命题,这其中有监管调整之后的过渡期问题,亦有银行业自我业务革新的速度问题。

至此不难发现,银行业对蚂蚁集团的需求大致为:1.持续的流动性支持,蚂蚁手握超10亿用户,促成的资管规模高达4.1万亿元,这是银行业所渴求的;2.在风控方面给予中小银行机构以支持。

蚂蚁能满足以上要求吗?

2007年,建行等银行与支付宝开始探索为淘宝卖家提供最高10万元的小额信贷,这可视为银行业与支付宝进行数字化借贷的开始,后者掌握的风控数据有效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

此后蚂蚁小贷业务应运而生(以花呗和借呗为主),根据招股书信息,截至2019年6月末,蚂蚁集团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规模达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20亿元,合作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共计100余家。

通过线上信贷,蚂蚁方面提供用户和金融底层技术支持,为银行业带来优质的放贷渠道,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可借蚂蚁快速完成基础的数字化改造和迭代,且在较低风险之下。

在上图中可以较为清楚看到,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M1+逾期率有所上扬,但在第二季度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呈下降的趋势,这与前文所述的银行业在第二季度违约率的变化轨迹恰好相反,基本验证了蚂蚁集团的金融科技模式对传统金融业的先进性,是可以在扩充信贷渠道的同时确保风控标准。

结合前文内容,很容易得到如下结论:在当前的信贷宽松以及风控形势之下,银行业更迫切希望与蚂蚁集团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2020年将会是银行业与金融科技企业更深层次合作的开始。

截至目前,蚂蚁已经和中信集团、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多家大型银行、综合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如果说与中小银行合作是出于稳风险,那么大型银行在已有较强风控实力情况下的频繁合作,亦证明蚂蚁在普惠金融放贷中的核心优势。

以网商银行和石嘴山银行为例,双方合作始于2018年11月,至今两个团队已经十分默契。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超过7万户小微客户,在贷客户近5万户,户均贷款2万元,有效破解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小微融资“降本、增效、扩面”。

如上是我们以银行业为样本分析了金融业与蚂蚁合作的契机和机会,以及接下来的空间等问题,事实上,向线上要增量,向线上要风控,向线上要效率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共识。

2020年5月,银保监会财险部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其他领域线上化水平显著提高。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司探索保险服务全流程线上化。

这开启了保险业加速线上数字化改造的步伐,我们整理了代表保险公司的相关经营情况,见下图

注:由于众安在线以线上为主,故其人数显示为员工总规模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保险业主要以海量的营销系统为驱动,传统保险公司以代理人规模稳定总保费规模,说保险公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并不为过。

模式带来的弊端也较为明显:其一,将大量费用支出放在了渠道之上,以太平洋保险为例,2020上半年代理人渠道在总保险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 91.2%,仅营销员人工支出就接近200亿元,占个人业务总保费收入接近15%,影响了经营质量;其二,影响了单位员工的平均产值,虽然众安在线作为新兴保险企业起点较低,但其人均产值几乎是老牌保险企业的5-10倍,而线下保险团队由于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会带来风控的问题。

要实现银保监会2022年部分险种80%以上的线上化率,意味着在当前情况下,要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内行业必须全力向线上靠齐,不仅仅是线上要渠道亦要以线上为中心联合研发新产品,实现保险业务全链条的线上化。

继续以众安保险为例,2020年2月,为了护航小微企业复工,支付宝保险平台联合众安保险,为复工的小微商家免费赠送营业中断保障金,帮助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之后,众安还在支付宝保险平台上线了首个为淘宝、天猫卖家定制的“营业中断险”,为1-500人规模的小微企业提供复工保障。

此外,人保为代表的老牌保险企业也已经在积极进行线上化的探索,2018年在支付宝上线的好医保,仅两年时间用户突破3000万人,双方在理赔、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

在银保监会的政策性指引之下,加之与金融科技的密切合作,在监管目标之下,金融创新成为行业的重要突破口。

最后,我们想谈一谈审慎监管政策之下是否会对金融机构与蚂蚁的合作产生影响,亦或是这究竟会带来多大影响?

近年以来,监管部分出台了诸如“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网络贷款规定”以及“民间借贷不高于4倍LPR”等一系列强力监管措施,其目的固然是出于金融系统稳定,尤其在当下宏观经济莫测的背景之下,但确实也事实上收紧了金融创新的口子,给行业蒙上一层阴影。

但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这并不会影响到双方合作。

以4倍LPR为例,虽然法规是针对“民间借贷”,但亦有观点担心会扩散至一切借贷行为中,且很有可能采取更为苛刻的IRR(内部收益率,是指借款现值总金额与偿还本息现值总金额相等时的利率),甚至有分析文章认为:这会让一些缺乏风控能力的信用卡业务难以为继。 

重新回到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的出发点:1.扩大信贷规模,提高获客效率;2.提高风控。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是要通过效率优化,风险把控来控制坏账率,进而提高盈利质量,以往的“跑冒滴漏”式业务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监管规则。

若线上企业能够持续在以上两方面保持先进性,整体上金融机构与其合作的趋势就不会有太大改变,短期或有波动,长期合作空间仍然很大。

我们不妨将监管新规视为行业挤泡沫的过程,待行业净化,头部企业依然可以得到行业的正向反馈。

面对审慎的监管环境,金融机构实质要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如备付金缴存央行场景雷同),如“商业银行网络贷款规定”之下有银行开始收缩网络贷款规模,但以现在宏观经济尚未完全复苏,PPI还在低点之时,实体经济仍然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尚未寻找到新的高质量放贷路径之时,收缩网络贷款,小微企业如何融资,抑或是回到原路的中小银行如何确保风控呢?这都充满了未知数。

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之时,北大国发院的一篇论文中披露:如果一个地区的基于数字技术精准释放的信贷发展水平可以从全国平均水平上升到杭州市的发展水平,则可以使得疫情冲击幅度下降约 51%,即疫情的冲击强度减弱约一半

这应该引起监管,金融机构以及舆论的充分重视。

监管出于宏观金融稳定采取审慎措施有其合理性,但在部分行业乱象得到治理之后,金融机构还是会向线上靠拢,无论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基金资管企业,以上趋势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如备付金缴存央行之后,金融机构亦收到冲击,为降低影响加速了互联网借贷的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仍在调整期,小微企业在通货紧缩的压力之下对融资的需求仍然相当之大,也就在此时,金融机构的线上化不会也不应该受到遏制。

本文系作者 思辨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