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电影的青春期,埋藏在失落的2000年代

从流金岁月到横冲直撞,回溯迪士尼动画电影的艰难过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你心目中最喜爱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是哪一部?

是70年前的经典《灰姑娘》或《小飞侠》?是迪士尼文艺复兴时期以《狮子王》和《阿拉丁》为代表的音乐剧?还是像《冰雪奇缘》这样的现代票房大片?

每一个历史时期,迪士尼都会产出被人奉为经典的动画电影,如果有一个例外,那可能就是2000年代。在被问到文章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时,你脑海中浮现的,一定不是《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Atlantis: The Lost Empire)、《四眼天鸡》(Chicken Little)、《熊的传说》(Brother Bear)或者《恐龙》(Dinosaur)等电影。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生”于2000年代(指2000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

但究竟为什么,那十年间的许多迪士尼动画电影被挤在角落无人问津,甚至连制作它们的公司都鲜少提及?

部分原因在于,这十年中的部分电影的确明显低于平均水准,或因为进行各种形式的新尝试,不太符合当时观众的观影兴趣。例如因为粗糙的动画制作、没有记忆点的角色而被遗忘的《牧场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在烂番茄上专业评分仅有53%,观众评分更低,为29%。

许多人认为,迪士尼在2000年代经历了一场“身份危机”——它尝试连贯风格的叙事,因此吸引的观众规模并不大,导致了出现了很多失败案例。

不过回过头来看,这失落的十年,也可以被理解为“试验”与“创新”的十年。事实上,如果没有像《星际宝贝》(Lilo & Stitch)、《未来小子》(Meet the Robinsons)和《闪电狗》(Bolt)这样的电影探路,迪士尼后来的那些大片也未必能够成功

本期全媒派精编Mashable文章,带你回顾迪士尼略显沉寂、艰涩的青春期——解构童话、横冲直撞的那十年。

用另一种方式玩音乐的那十年

2000年以前,迪士尼沉醉在90年代的辉煌里——从1989年的《小美人鱼》开始,到1999年的《泰山》结束,这一时代被称为“迪士尼文艺复兴”(Disney Renaissance)时代。

十年间,《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花木兰》和《大力士》等经典影片,在口碑和商业方面都大获成功。它们改编自流传已广的传说或童话故事,以丰富的手绘动画和百老汇风格的配乐为特点。

但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1995年,迪士尼电视动画主管Stephen Anderson作为故事总监被邀请加入《泰山》(Tarzan)团队,这是迪士尼自1990年的《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之后的首部非歌舞片。

“我加入的第一天是《风中奇缘》庆功宴结束后的那个周一,”Anderson在采访中说,“那时候大家仍然沉浸在一年前《狮子王》的大获成功当中,而我在《泰山》组的工作让我意识到,迪士尼是时候做出改变了——给观众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新鲜的东西,那种屡试不爽的套路似乎已经有点过时了。”

图片来源:《狮子王》剧照

于是,公司开始着手制作一部全新风格的歌舞片,灵感来源于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电影版名为《太阳王国》(Kingdom of the Sun)。这部电影原本计划在2000年夏天首映,但制作途中却遇到了问题。

“我为这次试映做了一些分镜剧本,”Anderson说,“但在筛选过程中,很多东西都被否决了。高管最后决定,把《太阳王国》的两位导演Roger Allers和Mark Dindal分成两个团队,让他们各自给出《太阳王国》不同的版本,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然后他们再从两个版本中做选择,看看我们最终要走哪条路。”

高管们最终选择了Dindal的版本,这是一部轻快的喜剧,讲述了一个自私的皇帝变成了一头美洲鸵,和一个村长一起返回皇宫的故事(该片现名《变身国王》)。与Allers制作的百老汇音乐剧风格的《太阳王国》相比,《变身国王》更轻松,制作也不那么复杂。

2000年这个不平凡的时间节点,人们见证了这部以印加帝国为背景的轻喜剧的到来,同时也见证了迪士尼音乐剧的死亡。《变身国王》并不是一部传统迪士尼风格的音乐剧,它不再以主人公演唱歌曲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音乐改成以配乐的形式出现。

Anderson认为,这类以音乐作为背景构建场景的电影(例如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中开场处Andy与Woody建立起友谊时的配乐You’ve Got a Friend in Me)为21世纪的迪士尼动画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它让人们看到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使用音乐,”Anderson说,“以前那种由主人公边演边唱的方式固然可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泰山》比《变身国王》早一年上映,在迪士尼从传统音乐剧到配乐动画片的过渡阶段中,它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泰山》中有许多音乐,它们并不是由人物演唱出来的。相反,人物的情感是通过配乐来传达的。这种在非演唱片段中用背景音乐来传达情感的方式在那之后的十年里变得非常普遍。

近几年,迪士尼也有返回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趋势,推出了多部音乐动画,例如《长发公主》《冰雪奇缘》和《海洋奇缘》等。但21世纪头十年的尝试向迪士尼证明,它不必拘泥于音乐剧的形式,歌曲同样可以辅助非音乐电影,《疯狂动物城》里夏奇拉那首火遍全球的Try Everything就是最好的证明。

尝试多样化类型的十年

除了音乐,迪士尼文艺复兴时期电影的第二个重要元素就是它对一些传统幻想元素的采纳和改编。例如,《小美人鱼》中的巫婆乌苏拉用魔咒为爱丽儿换了一双腿,《阿拉丁》的主角拿着神灯许愿,还有一些电影,即使改编自历史事件,也会加入幻想元素:《风中奇缘》中通灵的柳树婆婆、《钟楼怪人》中可以和卡西莫多交流的石像鬼。

2000年代,迪士尼则明显脱离了童话和幻想类题材,开始尝试一系列新的类型片,包括戏剧、动作片,甚至还有通过家庭影院放映的西部片。

“那十年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我们在不断地试验,”Anderson说,“故事风格仍然很‘迪士尼’,但是故事类型已经不同了。”

那十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科幻片。

在2001年上映的《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之前,迪士尼并没有在动画中加入任何大的科幻元素。但2000年之后,《星际宝贝》(2002年)、《星银岛》(2002年)、《四眼天鸡》(2005年)、《未来小子》(2007年)等影片则共同描绘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未来世界。

图片来源:《四眼天鸡》剧照

迪士尼2000年以前的电影大多以古代为背景,新千年则推出了以现代乃至未来为背景的影片。第一部就是《星际宝贝》,讲述了夏威夷女孩Lilo与外太空生物史迪仔的故事。

“我喜欢现代的故事,”Anderson说,“这些电影允许角色做一些并不那么有吸引力的事情,或者不像是迪士尼人物会做的事情,例如Lilo和史迪仔可以互相大喊大叫,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兄妹一样,但你从来不会质疑他们有多爱对方。我认为《星际宝贝》有一种现实感,非常独特,非常吸引人。”

虽然迪士尼在2009年以《公主与青蛙》这部片子重新尝试了以历史为背景的童话故事,又在2010年以《长发公主》再次回归该题材,但它并没有抛弃在2000年代尝试的这些类型片:2012年的《无敌破坏王》是一部风驰电掣的电玩冒险;2014年的《超能陆战队》是暖心的超级英雄大片;2016年的《疯狂动物城》则是欢快的“警匪”喜剧……

如果没有迪士尼在2000年代的种种尝试,今天,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这些精彩的故事了。

那十年为迪士尼现在丰富的风格铺平了道路,也明确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并不是所有的迪士尼动画都需要跌宕起伏的浪漫情节。

从《小美人鱼》到《泰山》,迪士尼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电影,都非常注重主角之间的浪漫爱情。而在2000年代推出的《变身国王》《未来小子》和《闪电狗》等影片中,浪漫的爱情元素则不那么重要,当然这一时期的迪士尼电影并不是完全没有爱情故事。

2000年代,迪士尼还关注了一些别的主题:在《牧场上的家》中探讨友谊(三头奶牛为拯救农场而结合在一起),在《熊的传说》中探讨家庭关系(一个因纽特男孩要向杀死他哥哥的动物复仇)......

近年来,非浪漫关系的重要性在2013年的《冰雪奇缘》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该片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爱情故事,在拯救被过于强大的冰雪力量困扰的姐姐艾尔莎的途中,安娜爱上了克里斯托夫。但在安娜受伤后,她才知道自己需要饱含真爱的行为,例如真爱之吻,才能活下去。影片最“反套路”的一点就是,最终让安娜活下去的真爱力量,是她为了姐姐愿意牺牲自己,而不是克里斯托夫的吻。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2000年代的电影是否对《冰雪奇缘》这样的故事走向和价值观有所影响,但当时偏离浪漫爱情元素的尝试无疑让迪士尼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它们都具备挖掘的价值。也正因如此,原本“传统”的爱情故事,例如《冰雪奇缘》,才有了不同的结局。

自我意识觉醒的十年

21世纪初的观众争夺战中,迪士尼并不是一骑绝尘的动画公司,激烈的竞争在制造压、抬高成本的同时,也带来反推作用。

例如,梦工厂在2001年发行的《怪物史莱克》,成为迪士尼动画的强劲对手。《怪物史莱克》与迪士尼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电影不太一样,虽然它也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它的配乐不是百老汇风格的音乐,而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影片中的“成人幽默”和怪物主角也与迪士尼典型的合家欢风格和迷人的英雄主角大相径庭。

尽管《怪物史莱克》的联合导演Andrew Adamson从未正面回应过这部电影是否是对迪士尼风格的一种嘲讽,但他的确说过,这部电影有意“解构童话”。

但更有趣的是,正是在后史莱克时代,迪士尼的动画逐渐发展出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如自嘲精神。

迪士尼的自嘲精神在2005年上映的《四眼天鸡》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部电影正是在《怪物史莱克》上映后的几个月开始筹备的。

影片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紧接着是一段模仿《狮子王》的经典开场白,伴随着缓缓升起的日出……但这一切,都因为太过“陈词滥调”,太过“迪士尼”,而被故意制造的旁白“撤回”了。

《四眼天鸡》的这一自嘲片段,只是迪士尼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对动画部门和真人电影部门来说都是如此。

2007年,迪士尼制作了音乐电影《魔法奇缘》,片中吉赛尔公主离开童话世界来到纽约,并在那里与一位离婚律师一见钟情。注意,是离婚律师,而不是王子。2009年的《公主与青蛙》中,主人公蒂安娜的父亲向她反复强调的是,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向星星许愿是没用的。

图片来源:《公主与青蛙》剧照

当然,你不可能完全把“魔法”从迪士尼电影中剥离出来,毕竟这是让迪士尼与众不同的一大因素。但这家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它以往的电影与现实过于脱节了,所以它希望扭转观众的印象。

这一观念持续渗透到迪士尼现在的动画电影中。在2018年的《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中,所有的迪士尼公主聚在一起。长发公主问:“人们是不是觉得,只要一个高大强壮的男人出现了,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她自己给出肯定的回答以后,女孩们尖叫道:“她可是个公主!!!”

另一个例子是2019年的《冰雪奇缘2》,艾尔莎看着自己表演Let it Go的回忆,为自己的声音感到十分尴尬——这大概就是成千上万听过自己孩子反复唱这首歌的父母的感受。

回到2000年代,《未来小子》的超现实主义、更具颠覆性的幽默感吸引了不少更大年龄层的观众。《未来小子》与众不同的幽默感并没有轰动票房,这部电影最终的成绩是1.69亿美元,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电影相比是很低的。然而,《未来小子》中的自我意识终于让迪士尼成功地接触到了以往不在“合家欢”范围内的观众。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冰雪奇缘2》收获了14亿美元的票房,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但如果没有当年的《未来小子》等“炮灰”,《冰雪奇缘2》这样的票房神话可能会延迟很多年出现。

向CGI技术过渡的十年

如果说2000年代迪士尼的新配乐尝试、类型片实验、自我意识的觉醒等,都是具备一定偶然性的事件,那么它在这十年中向CGI技术的过渡则是不可避免的。

在世纪初,为了与1995年就推出《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和1998年首次推出计算机动画《小蚁雄兵》的梦工厂竞争,迪士尼必须转向CGI技术。

迪士尼的第一位女性动画导演Ellen Woodbury见证了这家公司从传统动画到CGI动画的逐步过渡。

“对于整个公司来说,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Woodbury说,“每部电影使用电脑制作的程度都不同,例如我们用电脑制作了《恐龙》,同时也还在做传统的非CGI电影,如《变身国王》《亚特兰蒂斯》和《星际宝贝》等。”

在担任《星银岛》的动画之后,Woodbury就学会了如何创作电脑动画,甚至还协助开发了一个培训项目,教迪士尼的其他动画师使用这种新技术。但在此之前,动画导演们必须向包括时任总裁Michael Eisner在内的高管们证明,迪士尼是可以适应这种新技术的。

“问题是,我们是否要裁掉所有的传统动画师,改用电脑动画师?”Woodbury说,“我们告诉Eisner,‘电脑是一种工具,就像铅笔是一种工具一样。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学习这个工具,我们可以把我们作为动画师已经拥有的技能和天赋融入到这个新的媒介中去’。最后,Eisner说,‘好吧,那我们就开始吧。’”

虽然部分动画师得到了尝试新技术的机会,但也有很多人没那么幸运。整批创意人才,比如那些担任动画检查员的员工不再被需要,于是他们被一波又一波地解雇了。

而那些留下来的人,比如参与迪士尼第一部全电脑制作动画电影——2005年的《四眼天鸡》的Woodbury,则不得不面对慢得令人发指的电脑。Woodbury电脑的延迟时间达到了2秒之久。

“它让你觉得,你好像永远没有机会发挥创意了,因为你总是在等待加载。”在迪士尼的第二部全CGI动画电影《未来小子》上映的几个月后,Woodbury就结束了为迪士尼工作。

“我们有很多出色的2D动画师,他们创作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诸多经典,例如《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阿拉丁》等,而在《未来小子》中,他们首次做了CGI尝试。”Anderson说,“有些人接受了这项新技术,并获得出色的成绩。也有些人无法接受,这是让人非常痛心的。曾经有一个动画师对我说,‘我觉得你好像把我的手砍掉了,还叫我去做动画。’”

图片来源:《未来小子》剧照

2000年代,迪士尼开始尝试CGI技术的同时,也在2006年聘用John Lasseter作为首席创意官,并请回了曾联合执导过《小美人鱼》和《阿拉丁》的动画师Ron Clements和John Musker,请他们执导《公主与青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迪士尼从未抛弃传统动画。

“我记得,那时候就像一个party一样,”Anderson说,“每个人都很兴奋,因为要回到手绘动画了,大家都觉得这是该做的事情。”

最终,在2000年代结束后,迪士尼从传统的动画长片中走了出来,全面拥抱了CGI技术,也正是这种技术,让《海洋奇缘》的水流看起来那么流畅,让《冰雪奇缘2》中的秋叶脉络清晰。

如果在21世纪初的十年中,迪士尼没有进行过渡尝试,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 

2000年代,也许迪士尼并没有产出在市场上大获全胜的超级动画电影,但却出现了他们迄今为止最有创意、最突破边界的作品。而正是因为在那十年中,迪士尼愿意在颠来倒去的失败与成功中不断尝试,才筑就了我们如今见到的如此多样性的“动画电影王国”。

本文系作者 全媒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