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从华为离职后,我决定去做这件事

我将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赋能企业数字化,探索“CtoB”的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宁宇

到今天为止,我从华为离职已经三个多月了。

也许是我以前的老东家留给大家的印象太深,所以还不时有朋友惊讶地询问"你离开华为了?",甚至还有朋友问:"你离开移动了?"

对于我来说,曾经的工作经历已经成为过去,如今我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继续在行业里打拼。

那么,个人工作室是啥?又准备做什么呢?

使能企业数字化,是我的真梦想

大概十年前,当我做完NGBOSS规划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下一步何去何从。这一想就是四五年,直到物联网逐渐兴起,我才约略看清未来世界的模样。

电信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做的生意,主要都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数字化。无论是基础连接的流量业务、终端手机还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企业都是依托标准化的产品,面向个人用户开展营销和运营。

数字化产品的特点是"创新成本高、复制成本低"。随着4G+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作为个人消费者的连接终端,源源不断地将个体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采集、传输、转换和处理。而无论是全球化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提供了足够的人口红利。

所以,从事个人业务数字化的企业,很多都通过规模化扩张,迅速成长为巨无霸龙头企业,并且获取了优厚的产业回报。

与之相比,面向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却进展缓慢。

企业数字化蕴含着巨大的产业空间,是一片创新的乐土;但同时,也是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

最初,企业要完成底层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和传输等基础工作;之后,企业要完成数字化的格式转换、流程再造、应用开发等信息化工作;再后,企业要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开展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运营管理。

这条成长之路不仅漫长,沿途还布满荆棘和坎坷,行路者希望能得到先行者的指引、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并克服数字化路上的艰辛和风险。

从长远来说,数字化是所有企业毫无疑问的发展方向,但受技术手段和实现成本的制约,大多数企业现在还很难实现所有信息的数字化获取和处理。

目前最彻底、最成功的数字化企业案例,是互联网公司。但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全新的、以数字化方式构建的企业,因此在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时,很难全盘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

那么,除了互联网企业,有没有全面实现数字化的行业呢?

金融企业和电信运营商,这两个行业很早就完成了底层信息采集的全面数字化,所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先行者。

尤其是电信运营商。

上个世纪,中国电信就通过"97工程",全面实现了电信运营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无论用户的话单、账单、受理/投诉工单,还是运营商内部的工作信息,全部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之后,随着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运营商内部运营管理流程以及面向客户的业务运营流程,已经全部通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后续还构建了数据仓库、经营分析等数据分析能力。

可以说,对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运营,电信运营商是先行者。

电信运营商在数字化运营支撑能力建设以及企业数字化运营领域的经验,能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契合的借鉴和参考。

而物联网的发展和5G的出现,更让企业利用信息采集、应用、生产和运营的数据化进程,可以得到大幅加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世界。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我在中国移动的积累可以帮到更多的行业客户,让他们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之路走得顺畅些。

软件/5G/数字化,是我的专注点

2017年初,我怀揣着使能企业数字化的梦想加入了华为软件,当时还叫做软件产品线。

那个时候,我憧憬着把在移动的经验和华为的资源进行整合,帮助更多的运营商之外的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但就在那年夏天,华为公司对软件产品线的发展进行了战略调整,新的组织隶属于运营商BG,也就意味着在绝大多数场景下,服务的对象局限于电信运营商,而且软件面临人员大规模战略转移和产业收缩。

这意味着,我的梦想基本不可能实现了。

当时,华为内部绝大多数人不看好软件的未来发展,我也可以转移到新战场,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我坚定认为,如果按照产业规律运作,华为的电信运营商软件业务是可以成功的。

为了证明我的判断,我选择留下来参与软件的改造,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经验,帮助华为软件重拾尊严。

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在2018年底的时候,华为软件一举扭转了多年来的颓势,基本恢复健康状态;2019年又成功顶住了美国制裁的压力,业绩更上一层楼。三千五百人的团队,年收入超过12亿美金,并达成20+%的利润率,化身为小而美的产业单元。

这个过程,对我个人也是一场修炼。

以前,我的个人经历和经验主要在需求侧,以客户的身份进行产业规划、生态建设和业务运营。

而在华为的经历,让我收获了软件产业供给侧的体验和参与组织变革的经验,再加上参与应对美国制裁的一系列工作,对华为的工作模式、管理文化、运作流程等有的切身体会,使我充分利用了这三年时间,让产业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在华为这段时间,我不仅在软件领域收获满满,而且在CT领域保持了对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在IT领域提高了云计算、数字化的实战经验,接触了更多的客户,可以突破既有观念桎梏,转换视角,对以往在中国移动的经验有了更多的反思和认知。

所以,今天的我已经不再是曾经的CMCC宁宇,可以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过去的得与失。

个人为企业服务,是我的新赛道

在我决定离开华为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未来的工作。

不到五十岁的我,不想再隶属于某一个企业,而是希望能以个体知识工作者的身份,继续在行业里贡献价值。

那么,属于我的位置在哪里?

当前,5G已经开启了企业数字化的新空间,对于未来的产业格局,我的判断是这样的:

无论是考虑盈利能力还是业务可拓展性,数字化主力玩家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会走产品化平台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化解决方案之间,存在巨大的产业空间。那么这个空间由谁来填补呢?

大企业的成本高,导致他们不愿意去做复制性差的定制化工作,所以这些个性化的需求、碎片化的场景,就需要由新的产业角色(包括客户自身的研发资源)来落地。

由此看来,企业的数字化是一个碎片化程度很高的领域。

而这种市场形态,可能催生出一种新的知识变现模式:CtoB,个人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以往的知识变现模式中,无论具体形式是出版、培训,还是授课、问答,受益方主要是个人消费者。前面提到过:如果客户是个人消费者,最适合的模式就是先做产品,然后进行规模化复制,利用规模摊薄成本,来呈现出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CtoC的模式下,知识产品就要考虑到规模化人群,不适合去讲那些阳春白雪的内容,要接地气、贴近大多数人群才行。

而企业客户的很多问题是个性化的,也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常规的方式往往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数字化领域的大厂拥有强大的专业化能力,但是企业客户碎片化的需求以及并不高的预算,实在难以吸引这些大厂的兴趣。

数字化产业要发展壮大,迫切需要低成本的数字化人才和专业化服务,这就是需求。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ICT产业迅猛发展,培养出了很多实战中锻炼起来的数字化人才。三四十岁在互联网领域已经是"老人",继续留在互联网企业里奋战并不是最佳选择;但这些人才拥有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完全可以向社会释放,为推进数字化做出新的贡献。

需求和供给都有,缺的是提高对接效率的中间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CtoC的平台,他一边连接了海量的公号文章创作者,另一边连接的是海量的个人读者。

那么,有没有可能一个类似的模式,一边连接具备独立咨询能力的专业人士,另一边连接有需求的企业客户?

这就是我现在和钛媒体合作尝试的模式:钛媒体搭建"鈦刻"平台,我在平台的身份是"鈦刻专家",后续以"宁宇工作室"进行一对一的定制化咨询服务。

这是一种新模式,我愿意作为先行者,而参与各方都在摸索和尝试。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客户以能接受的成本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让更多的个体知识工作者找到能发挥自身价值的对象,相信对产业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愿望。

授课对话教练坊,是我目前的工作方式

想了这么久,说了这么多,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是合作渠道问题。

相对于别的个体咨询顾问,我有些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拥有自己的公众号和粉丝群体,可以让工作室的传播相对广一些;但是与平台的传播相比,真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下一步我会加强与钛媒体的合作,借助他们在内容运营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将我可以开展的咨询服务进行包装和传播,在打造"鈦刻专家"影响力的同时,探索出适合"CtoB"的商业化模式。

当然,在与钛媒体合作的同时,我并不排斥与其他渠道合作,甚至自身也具备与企业客户直接签约的能力。所以,我的公众号不会停,也会持续通过各种渠道探索可能的合作方式,也许未来能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方式呢。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进行拓展,我都要对未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个体知识工作者脱离大平台之后,价值并不容易被认可,面向企业客户的业务拓展比面向个人消费者要难很多,所以这种工作方式辛苦程度和工作压力不低,经济方面的回报却不会太高。

但是,这样工作让我感觉更自由,更能达成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所以我觉得,值得去做。

其次是关于话题和内容。

经过这段时间的尝试,我摸索出了目前较为有效的方式:

先就一些企业关心关注的话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具体包括授课、问答、公号文章等,引发企业客户的兴趣;

之后,再就他们关心的具体问题,和高层进行对话交流,帮助他们厘清自身状况与问题;

最后,对于合适的企业可以进入教练工作坊模式,为他们的中层管理者和骨干授之以渔,不仅传授知识、拓展视野,更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开展战略规划、产业研究、管理优化以及商业拓展的能力。

目前,我认为比较成熟的话题包括:

1、5G带来的数字化产业机遇与挑战(介绍5G时代的前生与后世,解读5G开启的企业数字化时代机遇);

2、华为公司发展战略规划BLM方法论&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体系规划(介绍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方法,分享数字化运营先行者的经验与教训)

3、从大哥大到5G,移动通信的演进历程与展望(回顾ICT技术演进如何推进产业进步);

4、电信运营商的运营秘笈(电信运营商如何通过运营开展差异化竞争);

5、软件产业规律解析(剖析软件产业规律,结合华为软件的案例探寻软件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6、对抗美国制裁,华为因何做到不落下风(通过解析华为的应对策略和效果,介绍和分析ICT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规律,以及华为的管理与文化);

一句话总结:面对企业数字化的产业机遇,宁宇工作室将以"CtoB"的商业模式提供数字化和ICT产业有关的咨询服务,通过授课、一对一对话、教练赋能等手段,分享我在数字化领域奋战二十多年的经历和经验,帮助企业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或是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本文系作者 宁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4:22

泰国大型商业银行同意暂时降息,总理呼声得到回应

14:21

汇丰: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对A股的看法转中性

14:20

“五一”假期来临,多只债券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14:18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绿色债券配置

14:17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围绕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适配的保险保障方案

14:15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

14:15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到2027年,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增速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增速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14:13

企业积极踊跃赴境外上市,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14:12

私募股权公司KKR搁置出售Upfield的计划

14:11

音乐版权公司Concord考虑提高对Hipgnosis收购报价,超过黑石报价

14:10

券商竞相布局家庭服务信托

14:09

加拿大央行会议纪要:央行预计将逐步降息以平衡风险

14:07

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收官,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净申购

14:05

美国光伏企业SunPower裁员超25%,因市场复苏速度慢于预期

14:02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2.16%

14:02

理想汽车:五一假期,全国理想超充站充电免费

14:01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PLUS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

14:00

苹果公司Vision Pro头显营销主管卡萨诺瓦辞职

13:59

创新还是噱头?量化私募花式营销“指增ETF”

13:57

扎克伯格:Meta今明两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主要关注点是增加产品数量和用户参与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