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史莱姆”:Z世代的解压神器、社交工具和创业载体

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玩物,史莱姆正带动一个千万用户级别的玩家圈层快速膨胀,也成就了一个收入颇为可观的史莱姆商家群体。

文|丨蜗人蒸鸭,作者丨well

九月初的几天,随着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开学,家长们终于可以发出“神兽归笼”的幸福感叹。今年由于疫情,孩子们宅家的时间较以往大幅增加,带娃不易,家长们也因此叫苦连篇。但不少行业却因为疫情和宅经济的关系,迎来了破竹式的发展,广受学生和年轻群体喜爱的史莱姆便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玩物,史莱姆正带动一个千万用户级别的玩家圈层快速膨胀,也成就了一个收入颇为可观的史莱姆商家群体。

看到这里,不少读者可能要问:史莱姆是个啥?

何为史莱姆:解压神器的前世今生

史莱姆(Slime),英文意思为泥状的物体,最早在1958年的同名小说里出现,后来发展成一种在电子游戏和奇幻小说里经常出现的虚拟生物。多款知名动漫和游戏对史莱姆形象的传播与演进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从早期虚拟、丑陋且带有攻击性的反面形象设定,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不同颜色、不同形态、不同特性且生动可爱的独特物种,尤其受到对二次元文化耳濡目染的年轻一代的喜爱,并逐渐发展出一个颇具人气的史莱姆玩家圈。

史莱姆现在的流行形象是一种果冻状或半液体状、身体不透明或半透明、可以变换形状、能够分裂或融合的奇特胶体。在圈内,那些分享史莱姆视频的玩家被称为“泥po”。目前,国内史莱姆玩家主要聚集的平台和阵地有B站、快手、微店等。

“这很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橡皮泥。”这是大部分成年人看到史莱姆后的第一反应。而年轻人们着迷于它晶莹剔透的质感、像独角兽或者马卡龙般的梦幻颜色,以及玩捏时气泡发出的声音,还有在捏玩过程中无可比拟的“解压感”,因此史莱姆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做闲来放松时的玩具,不少人更是奉其为解压神器。

还在读高中的资深史莱姆玩家小宁告诉笔者,“其实除去学习上的压力,中学生也有很多来自其他方面的烦恼,我们很多同学放学后或节假日都会玩史莱姆,它确实能让人感到舒缓、放松,这也许是很多拥有可爱治愈形象的东西共有的特点吧,不同的是,可爱治愈的东西往往价格不菲,但史莱姆很便宜,而且极其耐玩。”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史莱姆产品,价格普遍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由于史莱姆的关键材料硼砂(即常说的纸黏土)是一种颜色多样、可塑性强且不沾手的无毒材料,因此绝大多数玩史莱姆孩子的家长,都经历了从开始的担心安全到后来放心让孩子玩的过程。

而在国外和中国香港,四五年前史莱姆就已开始在Instagram、YouTube上走红。

史莱姆正融入年轻人的社交生活

现在,经常能够看到三三两两的小朋友在商场或小区一角围坐起来玩史莱姆,每个人拿出自己得意款型的史莱姆泥,分享着玩捏或“切磋”玩法,就像笔者小时候与小伙伴一起玩奥特曼、四驱车、溜溜球一样,显然,史莱姆已经成为小朋友间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

大一点的孩子,普遍拥有自己的手机,则会在网络社区、QQ群等社交阵地进行史莱姆玩家间的交流。因为拥有更强的消费力(更多的生活费或零花钱)和动手能力,大孩子往往会购买数量和品种更多的史莱姆泥,甚至自己尝试配制史莱姆。

缤纷的颜色、独特的质地以及揉捏时奇妙的声音……这一切都似乎像是年轻人对于成年世界的审美宣言。比起短视频网站上的其他热门视频,史莱姆视频具有更低的进入门槛和更好的互动性。价格低廉、可以捏玩、有香味、有解压感,人人都可以参与,这注定了史莱姆可以完成年轻人们从线上到线下的交流。

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因为基于共同的兴趣——史莱姆打开话题,有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也因此打开了更多内心世界,彼此都获得了更多交流的机会。然而,不止是孩子和学生群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着迷于这种神奇的“解压怪兽”。 

小林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过去当身心压力较大的时候,他会选择玩一把网络对战游戏,或是看一看玄幻小说,但现在,他时常会选择玩一会史莱姆。而过去,小林更多是在公司休闲区或是回到家后独自玩史莱姆,因为他曾笃定同事们看到后会笑他幼稚,但在一次被同事看到后,非但没有被笑话,反而带动了几个同事一起玩。

小林开玩笑地说,“史莱姆堪称程序员之友,不仅解压作用强,而且如果你的史莱姆份量多的话,还能像拉拉面一样玩,等于在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了,当你玩腻的时候,你还能用它来黏走电脑主板上的灰尘……哈哈哈。”

而在国外的许多社交软件上,经常能看到史莱姆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已经有部分国外的中小学将史莱姆引入课堂,锻炼孩子的动手与创意能力,并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在纽约,人们甚至还建造了一座史莱姆博物馆。

以为疫情会干掉生意,结果订单暴增十倍

张绿叶,一名原来在深圳工作的年轻姑娘,周末经常会去香港做代购。“最开始是代购化妆品,也是在那段时期接触到了史莱姆。当时内地还很难买到史莱姆,偶尔会有买家让我帮忙代购,后来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张绿叶告诉笔者。 

2019年底,张绿叶决定辞职回东北老家,成为一名专职的史莱姆卖家和泥po。回到老家后,先是租了一间200平的房子,然后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微店,张绿叶开始了每天制作史莱姆、录视频、当客服、打包发货的创业生活,每天大概有几十到一百个订单。

今年1月份疫情严重后,大部分行业的生意都遭到严重打击,张绿叶也一度后悔不该在年前辞职创业。但意外的是,从2月初开始,随着短视频数据的大涨和快递业的及时复工,自己微店里的史莱姆订单也开始暴增,一度达到之前的十倍多。“大概人们都呆在家里,想要解闷,而玩史莱姆真的是可以解压解闷。”张绿叶说。

200平的工作室很快就不够用了。今年3月底,张绿叶和男友一起去了物流更发达、原材料价格更低廉的义乌,租下了1000平的场地做工作室和仓库,目前每天能卖出上千单史莱姆泥,月销售额超20万。 

与张绿叶“辗转”的史莱姆创业经历不同,香港双胞胎Christy和Christine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地利人和。当内地人还极少关注史莱姆且很难在内地买到相关产品时,史莱姆已经在香港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目前还是高中生的Christy和Christine,早在四年前就开始做少量的史莱姆泥放在线下的格子铺卖,除了香港本地玩家,还会有不少内地代购会去购买然后发回内地。他们的史莱姆泥也逐渐受到了香港和内地玩家的青睐,由于他们在各大社交平台运营着一个叫做“MAGICMSLIME”的史莱姆账号,因此也被圈内粉丝称为“M家”。目前已在快手上拥有70多万粉丝,IG上也有2.2万followers,姐妹俩同时还拥有两家微店,几乎国内史莱姆圈的资深玩家都知道她们。

“M家”在IG上的史莱姆作品,几乎每条都有几万人观看

目前Christy和Christine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单史莱姆,由于还要兼顾学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史莱姆订单,他们在天津读大学的哥哥也加入到日常的运营中来。除了微店,他们还注册了美拍、B站、快手等社交平台,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史莱姆玩家。

刚满20岁的温州姑娘婉尔,早先在南非留学,也是在那段时间接触到了史莱姆。“那个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念书,独居的学习生活让我压力巨大,经常崩溃,为了转移注意力,我就玩游戏玩史莱姆,后来就入坑了。”

因为长相温婉,穿着时髦,婉尔在做史莱姆之前就已经是个“网红”,不少粉丝关注她、跟她学化妆穿搭,三年前就经常有护肤品、化妆品品牌找她做推广。“我喜欢化妆打扮,但通过做推广赚钱,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由于家境的关系,婉尔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匮乏,刚从国外回来的时候,也尚未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所在。

“事实上史莱姆的乐趣除了让人减压之外,也能让创作者随心创作出多种形状、颜色和气味的泥,这让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忠于自我审美的建构。”婉尔说。现在在微店上卖史莱姆,每月的收入还算可观,但收入并不是她最在乎的部分,通过玩史莱姆,她获得了一种身份上的认可。 

“但我觉得还不够,我的目标是要把这个圈子的影响力扩大,让更多人认识到这是一个解压的、对人们情绪有帮助的玩物。原来别人问我做什么,我说史莱姆,别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这几年通过很多人的努力,这种情况已经大为扭转了,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史莱姆玩家,也是一个史莱姆商家。”目前,婉尔在快手上的粉丝已经超过150万。

某短视频应用上,史莱姆相关作品整体拥有不小人气

Z世代文化当道,史莱姆能迎来破圈吗?

与史莱姆一样,Z世代的称谓亦源自欧美,起初用来指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类似于国内的95后、00后,现在则普遍用Z世代来泛指年轻群体。由于他们成长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深受互联网、电子产品及二次元文化的熏陶,在兴趣爱好与消费方式上与“前浪”的80后、90后们形成了鲜明的差异。

这几年,很多基于Z世代的生活方式或兴趣而冒出来的玩物,都迎来了快速增长。从早先的Cosplay、手办、盲盒,到后来的汉服、JK制服、Lolita(洛丽塔),再到如今的BJD娃娃、棉花娃娃、史莱姆,不管成年人们理解与否,年轻人们都在用这些东西表达自己,这个过程中也带动了很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而那些市场嗅觉敏锐的时尚品牌,更是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GUCCI在2019年用史莱姆拍摄视频广告,在这支视频广告中,Ace系列小白鞋正在“碾压”史莱姆,随后是不同的玩家捏玩有GUCCI标志的史莱姆泥。这支广告片,GUCCI还找来了IG上多位知名的泥Po一起来创作完成,不得不说,Alessandro Michele真的很懂如何拉拢年轻消费群体。

不只是GUCCI,去年,在时尚圈里颇有影响力的英国杂志《AnotherMag》评选出的2019年十大广告里,有一支LOEWE 20春夏的广告,这支LVMH旗下奢侈品牌的广告片由时尚圈大神级摄影师Steven Meisel掌镜,一只长指甲的双手正在玩捏一团绿色的史莱姆泥胶,不少关注时尚圈的年轻人对此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诸多时尚媒体也在频繁使用“史莱姆”这个词,从《W Magazine》到《Vanity Fair》,从《The Cut》到《Who Wears What》,出现在这些杂志或时尚网站上的荧光绿不再是荧光绿,这个称呼都变成了史莱姆绿,目的当然是为了向年轻读者和年轻市场靠拢。 

史莱姆在国内的兴起虽然晚于欧美,但在发展速度上却更胜一筹。据了解,在目前国内史莱姆商家较为集中的微店,就有近两万家店铺从事史莱姆产品的售卖,前不久,他们不仅通过玩家打榜活动,将几位知名史莱姆泥po送上了包括纽约纳斯达克广场大屏在内的国内外地标广告位,还举办了国内首个大型史莱姆线下展。而在淘宝、B站、快手,也有一大批正快速长成的“大泥po”聚拢起越来越多的史莱姆爱好者。

对于史莱姆能否破圈,笔者保持审慎且乐观的态度。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史莱姆商家和玩家们共同推动的泥圈创意文化。在8月份杭州的一场史莱姆线下展活动中,有年轻的香港史莱姆商家将香港茶餐厅文化与史莱姆融合,制作了一批香港茶点形象的史莱姆,还有将史莱姆装入各色迷你分类垃圾桶来引导小朋友环保意识的,引来了不少现场家长的称赞。还有越来越多的史莱姆商家,通过定向招募街坊邻里退休或失业的长辈来帮忙制作史莱姆,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

帮助解压、利于社交、发挥创意、促进创业和就业、推广文化和环保......这样的Z世代个性文化,正是成年世界应该理解、包容、支持的正向文化,与破圈无关。

本文系作者 蜗人蒸鸭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