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坚持喝汤一个月,我的肾崩溃了”

“妈,喝汤真的不如吃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作者:公开课白小哲,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中国人的餐桌上,往往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汤。

鲫鱼汤、乌鸡汤、大骨汤、猪脚汤……对汤的痴迷,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的饮食文化里。

许多人喝汤,不仅是为了满足味蕾,还因为喝汤“滋补、营养、对身体好”:

“小孩子多喝大骨汤,补钙!”

“感冒了喝碗鸡汤,有营养,补!”

“怀孕了要喝鲫鱼汤,对宝宝好!”

在许多人眼里,“十全大补”的汤,完胜各种药品、补品、营养品。

一碗简简单单的汤,真有这么神奇吗?

“滋补”的汤里,到底有什么?

有人说: “十分营养七分汤。”

在他们看来,经过数小时炖煮的汤,已经吸收了食材里的各种营养,是满满的精华。

至于剩下的炖材,就成了没什么营养价值的“汤渣”。

这可能是对汤最大的误解。

炖汤时,食材里的营养元素,其实很难溶解在汤中。

也就是说,无论是炖了几个小时的汤,其中的营养都非常有限,远远比不过食材本身。

换句话说,一锅肉汤的精华,其实还是在肉里。

比如最常见的瓦罐鸡汤,100g汤里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3g。

瓦罐鸡汤营养成分表

而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9.3g/100g,大约是鸡汤的15倍

鸡肉营养成分表

也就是说,吃2两鸡肉就能获取的蛋白质,需要喝七八碗鸡汤,才能勉强打个平手。

这样一看,比起喝鸡汤来滋补,显然直接吃肉更划算。

还有很多人从小信奉的“大骨汤补钙”,也没什么依据。

研究显示,猪骨汤中的钙含量非常低,平均只有1.0~1.2mg/100ml,而且人体很难吸收,对于补钙的意义不大。

相比之下,钙含量高达125mg/100ml的牛奶,补钙效果要出色得多,也更加便宜、方便、健康。

想补钙,与其费心费力熬一锅汤,还不如直接来杯牛奶。

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表

如果只是营养价值不高,喝几口鲜美的汤,能满足一下味蕾,倒也没什么。

可最大的问题在于,汤里的脂肪、盐和嘌呤太多了。

日常饮食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汤,都漂着一层油花,昭示着极高的脂肪含量。

号称“大补”的奶白色高汤,更是脂肪的重灾区。

猪骨、鱼肉、鸡肉等食材,本身就富含脂肪,在加热的过程中溶解出的蛋白质和磷脂,又恰好起到了乳化剂的作用:

把油和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奶白色。

看上去香浓诱人,喝进去的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油。

除了脂肪含量高,汤的含盐量也不容小觑。

一碗(200ml左右)汤的含盐量,就大概有2g左右,占了每日推荐摄入量(6g)的1/3。

喝碗汤,再随便吃点菜,就很容易盐摄入超标。

同样可怕的,还有汤里的嘌呤。

各种海鲜、肉类都属于高嘌呤食物,而嘌呤可溶于水。

煲汤过程中,肉里的嘌呤会不断溶解到汤里。时间越长,汤里的嘌呤含量就越高。

煲汤时间越长,其中嘌呤的含量越高

本以为喝汤大补,现实却是营养没多少,反而喝了一肚子脂肪、盐和嘌呤。

期望中的滋补效果很难达到,还会带来风险、损害健康。

高盐、高脂、高嘌呤,真的伤肾

肾脏是体内的“垃圾处理厂”,人体代谢产生的各种废物,都需要肾脏来收拾清理,排出体外。

机器长期高强度运转,很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肾脏一直超负荷工作,内部的零件就会损耗。

摄入汤里大量的嘌呤、盐,都是在给肾脏增加负担。

时间长了,肾脏不堪重负,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拿嘌呤来说,它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体内大约70%的尿酸,都是通过肾脏来排泄的。

长期吃高嘌呤食物,体内尿酸过多,如果超出了肾脏的承受限度,无法及时排出,就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

无法及时排出的尿酸结晶滞留在体内,一部分堆积在骨骼、关节处,可能导致痛风。

还有一部分会沉积在肾脏组织里,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

研究发现,痛风患者的肾结石发病率约为22.50%,远远高于非痛风者的3.75%。

结石会引起尿路梗阻,还有可能引发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等疾病。

此外,尿酸盐结晶也可能直接影响肾小管和肾小球,增加慢性肾炎的风险。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肾功能衰竭。

数据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急、慢性尿酸性肾病。

随着血尿酸的增高,慢性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而生存率显著下降。

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或者正常高限时,多种伴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血尿酸水平并不是在某一天突然上升的。

一般情况下,在第一次症状发作之前,尿酸结晶已经在体内沉积了多年。

而日常饮食中摄入的嘌呤,其实都在给肾脏健康埋下隐患。

汤里过多的盐,同样会伤肾。

在炖汤的时候,肉的味道往往要比汤淡一些。为了让肉的味道刚刚好,炖汤时都会多放一些盐,酱汁、味精等调味剂,也无形中增加了汤里的含盐量。

按一般人的口味计算下来,汤本身的含盐量,大约有1% ,也就是每喝100ml的汤,就摄入了1克盐。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盐摄入量,是每人每日不超过6克。

我国目前食盐摄入量是每日人均10克以上,藏在汤里的“隐形盐”,成了许多人盐摄入的重灾区。

高盐饮食和血压升高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受试者24小时尿钠排泄量中位数每增加2.3 g(100 mmol/d),收缩压/舒张压的中位数就会平均升高5~7/2~4mmHg。

因为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它的基本单位肾小球,就是一个微血管团。

血压升高的时候,可能人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不适,但全身的血管已经在经受着高压的考验。

与血管功能关系密切的肾脏,承受的压力就更大。

肾脏,不仅对血压的变化非常敏感,还参与了血压的调节。

数据显示,随着血压水平升高,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对重度高血压患者来说,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11倍以上。

高脂、高盐、高嘌呤的汤,会给肾脏带来不小的负担。

这也就是为什么,肾脏病人是要限制汤的摄入量、含盐量的。

除了给肾脏带来伤害之外,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会受到日常的饮食的影响。

经常喝汤的习惯,无疑会在其中起到不小的负面作用。

健康喝汤,注意这几点

汤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健康营养,但也不需要对它避之不及。

长期食用高嘌呤、高盐食物,确实会增加高尿酸、高血压的风险,进而对肾脏造成伤害。

可这些疾病本质上还是身体功能出现了问题,是生活规律、长期饮食习惯等带来的结果。

偶尔炖一锅莲藕排骨汤、豆腐鲫鱼汤,饱饱口福,温暖又舒心,是没什么大碍的。

不过注意要适度,不能天天喝、顿顿喝。尤其是对于高尿酸、痛风患者来说,要尽量少喝汤。

经常用来煲汤的肉类、海鲜、动物内脏等等,嘌呤含量都比较高,高尿酸人群应该尽量限制食用。

另外,炖汤本身也属于高盐高脂的饮食,高血压患者、老年人、肥胖人群最好也适当少喝。

如果还是想在喝汤的时候追求一下健康,可以在炖煮的时候少放一些盐,清淡一些,保留食材的本味。

喝的时候最好撇去表面的浮油,减少脂肪的摄入。

最重要的是,喝汤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吃肉。

汤只适合品品味道,要想追求营养,还是吃肉更管用。

毕竟,肉才是一锅汤里最有营养的部分,丢掉就浪费了。

除了常喝的肉汤,一些素汤也可以多多尝试,比如青菜豆腐汤、菌菇汤。豆腐的蛋白质、钙含量都不低,菌菇的膳食纤维也很丰富,都是很好的食材选择。

我们对于食物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误解。

这些误解可能来自于个人感受,可能来自于口口相传,但大多都没有科学依据,也并不适合拿来作为指导生活的准则。

比如深入人心的“骨汤补钙”的说法,其实也是出于中国人传统朴素的“吃啥补啥”的逻辑,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撑。

我们不需要赋予某种食物过多的功效、价值、意义,把它捧上神坛。

下次再被妈妈劝着喝汤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她说:

“妈,喝汤真的不如吃肉!”

参考资料:

[1]荣胜忠, 邹立娜, 王国栋, 等. 涮火锅过程中肉、虾和汤中嘌呤含量变化研究[J]. 卫生研究, 2012(06):141-143.

[2]蒋卓勤, 王充, 王俭, et al. 不同烹调方法对骨汤中钙含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 1999(03):65-67.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11).

[4]曾小峰,陈耀龙.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11):892-899.

[5]于清,李长贵,韩琳.痛风患者肾结石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05):71-72.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24-56.

本文系作者 网易科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不喜欢喝汤,很难受,喝粥都可以

    回复 2020.08.26 · via android
  • 痛风就是这么来的

    回复 2020.08.26 · via pc
  • 太对了 不管什么汤 都非常容易发胖

    回复 2020.08.26 · via pc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