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确认“单飞”,沈向洋重回微软系掌舵小冰业务

分拆之前,微软对小冰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商业化诉求。而随着小冰的商业模式逐渐明晰,“少女”也到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图片来源@YouTube

图片来源@YouTube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秀完唱跳后,微软小冰迎来了自己的“单飞”。

今日,微软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并委任沈向洋博士为新公司董事长,李笛为首席执行官,陈湛为日本分部总经理。所有相关工作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完成。

微软表示,将保持对新公司的投资权益,并授权新公司使用及继续研发完整的小冰技术。微软称此举旨在加快小冰产品线的本土创新步伐,促进小冰商业生态环境的完善。另据媒体报道,微软小冰拆分中也会引入外部战略投资、风险投资等。

据悉,分拆工作全部完成后,新公司将继续使用中国小冰及日本Rinna品牌,在技术产品及商业化上不断创新。

微软小冰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打造的人工智能,与普遍意义上的任务型人工智能助手不同,微软小冰主打情感陪伴路线,在多次迭代中已经会写诗、绘画、唱歌、作曲。目前,小冰已经更新至第七代,商业化路线也基本成型。

官方数据显示,微软小冰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覆盖6.6亿在线用户、4.5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众,已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数个领域。

沈向洋重回“微软系”

此次,沈向洋被任命微软小冰新公司董事长,代表着微软在中国的“发言人”沈向洋重新回到微软系——微软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

2019年11月14日,沈向洋宣布离职的消息引起国内科技圈的震动。沈向洋是最后一位盖茨年代的高级副总裁,他的离职也标志着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职位中将再无华人身影。(详见:沈向洋挥别微软,但微软人的中国故事没有剧终

2004年,沈向洋从张亚勤手中接过院长一职,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长。自此,微软亚洲进入了“沈向洋”时代。2007年11月,沈向洋加入必应团队担任搜索产品研发工程副总裁;2013年11月,沈向洋成为执行副总裁、加入高级管理团队,主管技术与研究。

在沈向洋离职后,业内一直对他的动态保持关注。今年3月,沈向洋受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5月,沈向洋又投资了新闻聚合平台创业公司News Break并宣布担任公司董事长。这款产品被视为海外版的今日头条。

当人们以为沈向洋已经投身学术或转战投资时,沈向洋则再次回到小冰团队。

微软小冰就诞生自沈向洋领导的必应业务当中。而此后,微软小冰的每次迭代发布,沈向洋都会亲自为小冰站台。沈向洋本身也会参与到小冰的研发与设计当中。

2018年12月,沈向洋与团队发布关于微软小冰的论文。这篇名为《微软小冰的设计与实现》的论文,详细阐释了小冰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架构和关键组件,包括对话管理器,核心聊天,技能和移情计算模块,展示了小冰如何在长时间的对话中动态地识别人类的情感和状态,理解用户的意图,并响应用户的需求。这也是至今关于微软小冰最详细的论文。

图为沈向洋关于微软小冰的论文

图为沈向洋关于微软小冰的论文

一场并不意外的“单飞”

“对未来的饥饿与坚定,使小冰诞生在中国。”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陆奇曾这样评价道。

事实上,若从项目性质、商业化阶段以及本土化三方面考虑小冰拆分,这件事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首先,小冰本身就诞生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由微软小冰负责人李笛的团队一手打造。

李笛此前向钛媒体透露,小冰项目类似从微软内部孵化出的创新项目,和微软其他所有项目都不太一样。他此前曾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也曾表示,按照以往微软的产品开发模式,“小冰”可能就此夭折。“要原谅微软很长时间才做出小冰这样的产品,以前花了太多时间思考深刻的问题,这次我们试着做最简单的选择。”

而大环境的变化,可能也加速了小冰的拆分。独立拆分之后,小冰不但能引入外部资本,也将更好的进行本土化发展。

另外,分拆或许能让小冰更好的进行商业化。

分拆之前,微软对没有在官方层面对小冰提出明确的商业化诉求。但实际上,小冰团队早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进行商业化发展。如今,“少女”也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

此前第七代发布会上小冰团队对外透露的客户规模

此前第七代发布会上小冰团队对外透露的商业客户分布

拆分或许能让小冰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化竞争。另据财新网报道,小冰此举也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数据监管要求,例如小冰向国内机构提供金融资讯写作服务,拆分后抛开外企身份更容易打消客户顾虑。

本次在官宣拆分消息时,微软表示,小冰将在对话式人工智能引擎上继续革新,并进一步联合各地合作伙伴,为大中华地区、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广泛客户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案。小冰将继续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 

综合来看,小冰的拆分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或许反倒给了小冰更多的成长空间。(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芦依)

本文系作者 芦依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70
6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