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去电信化”探讨之二:日韩模式学不来

韩国移动运营商们可以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日本的运营商们早已经摆脱了依靠收取电话费为生的桎梏。由此可见,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去电信化”过程中已经无法再向日韩学习和模仿,更不可能向美欧一样采取提价的方式,只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出来,否则将无路可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逼迫电信运营商必须改变自己,甚至要向自己的传统开枪,这当然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但却是必须经历的阵痛。

越是老的电信人,越是从事这个行业数十年的老专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越难以适应,即便一些人看到了问题却还是在用传统的电信分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明明要告诉别人跳出电信的框架,但却路径依赖的自己又局限与其中难以自拔。

按照中国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业务发展的历史看,中国电信行业的业务创新多来自向日韩的学习与模仿,这是因为中日韩文化相近的原因,也确实成就了一些不错的业务模式。中国的互联网却不同,大多数业务都来自模仿美国,因为中美两国经常针锋相对的文化特质,大量留美人员归国进行的模仿创业也是失败和成功一样多,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正是那些在美国发芽却无法长大的业务在中国获得了新生,而美国大红大紫的东西却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就在中国的电信行业开始喊起“去电信化”的口后的背景下,不管是电信行业内部还是从事业务开发的互联网相关人士,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们的近邻日韩,希望借鉴日韩的经验实现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有数据显示,韩国是目前世界上网络状况最好的国家,其三家运营商在严格的监管下分别把持几乎是充分竞争的国内电信市场,这些运营商面临的业务压力一点也不比他们的中国同行小。一家公司开发类似腾讯微信的也让三家运营商头疼不已。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三家运营商向监管当局申请并获得了政策支持,韩国移动运营商们将可以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也可以“掐断”OTT语音流,不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开放网络。此举被很多人指责,并认为会大大影响韩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当然,韩国的监管当局有充分的理由支撑这样的决定,因为,运营商的业务受到严重冲击之后将没有能力继续建设足够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韩国的信息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

这样的结果可以被中国运营商模仿吗?显然,中国的三家运营商在如今的竞争情况下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甚至还经常互相看对方的笑话,即便三家形成合力向主管部门申请,但主管部门恐怕也不敢效仿韩国。以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绝对难以实行韩国类似的手段。日本更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样板,日本的运营商软银很早就宣布3G是打电话不要钱的时代,而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更是丰富多彩。从日本几家运营商收入结构看,他们早已经摆脱了依靠收取电话费为生的桎梏,日本运营商的网络几乎等同于基础设施,价格低廉而高速,而这样的局面正好是让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和谐共处的最好方式,也获得了各种力量的支持。

日本运营商牢牢把持着手机产业链上游,市场上基本都是签约机,很少有用户会主动去购买裸机,而运营商基础的月套餐平均在4~5千日元之间,内含流量、短信、通话时长等服务,通过这种固定包月消费的模式,满足了运营商传统业务的营收。

日本这样的行业转型能够被中国接受和实现吗?

显然更不可能。

首先,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与“菊与刀”文化密不可分,很多真正火爆的业务绝不可能在中国获得文化认同和政府许可;

其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消费能力低且分布不均,这与发达国家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语;

最重要的是,日本的株式会社历史悠久,银企连体被广泛接受,日本的运营商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媒体、金融、汽车等等领域,和互联网公司一样的游戏规则,甚至更有优势。

而在中国,运营商无论向哪个方向寻求突破,那怕是寻找合作都很艰难,会遇到各方面强大实力的集团阻挠,政府也没有允许运营商成为跨行业的信息金融资讯托拉斯,也几乎不可能允许。

由此可见,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去电信化”过程中已经无法再向日韩学习和模仿,更不可能向美欧一样采取提价的方式,只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出来,否则将无路可走。

本文系作者 马继华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24
2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