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华为“生死局”的未来曙光:创新精神比“光刻机”重要百倍

华为总会找到生存罅隙勇敢生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商业向心力

中国能称得上商业教父的人物不超过两位,一位是名声在外的柳传志,另一位就是埋头苦干的任正非。

两位商业教父当中,要论在国内吃得开,当属柳传志;但要论在全世界吃得开,还属任正非——当然有一个国家是例外(准确说是“相反”),那就是美国。

巧合的是,华为的“生局”与“死局”,还都是拜美国所赐。

华为学习美国,让华为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这是成就了华为的“生局”;美国打压华为,阻止别的国家和华为做生意,这是华为当下面临的“死局”。

教父任正非,应该已经反复在脑海中推演过这个问题:华为生死局,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自华为被美国“芯片断供”以来,最操心也最忙碌的就是各路券商机构,他们把研报哗啦啦的往外甩,各种带节奏炒作投资中国版“阿斯麦ASML”和大陆版“台积电”,仿佛只要有了先进制程的国产光刻机、国产EDA软件,华为的生死局就能迎刃而解了。

但是,指望着“国产光刻机”来解救华为的危难和中国半导体困境,这件事真的靠谱吗?

还是先给出本文的三点结论,然后具体在下文中细说分详:

结论一:别做惊弓之鸟,华为是“绝对”安全的。

结论二:美国左右不了华为,华为的命运取决于它自己的抉择。

结论三:光刻机救华为是刻舟求剑,中国半导体逆袭不能指望光刻机。

华为生死局的基本判断:华为是“绝对”安全的

华为生死局的大背景,是美中博弈的大棋局——美国把华为当做制衡中国的一颗“棋子”,美国政客想借“华为事件”逼迫中国在对美贸易谈判中做实质性让步。

但现实的情况是,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志就已经不允许任何国家可以把刀架在中国的脖子上,来谈一个屈辱性的不平等条约了。

翻开历史就会看到,当初还处在贫弱阶段的中国,在面对苏联不惜以武力威胁达成“在中国大连组建联合舰队”的协议时,就被中国断然否决了,中苏关系直接交恶,现在中国强大起来了,美国想挟华为在中美贸易谈判上做文章,这更是绝无可能的。

因此,想要像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在威逼下签订一个中国版《日美半导体协定》,美国是打错了“算盘”,在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志看来,华为事件不可能被放在中美贸易谈判的谈判桌上来谈。

也就是说,美国试图通过绑架一家中国企业,作为跟中国进行不平等贸易谈判的筹码,基本上等于是白日做梦,中国只会接受“和平谈判”,不会接受任何要挟性质的“不平等谈判”,中美博弈只能在一个“大原则”下进行——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在民间舆论场中,坊间不乏“美国打压华为,官方迟迟不救场”的微词。比如,在我文章的留言里,就有很多“美国打压中兴、华为,中国为何不打压高通、苹果”这样的情绪表达。

那么,中国主流舆论场真的像某些偏激网民认为的那样,在任由华为“自生自灭”吗?

事实恰恰相反,当前中国主流舆论场在美国打压华为问题上始终没有“过度反应”,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中国保护华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淡化华为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角色分量”,确保华为“不在美国挑起的科技冷战中站C位”,只有让美国政客们认清将华为等列入实体清单的做法,不足以丝毫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华为才可能最终安全着陆,华为的危机才能真正平安解除。

相反,假如中国主流舆论场对华为事件表现得过于“神经紧绷”,乃至于“暴跳如雷”,美国的政客们反而会产生“抓住了中国七寸”的幻觉,进而可能会对华为步步紧逼,乃至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在处理华为事件危机过程中,中国民间及主流舆论场,特别是华为自己,都应该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能力和“云淡风轻”的定力,斗争当然要坚持斗争,博弈也当然要坚持博弈,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份“气定神闲”来对美出招,让美国那些不怀好意的政客们在中国平静如水的情势下,感受到美国霸权的“无力”和“绝望”。

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旦中国真的在美国打压华为事件上“过度反应”了,华为自己也“暴跳如雷”了,那么华为事件的不确定性反而会成倍地增加,“最坏的情况”可能就会真正地发生,所以,类似于“I can’t breath”这种话,并不适合大声地对霸权思维的美国佬喊,而是应该更多寻求内部支持。

所以,华为人自己也要清楚,官方对华为的“救场”体现在华为是受中国法律保护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特殊性,但在必保护之列),确保美国对华为的打击只限于“不越界”的方式和手段(就是美国的脏手不能伸得太长),同时,华为要在知晓自己“绝对安全”的基本事实基础上,始终有策略地进行斗争和自救。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都是一个最“护犊情深”的国家,不然《战狼》也不会在舆论场中产生那么大的共鸣,中国以及中国人民一直始终是华为的坚强后盾。当然,保护华为并不是因为华为对中国多么重要,而仅仅是因为华为是一家中国实体。从这个角度来讲,华为的危机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华为的安全才是“绝对”的。

同时,华为的“绝对安全”还在于,即便手机等智能硬件业务、全球部分国家的业务因美国打压而受阻,美国也几乎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动摇华为的基本盘——中国境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绝大部分通信业务,是华为可以稳稳端在自己碗里的菜。

华为生死局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华为自己如何抉择

应该来说,面对美国打压带来的经营压力,官方应该不会干预华为决策,因为华为如何决策属于市场行为。

但国内G端的业务,包括采购政策等,都可能向华为倾斜,或提供诸多便利及支持,而在这些合理支持之外,华为要做好靠自己挺过最困难日子的准备。

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未来美国的打压持续或进一步升级,笔者分析摆在华为面前的决策路线大概有这么“七条”:

路线一:弃城投降路线。因丧失信心等原因掉入美国陷阱,成为中国版阿尔斯通(或步中兴后尘),华为被美国企业收购(或被美国团队监管)——可能性几乎为零;

路线二:被动对抗路线。跟美国蛮干,然后被长期或永久踢出美国供应链及盟国市场,华为完全去美化生存,包括重建去美国化的供应链和缩减国际市场份额——可能性小;

路线三:道法自然路线。与美国霸权小心周旋,核心芯片供应及技术长期受到美国政府监控,华为业务束手束脚并不断调整业务方向和重心——可能性较大;

路线四:全面收缩路线。华为主动断臂求存,全面收缩被美国“卡脖子”的业务战线,缓慢重建完全不受美国技术和供应链影响的新生态——可能性极小;

路线五:迂回进攻路线。华为采用迂回进攻的策略,战略性放缓手机等硬件脚步,主攻核心软件和操作系统开发,在开源战略下进行软件、操作系统的生态扩张,在5G、IoT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软件领域启动对美全面超越和替代,威胁美国科技公司的“大本营”——可能性较大;

路线六:影子威慑路线。制定“影子华为”的毒丸威慑计划,一旦华为与芯片有关的硬件业务武功完全被废,华为将相应人才资源和业务“影子化”,开源地支持中国相关企业进行包括“芯片、智能硬件、IoT操作系统”等的研发和生态系统建立,在国内和全球市场扶持起可以对抗苹果和高通的影子华为——可能性也比较小。

路线七:求全和解路线。华为停止相关国家5G业务洽谈和部署,暂缓自研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生态,全面与美国政府展开对话,授权美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5G市场——可能性几乎为零。

总体上看,尽管华为有着丰富的“在强压下生存”的经验,但当前依然是最考验华为人胆识和斗争智慧的时刻,“路线三”和“路线五”都可能是华为较好的决策方向,而“路线六”则对华为来说是最壮烈和有牺牲精神的决策选项。

以任正非的企业家个性和战略眼光,华为极有可能是“路线五”的决策方向,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迂回进攻可以确保华为在未来能够“东方不亮西方亮”,持续保持在通信相关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

华为生死局的未来曙光:创新精神比“光刻机”重要百倍

对华为乃至中国半导体行业生死攸关的“自主芯片”难题,媒体几乎天天都在炒作“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国产光刻机、国产EDA”等话题,仿佛只要中国有了自主研发的光刻机,有了中国的阿斯麦ASML,中国半导体行业和华为就可以永远不会受制于人了。

事情真的如此吗?我要给持这种观点的人们泼一盆冷水,也让他们的脑袋清醒一下——“光刻机”救不了华为,EDA也救不了中国半导体行业。

为啥?

因为“芯片光刻”已经是一眼能看到尽头的技术了,5-10年以内,5纳米、3纳米,最多1纳米,就将是光刻技术的极限了,要想再往下发展,芯片光刻技术就无能为力了,如果芯片性能还要向上提升,突破停滞不前的“摩尔定律”的话,届时“1纳米”制程都是天方夜谭的光刻技术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显然,“光刻技术”不可能是芯片制程发展的终点和唯一方向,也不应该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集体对赌的重点。否则,即便中国有一天超过了阿斯麦ASML,也可能会被采用其他技术方向的、比阿斯麦ASML技术更强的芯片公司超越。

总体上来说,未来芯片智能领域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新材料、量子技术、精密制造等的高度融合,而至于融合的方向,人们可以有种种大胆设想——比如,可不可以像现在的基因编辑一样,在原子级别上“基因编辑”出更高性能的芯片呢?

同时,科学家目前已经可以能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细菌和生物细胞,那么半导体行业可不可以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出更高性能的芯片呢?此外,除了发展需要“光刻技术”的硅基芯片,“量子芯片”、“碳基芯片”、“光子芯片”等技术路径上,也都有丰富的创新空间。

当前世界,新技术、新材料、新创想层出不穷,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和资本,完全没必要一股脑儿地挤到光刻机这个狭窄的赛道上。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始终突破不了“定势思维”,只知道在半导体行业一味的模仿美国、日本、韩国和荷兰,而不知道真正的“创新”,那么即便有一天超越了“阿斯麦ASML”,中国也依然会在半导体行业落后于这些国家。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5G技术方面华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它大胆地选择了一条别人不敢走的创新道路,正是来自土耳其的科学家阿勒坎教授的论文,给了华为大胆创新的灵感,才有了最终在5G方面实现的技术超越,华为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5G创新之路。

墨守成规,成就不了伟大企业,更不可能让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实现对美国封锁的突围和逆袭。10年后,当人们回望2020年开始的这段芯片往事时,发现在“光刻技术”这个一眼能看得到尽头的赛道上,中国的企业家和资本们还在步调一致地做最后的夺命狂奔,人们会不会感慨这场面简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侮辱呢?

爱因斯坦曾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中国半导体行业空前一致的“光刻机”情结,是对人类“想象力”的集体背叛,当明知道空气动力飞行器飞不出大气层,还坚持发展空气动力飞行器探索地外星球的时候,“落后”和“被嘲笑”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

所以,别再炒作“光刻机”了,和华为一样大胆和坚持不懈地去创新,才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突围美国科技冷战封锁的唯一正确路径,我能想到的华为生死局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中国半导体行业集体丧失了创新精神,对“光刻机”情结产生一股刻舟求剑式的执着,导致华为始终因缺少给力的队友而要一直踽踽独行。

总结与思考

部分网友关于华为的“孤立感”是一种错觉,全行业都在为华为芯片断供寻找解决办法。

但芯片光刻技术是一眼能望见尽头的技术,它很快就可能寿终正寝,但摩尔定律不可以寿终正寝。因此从长远来看,“光刻机”纾解不了华为的危机,也拯救不了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只有真正的、不拘泥于定势思维的持续创新,才能将华为和中国半导体行业从“缺芯”的困局中解放出来。

皮糙肉厚的华为总会找到生存罅隙勇敢生长,它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因此最需要拯救的可能不是华为,而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创新精神方面表现出的刻舟求剑思想,如果队友们在创新方面始终奉行“拿来主义”,华为可能不得不独自抗住下一个十年。加油吧,华为!

注:本文系《轻资产时代》作者杜鸣皓个人观点,商业向心力实验室经授权独家发布。

本文系作者 杜鸣皓频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创新精神可以胡乱喊,光刻机可胡乱造不出

    回复 2020.06.13 · via iphone
  • 自强不息。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助燃实体经济。加油,祖国。

    回复 2020.06.13 · via android
  • 大哥啊!贸易谈判都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的故事了,你活在哪一个年代?

    回复 2020.08.08 · via iphone
  • 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在商言言能不能惨和政治!

    回复 2020.06.15 · via iphone
  • 说的很好

    回复 2020.06.13 · via android
  • 说的很好

    回复 2020.06.13 · via android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