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阿里入局,P2P得利

阿里在最近推出余额宝,业界议论纷纷,有人说阿里金融让银行紧张,银行是不是真的紧张不清楚,但是,对P2P来说阿里入局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阿里金融的业务和P2P 模式也有很大不同。

之前,钛媒体曾引入一个新概念:把中国互联网的三座大山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缩写连起来把他们称为bat(蝙蝠)(相关内容见钛媒体最先推出的系列文章《中国蝙蝠(BAT)重新定位(上)(中)(下)》),我觉得很贴切:bat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福气的象征,但是在西方人们觉得bat有一种神秘阴森的感觉,是不祥之兆。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恰恰也是普通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从业者对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个分别控制社交、交易、流量的不同印象:普通用户觉得三巨头带来方便,而从业者觉得三巨头是阻碍自己成长的刽子手,所以才有一句“生、死、或者腾讯”的戏语在坊间流传。

最近各大门户网站最火的话题是三巨头中的是a(ali)t(tencent),阿里金融成立了,微信要被运营商逼宫收费。对于微信如今的发展,我觉得没有什 么值得深入讨论,即时通讯本来就是腾讯的长处,微信如果没有qq的基础估计现在和米聊也差不多。我感兴趣的阿里金融,阿里金融现在要做的是马云以前完全没做的业务,而且又直接和银行展开竞争。而且一出手就动静很大:现在在百度搜索“阿里金融”关键词有4,390,000的页面和245000条相关新闻。

有人说阿里金融让银行紧张,银行是不是真的紧张我不清楚,但是,我觉得有人肯定在心里偷笑——对,就是P2P的从业者。

对P2P来说阿里入局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过去P2P从业者大多体量较小在社会上没什么影响力。阿里金融则不同,是真正意义上背靠大树的“富二代”,阿里一来,媒体开始给大家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作为互联网金融最杰出的代表,P2P顺带被提起,阿里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关注度比过去几年加在一起还多。

有人可能认为我高兴的太早,阿里入局可能如同大象挤到澡盆里,会把其他的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比如P2P挤出局,但是我对此却毫不担心,因为阿里的入局 能给行业带来关注度,但阿里未必能够对P2P形成挑战。之所以这样认为当然不是我狂妄的认为P2P中有谁能单挑阿里金融,而是因为阿里金融的业务和P2P 模式有很大不同。

其中最大一条不同是,阿里金融虽然也做网络信贷,但是其业务的借出者和受益人都是是阿里金融自己,借入者永远不能 成为阿里金融的借出者,不能分享阿里金融的融资收益;真正意义上的P2P的借出者是普通用户,收益是所有借出和借入者,借入者和借出者的角色可以转换,借 出者在资金充足时也可以借出资金。

由此可以引申出来阿里金融和P2P的第二点不同:由于P2P可以成为普通用户的投资渠道,其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可以保障它不太会因平台自身资金链的影响,永远会有充足的可融资资金;而阿里金融则会受到自身资金链的影响,就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影响。

阿里金融和P2P的另外一条不同是两者的用户群不同,根据公开的资料,阿里金融目前已经向20万用户提供贷款,户均贷款资金6.7万。要知道据邮储银行的数据是其2011年笔均贷款为5.8万元。这样看起来,阿里金融的用户基本上可以是银行的用户,阿里金融赤裸裸的从银行嘴里抢肉,银行焉能不把它当作竞争对手而虎视眈眈。

再回头看看P2P,P2P的用户会是银行的用户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P2P的笔均贷款金额远远达不到银行的要求,也就是说P2P的用户是真正被银行忽视的用户,但是这样的用户在数量上却极为庞大,这样来讲P2P和银行不是竞争而是互补关系。

当然,阿里金融和P2P虽然模式不同,但是并不是说非此即彼的路线竞争。互联网生态多样化并存,任何模式都可能并存并且成功。一向高挑张扬的马云带领下的阿 里金融和银行竞争是一场谋划许久的“阳谋”,它远可以说到支付宝的建立,近可以提到“三马卖险”和余额宝,这场竞争应该旷日持久,如果这场竞争中阿里金融能代表民间金融行业做出一些成绩,并让保守的银行做出改变,让普罗大众获得实惠,也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结果。

本文系作者 新商业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