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美国抗疫一线医生:隔离2周复工遇风波,疫情平台期存隐忧

洛杉矶的新冠疫情,最初于3月份在好莱坞的富人区爆发,他们平时总是去欧洲旅行,在欧洲疫情爆发时染上新冠并带回美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为王晨,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5月26日,距离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医疗中心呼吸与危重症教授乔人立重返工作岗位已有一个半月时间,此前他因为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情况下抢救携带新冠病毒的病人而被隔离2周。

复工之后,乔人立先后负责管理两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见证了美国疫情初期第二大严重地区——加州洛杉矶从疫情高峰到“平台期”的整个过程。

过去一个月,洛杉矶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维持在几百到一千出头,新增死亡人数在一百以内,住院人数维持在两千以下。对比此前的数据,表明疫情已发展到“平台期”。

△ 洛杉矶疫情走势 (图片来自洛杉矶时报)

4月下旬的疫情高峰,乔人立所在的一家医院,上呼吸机的危重症病人就有20余名。如今,仅余6名重症住院病人。

乔人立先后管理的50余例新冠危重症病人中,死亡人数仅有2例;几十名医护人员中,被感染的只有两名。

医护人员从疫情开始的惴惴不安,每次上班如上战场,到如今已恢复到疫情来临前的工作状态。

尽管如今洛杉矶乃至整个美国的新冠疫情,可以认为已经渡过高峰期,但让乔人立等一线医生疑惑的是,洛杉矶每天仍有上千的新增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不见减少;每天公布的死亡人数,也在50例左右,不见降低。

在加州实行严格居家隔离、取消集会、出门必须戴口罩的严厉措施中,每天新增感染病例从何而来?是核酸检测扩大后,筛查出的存量病人?还是病毒仍在悄然扩散?

这一现实,成为下一步美国各州复工后新冠疫情是否会迎来又一波爆发最不确定的因素。

接诊患者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隔离2周复工再遇风波

3月18日,乔人立参与抢救了一名鼻咽癌患者,只做了一般防护的他,为病人插管结束后,才拿到病人的第二次新冠病毒检测结果:阳性。

隔离14天后,4月中旬,他重返一线,负责管理南加大医疗中心的重症监护室。刚复工又接到通知:去一家疫情严重的公立医院接管ICU病房。

乔人立在中国的医生朋友,给他寄过来一些中国医生使用的防护服,那种像太空服一样的防护服,有防病毒、防喷溅的作用,可用于重症监护室。但那家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却拒绝乔人立携带自己的防护装备,理由是:严格的防护装备,会引起其它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恐慌。

乔人立和医院争论未果,最后还是遵守医院的规定,到那里的重症监护室“救火”。

在他过去支援一周后,一个新冠重症病人忽然消化道大出血。乔人立治疗团队的三名医护人员前去抢救。病人情况危急,地上枕头上全是喷溅出的血液。由于没有鞋套,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鞋子上沾满了带病毒的血液。在抢救过程中,其中一名护士还被血液喷到了脸上——她的面罩根本保护不到颈部。

病人抢救很成功,医护人员不顾感染的风险,全力抢救病人的态度让乔人立非常感动,他将这一过程用英文写了出来发同事。刚好在此时,当地护士工会因为另外一家医院防护物资不足,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在抗议。乔人立写的这个故事,正好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防护考虑不够周全。

因提到保护措施,乔人立援助那家医院的管理层对此大为紧张,找他谈话,要求他不要再把事件进行公开传播,这个插曲不了了之。

虽未正式发表,那篇文章影响依然很大。随后,一个医生发起的争取全美医护人员防护设备的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征集了100万医护人员的签名。

这个活动也邀请了乔人立,后来洛杉矶时报又找他约稿,但后续这些他都没有参与。他没想到会因为谈论防护措施不全而惹麻烦,但为了留在一线,他选择了“委曲求全”。他回忆:“当时确实有一种忍辱负重的感觉,但我只想再多救几个病人,多拔几个管。

如果医疗资源充足,新冠重症死亡率并不高

乔人立先后管理的50多位病人中,有两例死亡。其中一名患者虽然感染了新冠病毒,但直接死因是肝硬化导致的大出血。“这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新冠死亡病例,只是在统计中,需要列入。”乔人立解释。

另一例死亡病例,他也认为可以避免。这位病人的体重在500磅(226.8公斤)左右。肥胖病人的护理是个极大的难题。这位病人一直缺氧,血氧饱和度在80%左右(正常值不低于97%),一半这类病人需要采取俯卧位,放置在特制的旋转床中。但这位病人因为体重原因,放不起旋转床,普通病床也难以给他实行俯卧位管理,因此他的病情入院后始终没有改善,直至死亡。

按照乔人立的一线临床经验,他接诊的新冠重症病人死亡率甚至不到5%。这个数据,和他在疫情初期接触到的数据相差很大。

一开始,和大多数美国医生一样,乔人立对新冠肺炎死亡率的感知来自于中国武汉和纽约的数据,在他的印象中,武汉和纽约在疫情最严重时,上呼吸机的危重症病人死亡率高达70%,最低死亡率也在30%左右。

3月19日,华盛顿大学专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截至2020年3月17日,研究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为67%。

2月下旬,武汉多家医院发表在《柳叶刀》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样本中52位危重症患者,有32位(61.5%)在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

较高的死亡率数据,一度让乔人立在决定是否为病人插管时,非常犹豫。

在没有新的特效药和治疗方法出现时,为何死亡率在不同时期相差如此大?乔人立认为,新冠病人的死亡率和医疗资源是否紧缺有关。“相当一部分病人的死亡,在于因医疗资源不足造成治疗拖延,或照顾不周。”

幸运的是,洛杉矶即使在四月中下旬的新冠病人住院高峰期,医疗资源也尚未出现紧缺的局面。乔人立所在的医院重症监护室一直有空床位,即使在高峰期,也有四分之一的病床是空的。

收购洛杉矶时报的美国华裔富豪黄馨祥在2月前后收购了洛杉矶一家已破产关闭的医院,在疫情开始后,医院重新开张,专门收治新冠病人。本以为会很快收满病人,但医院从未住满过。

病人心跳不停止,就不撤呼吸机

乔人立治疗时间最久的一个病人在呼吸机上整整待了49天。

按照一般的经验,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呼吸衰竭,只要依赖呼吸机两到三周,给予强度最大的呼吸支持,病人如果还不能撤机,这就到了病情的极限,生还希望渺茫。

14天是呼吸机支持的一个关口,要么将已变狭窄的气管切开造瘘,要么考虑撤除治疗。

一开始,乔人立接诊的一些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刚接手时,病人已经呼吸衰竭两到三周。他的决定是,只要心跳不停止,就不撤掉呼吸机。他回忆,当时只是模糊感觉到,如果放弃一个病人,死亡率就会高一点,人类跟新冠肺炎的斗争就会输一点。幸运的是,那些在危机关头他决定继续治疗的病人,都活了下来。

那位在呼吸机上坚持了49天的病人,50多岁,有肾衰竭。当时已经给予最高级别的呼吸支持,在他吸入百分百的纯氧20多天之后,血氧饱和度只有90%左右,病情丝毫未见改善。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和他的家属谈到“放弃治疗”。但最终,乔人立决定,只要病人病情不持续恶化,就坚持治疗。

在高强度的呼吸机支持下,医生最担心的是病人肺部被撑破。治疗团队使用了肌松剂,让病人全身肌肉都处在松弛状态,以承受最高强度的肺部压力。渐渐地,病人开始好转,呼吸机氧浓度下降后,血氧饱和度没有下降,病人的肾功能也逐步恢复,开始产生尿液。

病人拔管的那一天,乔人立印象深刻。那天,一共有三位病人拔管,治疗团队按捺不住兴奋,在ICU门口捧着奶茶照了一张轻松搞怪的合影,看起来就像在度假。 

△ 左二为乔人立(受访者供图)

每天新增病例,是“平台期”的隐形炸弹

重症监护室的住院病人,从疫情高峰时期的20余名,到现在仅有6名,却并未让乔人立感到轻松。

洛杉矶的新冠疫情,最初于3月份在好莱坞的富人区爆发,他们平时总是去欧洲旅行,在欧洲疫情爆发时染上新冠并带回美国。

当洛杉矶的新冠疫情发展到社区传播,感染人数最多的却是墨西哥社区的贫困人士。现在当地住院的新冠病人,9成以上是墨西哥人。他们之所以感染率高,一是因为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更重要的原因是,不注意防护,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也很少有人戴口罩。

令乔人立不解的是,近一个月来,加州政府采取了最严格的隔离措施,洛杉矶每天依旧新增一千多个新冠阳性病人。虽然这段时间检测出来的阳性患者,大多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这仍然让人忧心。

一种乐观的可能是,洛杉矶核酸检测效率比之前大为提高,很可能近期筛查出的是之前没有做检测的存量病人。

在疫情开始初期,检测试剂和提取咽拭子的棉花棒短缺,检测手法落后,直接限制了检测数量,医生很少给病人开具核酸检测的处方,需要病人满足一系列流行病学的条件,例如是否去旅行、是否来自疫情重灾区,才有检测可能。即便是急需做检测的医护人员,核酸检测结果也往往需要一星期左右才会出来。但最近一个月,只要人们有做核酸检测的需求,就可以去做,而且结果往往在第二天就能出来。

如果是以上这种情况,州政府考虑复工是合理的。

但如果在最严格的隔离措施下,出现的阳性病人依旧是新感染的病人,那么,复工之路将充满疫情复燃的危险。

已进入疫情发展“平台期”的美国,人们是否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政府的最终决策,依旧是一条科学、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博弈的不确定之路。

本文系作者 八点健闻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07:50

拜登签署涉TikTok法案,公司回应:将诉诸法庭,期待最终获胜

07:45

奥迪与保时捷宣布在华开展充电网络合作

07:42

科学家创造出新型一维超导体,为解决凝聚态物理长期难题提供新路径

07:40

次新基金一季度大举建仓,AI和资源股成胜负手

07:39

多方助推重大项目落地,二三季度投资增长可期

07:38

资源周期“风起”,基金经理最新研判出炉

07:37

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专家:债市供求格局可能发生调整

07:34

淡水河谷第一财季净利润16.8亿美元,不及预期

07:29

SK海力士一季度净利润1.92万亿韩元,同比扭亏

07:26

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委:要围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07:24

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委: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不行的坚决不能搞

07:23

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委:稳慎周全、妥处存量,不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

07:21

中央金融办、中央金融工委: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

07:15

必和必拓据称正在考虑对英美资源集团进行收购

07:12

Meta第一季度净利润飙升117%,股价却大跌超15%

07:02

美股收评: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特斯拉大涨超12%市值重返5000亿美元上方

2024-04-24 23:01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纯碱涨超3%

2024-04-24 22:58

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第七届全国人民大会主席

2024-04-24 22:57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2024-04-24 22:54

中拉航天合作论坛通过《武汉宣言》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