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性能与便携如何“兼得”?eGPU入坑指南丨钛度实验室

可能你要花掉一台廉价台式机的钱,但eGPU带来的体验,却不是台式机所能比拟的。

MacBook Pro with Blackmagic eGPU

钛媒体注:钛度实验室,是一档针对当前热门科技产品进行评测解读的栏目,秉承“有趣、有态度”的内容解读方式。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对于笔记本电脑,出门想要便携性,回家想要高性能。有些人选择牺牲性能,选择了轻薄本;有些人选择放弃便携性,自己在家组装了一台台式机。

你可能会说,不是有游戏笔记本电脑吗?可是游戏笔记本的性能基本上与其体积成正比,顶级的游戏笔记本价格不菲,并且性能不可能超越同预算下的台式机;台式机性能虽强,但你总不能背着台式机出门移动办公吧?

难道计算机行业发展这么长时间,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吗?——还真有,那就是eGPU(External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通过一根专用的数据传输线把笔记本电脑与安置显卡的拓展坞连接起来,从而赋予笔记本电脑更强的性能,并且还能通过视频输出线连接外置显示器。

这一解决方案,完美击中两类人的痛点:

第一类人是通勤需要轻薄本,回家想要高性能的用户。虽然这类人完全可以在家组装一台台式机电脑,但并不出人人都会自己动手组装台式机。同时,组装台式机的成本,可不低——除了购入显卡,还要再买个CPU,主板,内存条,电源等等。这远不如买好显卡直接插入到eGPU,再连接上笔记本简单方便。

第二类人是经常出差,并且需要带着电脑去见外地客户,做展示的用户。按道理来讲,其实出差想要玩游戏,带着游戏笔记本不是更合适吗?可是架不住在外地出差也要背着电脑,挤公交坐地铁。有了eGPU,装进旅行箱上高铁/飞机。出门带上轻薄本,回宾馆连上eGPU,工作和游戏两不误。

由于显卡是外置的,所以无需担心散热问题。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如何将两者连接?以及性能损耗到底有多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此前eGPU这一概念和产品早就出现,却鲜有人提起的最大问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USB-C形态的雷电3接口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USB-C与雷电3标准,盘活eGPU的关键

有过台式机装机经验的读者,一定知道电脑主板上用于接入GPU的是一个长长的的PCIe插槽。所以早期eGPU的设计理念,也是想要通过这种接口连接笔记本和eGPU。

只可惜当时技术标准并不能实现稳定高带宽的数据传输,并且PCIe这种插槽所需要占用的体积也是异常之大。即便现在这一技术标准能应用在现在的eGPU产品上,配备这一接口的笔记本产品体积自然也不会小。

雷电3接口几乎能连接/输出一切

这一情况在雷电3标准和USB-C接口出现之后,发生了改变——确切来说,是USB-C形态的雷电3接口。上一代主流标准PCIe 3.0的带宽为32Gbps,而雷电3口标准带带宽为40Gbps,已经实现了对PCIe 3.0标准的超越,而USB-C的体积却要比PCIe插槽小了不少。

除此之外,随着英特尔宣布把兼容USB-C的雷电接口(Thunderbolt)完全免除技术授权费,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新款笔记本电脑都开始配备这一接口。

其中,苹果的MacBook系列产品线更是激进到将所有的I/O接口都换成了支持雷电3标准的USB-C接口。

高带宽,小体积以及高普及率,这些先决条件使得采用雷电3标准USB-C口的eGPU重新进入到各大厂商的视野里。

不仅有像雷蛇这样的游戏外设厂商,推出eGPU外设,就连苹果也连同影视设备大厂Blackmagic,推出了Blackmagic eGPU,甚至连淘宝上的一些商贩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推出了“自制版的eGPU”。

eGPU:外接虽有性能损失,但提升体验巨大

有了eGPU,你能做什么?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打游戏。没错,eGPU确实是很多超极本的游戏救星。提升到底有多大?——以笔者自己使用的MacBook Pro 2018 Mid为例,它配备的是Iris Plus 655集成显卡——这颗集成显卡已经沿用了好几代了。

华硕Zenbook灵耀X Core i7

而大多数超极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的超极本大多数都是搭载的英特尔酷睿系列的集成显卡UHD620/HD620,亦或者是MX150/MX250这一类的低端独立显卡。

为了验证eGPU是否对于Win电脑也有提升,笔者也准备了一台华硕Zenbook灵耀X Core i7版本,作为对比测试。

ASUS XG Station Pro

至于eGPU方面,笔者选择的是同为华硕出品的ASUS XG Station Pro,以及一块目前AMD阵营的顶级GPU,同样也是华硕出品的ROG-STRIX-RX5700XT-O8G-GAMING OC(1770-1965MHz)。

选择AMD显卡而非NVIDA显卡的原因,是因为目前macOS仅支持驱动AMD显卡;选择华硕的原因是,考虑到目前主流显卡制造商中,几乎仅有华硕有推出从超极本到显卡再到显卡拓展坞的产品。

笔者选择了三款macOS和Windows平台下,均有并且有单独测试GPU部分的软件测试软件:Geekbench 5,Cinebench r15以及Valley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得分表现

从这些跑分结果数据,可以看到接入eGPU和没有接入eGPU的得分表现,简直是云泥之别。虽然测试软件的跑分仅能作为性能的参考,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如果运行游戏的话,那么体验之间的差距也是可以明显感知到的。
测试得分表现-柱状图

测试得分表现-柱状图

同时,由于eGPU中安装的是桌面级的GPU,理论上而言,抛开CPU的因素,它要比搭载同级别独立显卡的游戏笔记本性能表现要强——同级别下的桌面级显卡其满载峰值频率和功耗都要比移动端的独立显卡要高。毕竟,大多数情况下,频率和功耗即性能。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到的是,eGPU是通过雷电3接口与笔记本电脑连接上的,最大传输带宽是40Gbps,而现在主流电脑连接显卡的PCIe 4.0接口最大传输带宽为64Gbps,至于PCie 5.0标准接口则是达到了128Gbps。

所以如果是顶级桌面显卡放入显卡拓展坞中,必定会有性能损耗,因为它所需要的传输带宽非常的大。至于具体有多少性能的损耗,笔者就不展开进行测试了。这里笔者引用国外知名的eGPU论坛的测试数据:
1080ti eGPU性能损失约为20%~30%

1080ti eGPU性能损失约为20%~30%

他们采用的是Unigine Valley作为测试软件,测试接口是雷电3接口,PCIe 5.0标准接口,显卡方面采用的是GTX1080ti。在1080p的分辨率之下,同样一台MacBook Pro 15英寸版本,在使用外接屏幕的时候,性能有20%左右的损失,而如果使用内置屏幕的话,性能有30%左右的损失。
利用eGPU进行游戏

利用eGPU进行游戏

根据不同性能的GPU和不同测试分辨率的不同,性能损失的比率或许有些不同,但大致都落在了20%~30%之间。更为详细以及更多显卡损失情况,有一定英语阅读能力的用户可以点击这个链接进行参考。

笔者认为,这个性能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你无需再配置一台台式主机或者更换笔记本,只需要购买额外的显卡拓展坞和显卡即可获得性能的提升。
利用 eGPU 剪辑视频

利用 eGPU 剪辑视频

这一点对于使用macOS的用户而言,尤为重要——毕竟一台性能更强的Mac电脑所需要的支出更多,自己组装一台黑苹果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可小觑。

如何挑选合适自己的eGPU?

笔者在测试中使用的是华硕的一套系统:从显卡,拓展坞到超极本。显然,这一套测试系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用户,那么该如何挑选合适自己心意的eGPU呢?——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抛开这两点去挑选是不现实的考虑。

首先是预算:对于很多“垃圾佬”(喜欢淘二手PC组件的PC大佬们)而言,无论eGPU有多少性能的提升,都是不适合的——毕竟一台“品牌”显卡拓展坞的价格,都足够他们再组一台台式主机了。

一台“品牌”显卡拓展坞的售价大约在2000元左右,淘宝上卖家自组的显卡拓展坞最低价格也在1000元左右,这部分预算是削减不了的。

其次是需求: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你要在什么系统平台使用eGPU,以及你打算利用eGPU提升的性能做什么,是打游戏,还是剪视频,亦或者是进行AI相关的开发?
Radeon RX 5700XT

AMD Radeon RX 5700 XT

只要你使用的是Mac,就不要想着购买NVIADIA显卡了——即便你只是打算在Windows系统下,利用eGPU打游戏。选购AMD RX系列显卡的时候,Mac用户也需要注意一点,虽然AMD系列的显卡是免驱的,但最好避免购入RX580 2048sp和RX590这两块显卡。

一方面是,这两个系列的显卡曾是“挖矿卡”(即长时间满负荷工作的显卡,其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概率比较高;另一方面是,这两块显卡在macOS下找不到原生驱动,需要用户手动刷入RX570和RX588的BIOS才能实现免驱,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另外,笔者也不推荐购买Vega系列的显卡——因为目前这一系列的显卡基本已经停产,剩下的大都是影视工作室留下的二手显卡;同时,Vega系列的显卡功耗较大,但价格和性能表现却不如RNDA架构显卡。
NVIDIA RTX 2080Ti Founders Edition

NVIDIA RTX 2080Ti Founders Edition

如果是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eGPU,那么限制就没有那么大了——毕竟NVIDIA“刀法精湛”,提供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大多了。对于那些想要使用CUDA加速,做AI相关开发和学习的用户而言,NVIDA也显然是唯一选择。

预算和需求确定之后,你就能确定购入哪一款GPU了,然后你再根据这块GPU的功耗自行选择显卡拓展坞就可以了——真的这么简单吗?

答案是,比组装ITX台式主机要简单多,难点在于如何兼顾到自己的需求。笔者列出几个需要参考的核心参数,在购买拓展坞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显卡拓展坞的电源,你需要挑选功率足够大的拓展坞,这样才能满足你挑选的显卡的功耗,同时也能兼顾到未来后续的显卡升级。

其次是拓展坞的体积,一方面如果你有想要把它带出去的需求,体积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外置电源的显卡拓展坞体积比较小,也不会有电源产生的噪音。不过,相应的就是电源能提供的功率可能就不会太高,并且散热就只能依靠显卡自身的风扇。

电源功率,体积,散热和噪音,在挑选显卡拓展坞的时候,兼顾到这些点,基本就能挑选出合适自己的产品了。有英语阅读能力且对硬件有一定了解的用户,笔者推荐点击这个链接,里面有最详细的各种eGPU的硬件参数和指标,方便读者按需挑选。

 如果嫌麻烦,这里笔者也推荐推荐几款值得购入的选择:

ASUS XG Station Pro

首先是,笔者用于测试的这台:ASUS XG Station Pro,它最大的特点是体积足够小和足够安静。它总重3.6kg,供电模块是外置的电源适配器,而没有放置在机箱内部。

所以它在低负荷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噪音——因为内部散热全靠显卡自带的风扇,没有内置ATX/SFX电源的风扇声,并且它还支持最长31.1cm的显卡。如果有外带需求的,可以考虑这款。

Mantiz Venus

其次,笔者推荐的是一款台湾厂商定制的Mantiz Venus:它虽然不够小,提供的功率也不是最大的,但它拥有内置在机箱的SATA接口——这意味着,你可以在机箱内部安装一块硬盘,而不是通过USB接口外接硬盘。

不仅能以最简洁的方式拓展笔记本电脑容量,更关键的是,Mac用户完全可以在这块硬盘上安装Windows to Go系统,无需占用MacBook上的存储空间——只要你想打游戏,接上eGPU,启动Windows系统,一气呵成。

Razer Core X Chroma-RGB才是第一生产力

最后,笔者推荐的是雷蛇的Razer Core X:它体积是最大的,并且内置电源的输出功率是最高的,达到了650W——这意味着,后期它拥有最高的可拓展性。

如果这功率还是不能满足你,或者你觉得“RGB灯能提升电脑的性能”以及“灯厂外设怎么能没有灯”,那么更高电源规格700W,并且拥有Chroma幻彩灯光的Razer Core X Chroma更适合你。

对了,如果你是Mac用户,且不在意高售价和无法升级这一点,苹果与Blackmagic联手推出的Blackmagic eGPU/eGPU Pro也不是不行——虽然它性价比低,但架不住它漂亮,低噪音和一体性强啊!

总结:eGPU真的能提升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体验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面,为什么笔者在拥有了一台性能不弱的台式电脑的情况下,还要配备一台eGPU呢?

只因为要升级到MacBook Pro 16 2019款的成本太高,且16英寸的体积太大并不适合记者这种需要经常出差的工作。有了eGPU之后,笔者就算使用13英寸的MacBook剪辑4K素材的影片也没有太大压力。
雷电3转雷电2接口售价

雷电3转雷电2接口售价

这种搭配同样也适合使用Mac Min,iMac的用户,只要你的设备拥有雷电3接口,eGPU绝对能提升视频渲染的速度。

至于那些只有雷电2接口的Mac用户,笔者不太推荐使用eGPU:一方面是雷电2转雷电3接口的数据线太过于昂贵,且只有苹果官方有售;另一方面,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雷电2接口外接eGPU性能损失太大。

所以,如果你既要轻薄又要性能,可以不必考虑再配置一台台式主机,或者忍受游戏笔记本电脑的重量了,eGPU已经能够满足“出门要轻薄,回家高性能”的需求了。

即便是你想要出差的时候也能在工作间隙玩上一把3A大作,选一个小体积的eGPU,把它打包进行李箱——在路上的时候,超极本让你不必忍受游戏本的体积和重量,回到宾馆连接上eGPU,你又有了超越游戏本的性能,岂不美哉?(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唐植潇)

本文系作者 糖直销_Orz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19
10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