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的技术思想完全遵循生物学法则吗?

KK用不同的方式,阐释着与麦克卢汉思想相同的本质。技术是人类的延伸,KK是麦克卢汉的延伸。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常被称为KK

KK(Kevin Kelly)又来中国了,继上次对话马化腾后,最近他又参加了腾讯举办的智慧峰会,大谈他对未来十年的预言。这次,他从“Screen(屏幕)”、“Share(分享)”、“Attention(注意力)”、“Flows(流)”四个角度谈他对未来科技的发展。不过,新东西并不多,我更想谈谈被很多谈论KK的人所忽略的《技术元素》。《技术元素》记录了他散碎的思考,远不如《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脉络清晰、逻辑(看似)严密,但这种跳跃的小文章更容易让人捋清他的思想脉络。

《技术元素》由KK同名博客“The Technium”中的文章结集而成。The Technium是KK自造的名词,不仅代表具体的某项技术(轮胎、手表、马车等),还包括整个技术系统,以及各具体技术之间以及技术与技术系统之间的关系。它是人类大脑活动的体现,包括文化、法律、舞蹈、音乐、社会机构等所有由人类大脑创造的智力产物。

《技术元素》中许多文章是对KK此前作品的补充和进一步思考。在《失控》中,KK花了大篇幅描述单个蜜蜂与蜂群的关系,来证明他对自底向上地去中心化思想的推崇。在看到维基百科这种需要由极少数核心精英层才可把控质量的项目时,KK写下了《只从底部出发还不够》,“要得到最好的结果,我们也需要一些自顶向下的智能”。关键原因在于“时间”。纯粹地道的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它发生在生物学时间内,这需要亿万年。在平均寿命70来岁的人类而言,没有哪个个体等得起需要亿万年时间才能产生的变化。

国内对KK形成的几乎一面倒的赞誉不无道理,在国内颇受推崇的《长尾理论》和《免费》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就曾给KK的《失控》给予高度评价:“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KK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KK在《技术元素》中谈到他作为预言家时,他说他的预言大概一半预言对了,一半预言错了,不过人们只记得他说对了的部分,不太会深究他预言错误的部分。KK是《连线》杂志创始主编,作为其后任主编的安德森受到KK思想的影响不可避免,安德森也坦言《免费》一书即是受《战胜免费》等KK谈论免费经济的文章影响而作。而事实上KK预言正确的一半中的很大一部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被人准确预言过,那位预言家是麦克卢汉。

广受技术人员以及科技从业者喜爱的《连线》杂志创刊封面人物就是麦克卢汉,在创刊号封面中,麦克卢汉被冠以先师圣贤的称号,而封面人物的选取以及如此高的评价均出自KK之后,可见麦克卢汉对KK影响之深。

在谈到电子媒介的时候,麦克卢汉说世界将成为一个地球村,地球村中会由一个个新的部落家庭组成。他认为电子媒介有如下特点:有机,同时发生,即兴创作,反应性,合唱,边缘性。这恰好是KK在《技术元素》以及其它几本书中反复强调和论述的观点:技术是一个有机体,技术与人类将越来越趋向于朝对方所有的特性进化,彼此互利共生——这要求生命与技术根据对方的改进做出(即时地)适应性反应与调整。KK完全支持开放系统,反对封闭,原因在于开放系统具有多边缘性,提供了足够多的空间供开放系统发展。他甚至费心找来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生态系统和城市随着体积增大,其扩张速度要大于一倍,往往为1.15倍;与之对应地是,有机体的体积每增大一倍,其它方面增长幅度大约只增长0.75倍。

至于KK所“预言”的自底向上自发成长的网络社区,那么将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由一个个新的部落组成中“地球村”和“部落”分别用“Facebook”与“Group”替代会产生什么效果?KK的说法不过是麦克卢汉深刻洞见的一种变体。

在互联网还没出现的时候,麦克卢汉说,电子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建立了一个具有诸多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特点的全球性网络。在出版完《技术想要什么》之后,KK说他的下一本书的主题将是“One Machine”。他在TED大会中阐述过“One Machine”的观点:世界只需要一个中枢系统,每个人可以通过身边带有微系统芯片的装备——比如电视机、冰箱、书桌甚至水杯,与“One Machine”相连。以后屏幕将无处不在,KK说,你看屏幕的时候屏幕其实也可以看你,了解你的状态,不断优化学习,提供更符合你的服务。如果我们翻开近四十八年前出版的《理解媒介》,可以看到麦克卢汉曾写下过这样的语句:“电视屏幕把能量倾泻在你身上…因此,不是你看着它,而是它看着你。”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黑暗的屋子里什么都没有,灯光亮(媒介)了之后我们才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信息)。KK说机器即生命,如果说生命是人的意识(或智力活动),那么机器即生命则意味着机器越来越像生命,机器本身也就成为了生命。

KK用不同的方式,阐释着与麦克卢汉思想相同的本质。技术是人类的延伸,KK是麦克卢汉的延伸。

KK认为技术有其固有进化趋势,就像河流一样沿着特定方向发展,他的依据是“重要技术在多个独立地区被反复发明”。根据KK的说法,人类是技术元素的一部分,那“大脑”——这个人类乃至当今生物界最重要的“设备”,为什么只(进化)出现过一次,而没在技术元素中被反复发明出来?如果重要技术的进化并不遵循固有方向,那么技术的出现是否更多是出于偶然,或至少带有很大的偶然成分呢?

KK的技术生命的立论基础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曾提出知名的“间断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并不像达尔文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积累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虽然类似“间断平衡”并不像达尔文主义一样被广为接受,但,如果古尔德是对的呢?

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是否也会影响技术发展?KK并未谈及。KK的理论完全建立于生物学基础之上,如果用生物学理论去谈论技术是错误的,那KK的理论大厦也将轰然倒塌。毕竟,这个世界的运行并不只受生物学法则约束。

本文系作者 师北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蜂群效应”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由无序的个体协作而涌现出来的无法预测与把控的群体现象”。“自下而上的去中心化”的协作方式蕴含着爆发式的群体能量,只不过越是复杂的生命,越是难以达成那种“抛却自我服从大体”的自觉性。所以KK说“只从底部出发还不够”,适当的管控还是必要的。我认为GOOGLE这个企业是“蜂群效应”式管理方法的实践者。

    回复 2013.06.11 · via pc
  • “技术是一个有机体,技术与人类将越来越趋向于朝对方所有的特性进化,彼此互利共生——这要求生命与技术根据对方的改进做出(即时地)适应性反应与调整。” 严重支持这一理论。

    回复 2013.06.11 · via pc
  • 自底向上自发成长的网络社区,所依托的正是“one machin",即 internet. 网络社区所遵循的是自发秩序,因为每一个参与者既是个体,更是主体,都享有自由、开放和平等的生态环境。网络社区的参与者并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远大目标,仅仅是同好,进而发展为同仁。即自身利益的获取是通过有利于他人的方法,这就是生态的本原:开花要有结果必须有利于蜜蜂,物种传播要有利于松鼠和飞鸟。

    回复 2013.06.11 · via pc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