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北美创业者:只要员工戴口罩,就发15美金

这些美国仓库工人不太在意戴不戴口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Feng科技(ID:ifeng_tech),作者丨薛星星,编辑丨于浩,出品 丨《风眼》深度报道组 凤凰网科技 凤凰新闻客户端,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北美疫情尚未有好转迹象。最新的数字显示,截至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人数已达68855例,超过1000名民众丧生。感染人数的上升超出人们想象,连续多日,美国新增确诊人数过万。

李懿生活在洛杉矶,她是一家新能源创业公司RENOGY如果新能源的CEO,主要产品为民用和商用的太阳能离网电源产品和离网电力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供应链及部分市场团队在中国。

新能源创业公司RENOGY如果新能源的CEO李懿

近两个月,李懿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过往她熟悉的商业规则在疫情之中仿佛都失效了。国内疫情爆发时,她忙着向国内捐献防护用品,花了大半个月,才把一批总数80万只的口罩送到国内。

现在,她不得不面临持续恶化的北美疫情。出乎意料的是,公司家用太阳能发电产品的销量持续攀升,但是供应链却由于疫情关系出现紧缺,公司在部分市场已经出现了断货情况。

80万只口罩运回国内

一开始我对疫情其实没太大感知,最早关注也是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新闻上确认“人传人”开始的。那时我只想到要让国内的同事们都戴上口罩,保护自己,完全没有意料到之后的走势。

很快,国内的同事反馈说已经完全买不到口罩。我在美国购买了大约1800只口罩,准备寄回国内。当时美国的口罩其实已经出现紧缺,亚马逊上的口罩价格先是疯涨,马上就是断货。这批口罩大部分还是从我们供应链的渠道采购的。

等我准备把口罩往国内寄时,很多坏消息就传出来了,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医院求助口罩的信息。我就把这1800只先捐了,国内的员工之后再想办法。

第一批的1800只太少了,还有那么多医院,还得买更多的口罩。但是太难了,到处买都买不到。我在美国下了好几个订单,只有第一批的几万个到货了,剩余的订单第二天全都被取消了。还有我们在日本和泰国办事处的同事,他们通过当地零售渠道各自买到了一些,但是量都不大。

后来,1月30日,我通过一个从事医疗行业的朋友,在墨西哥找到了一批口罩,量很大,有75万只。那一整天我都在来来回回跟他发邮件确认口罩的参数信息,看看是否符合国内医院的要求。到了晚上,他就说我必须下决定,那边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买。

头天晚上我确定要了这批口罩之后,第二天一早,墨西哥的人就发过来邮件,要求我必须在1个小时内付清全款,不然货就给别人了。

放在以前,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肯定要在付款前进行一番调查,确认各种资质。但是在疫情之下,你已经完全没有时间思考,没有任何余地,只能咬咬牙,OK,那就付款吧。一共是七万五美金,直接打到对方卡里。

打款那天是周五,墨西哥那边要等到下周一才可以发货。他们不管运送,所以整个周末我都在跟我们委托的提货方确认口罩的重量、装箱尺寸、装箱单等信息,这些数据清关时都需要提前确认好。

按照原计划,这批口罩应该当周直接从墨西哥空运到上海。但中间出了一个岔子,我们装载货物的托盘可能不符合上海海关的标准,只能重新换托盘。结果换完后,墨西哥已经没有航班飞国内了。

没办法,我们只能先找人把口罩从墨西哥拉回洛杉矶。当时洛杉矶还有少部分航班,应该可以赶得上。

结果货送到一半,在美墨边境被扣下了。

美国的海关说我这批口罩缺少FDA认证。FD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美国规定在美国销售的医疗产品都必须完成FDA注册或监测。

提交FDA注册至少需要2周时间,国内疫情那么紧急,这些口罩是用来救命的啊,等2周黄花菜都凉了。

当时我愁死了,一边赶紧去申请FDA认证,另一边开始找各种朋友帮忙。因为我这个口罩并不在美国境内售卖,只是绕道经过美国。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位加州的议员,托他去和国土安全局打招呼,免了FDA认证。

但是那个礼拜的航班又错过了,只能再等下一周。而且我们那批口罩有11个托盘,普通的一辆客机完全装不下,最后是分成了3批发回了国内。

等到全部运到上海,已经是2月15日了。一共是80万只N95和普通医用口罩,以及1万套防护服、防护帽,花了12万美元。

口罩运走那天,我沮丧极了。整个过程都太难了,我是做企业的,有资源有人脉,尚且这么艰难,更遑论那些普通人了。

捐赠照片

加州封城

刚忙完给国内捐赠口罩,美国的疫情就有些苗头。当时全国的确诊病例已经有60多例,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开始讨论囤购物资。但我身边的美国同事们基本上都不太在意,倒是公司里的一些华人有些紧张。

我那时候还很乐观,公司里有中国同事问我美国的情况,我还说洛杉矶很快就春天了,气温逐渐升高,病毒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3月的第一个礼拜过去之后,洛杉矶接下来几天都是阴雨绵绵,气温也开始下降。这很反常,洛杉矶每年雨季大多集中在一二月份,3月份都回暖了。

那时候再看新闻,美国确诊病例开始不断上升。西雅图、纽约甚至都有些严重了,一些州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硅谷的疫情更严重些,微软、谷歌、Facebook都开始要求员工居家办公。

我也有些紧张,所以在3月12号开始要求美国团队轮流来公司上班。再过去一个周末,洛杉矶“封城”了,紧接着整个加州都被“封了”。

加州宣布“封城”的那个晚上我非常压抑,那时我在做饭,公司的运营副总裁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你赶紧看新闻。我打开电视,就看到报道里宣布加州“封城”的消息,除了一些紧急必要的商业,所有的商业活动必须关闭。

我们是做实业的,不像是互联网公司可以全员在家。现在要求所有商业停业,公司办公室的人员可以回家办公,但是仓库怎么办?发货怎么办?我们的产品怎么销售?如果持续一个月关停,我们就一个月没有现金流。

当时我还炒着菜,看到这个消息后也没心情继续做饭了。脑子里飞快地想对策,赶紧召集团队开会。会上做了两个决定,第一是全部员工在家远程上班,第二仓库明天紧急加班,先把所有积压的订单赶紧都先发走,之后再看情况决定。

开完会,我还是不放心,又不断给当地的朋友打电话咨询情况,一些政府的议员、警察局啊,能找的关系都跑过去问。

第二天,“封城”的一些细则逐渐公布出来,物流、能源等行业被豁免,不受影响。我悬着的心一下子就落下来,我们属于能源行业,还可以继续经营,物流也有保障,发货也可以正常进行。

15美金=戴口罩

疫情发生后,我们在中国的供应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按照往年的节奏,国内的工厂应该在大年初十也就是2月3号就正常复工,2月8日左右恢复正常产能。

实际上,直到3月1日,国内的工厂才正式复工,当天到岗的工人只有30人左右,更多的员工要么是被困在老家回不来,要么是回来后还处在隔离期。

一直到这个礼拜,整个生产才可以说刚刚稳定下来。刚复工的那一周,完全谈不上正常的生产,太缺人了。上游供应链也供应不上,一些关键的元器件没有办法到位。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从别的国家紧急调货,或者使用其他品牌的代替。我们现在都是直接用空运的方式来调货,以前我舍不得空运,都是用海运,飞机的运输成本比轮船高了至少5到10倍。但是没办法,再贵也得上。

直到现在,我们还有两个产品因为元器件的问题而无法正常生产,澳大利亚市场已经存在一些断货的情况。

但令我惊讶的是,由于北美疫情的原因,我们产品整个销售量都在持续上涨。一些家用发电设备,相比于去年同期,销售量几乎可以用翻倍来形容。

我想这也可以理解,疫情时期,人们的恐慌心理会被放大,需要提升安全感。美国这边枪支的销售情况都有上涨。他们可能是害怕万一市政供电出现问题,至少还有一个备用电源。

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我们的仓库。仓库的员工都是美国人,虽然公司做了很多防护的宣传,但他们还是不太在意。

前两天,我去仓库看,还是有人不戴口罩。公司周边几公里都发现了病例,太危险了。没办法,我发了一条强制命令,要求他们戴口罩。可是今天(3月24日)早上,我再去检查,依然不起效果。

我把仓库的经理叫过来商量,宣布只要是全天佩戴口罩的员工,每人额外奖励15美元,现金,只要你戴口罩,当晚就发钱。结果早上这个命令一颁布,他们全都戴上口罩了。

我现在每天仍然正常去公司。员工们可以回家,但我不行,每天我还要去仓库看,晚上还要给中国团队开会。

大街上的车已经非常少了,洛杉矶是出名了的堵城,现在你再用谷歌地图去看,基本没有堵车的情况。

美国很多基础设施没有中国那么好,国内一下子就可以建一个方舱医院,他们就无法做到,检测各方面也不到位。好在美国的人口分布比较稀疏,没有国内那么密集。

但是物资的供应还是紧张。我朋友昨天去超市,买个鸡蛋还是每人限购1盒,都排了100多人的队。我囤购物资比较早,大约是2月底就陆陆续续买了很多。

加州“封城”之后我又去了一次超市,乌泱泱地排队,我掉头就走了。那天晚上我去了3个超市,想买豆奶,全部都售空,没有买到。

本文系作者 凤凰网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此次疫情加剧全世界信息化。也应该反省一下现有经济发展模式

    回复 2020.03.28 · via iphone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