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作者为邓璟,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前几天,一位内容平台负责人在业务交流时说:“我觉得内容行业可能在谷底,正等待反弹。”
不知道你是否认可内容行业在触底,但这个行业在过去一年多两年里,越做越重、越来越难,可能是很多从业者的切身体会。
“今年比往年赚钱难多了”、“未来方向有些看不清”、“2019年带着焦虑一路狂奔”……重压之下,有人离场,有人观望,有人选择坚守。
如果内容行业真的在触底,现在到了反弹时刻吗?
01、微信公众号,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个拥有1000w+粉丝的公众号,推送后头条文章实现10w+阅读量,需要多长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2016年年底、2017年10月、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锁定目标公众号,掐表做了一些粗糙跟踪监测,分别用时大约57秒、3分钟、35分钟和50分钟(注:目标公号粉丝数在2016年年底那次监测时尚未达到1000万,监测数据不考虑目标公众号粉丝量后续增长情况)。
虽说业界对微信公众号打开率呈稳步下降趋势心知肚明,但千万粉丝公众号阅读量到达10w+的时长,在短短几年内出现几十倍落差,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在粉丝增长方面,2019年对多数公号而言也异常艰难,一个常态是:不管你推送什么内容,涨粉速度可能都比不上掉粉速度,“推送一次,粉丝负增长几天”。
而在商业变现方面,根据《新榜2019内容产业半年报》,新榜广告平台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众号原生广告的投放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6%;近六成广告预算被头部大号拿走,优质公众号被频繁复投。
我有数百位微信朋友在做新媒体,大家前几年主要做图文,近两年开始试水或彻底转向短视频和直播。2018年下半年以来有个明显趋势:不管做图文还是拍短视频,内容变现的难度不断上升,广告主的诉求变得愈发精细而复杂——既要求通过一流内容去实现海量的品牌曝光,也要求实现可观的销售转化。
微信公众号依旧是上佳的内容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而在当下,公众号生态已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头部效应和马太效应,从内容到运营都很难有绝对意义上的推陈出新,因此,中长尾号、新晋玩家过得相对艰难,留给他们自然生长、健康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
在新榜发布的中国微信500强月报、出色案例相关报道中,我们也越来越少发现那些能让人振奋、激荡行业的“黑马”与“奇迹”。
尽管微信公众号难做,但大家很难选择不做,因为它仍是诸多内容从业者必须重视的阵地——相比其他中心化分发流量的内容平台,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依然具有精准、黏性强和价值高等特征。
这一点从新榜公号交易平台相关案例数据也能管中窥豹:一个品相不错的公号,粉丝交易单价一般能在1.5元-3元,是其他内容平台账号粉丝市价的几十倍。
此外,不管是出于应对短视频平台“拐走”用户时长,还是优化公号阅读效率用户体验之类目标,微信官方过去一年多在公号上做了不少调整优化,比如:不断优化“看一看”“在看”“瀑布流的内容呈现”“原创内容转载导流从尾部改为顶部”等功能,以及正在内测“相关阅读”“发现公众号”等新功能。
微信坐拥11.51亿活跃用户(截至2019年三季度),任何细微调整和变化,拉长一点时间看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再加上微信体系独特的强社交、强信任关系链,将让公众号继续成为内容从业者实现巨量传播和商业变现的主要平台。
02、短视频+直播,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虐?
“一条爆款视频涨粉百万”“3个月抖音快手涨粉2000万”“靠一条爆款带货视频狂赚近百万佣金”“网红直播带货瞬间秒空”……
这类异常刺激神经的信息,过去一年不断映入内容从业者眼帘。
短视频和直播在2019年可谓“风口”,热度一路攀升,一波又一波视频创作机构(或个人)、MCN机构、资本方陆陆续续下场,涌入短视频和直播赛道。
深耕视频领域多年的资深专业玩家,在进入短视频和直播赛道时或许会少踩很多坑,而一些新下场玩家也许会很快发现: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视频和直播的打法,跟自己原有做内容的认知和经验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在过去,一个人就基本上可以完成一个公众号(图文内容)的日更创作和运营等工作,而现在,要保持日常创作更新一条短视频内容的频率,需要3个人左右。暂不考虑器材设备、拍摄场地/物料、商业变现等问题,编导、策划、出镜、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职责,也让短视频生产成本变得更高、团队管理变得更复杂。
再比如,抖音和快手的创作、运营和变现逻辑有很大不同,需要不断做用户细分研究、不断跟踪平台政策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能一招鲜吃遍天、通杀各平台的短视频内容实在罕见。
而多数短视频和直播是中心化平台,用机器算法介入流量分发,甚至平台进行“广告派单”,视频账号的粉丝价值并不如想象那么大,这对从业者来说既是困扰也是挑战。比如,一个拥有3000多万粉丝的短视频IP账号,上一条短视频可获数百万点击,下一条短视频如果是带货或广告内容,且没有走平台广告系统或向平台购买曝光量,很容易被平台精准限流,从而只获得跟粉丝量级非常不匹配的低点击量。
此外,很多短视频账号“速生速朽”,生命周期较为短暂,若无法跟上形势变化成功转型进化,不能形成品牌IP账号(尤其是成为拥有跨平台能力的品牌IP账号),往往来不及商业变现,账号就面临进入“衰败期”“死亡期”困境。
还有,直播的场景化和专业度也是一个问题。同样的主播和直播内容,在购物场景下的淘宝直播,转化率一般会高于其他直播平台,但每个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都很难捉摸。
什么样的主播及直播内容能获得平台青睐?能带来更高销售转化?除了“全网最低价”,还有没有更好的直播带货模式……
关于短视频和直播有很多问题,业界暂无非常好的答案,也没有相对完整和成熟的方法论,资本方、内容方甚至平台方仍在苦苦思考和摸索,在尝试“复制出”第二个李佳琦、薇娅、辛有志……
考虑到用户对视频类内容相对低的理解门槛和接受程度(跟图文内容相比),以及短视频平台现有的用户数量跟微信等国民应用仍有相当大差距,可以说,短视频及直播类视频内容仍在红利期内,2020年预计有更多新模式涌现,业界需要密切留意的是监管政策可能有变化。
03、内容是最佳连接器,这是值得创作者坚守的理由
写文章,拍视频,迅速成名,一个人用几年时间,就能赚到过去可能用一辈子
都赚不到的钱。
过去七八年间,这样的故事在内容产业频繁发生。
不过,作为一个在内容行业已超16年的老兵,我对这个行业始终沉迷、兴奋并越来越坚定不移的,并非“内容暴富奇迹”,而是总能看到听到下面这种故事。
今年5月9日,公众号“新闻实验室”介绍了美食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创作的内容在YouTube的情况。其中,今年4月斯里兰卡遭遇恐怖袭击后,一位名叫Hansj Jayasinghe的女网友在李子柒一条视频下留言:“我来自斯里兰卡。这是我现在在YouTube上看的唯一内容。到处都是炸弹,人们在哭喊,无法平静呼吸。谢谢你分享这么可爱的视频,女士!永远爱你!”
李子柒YouTube主页截图
新榜公益项目“最后益条”负责人曾跟我讲过另一个故事:2015年9月7日晚,新榜发起的《最后一条给抗战老兵》新媒体公益行动开始后的第19个小时,参与活动的公号“南京头条”传来一个让人激动的好消息——南京姑娘经育文看到公益推文《最后一条 | 今天,你可以和马化腾一起帮抗战老兵回家》后,发现其中一位老兵疑似是她失联的三爷爷。随后,新榜跟“老兵回家”公益项目组及时联动,确认老兵身份并协助他从缅甸回国……
内容,是一个人、一家机构链接一群人的最佳连接器。很多优质内容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用户,或多或少改变着一些用户的生活、工作甚至命运,不断推动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这个时代,是如此动人心弦。
现在,无论从外部大环境还是行业小环境来看,内容产业经历了数年高歌猛进后,逐步进入一个新阶段:成熟平台的头部效应极其明显,新平台有红利但缺完整方法论,需要我们超乎寻常的精耕细作、主动进化;整个行业面临着不确定性,需要我们拨开迷雾、勇敢执着地前行。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