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卓达陨落

若要深究骗局背后,卓达的雷早已埋下。它的P2P、用竹子代替钢的技术,都是最终让企业倒下的元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界面新闻,作者为吴波,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前河北首富杨卓舒和他的卓达没能整成“中国和世界独一无二的产业”,曾经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实现。

67岁的杨卓舒,如今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东院接受了法律的审判。

11月27日、28日,卓达控股、卓达房地产、卓达新材料及杨卓舒、杨汗青若干人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东院、裕华法院第十九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

界面新闻近日致电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办公室,得到的回复是,案件正在审理中,还没有出结果。结果何时进行公示还不明确。

在等待法院审理的过程中,一个既定事实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杨卓舒如今却要以悲剧收场,连同他旗下发展20多年的实业公司卓达集团也瞬间陨落。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杨卓舒和卓达的命运逆转自2015年。当时一篇名为《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的报道中,质疑卓达欺诈融资,揭开了这家公司一起资金超100亿的敛财骗局。

这一事件对卓达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直接让卓达陷入投资者、社会公众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质疑和调查之中,最后走向末路。

若要深究骗局背后,卓达的雷早已埋下。它的P2P、用竹子代替钢的技术,都是最终让企业倒下的元凶。

陨落

从一家公众商业公司走向违法犯罪,源自杨卓舒口中的民间融资。

卓达所做的民间融资,包括众筹、P2P等理财项目。如太阳城理财项目,号称投入四年后便可返还本金,甚至投资者还可获得一套与本金同等价值的住宅。卓达新材理财项目,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从20%到30%多不等。

利润令人目眩,结果却令人幻灭。卓达利用旗下理财项目吸金超百亿,但没能利用这些资金,如杨卓舒所言去“支援国家建设”、“整中国和世界独一无二的产业”,“支援俄罗斯搞国民建设”、却因此走向深渊。

2015年,媒体以《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30%高息吸引40万人》,曝光卓达融资骗局。

根据报道,卓达将不同的地产项目包装成理财项目,通过售卖20~30%超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吸引了以老年人为主力的40多万投资者。卓达新材理财项目在短时间内集资了超百亿元,对应需支付利息达二十多亿元。

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当时在向外界回应融资一事时,仍然在假借融资之名,行“忽悠‘之实。他放出豪言:“不就是点钱吗,不就是100亿吗,我告诉你们1000亿也没事,只要杨某人在,1000亿也是小不点钱。”

他还利用心理战术,动摇投资者退款意愿,“你们现在有人要退款,我可能告诉你随便退,但是退了以后我们就把你记入黑名单,永远不要再回来。”

但在杨卓舒的这些狂语背后,卓达的商业模式早已摇摇欲坠,无法为继。

为了填坑,卓达还在不断通过新项目吸引新投资者。卓达官网甚至对外发布虚假业绩——“卓达新材已收获逾2万亿元(RMB)订单”、“2016年,卓达新材集团将实现产能20亿建筑平米,可实现市场销售总额7万亿”……

这一吹嘘的业绩并未兑现,卓达集资的百亿资金去向成谜。当时债权人组织了维权筹委会,与卓达商议了还款方案, 但投资者投入的百亿资金还是未见返还。

从2017年开始,卓达理财产品兑付危机开始爆发。当时,卓达为稳定投资者情绪,还对外说,“卓达估值超2700亿,完全可以覆盖债务。

但卓达的现金流危机已经无法通过文字掩饰了。自其融资骗局曝光的3年多时间以来,卓达只能通过其它融资方式来填补资金黑洞。

据当时媒体调查报道,卓达发行的信托达到19款,累计融资达到55.5亿,但因无力偿还,后被信托公司列为黑名单。这3年间有据可查的私募还有11款,累计融资超过17亿元。通过出质三亚项目公司股权,也获得了一定融资。

随着卓达外来资金的吸附能力变弱,杨卓舒也力有不逮,最终选择投案自首。

2019年5月18日,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发出通告,河北卓达实际控制人杨卓舒父子投案自首。杨卓舒本人在自首后病重,在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东院接受治疗。

目前卓达官网已经无法打开,相关公司股权也已被冻结。法院已经冻结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48项股权,涉及金额超过46亿元;冻结卓达控股集团股权44项目,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23项股权。

“竹替钢“的新材产业

卓达创立于1993年,在这按着固定节奏运营的20多年之中,既有令人企羡的契机,也有令人震惊的事件。可以说,卓达的命运轨迹被打上杨卓舒本人深刻烙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952年出生的杨卓舒,早年曾做过记者,下海前曾做到河北日报发行处副处长。他对外发表的文章,涉及民族与历史、思想与文化、制度与国力等内容,计500余万字。

外界对其的评述中,有好有坏,称其有学识也有远见,但也有几分反叛色彩,恃才傲物。

1993年,杨卓舒看到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契机,在房地产大面积滞销、亏损的低谷背景下毅然下海。当时,杨卓舒带了一部向朋友借的旧车和自己积蓄的几万元钱开始创业。

他将旧车抵押给石家庄城郊栾城县的农民,取得了30亩土地的开发权,成立河北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杨卓舒逆势而行,有其独特的经商之道。河北卓达刚成立,他靠赊账在《石家庄日报》拿下一整版广告——卓达别墅每平方米1588元。

1588元在当时河北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比一般商品房价格还低400元左右,随后广告语连带着卓达这家公司逐渐被外界所知。

靠着低卖少赚的逻辑,杨卓舒凭着于此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改写了人生命运。

靠地产发迹后,卓达逐步确立了以三产联动和产业造城,推动新型材料产业园和新型城镇化产业新城开发建设的商业模式。凭借新材料产业,卓达在全国各地获得大量土储。

在通过卓达理财产品集资敛财前,杨卓舒也曾做过实业、慈善。

杨卓舒2001年就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5名,身家达到近50亿。卓达集团也是当时河北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并将产业扩张到商业、市政建设、服装、高科技、旅游、教育、娱乐、物流等在内的泛房地产领域。

卓达发展史上最高光时刻,曾自称现净资产逾千亿元,企业员工达15000余人,业务涵盖新型材料、养老健康、文化创意、旅游、现代农业、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港口建设及运营等实业。

项目遍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并且走出了国门,分别在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大开发。

从地产再构建地产相关多元产业布局,这在今天看来,也丝毫不落于人后。而将卓达引入末路的,或许也正是其名不副实的产业。

卓达的新材料是一种配合模块化建房的建筑板材,其原料构成主要是建筑垃圾,工程废料等。卓达将这些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多道工序最终形成固定尺寸的板材。

但这种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和原料具体混合比例并不透明,卓达以商业机密为由没有对外公开,外界无从知晓。

按照杨卓舒的说法,卓达正是凭借这种新材料,拿到千亿订单获得的高额利润,并借新材料之名发售派息极高的理财产品。

直到卓达新材理财产品引发质疑,杨卓舒才对外界给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解释——其核心技术是“用竹子代替钢“。

正如卓达新材料产业的名不副实,杨卓舒本人思想和行为也极富矛盾色彩。

他曾说,“惟利是图是社会基本准则,不能随便批判。惟利是图并不是企业可以去骗别人,你手段可以高尚,可以提供优秀产品。“而他自己却走向了一条与他对外宣扬相悖的道路。

更具嘲讽色彩的是,杨卓舒曾将诸多“财富英雄”、“富豪”落马比作“皇帝的新衣”,认为他们一开始向外描述的故事就不可信。如今他自己也成了这一类人。

界面新闻

661篇资讯

粉丝

本文系作者 界面新闻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有一场骗局被揭穿了!

    回复 2019.12.03 · via pc
100
1
7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