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历时三年、590多张珍贵图片,百年中国传媒科技史首部著作问世

进化论不仅是生物进化理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研究工具,它关于“基因变异”、“基因复制”和“自然选择”的核心观点,与传媒技术的进化高度契合。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广播作为新兴媒体,传递了总统罗斯福的著名广播节目《炉边谈话》,向人民阐述“新政”,激励了美国人走出经济危机,罗斯福也被誉为“广播总统”;

1960年,肯尼迪在约7000万美国民众的注视下,与尼克松激烈辩论,交锋三次后因睿智的回答获得民心,最终赢得了选举,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总统”;

2008年,奥巴马利用web2.0的力量,通过网络募捐、facebook宣传造势,收获了一批草根选民,成了公认的“互联网总统”,他四年后的连任成功时和米歇尔的拥抱,成了facebook上最经典的影像之一……

上述三大事件充分证明,传媒科技的进步是推动媒体内容形态与影响力的基石。

而回到中国传媒业,从康有为与梁启超在1895年主办《万国公报》算起,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已有120余年。这期间,梳理中国新闻史的专著众多,但从传媒科技发展角度所做的研究,鲜有著作。

今年8月,筹备三年之久的《中国新闻传媒科技发展史话》一书出版问世,首次从科技的角度全面梳理中国的新闻传媒历史,并探讨传媒演化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诞生在如今中国传媒领域新媒体蓬勃发展,旧媒体亟待变革的关键时刻。

时代变革飞速,我们作为媒体从业者在奋力向前探索的同时,有时也需要回头望望。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传媒发展进程曾经发生过的史实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中,从以往似曾相识的困惑和迷茫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找到解开传播媒介演进迷宫的钥匙;历史是一座宝库,梳理和研究传媒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传媒的本质,探究传媒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传媒发展的未来。

本书作者孙宝传教授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说,这也是他们决定撰写本书的初衷。

孙宝传教授是中国传媒科技界泰斗级人物,在传媒科技领域有几十年的业务实践及管理经验。历任新华社技术局局长兼音像中心主任、新华社总工程师、党组成员,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一、二、三届理事长,曾参与和组织国家748工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研制,主持国家七五重点建设工程新华社新闻大厦通信工程建设,是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合著者朱友芹研究员,历任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现任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社委委员、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主编。

本书为孙宝传教授和朱友芹研究员历时三年、勘探多地完成的五十多万字的扛鼎之作。朱友芹告诉钛媒体,本书从立项到编撰、成书的三年期间,孙宝传教授先后三次因身体原因住院,但坚持完成写作,丝毫未懈怠,本书中,搜集、整理了590多张中国传媒科技相关的珍贵老照片。

“进化论”思维探讨传媒演化史

据孙宝传教授介绍,本书的创新性之一,即提出“用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来审视和探讨传媒的演化史”。

孙宝传教授认为,进化论不仅仅属于生物进化的理论范畴,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研究工具。进化论中的基因变异、基因复制、自然选择等核心观点,与传媒技术的进化高度契合。

孙宝传说,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人际交流好信息传递的基础之上的。

生物的基因与传媒的信息符号有许多相似之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基本性状,信息符号则决定了传媒的基本性状;生物遗传的实质是基因的复制,传媒传播的实质则是信息符号的复制;基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动力,信息符号的变异则是传媒演进的主要源头;基因复制机制也是生物进化的动因,信息符号复制机制的改善也是传媒演进的动力。据此我们推断:传媒的“基因”就是信息符号。


作者朱友芹

朱友芹对钛媒体作了如下解释传媒“基因”(即信息符号)变异是传媒科技进化的原动力从体语的出现,到口语的产生、文字的诞生,电磁符号的发明,再到数字符号的转变,“信息符号”的每一次“变异”都引发了传媒的迭代和发展。

信息符号复制机制的创新和改善,促进了传媒的演化和进步从文字传播发展至印刷传播、从数字传播发展至网络传播,就是两个实例。从文字传播时代到印刷传播时代,传播媒介的“基因”(即文字符号)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基因复制机制”(即文字的传播方式)改变了,由“单个复制”变成“整体复制”,即由手工抄写变为机器印刷。

互联网的出现,传媒的“基因”(数字符号)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基因复制机制”(即比特的传播模式)改善了,即由最初的读写和传递软磁盘以及点对点传播改为双向、交互及多点对多点的网络传播,引发了信息传播翻天覆地的变化。

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同样可以解释,在传媒业演化过程中,也经优胜劣汰,不适应的必将淘汰出局。

孙宝传教授

孙宝传教授

传媒人需加强“自我迭代”

已近八十高龄的孙宝传教授,最可贵的是依然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迭代。本书中不仅梳理了历史,也谈及了他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对于传媒业未来发展可能的影响。

创办于2019年的钛媒体集团,就一直是传媒技术演化的受益者。

借助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和协作工具,钛媒体在媒体业务发展的七年中,先后实现了内容众筹、社交网络传播及大数据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驱动内容生产的创新,在新媒体语境下推出了「话题竞拍」、「潜在投资数据库」、「钛博士机器人」等丰富的内容产品。

最典型的例子,钛媒体在2016年自主开发的“AI机器人写作”工具,对一级市场投融资信息实时加工,瞬时成稿,服务于科技创新、创投行业,重新定义了媒体的价值。

孙宝传教授对钛媒体在新技术驱动内容方面所做的实践表示了肯定。

孙宝传还谈及传媒科技的作用,他说,纵观传媒发展史,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旧传播媒介总存在某些能力不足和固有缺陷,无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和日益求新的感知体验,每一种新传播媒介的诞生都是在需求的推动下,不同想法(点子、创意)、不同技术、不同媒介“交合”的结果。

而科学的方法论(即批判性思维)是促成这种“交合”的凝聚力,这就是人文科学的力量。有了这种批判性思维,人们就会发现旧媒介的不足和缺陷,就能提出为满足新的信息需求的想法(点子、创意),从而为传媒的演进开启了大门。科技的作用就在于按照这些想法(点子、创意),通过实验和试错,突破技术上的障碍,在旧媒介的基础上创造新媒介,从而弥补旧媒介的不足和缺陷,满足人们新的信息需求。


孙宝传教授在新书扉页签字,对钛媒体团队提出指导

孙宝传教授(中)在新书扉页签字,对钛媒体团队提出指导;右为钛媒体执行总编辑杨瑨

对于未来,孙宝传教授也对钛媒体提到了大胆的设想。在他看来,人类科技发展的空间是无止境的。互联网不会是人类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数字符号不会是人类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接力棒,数字符号最终都要转换成声音和光线被人耳的鼓膜和人眼的视网膜所接收,并转化成神经信号,再由听觉和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从而产生人的听觉和视觉但是,神经信号是什么样的,神经网络是怎样传递的,大脑又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们还无从知晓。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如果一旦人类破译了自然人脑的秘密,搞清了神经信号的符号密码以及神经网络的传导机理,我们就可以开启神经符号媒介和神经符号传播发展的新时代。

全球知名脑科学研究机构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TCCI)的创始人陈天桥认为,脑机接口代表着脑科学研究的未来。就在《中国传媒科技发展史话》一书中也提及,神经纳米机器人被植入人的体内的设想,或许能实现人脑与计算机的实时连接,从而形成“虚拟大脑”辅助人脑工作、传递信息。

当人类通过生物基因技术与媒介技术的融合,就可以构建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实现计算机与人脑之间、不同人脑之间的信息直接传送,人脑将名副其实地演变成了媒体,人类传播或将进入神经符号传播时代——这又将是传媒技术颠覆性变革。

内容生产者有理由对于传媒技术的未来充满憧憬,但把握传媒技术演化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在技术提出伦理挑战等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预判。

(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陶淘,编辑/葱葱)

本文系作者 陶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基因"变异是传媒科技进化的原动力这一说法颇具新意。数字传播之后,人类靠脑神经传播似乎是无疑的,但我认为这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回复 2019.11.15 · via h5

快报

更多

2024-04-19 22:56

万丰奥威:互动易回复存在误导性陈述,公司及董事会秘书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4-04-19 22:54

立案调查14件、多收取的燃气费将全额退款,重庆通报燃气费多计多收问题

2024-04-19 22:46

玻璃主力合约日内涨幅扩大至2%,现报1537元/吨

2024-04-19 22:42

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举行第四次会议

2024-04-19 22:34

派拉蒙环球大涨超11%,索尼与阿波罗洽谈组团对其进行收购

2024-04-19 22:32

美联储古尔斯比: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将通胀降至2%的目标

2024-04-19 22:27

三部门:增强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同步部署IPv6

2024-04-19 22:24

中核钛白案处罚落地:对中核钛白实控人、中信与海通等预计罚没合计2.35亿元

2024-04-19 22:22

万丰奥威:公司与特斯拉共同组建eVTOL公司并已组建项目团队的传闻不实

2024-04-19 22:20

三部门:到2024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6.5亿

2024-04-19 22:19

上海明确住宿登记流程,严禁住酒店“强制刷脸”

2024-04-19 22:14

韵达股份:3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4%

2024-04-19 22:12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高级专家潘岭接受审查调查

2024-04-19 22:07

国轩高科: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28%,拟10派1元

2024-04-19 22:03

海康威视: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19.16亿元,同比增长5.78%

2024-04-19 22:03

深交所:终止对优巨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2024-04-19 21:50

香港监管机构将调查普华永道在审计恒大账目中的作用

2024-04-19 21:48

人工智能概念股美股盘初多数下跌,Meta、英伟达、英特尔至少跌约1%

2024-04-19 21:39

IMF:预计OPEC+将从7月开始逐步提高石油产量

2024-04-19 21:35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英飞凌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内贝克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