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坤伦大战”无赢家,“以恶制恶”难解“唯数据论”

任何时代、任何行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都会出现“投机取巧”的人。这些人琢磨如何只凭人气而不靠作品也可以挣钱的法子。

文|东方亦落

近日,周杰伦与蔡徐坤两家粉丝的“流量大战”成为了微博的大热门。起因是某网友在豆瓣发帖质疑周杰伦。

且不论发布此帖的是单纯的无知者还是想“搞事儿”的别有用心之人,总之它成了引发“流量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一场周杰伦与蔡徐坤粉丝的流量大战就此爆发。一群周杰伦的“中老年粉丝”一改平日的佛系做派,在缺乏打榜经验的情况下,于7月21日凌晨成功将“周杰伦”超话送上微博排行榜首位,力压稳居第一的流量明星蔡徐坤。

这场“大战”虽只持续了短短一周的时间,但过程却相当热闹,诸多大V明星参与其中,“人民日报”官微也就此事发了微评,还有人认为这是在“带节奏”,对微博表示不满......这场“混战”以周杰伦方“胜出”告一段落,但其背后反映出的由“唯数据论”产生的问题,却还远未随这场大战的结束而终止。那么“唯数据论”何以大行其道?它造成了怎样的“恶果”?如果想要遏制它继续蔓延,又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一、“唯数据论”招致不满,“刷榜大战”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对峙”

数据是什么?放在十多年前,数据就只是数据,其主要作用是反映某产品的销售量、营业额、受关注度等客观情况。今天,数据的功能依然没变,但其重要性却令人瞠目结舌,尤其是在“饭圈”,这种风气最为严重。

在数据还不是一切的时代,买张专辑、贴纸或海报就是“追星”,要是能花个千八百去看场演唱会就是“核心粉”了。现在要去追那些当红流量,你得每天像上学或上班打卡那样准时地去投票、刷榜,买爱豆代言的产品,四处跟人安利爱豆,这叫“做数据”。还得加入“后援会”,有组织地做这些事,更有甚者,“组织”还会要求粉丝的社交账号只能发与爱豆有关的消息,而粉丝内部也会分什么“唯粉”、“CP粉”,总之种类众多,内部有可能分裂成“小团体”......

听起来相当复杂对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当年追星的时候就没这么多所谓的“规矩”,而现在的粉丝追星却需要搞出如此多的花样呢?这与娱乐行业运营模式的转变是分不开的。

过去的明星们,普遍是通过作品出名的。因为作品好,才有可能在制作公司或电视台获得推广的机会,通过这些途径才有可能得到大众的认可。而在完成了这一系列步骤之后,才有可能开始盈利。

对于那个时代的明星而言,业务能力是重要因素。例如周杰伦,虽然当年也曾被主流批评,但周杰伦本身的实力很强,之后他也不断用不同风格的优质作品证明了这一点,慢慢地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最终成为华语乐坛的一代传奇。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当某位明星的名气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其作品方面的盈利不及名气方面的盈利。周杰伦在声名大振之后,做代言和参加综艺的获利比出专辑更多。

这种现象反映的“规律”是,只要名气足够,盈利与作品的关联性不大。但在此前作品为重的时代,关于靠名气挣钱尚未形成一种产业,从业者也无从判断大众的喜好。而不过分去迎合大众,实打实地通过才华获得名声的明星们,拥有更多话语权,资本对他们也不好掌控。

然而任何时代、任何行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都会出现“投机取巧”的人。这些人开始琢磨如何只凭人气而不靠作品也可以挣钱的法子。因为在这种商业逻辑下,不必费心费力地去寻找人才,毕竟“伯乐”和“千里马”都不常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更是稀缺。此外没有实力的明星,人气就成了唯一,人气要靠资本捧,资本对明星的掌控力就大幅提升。

这种“人气为王”的商业逻辑的普及,就是娱乐圈“唯流量论”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当下的“小花”、“小鲜肉”不卖作品,而是卖人设,也就产生了“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这类的言论。

虽然这种模式省事了很多,但在营销环节需要更费心。例如你想向别人推荐周杰伦,那你只需要让对方听他的歌就可以了。但你要是向别人推荐一个小花或者小鲜肉,你得让对方看微博排名、看综艺节目、将其拉入粉丝团,这样你才能让对方了解这个明星,或者说这个“人设”的“魅力”,才有可能使对方“入坑”。

可能你会问,搞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然而这就是现实,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让流量们红得发紫,演出代言综艺接到手软。尽管这些数据只是粉丝们“刷”出来的,并不能反映明星的真实水平,可粉丝们对此深信不疑,这种风气甚至已经蔓延开来,影响了更多人的价值观,也就有了“周杰伦数据不好,演唱会票价为何还那么高”的疑问。

早在1967年,法国哲学家Guy Debord就已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在商品充斥的社会,表象尽是谎言,而真实的社会生活已日渐降格,退居于商品景观之后”。有了数据就等于有了一切,这种“唯数据论”就是一种“景观”,其中充斥的谎言难免会引发反感。虚假的东西或许可以猖獗一时,但人类的天性中有向往真善美的一面,对这种被操纵的数据嗤之以鼻,认为优质作品和人格魅力才是明星应受关注的主要因素者也不在少数,再加上周杰伦的巨大影响力与蔡徐坤巨大的流量,这场“大战”的爆发也是必然。

二、“流量至上”恶果已现,但“以恶制恶”并非最佳选择

对此次事件,打榜者有之、吃瓜者有之、支持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有人说,此次的战争谁都不是赢家,只不过又是一场娱乐圈的“闹剧”和“狂欢”而已,但笔者却认为,这场“大战”来的正是时候。

这还要从“流量至上”的风气说起。Guy Debord指出,“景观”使得“真实的社会生活已日渐降格”,如今娱乐圈、饭圈秉承着流量至上的原则,其给各方面带来的“恶果”已然显现。

尽管在”流量至上”的法则之下火的是明星,但得利最多的是其背后的团队与资本。这些团队需要将自己的明星推销出去,就要靠各种渠道,而这种“推销”的压力最终都会落在粉丝身上。

我们说过,现在想做流量的粉丝需要做更多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业、工作和生活。要成为所谓的“深度”粉丝,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

参与了这场以一周为期的“数据之争”的周杰伦的粉丝尚且表示打榜刷数据很累,可想而知那些流量的粉丝们每天为了刷数据所要付出的各种成本。其实这种“累”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的高强度剥削被转嫁到粉丝身上的现实。

可悲的是,即使粉丝们倾其所有,流量明星们依然只是被资本利用的工具,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都不高。因为这些流量们本质上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商品”,与他们相关的那些数据再高,也不是经过严格的采集而得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因此也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如果某人不是某个流量明星的粉丝,一般对该明星没什么好印象。因为大家都在潜意识里拒绝成为被明星背后的资本剥削与利用的工具。而关于粉丝们安利他们有多努力、多帅气的那些话,就更容易招致反感,因为他们靠流量上位,并无出众的才华,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才会出现唱歌自带电音、拍戏时擦破一点皮就要发出来博同情、把台词背熟都要沾沾自喜的情况。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假唱、拍戏抠图用替身、不背台词只念1234......

在这里笔者无意批评哪位明星,关于这些现象人们心中应当自有公论。实际上明星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受害者”。

无论是做歌手还是做演员,抛去热爱和梦想不谈,赚钱肯定是目的之一,本质上来讲这些也都是工作而已,既是工作,自然会想办法赚更多的钱。现在不用你有才华,不用你拿出作品,只要你有足够的关注度,就可以名利双收,试问这种诱惑谁又会不动心呢?

既然参加个综艺玩儿着就能把钱挣了,甚至凭着粉丝给刷数据就能接到大牌代言,那干嘛还要去辛辛苦苦提升自己的演技和唱功呢?人的惰性都是天生的,轻松又来钱快的方式,当然趋之若鹜了。我们都知道这无益于一个演员与歌手的长远发展,但人们往往会被短期的利润所迷惑,更何况这利润还十分丰厚。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整个行业的大环境。流量明星们想走“捷径”,也得能找到捷径,这自然也是由行业提供的。对于明星而言,天天被一小撮粉丝捧着,钱大把赚着,自然不会去提升业务能力。而没有真本事的流量们会更重视那些虚假的数据,甚至把它们当成命脉,也就会制造更多没有营养的话题,这一切都只会让路人更加反感。

有的人会说,能挣到钱就是本事,现在的流量明星日子过得都不错,diss他们的人可能是“酸葡萄心理”。他们是过得好了,可整个行业糟了,大众的审美日渐被带歪,对影视和音乐作品的要求日渐降低。不说远的,就说与十年前的作品相比,现在还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电视剧和歌曲?流量当道的时代,大众也别想欣赏到真正的艺术,而文化的重要性不必赘述,如果文艺作品长期处于一种劣质的状态,并且大众还把这种劣质当常态,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讨厌虚假,讨厌浮夸的表象,所以用“流量之战”来表达不满。可是这种做法就是正确的吗?此役过后,并不会对这个行业内“流量当道“的风气产生什么正面影响,反而让流量又火了一次,也可能促使流量们的粉丝因“不服气”而更加疯狂地去刷数据。这样看来,此次事件或许还会起到一些负面作用。

这就需要相关的平台做出一些实际行动加以引导,因为这些事件与平台同样息息相关。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平台并不只负责提供场地,它们会适当地使用一些手段,以便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商业机构,想多赚钱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互联网中传播信息的“阵地”,平台如果也一味看重流量迎合大众,最终只会让风气更歪,也影响到自身。

现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已经关闭了前台播放量,以实际行动来对抗“流量至上”的不正之风,这对其他平台而言是不错的榜样。此外相关部门的监管与舆论监督也必不可少,例如央视此前对流量造假一事的报道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对矫正娱乐圈以及其他一些过于倚重流量的行业的风气大有裨益。只有各方都行动起来,才可能扭转“唯流量论”的局面,为矫正这股“歪风”找到最佳途径。(本文版权归“最极客”所有)

本文系作者 最极客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4-04-19 22:56

万丰奥威:互动易回复存在误导性陈述,公司及董事会秘书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4-04-19 22:54

立案调查14件、多收取的燃气费将全额退款,重庆通报燃气费多计多收问题

2024-04-19 22:46

玻璃主力合约日内涨幅扩大至2%,现报1537元/吨

2024-04-19 22:42

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举行第四次会议

2024-04-19 22:34

派拉蒙环球大涨超11%,索尼与阿波罗洽谈组团对其进行收购

2024-04-19 22:32

美联储古尔斯比: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将通胀降至2%的目标

2024-04-19 22:27

三部门:增强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同步部署IPv6

2024-04-19 22:24

中核钛白案处罚落地:对中核钛白实控人、中信与海通等预计罚没合计2.35亿元

2024-04-19 22:22

万丰奥威:公司与特斯拉共同组建eVTOL公司并已组建项目团队的传闻不实

2024-04-19 22:20

三部门:到2024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6.5亿

2024-04-19 22:19

上海明确住宿登记流程,严禁住酒店“强制刷脸”

2024-04-19 22:14

韵达股份:3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4%

2024-04-19 22:12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高级专家潘岭接受审查调查

2024-04-19 22:07

国轩高科: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28%,拟10派1元

2024-04-19 22:03

海康威视: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19.16亿元,同比增长5.78%

2024-04-19 22:03

深交所:终止对优巨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2024-04-19 21:50

香港监管机构将调查普华永道在审计恒大账目中的作用

2024-04-19 21:48

人工智能概念股美股盘初多数下跌,Meta、英伟达、英特尔至少跌约1%

2024-04-19 21:39

IMF:预计OPEC+将从7月开始逐步提高石油产量

2024-04-19 21:35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英飞凌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哈内贝克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