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子女才玩手机,美国科技二代高价上“无科技”私校

这到底是反智主义,还是返璞归真的新智慧?

图:engadget.com

图:engadget.com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作者为 CJ,编辑为Lianzi,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硅谷“科技二代”正在追捧一种令人费解的“特权”。

硅谷高管们一边铸造起手机、平板电脑和社交网络的科技产品王国,一边每年花3万美元学费把子女送入“无科技”私立学校,让他们去学习喂鸡、刷猪、缝补衣物,与自己开发出的一切科技产品隔绝开来。

这在硅谷少年黑客与辍学创业的文化中,如同一股“泥石流”,毕竟“出道要趁早”是太多硅谷精英的人生写照与教育理念。在南湾人潮熙攘的商圈Santana Row,青少年编程项目驻扎在商场中央推销课程。儿童在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学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会被评论为时已晚。

适宜于5岁以上儿童的编程课程在硅谷商圈Santana Row推销

然而“远离科技”的教育方式,正在成为硅谷科技新贵子女的“特权”,就像追捧非转基因食品、私立学校一样。他们甚至把这种教育行为追溯至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这到底是美国文化的反智主义,还是返璞归真的新智慧?

数字时代贫民标志

华德福私立学校(Wardolf School)的“灵性教育”,在许多人眼中颇为“神神叨叨”。

在这个百年历史的私立学校系统中,低年级的学生不学习任何科技产品,而是玩游戏、做手工、玩毛线、学织补。学生穿上中世纪的服装拿上盾牌与剑在游戏中学习,刷洗牛羊关心粮食和蔬菜,仿佛回到了“前科技时代”。

华德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图 CNBC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所“隔离科技产品”的学校。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科技工具本已经广泛应用于美国学生教学,但华德福学校的学生必须使用笔和纸完成作业,小学与初中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高中学生也限制使用这些工具。

这曾是许多人的童年,现在却是付费特权。

据CNBC报道,位于硅谷核心地区Mountain View和Los Altos的华德福学校非常受追捧,四分之三的学生家长都来自于科技行业。他们为子女支付的高中学费为3.58万美元一年,小学为2.56万美元一年。

据该校网站显示,华德福学校创立至今整整100年,推崇回归自然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理念在科技时代演化成限制使用科技产品。华德福系统在全球有一千余所学校,其中136所位于美国。

硅谷核心科技地区的从业者对华德福“远离科技”理念趋之若鹜,乍听之下如同一个荒腔走板的故事,毕竟第一批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弄潮儿,大都受益于少年时期率先接触早期计算机。他们惊异于代码的神奇与智能,率先意识到计算机将带来的突破。他们提前窥见了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时代,并一手将这个时代变为现实。

与此同时,科技焦虑也在硅谷蔓延开来。科技精英在教育子女时,往往有被时代与科技抛弃、阶层滑落的恐惧。

因此,送给孩子的第一个玩具应该是一台Linux系统电脑,让他们好好写程序。身在硅谷,一代一代的产品发布、技术迭代,怎么能不趁早看论文学代码写算法?

然而不少硅谷科技二代被父母高价送入“无科技”私立学校,Luca Portellas就是其中之一。他谈论起就读于公立学校的朋友们,脸上写着“我们不一样”: 

我也有一些朋友,他们去了公立学校就读,还是能进入法学院。但是他们整天时间都花在电子屏幕上。我和他们一起出去玩,他们还是一直低头看手机。我们去一些社交聚会,他们仍旧手机不停响,低头玩手机闷不吭声,你问他们“你好吗?”他们头也不抬地回答,“挺好的”。

“我和他们甚至没法进行一场完整的交谈。”

——CNBC

Portellas认为华德福学校的同学不是那样,尽管他们课间也可以使用手机。

华德福学校的老师认为,有意识有条件限制科技产品的使用,目前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平均每天多花3小时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匮乏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因为电子产品已经很像“电子毒品”。

“电子毒品”的缔造者、受害者与反对者 

大型商业王国的缔造手法,在于“成瘾机制”。

美国在完成食品工业化之后,无处不在的廉价高热量食品让肥胖无处不在,甚至成了“政治正确”。精英阶层选择高价去消费有机食品戒断糖,贫民阶层则遍布肥胖症和糖尿病。

但美国贫民的标志只是炸鸡可乐肥宅吗?不,数字时代的贫民标志还有“电子毒品”上瘾。

这包括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社交网络、电脑游戏。

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为媒介,视频流、信息流通过提供“垃圾快乐”来建立成瘾机制。当科技公司向投资者拿出日活用户数、月活用户数、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和低龄化的漂亮数据,这背后是源源不断的金钱收入。

用户培养则“要从娃娃抓起”,无论是对食品工业还是科技公司而言,青少年永远是他们最希望抓住的关键客户。

然而孩子手中的电子产品意味着什么?青少年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长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华德福学校援引凯撒家庭基金会报告称:8到18岁的青少年每天平均在屏幕前花费7小时时间,甚至有时长达10个小时。

这之中也存在“贫富差距”。非营利媒体监管机构Common Sense Media的研究显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8小时7分钟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而高收入家庭的同龄人则花5小时42分钟。

碎片化的信息占据了大量时间,青少年逐渐失去了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甚至看不完一个十分钟的视频;一个接一个的信息爆点和情感满足,让他们的脑海中塞满了无用但能带来“垃圾快乐”的信息,失去了自律和逻辑思辨能力。

手机和电脑屏幕夺去了青少年本该探索的真实的世界。哪怕旧金山湾区有着最丰富的地貌,有海浪冲刷的沙滩与山崖、绵延无际的红木原始森林、雨后的郁郁青山Mission peak,青少年仍旧依赖网络去学习自然与社会,也失去了情感表达,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

然而,至今仍没有研究能证明电子产品使用和青少年危害之间有因果关系,而是只能建立相关性。一名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对CNBC表示,只是高科技背景的家庭这样相信这种危害,他们正在自行采取措施。手机与社交网络的使用,比如社交产品Instagram和Snapchat,会损害社交与情感技能,青少年失去了自我表达的能力,不会沟通、甚至不会求助,可能导致抑郁、焦虑乃至自杀。

华德福学生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意识到,没有手机的时候,他们必须去和其他人谈话、交流、求助,这是非常珍贵的技能。

富有家庭正在花钱控制电子产品上瘾,低收入家庭对此没有意识、并不在意。于是富人获得智慧与控制力,贫民获得技术享乐。

乔布斯曾经骄傲地拿出第一代iPad。但他在2011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却透露,他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并且限制在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比尔盖茨缔造了微软帝国,却在2007年发现自己的女儿沉迷于电脑游戏,于是限制电脑使用时间。他也禁止子女在14岁之前使用手机。

新时代贫富差距

硅谷精英用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内容构造了一个引人沉迷的世界,以及他们的金钱帝国。

电脑游戏行业的从业者John(化名)曾告诉硅星人,游戏设计总是先搭建起吸引用户上瘾和付费的游戏规则,再披上故事情节作为“画皮”包装。对他而言,游戏不是一个说出去能感到有尊严的行业。

美国精英阶层也在用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抗拒自己搭建的世界,像远离垃圾食品一样远离电子产品。

田园牧歌式的学生生活 图 CNBC

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电子设备上消磨生命,麻醉大脑。能经受住无止尽的社交网络信息、YouTube视频流考验的孩子,才是真正意志坚强的勇士。

硅谷有太多电子产品和内容的开发者,在子女成为受害者之前,自己先成为了反对者。

那么,在一个充满了电子产品和互联网陷阱的世界,如何避免让自己的孩子踏进去呢?科技精英们付出了每年2万到3万美元的学费,送子女去“返璞归真”的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学校为自己看起来矫枉过正的教育模式做出了解释:“在儿童做好准备(大约7年级)之前将他们暴露于计算机技术之下,可能会妨碍他们充分发展强壮的身体、健康的纪律和自我控制习惯,妨碍流利的艺术表达、创造力以及灵活敏捷的思维。”

该校许多学生最终进入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攻读计算机科学、医学预科。华德福学校认为,“技术素养 —— 一项至关重要的21世纪技能 —— 可以在儿童进入青春期时迅速掌握并发展成熟,学生也得以了解如何、为什么以及何时将技术用作工具使用。”

图 CNBC

青少年必须从小学会驯服工具,而非被工具操控。拥有规则制定者所需的视野和能力,大约是硅谷科技精英对子女的期许。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习得成为政策制定者的社交能力。私立学校的喂马劈柴,都会是确认同类的谈资与划分圈层的资本。

华德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培养强壮的身体,健康的感官,全面和灵动的情感发展,以及对智力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然后再引入技术的强大影响力。这种延迟接触科技的学习方法最终将培育更强大的儿童。”

在电子产品与互联网尚未普及之时,许多人的童年都是这样的“无科技”学校,这原本是人类最初毫不费力拥有的美好。

然而在如今的美国,这是明码标上高价的硅谷精英的奢侈品。或许在未来,贫民家庭的子女将被电子产品“抚养长大”,而硅谷精英的孩子将回归传统玩具和与人类互动的“奢侈教育”。

创造科技,又抵抗科技的吞噬,这都是“美丽新世界”的一部分,不是吗?

本文系作者 PW1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通篇下来,我只看到了“矫枉过正”...

    回复 2019.07.11 · via android
159
2
14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