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别动不动就要做平台、整合产业链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造就一个平台,而有些产业链就是不应整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雅格布

我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传统行业的创业项目。

创始人首先会表明自己是项目CEO的身份,通常会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而且沟通能力极强,然后就开始blablabla说个不停。

久而久之,有一种句式让我感受特别深:

“我们是一家互联网+XX公司,未来将会做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A和B在上面怎样怎样,等我们做起来了,将会整合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届时整个产业链就在我们手里,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在这种句式里面,有两个点经常会被提及:

  1. 我们要做一个平台

  2. 整合行业的产业链

以前我会觉得没啥,不过就是人家为了烘托谈话气氛,营造出来的一些谈资而已,但后来我发现,这就是个坑,一个吸走你宝贵时间的创业巨坑。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些不得不说的创业巨坑:

01 在人的一生里,做平台的机会只有一到两次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

在人类文明发展早期,我们的祖先通过语言文字图像交流,这是人类建立联系最早的方式,直至到了今天,我们依然是在和别人建立联系,当中没有任何本质的差异。

只是现在建立联系的方式更高效更简洁了,人与人之间的反馈更及时了。每一种新的连接方式都会对应一个平台,平台承载着这种关系,养育着一种生态。

那么问题就来了,平台这种东西会经常出现吗?答案是不确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下面这两种东西真正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新的平台出现。

  • 关系

  • 技术

对于关系这个很好理解,当人类不满于现有的关系连接,迫切需要一段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旧的技术,也就是现有的技术去支撑这段关系,这个时候会产生一个平台。

例如地方政府出台新规,允许出生年月日一样的人相互认识,可以共同享受购房2成首付的优惠,那么这个时候就衍生出了一种关系:楼友。

根据“楼友”这段关系,我们用现有的技术,把他们找到并建立联系,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基于“楼友”你说想做个平台,这还勉强说得过去。

为什么是勉强,毕竟这段关系如果相互交互的频次很高,能产生其余关系代替不来的溢价,甚至需要有专门的使用场景,那就值得去做。不然就只会沦为,用微信便能轻松解决的问题。

对于技术而言,就是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重塑人类现有的各种关系,往往能提升现有关系的连接效率,例如视频社交与文字社交的对比。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几乎被所有媒体和从业人员捧上了神坛,认为任何事情只要与互联网相接触,就能重塑一个平台。

与其说这几年是科技的快速变革,其实更多是整个社会的接口界面层在变化而已,这种接口层的切换,让整个世界有了一次快速洗牌的机会,毕竟人与人、人与事物正是通过这些社会接口相互连接、相互反馈。

这当中我们没有了中间商么?

并不是,这里面很多长出来的公司,表面上是科技公司,实际上都是广义的中介公司而已,趁着社会接口界面层的快速洗牌,抢先占据了利润的制高点。

完完全全的去中心化,无中介连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些平台需要维护、需要盈利、需要发展。

长远来看,技术肯定是持续发展、稳步向上的,所以想再次踩对历史的韵脚,在技术更替的窗口期当一回“中介公司”,创始人需要更多的或许是默默等待的耐性。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关系入手,我就是其中一个研究学者,你会发现我对社交类、社区型的产品研究甚多,尤其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演变学科。

研究关系,无非就是研究人与社会的相互连接,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一个综合体现。

所以我自己的经验是:

如果你要做一个平台,但你却没有在关系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和沉淀,甚至没有任何提及,无疑我会认为你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家不是指我和你,而是指那些跟着你一起攻山头抢地盘,牺牲一切陪伴家人时间来奋斗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造就一个平台,这和能力无关,但对于平台的理解,却是你作为创始人/总经理/CEO所应肩负起的责任。

02 你相信吗?有些产业链就是不应整合

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汽车和个人电脑,这些产品的质量在近年都有大幅提高,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了。

但大家可否知道,我们所熟悉的苹果手机,屏幕是由LG和三星提供的,电池是由LG和比亚迪提供的,硬盘是由希捷提供的,基带是由高通和intel提供的。

纵使像苹果这种雄霸天下的霸主企业,也难以把一部手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覆盖了。我们当然知道如果所有的外包工作都由苹果一家独揽,这样子手机的质量会更高。

毕竟这当中任何一个生产环节,都会体现在手机的整体使用感觉上,自家员工肯定会比代工的更愿意付出,不会马虎对付,以免搞砸了自己的市场口碑。

但为什么苹果没有这么做呢?原因有二:

  1. 前期投入成本过大,沉没成本过高;

  2. 分工能提供生产效率,分工越细越好;

第一个原因好理解,我一个做手机的还要养着一批屏幕、电池、外壳、基带和摄像头的研发制造企业,前期投入成本有多大,可想而知。

第二个原因也好理解,这个概念早在16世纪中叶《国富论》中就提出:人们能集中生产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再进行交换,这样人们整体获得的利润福利就得以提高。

所以苹果公司只需掌握手机核心的那几样技术就够了,其他的边缘组件都应该尽可能地以“分工”的形式和别的厂商合作,而自己则苦心钻研核心技术,实现利润最大化。

是的,就是这个样子,你说苹果公司需要整合整个产业链吗?貌似不需要。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

我以前在做Saas产品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问题,一家上市设计企业,领导感到人力成本很大,想把公司进行拆分,用分工的形式把以前的业务线拆分开来,谋求利润最大化。

人之常情,这个初心是好的,谁不想通过分工和外包节省成本,尤其是现在的加息周期。

我们梳理了一下这个业务流程,大概是这样子的:

  1. 甲方找到公司

  2. 我们去前期调研

  3. 回来出立项方案

  4. 和政府报批

  5. 深化已报批方案

  6. 方案施工

  7. 方案验收

  8. 招商引资

你会发现,整个流程里面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方案,方案是流程里面传递的火苗,影响着所有的步骤。

在后期产品做出来之后,大家似乎是实行了分工,但是整个业务流程常常会因为方案而中断,上下游用户的内心也起了疑心:

到底这个方案靠不靠谱?

因为以前整个业务流程是在集团里面进行,所有的方案从头到尾,都是集团内部的人设计的,也是被内部所审核的,大家都可以默认为这个方案是靠谱的,是好的。

至少心理上是这么认为。

但是到了现在,业务流程被分割了,所有的环节都被外包出去,在对接的阶段,我如何确保对方提供的方案是好的呢?

毕竟在甲方眼里,能通过政府报批的方案是个好方案,在施工方眼里能施工没有技术障碍的方案是好方案,在营销方眼里,能最好地发挥区域优势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但这些都是业务流程后面的环节,在前面环节交付方案的时候,我根本无法预知这个方案是好是坏,因为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了。

最后,这个理想的分工流程并没有顺利地跑起来的,毕竟当中信息不对称的东西太多了。

我们回想一下前面苹果公司的例子,为什么他们能做到把产业链细分切割,分工外包,质量却还能在可控范围内?

因为在中间环节中,他们的半成品检验成本较低。

而在第二个设计企业的例子里面,半成品也就是方案的检验成本并不低,所以它天然就不支持多次的换手流程,自然就不应进行更细的分工。

相反设计企业应该更多地进行垂直整合,减少过多的中间环节,巴不得这些东西都由一个部门高度完成。

尤其质量检验难度大,成本高的产品,更需要行业垄断性的大企业去整合生产流程,毕竟只有他们才能控制得住产品的次品率。

不妨想一下,这些东西的检验成本这么高,证明他们出错的概率会很高,如果真的是出了什么问题,也只有这些大企业才有能力赔付。

这就是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链都适合整合、整合、不断整合。

所以,当有人再次向你们谈起这两个创业巨坑的时候,你们就可以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再被满嘴跑火车的创始人忽悠了。

【钛媒体作者介绍:雅格布,微信公众号雅格布(ID:jacoblab)】

本文系作者 雅格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2:11

港股午评:恒生科技指数涨2.62%,商汤涨超31%

12:09

网传深圳部分区域“五一”后取消限购,深圳相关部门回应称:尚未收到相关通知

12:04

香港交易所:第一季度净利润29.7亿港元,同比减少13%

11:51

商汤集团回应港交所暂停交易:日日新大模型5.0 发布受市场极大关注,将刊发相关公告

11:50

美国参议院通过涉“字节剥离TikTok”法案

11:43

欧洲应如何应对美国涉TikTok立法?欧盟中国商会:呼吁欧洲勿采取破坏商业环境的举动

11:42

异动公告不提“低空经济”中标信息?中衡设计董秘:不方便回应

11:37

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将于10月上任

11:36

国债期货早盘收盘普跌

11:36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

11:34

A股午评:沪指震荡反弹半日涨0.33%,低空经济概念股持续活跃

11:30

通富微电回应大基金减持公司股份:大基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公司发展

11:29

韦德布什:将亚马逊公司目标股价从220美元上调至225美元

11:26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力度

11:25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11:24

KEEP盘中直线拉升,涨超20%

11:17

商汤集团在香港暂停交易,暂停交易前上涨31.15%

11:14

日本月球探测器与地面恢复通信

11:13

今日头条诉“今日油条”案败诉,法院判定不构成商标侵权

11:12

传媒板块异动拉升,中信出版大涨超15%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