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矩阵赋能,威马汽车为用户不断进化

威马汽车之所以后来居上,无疑是把握住了产品和技术节奏。 产品上,威马汽车也定位为智能电动汽车普及者,在价格上下探至最为大众化的价格区间,与蔚来构成中国新造车阵营中的两面旗帜。而在技术上,威马则通过迭代和产品更新,让先进技术得以和产品实现紧密结合。

造车是最为典型的耐力赛,在这场长周期角逐中,将考验技术、生产体系、产品策略、资本效率以及政策敏感性等等各项能力。

过于追求速度,可能获得了早期的资本关注,但却会无以为继,而忽视时间成本,则可能直接淹没在造车大军中。因此,在这波新造车浪潮中,认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牢基础后,在产品和技术上快速推陈出新,无疑是获得竞争筹码的关键策略。

实际上,按照这条策略发展的威马汽车已经表现出了十足后劲。

2019年第一季度,威马汽车的交付量达到4085,跃居新势力造车排名首位。但威马并不是第一家交付的企业,去年9月28日,威马在自建工厂宣布量产交付时,蔚来汽车已经实现当月交付超过1000台,并登陆纽交所上市。

而威马汽车之所以后来居上,无疑是把握住了产品和技术节奏。 

产品上,威马汽车也定位为智能电动汽车普及者,在价格上下探至最为大众化的价格区间,与蔚来构成中国新造车阵营中的两面旗帜。

而在技术上,威马则通过迭代和产品更新,让先进技术得以和产品实现紧密结合。

完成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部署

4月12日,威马在车展前夕的“品牌之夜”上,正式推出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Living Pilot智行辅助系统、Living Engine全车交互智能引擎构建的核心技术矩阵。

选择这三大技术做为核心技术,这一策略不能算是威马独创。我们知道,一辆汽车由数万零部件组成,在内燃机时代,汽车主机厂最常见的自主研发领域是动力系统、底盘。

为什么这些技术要自研?动力系统和底盘直接决定汽车的性能体验和硬件基础素质。

如果和智能电动汽车做映射,其实就是三电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而智能驾驶系统、全车智能交互则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智能化交互需求。

所以说,威马推出Living Motion三电动能系统、Living Pilot智行辅助系统、Living Engine全车交互智能引擎构建的核心技术矩阵,说明其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环节已经部署到位。

具体来看,威马的Living Motion三电系统应用了博格华纳的高集成一体化电驱动系统,同时其电控芯片IGBT,也选择了业内头号企业英飞凌,结合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可以让威马汽车实现高达93%的电能转化效率,不仅优于传统电机90%的平均值,更远超传统燃油车不足40%的热效率。

这里从威马敢于首先采用最先进的WLTP规程标准,推出新款车型就可以看出其电耗管理的自信。与现有续航里程标准NEDC相比,WLTP测试规程则更严苛,对续航参考的实际意义更大,在欧洲被称作所有车企都要恐慌的测试标准。

据悉,威马将推出下一代车型,续航里程可以达到WLTP规程下600公里续航。这是什么概念?大众在2021年推出的基于MEB平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只设定为WLTP规程下500公里。

除了电控效率,威马在电池安全方面,也做了多维度、多轮次的测试,从机械、电气、受热、涉水四方面全方位保证电池安全。例如,电池箱体采用了拉伸强度达到780Mpa的高强度钢板外壳,电池包绝缘电阻达到500兆欧,具备优于国标的防火性能,以及IP67级别的防尘防水能力。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威马Living Pilot智行辅助系统也联手博世推出了L2级自动驾驶方案,实现齐备的辅助驾驶功能:

  • 自适应巡航功能(ACCA),可以让车辆自动调节车速,与前车保持车距并跟随起步和刹停;
  • 高速巡航车道中央行驶辅助(ICA)则让驾驶员仅需将手放在方向盘上(无需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车辆即可自动行驶在车道中央;
  • 在城市环境下,通过低速跟车随行辅助功能(TJA)实现车辆自动跟随前车的轨迹行驶;

该系统还综合考虑了中国路况、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南北差异,雨天、雾天、雪天等不同气候在内的多方面因素,此外,针对160多种场景的“中国式停车”,APA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可以自动识别包括平行车位、垂直车位、斜向车位等可泊车的车位,并帮助用户从容泊入。

威马 Living Engine 的部分用户界面

而在全车交互智能引擎方面,威马进化后的Living Engine2.0 拥有更加友好易用的界面,通过多人格语音助手——小威,配合多人格化的表达方式,不断贴合用户的交流习惯。每天收集未能正常执行的用户指令,扩展语义泛化能力并及时远程更新,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可按照用户使用习惯,主动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提醒。

不仅如此,通过打通百度、美团、即客行等线下衣食住行乃至公共服务,威马打造了一个移动智能生活圈,如目的地是商圈,且接近吃饭时间,小威会提前30分钟询问是否需要预定热门或喜好餐厅位子。周末用车,小威会根据喜好推荐用户影片上映时间。

搭载了L2自动驾驶的智行2.0版威马EX5已经上市,售价15.98-20.98万元。不得不说,作为一款大众市场定位的电动汽车,还能够配备如此齐全的智能驾驶功能,无疑会让威马在同级别产品中迅速跑出,快速放量。

ABS

威马 EX5 的AES自动紧急制动(示意图)

威马的研发偏好

效仿特斯拉是国内新造车势力的一致姿态,但是总有例外。

威马和理想是特斯拉在中国的非典型信徒,它们都信奉智能电动汽车的产业趋势,但没有沿袭特斯拉的路线,理想是在动力结构上选择了增程式方案,而威马则没有像特斯拉一样沉迷于对技术的自主研发。

特斯拉不仅和松下组建了电芯工厂,自研智能驾驶系统完整计算体系,甚至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架构,这一路线被国内的蔚来、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等车企纷纷效仿。

自主研发虽然能让车企掌握更多迭代节奏,但是研发成本却会迅速增加。这在特斯拉和蔚来的年报中有明确反馈。

换句话说,如果汽车产品不能获得规模化的市场,不仅面临巨大的生产投入摊销压力,也会被巨额研发投入压得喘不过气。

而且另一个尴尬结果是,如果团队的技术和管理出现卡壳,很可能影响智能驾驶功能的交付进度,蔚来和小鹏汽车在车辆交付后,相当一部分智能驾驶功能要等待后续长时间的升级,而自主研发的特斯拉,在2016年推出智能驾驶Auto pilot2.0,但直到现在,其稳定性仍然屡遭诟病。

而威马汽车在技术演进上,则坚持了与多方合作开发的路线。威马汽车携手百度成立了“威马&Apollo智能汽车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双方将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自动驾驶量产研发工作,计划在2021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落地。

在已经落地的Level 2自动驾驶方面,威马联合关键的合作伙伴博世,基于长达10万小时、800万公里路试数据定制开发,打造了无惧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毫米波雷达与高清摄像头融合的硬件方案。
深灰(威马官方供图)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威马官方供图)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接受钛媒体采访中直言合作开发的思路,

“当一个核心供应商给你提供东西的时候,永远都是联合研发。这个过程中谁提出要求和标准?我们。谁来测试他有没有达到要求?我们。这里面的技术含量远远重要过这个供应商给你提供的东西本身。”

而针对于用户体验连接紧密,需要针对威马车辆深度定制,深度个性化的全车交互智能引擎Living Engine,威马则坚持投入了大量自主研发工作。

据威马汽车首席技术官闫枫介绍,威马技术团队的全车交互智能引擎基于安卓定制开发,团队完成了两百多个系统优化和重构,包括新增100多个安卓原先没有的车载特殊功能,2000个以上程序开发接口,包括针对安卓车载环境进行3000万代码的改造。Living Engine不仅能通过OTA实现自身系统升级,更将把用户反馈第一时间提供给应用开发者,驱动车内智能应用同步迭代。

汽车科技进入“用的爽,用得起”时代

“智能是汽车的第二引擎”,这句话已经不是新造车成员用来呐喊的旗帜,大量的传统车企在其对内PPT上也在写下这句话。

科技功能齐全,同时又高性价比的电动汽车无疑是当前市场的竞争利器。

就像地处硅谷,被科技光环笼罩的特斯拉,也需要在高配版Model 3需求疲软后,不得不推出毛利微博的基准版Model 3。甚至纵观特斯拉的发展历程,Model 3未推出的年代,其坐享25%的汽车销售毛利,但其年销10万辆的成绩却始终未能带领这家车企走出亏损泥潭,而在Model 3放量之后,特斯拉才堪堪盈利。

对于威马,赋予科技和智能化的产品体验,同时让大众“用得爽,用得起”,无疑是清晰思考过的商业战略。

性价比是打开市场的一把尖刀,而科技和智能是产品号召力的源头,两者结合,互哺互成。在汽车制造业中,或许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兼具了产业规模化和网络效应的时代,性价比可以让产品实现规模化,而叠加了科技的规模化则将带来互联网式的网络效应:即产品规模创造海量数据,而海量数据向产品反馈,进而改善产品体验,继续扩大市场规模。

对于这一选择,威马汽车首席技术官闫枫给出了更具象的例证:

第一,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对车的数据信号采集达到毫秒级,包括671种信号都可以拿到,实时掌握用户在驾车过程中所有的运营车辆数据;

第二方面、通过数据打通整个互联网的生态和帐号体系。就是下通车,上通云,中间通过数据引擎,连接互联网和汽车,真正做到互联网和汽车的紧密融合;

第三方面,需要跟用户形成闭环,这在于我们做出好的产品,用户用的时候会产生数据,回到这边,再通过数据分析再给用户提供好的产品,是不断循环的闭环,这个闭环最终的落地通过软件升级,给用户升级到好的服务。

对于新造车行业来说,明天和坏消息不知道哪个会到来,但是打好自身生产制造基盘,在技术和产品上找到快速更新和持续优化的路径,无疑是胜出角逐的不二法门。威马在路上,且渐臻佳境。(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李勤)

本文系作者 汽车科技指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样检测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怎么办

    回复 2019.04.21 · via android
  • 为什么都没有怎么听过这个公司?

    回复 2019.04.19 · via iphone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