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贾维斯”简史

假如说有某种技术希望能够在“本质”上寻找贾维斯,那么一定非语音助手莫属。

文|脑极体

可能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贾维斯”。

虽然已经退出漫威电影很多年,但是我们还是能够记起那个钢铁侠战衣里无所不能的AI助手。独特的幽默、优雅的语调,以及非常靠谱的人设,让无数科幻迷对这个看不见听得到的角色产生了无尽好感。

对贾维斯的迷恋有多疯狂呢?我见过贾维斯版本的电脑桌面程序,贾维斯模样的手机UI,以及以贾维斯命名的AI算法。设计师和极客们,迄今为止想了无数办法来“复活”属于自己的贾维斯。

然而画面越来越逼真的贾维斯界面,显然无法得到它的精髓:像朋友一样的沟通与陪伴。

假如说有某种技术希望能够在“本质”上寻找贾维斯,那么一定非语音助手莫属。

由于身处一个科技爆炸的年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太留心某种技术的发展。但是如果一旦停下来回头看看,会惊奇地发现一门技术原来经历了相当惊人的变化。比如说手机中的语音助手,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如果回首一下它的历史,说不定会大吃一惊:原来用语音助手复活贾维斯,并不是说着玩玩的。回看这些年语音助手的成长,会发现在人性化交互、应用能力拓展,以及功能集成上,语音助手的体验确实在一步步逼近“贾维斯”这个终极目标。

最近好像流行写各种简史,那不妨让咱们今天来讲一段,关于“寻找贾维斯”的简史。不难发现,语音助手的进化轨道,其实已经非常清晰明确。

语音助手初长成

大家都知道,最早的语音助手是苹果推出的Siri。

想当年,在大家都没跟手机说过话的时候,Siri小姐姐真的可谓是叱咤江湖。《生活大爆炸》里甚至有一集,专门安排拉杰什和Siri谈了回恋爱。

然而要承认的是,技术必然尤其阶段性。就像老爷车虽然经典,但是肯定无法开上21世纪的高速路。初始阶段的Siri,在今天来体验其实是很初级的。

语音助手这件事,之所以得到了苹果的大规模投入,其实主要是云计算系统的功劳。其实更早时候,语音助手的雏形已经出现。只是当时云计算体系没有铺开,只能把若干语音指令存储在手机中,这导致用户的问答模板过分单调。

而从Siri开始,语音助手完成了云端部署。这样可以在云端存储大量的对应模板,并且实时更新,从而让语音服务成为可能。

这时候的Siri虽然知道的多了,但是智商却十分堪忧。由于当时的语音助手完全是模板化的,换句话说你必须准确说出了问题,并且被Siri准确识别了,才能给你找出对应的答案。

然而套路终归是套路。那个时候,应用Siri的体验大概是这样的:

Siri,帮我给xx打电话

好的,已经拨打

Siri,帮我打个电话,我要联系xx

对不起,Siri没有听懂……

总之就是,模板不能错一点点,否则就是推到重来。好在,这种语音助手完全比拼模板数量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因为AI来了。

AI来了之后

早期语音助手的最大缺点,在于问答只能模板化。用户实际上不是在跟语音助手聊天,只是把遥控器换成了语音操作而已。这在某种程度反而是增加了用户的交互成本,同时也让用户心中对于“语音助手“这个概念的智能化期待大打折扣。

好在AI来了。

随着深度学习的复兴,以神经网络处理语音任务逐渐成为主流。随着AI加入之后,语音助手开始呈现语义理解、多轮对话,声音合成等能力,并且在这几条轨道上不断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了语音助手的听力越来越敏捷,很多情况能够和用户像正常聊天一样说下去。甚至方言、儿童音等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这个时期的语音助手,最具特色的代表应该是谷歌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和微软小冰。前者去年曾经创造过模仿真人打电话而不露馅的“壮举“,而后者也常年活跃于聊天界,以不被发现是AI而著称。

这个时候的语音助手体验,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升级。比如用户数我想打个电话/帮我打个电话/帮我查一下某人的号码,然后打电话,语音助手基本都能明白。

而且在深度学习的帮助下,语音助手还能记住用户的聊天习惯,时不常还能跟用户逗个闷子,聊天时立个人设。

然而这并不是终点。随着AI语音助手的普及,尤其是在手机中的广泛应用,用户发现它能干的事情还是太少了。基本就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整理日程表等几种。然而这几种在今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边缘应用。

只能聊而没啥用的语音助手,就好像贾维斯只能陪着托尼瞎聊天,却无法启动钢铁侠战衣——这显然是严重影响票房的。

在移动AI觉醒的这两年,随着终端AI处理能力越发强大,事情开始有了更多发展。

从软件到硬件的折叠

在语音助手的进化上,有两件事决定了今天的故事走向。一个是客观上来说,无论是端侧还是云测的AI处理能力都在变强。许多之前无法触发的AI应用开始变为现实,这些能力就像钢铁侠的装甲和武器,让语音助手有更多可以操纵的空间。

更明显的改变来自于消费者和厂商,对语音助手这件事发生了主观上的升级。过去语音助手作为一个“尝鲜品“,主要能力是显露自己多么智能强大。而在今天,已经习惯语音交互的用户需要的是”以我为主“,让语音助手提供服务,而不是炫技。

众所周知,我们在手机中的主要服务,是基于APP产生的。那么语音助手的下一步也就是要融合到APP当中,把服务抽象出来,带给用户方便。比如三星的Bixby最先尝试了打穿APP的方案。

这主客观两个条件结合,构成了今天语音助手的主要升级方案:折叠交互,融合应用,体现人性化。而语音助手与手机硬件的折叠,这两年主要赛道开始转移到国产手机当中,荣耀的YOYO,华为的小艺,都在语音助手角度加大投入。

把软件和硬件折叠到一起,让语音助手完成了众多新的功能。比如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语音助手的一些新能力:

1、能听能说,也要能看

语音助手这东西,大家已经默认其能力就是听和说。然而实际上,一个真正的“助手“还需要一个基本的能力,那就是视觉。在华为EMUI 9.1版本里,已经可以实现用语音助手调动摄像头里的AI识别功能。比如直接问手机“这是什么”,语音助手就可以调动摄像头来识别花草汽车之类的东西。

2、穿透APP来服务你

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在无数APP中穿梭。同时也要承认,很多功能其实隐藏在APP深处,想要完成是有点麻烦的。

举个例子,在你口渴难耐时,想要去自动售货机买瓶水。一顿操作终于选到了合适的饮料,这时提示你要扫码付款,然后此时要先经历找到支付宝,打开支付宝,点击扫码——这个过程中每一秒都是煎熬。

而在今天的语音助手中,现在可以直接对手机说“扫码“,一句话唤醒扫码支付。这个技能适用于各种着急买东西的场景,其中滋味大家不妨自己体会。让语音穿透APP,已经成为今天语音助手领域的主要方向。去APP化和AI中心化,也在整个趋势下开始成为业界对未来新的猜测。

3、可学习和可定义

小艺的另一个升级点,在于学习用户语音习惯和使用习惯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开启了自定义组合技能的新模式。

比如我们周五下班坐进车里,这时候其实是有很多事先要用手机完成的。比如说,打开导航确认目的地,放首《今天是个好日子》听听,给哥们发微信约去看球,给老牌发短信说今天要加班不回家吃饭了…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可以看到的是,这一波操作虽然心情愉快,但是未免复杂了点。手速慢的人分分钟就会被晚高峰给追上。而通过语音助手对手机功能的整合,用户可以自定义这些操作,整合成同一个语音命令。比如说对手机大吼“劳资下班了!“语音助手就会自动进行用户设定的上述操作,又简单又解气。

可以看到的是,手机语音助手走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语音软件本身的智能程度问题,而是整部手机的能力,都要通过语音助手来集成和调动。把多种能力、多个应用,多个交互进行折叠,最终折叠出的才是跟省时省力,符合用户期待的自然交互。

而从语音助手诞生时的套模板,再到AI的入场,随后发展到手机软硬一体化的智能折叠时代,语音助手的变迁史中,似乎可以总结出一个公式。

语音助手的“贾维斯公式”

到底怎么才能做出大家心目中的贾维斯?通过手机和语音助手的不断耦合,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件事是先觉条件:

1、不断升级的AI综合体

从谷歌、微软、亚马逊激烈竞争的语音助手,到国内的智能音箱热潮、手机语音助手不断升级,而AI能力始终是这个故事的“主线剧情”。

而随着步入移动AI时代,语音助手现在的任务,从整合AI技术,开始发展到了整合AI应用、AI能力和AI技术的三合一模式。

2、软硬件不分彼此

在手机当中,一款软件的能力总归有限,只有与应用、内容和硬件层面更好结合,才能真正让用户获得智能的体验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这就好比只会逗闷子的贾维斯并不招人喜欢,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还能操纵钢铁侠战衣的才是“真·贾维斯”。

3、基于人性,去折叠每一个交互

要注意的是,语音助手始终伴随着一条炫技之路:由于AI带来的技术非常充沛,开发者很容易把语音交互搞得复杂无比。虽然初心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技术爆发的魅力,但实际应用中消费者往往不胜其扰,只能敬而远之。,

所以在语音助手的进化中,需要基于人性化的产品思考,基于用户感受去折叠和省略交互。只要技术复杂同时交互简单,语音助手才有亲和力可言。

至此,不难发现,这条寻找贾维斯之路,似乎可以被总结成这样的公式:智能技术更复杂,产品融合度更强,交互更人性=语音助手更像贾维斯。

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寻找终归能够抵达终点。

本文系作者 脑极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