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是关键

如果互联网不能在风控层面进行革新,那么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就不具备生存可能性。

1.金融本身也是多种概念,涵盖了多个范畴,所以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出现不同的领域,并不能一概而论。

总的来说,我个人倾向于进行两个拆分,一个是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特征是附属于信贷基础,因此带有极大的风险特性;第二个是非信贷的互联网金融,并不带有太大的风险特征。典型的表现其实是支付领域,以及保险产品或者理财产品的销售领域。

 

2.互联网的优势和劣势其实是并存的,互联网极大的改变了金融的运行模式,但是不改变金融的核心特征。

目前短期内来看,互联网其实本质还是工具,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可以采用互联网来实现,其最终的核心点还是金融属性,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目前的媒体过度的渲染了互联网金融的意义,确切的说,在互联网技术暂时可以看到的几年内,互联网金融还脱离不了金融的现有规则。

有了互联网,至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暂时并不意味着借钱就可以不还钱,也不意味着有了互联网,信贷类金融资产的整体质量就会提高。至于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会到什么程度,暂时无法予以想像,而且想来也没意义。因为彼时可能互联网本身也会被另外一种事务替代。

 

3.非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的成功概率要远大于信贷类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点在于非信贷类更容易标准化。

标准化的产品在互联网层面,更容易规扩大边际效益和降低服务成本,更适合进行互联网化,这个层面其实在各个国家都有成功的案例,不需要值得进行太多的讨论。证券业务、支付业务、保险销售业务,甚至理财产品的在线销售业务,都有成功的案例。这个层面上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已然是共识,无论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其实都在努力实现各类业务的网络化。

总的来说,个人还是认为金融机构由于体系的复杂和庞大,决策流程以及服务的人性化欠缺,延缓了金融机构的网络化进程,但是并不代表金融机构在网络化的优势不明显,金融机构的觉醒,会加剧这个领域内的残酷竞争。个人还是看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趋势。银行间的竞争,会在未来几年残酷开始,充分竞争逼迫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差异化,挤压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的生存空间。但这并不代表非金融机构活不下来,但是总的格局会比较有限,附属业态存在的可能性较大,但是由于整体市场的规模较大,占据较小的市场份额也将是一片蓝海。

 

4.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个人感觉在互联网技术未能有效突破的情况下,存活概率较低。

构成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存活的三大能力:第一其实还是构建资金池的能力,第二才是风控能力,前者其实核心点还是在于小额资金目前缺乏较好的投资渠道所形成的,目前一百万以下金额的资金,没有较好的投资渠道,缺乏对抗通胀的有效手段,而很容易成为P2P机构的投资群体,从而容易引入构建P2P网站资金池,帮助P2P实现错配,这个错配的背后其实是规模不断的放大,而没得到相应的监管和约束。容易引发极大的风险。

我的个人建议是在P2P的监管上还是要跟银行一致起来,实现核心资本管理,因为目前的P2P,本质是一个类担保机构,也同时附属了一定的银行的功能属性,因为最近零散,小额,人数众多,带有吸收储蓄的特征。所以,要求保证必备的核心资本,同时限制放大倍数非常有必要。个人感觉对于人数超过200人的投资行为的监管还是非常必要,因为本质已经是属于公募产品,监管的目标还是要以大量中小投资人为目的,要进行严格监管。

 

考验P2P机构的第二个能力才是风控能力,从很大程度上来看目前P2P的风控措施和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措施相比,无明显优势,无论从人才储备,经验积累,制度设计、以及尽调方式等各个方面,P2P机构其实都没有表现出互联网应该有的特性来,互联网更多只是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工具,本质还是营销层面的创新,这个层面的创新容易扩大规模,却不利于控制风险,事实上,金融机构做大规模容易,但是在低风险下做大规模难度很大。首先的核心是解决低风险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互联网在如何回答这个层面暂时没有看到太多技术层面创新。

基本性论断是,如果互联网不能在风控层面进行革新,那么信贷类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就不具备生存可能性,目前在风控层面唯一可能有所突破的也就是所谓的大数据下的量化放贷,但是短期内,面临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数据的技术处理能力也暂时跟不上。

所以,没看到现实中可以予以实践的互联网风控方式,某个程度上而言,阿里金融,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进行立足于风控革新的互联网公司,其他的所谓供应链融资以及库存抵押融资等互联网公司,本质还是线下金融的线上化。这个程度上说,阿里金融最具备历史意义,但是就其结果而言,在可预见的五年内,个人感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现有的数据无法成就核心的量化放贷思维。

本文系作者 江南愤青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学些了。不过文章还是太概念化,缺少实例啊。@叶元 想到你的“好贷网”案例

    回复 2013.05.21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