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无限极往事:蚝油、多糖神药与百年老店李锦记

在无限极经销商的话语里,复合多糖的研究被称为是国际上为了提升人体免疫力而交给各国的研究任务,而在国内交给了第一军医大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界面新闻,作者: 谢欣、任悠悠,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若干年后回顾2018与2019年之交,可能会被认为是继1998年之后直销行业的又一个“寒冬”。

内资第一大直销企业,以“火疗”而闻名的权健集团在2018年底的集体声讨中轰然倒下,另一推崇“电疗”和酸碱平衡理论的知名直销企业华林也因为涉嫌传销而被调查。

几乎在华林事发同时,来自陕西商洛的田淑平与她“心肌损害”的三岁女儿让国内最大的直销企业无限极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随后更多类似的案例纷纷被曝光。

直到此时,许多人才知道无限极是调味品巨头李锦记集团的子公司。说到无限极,就得先从李锦记说起。

蚝油的故事

“李锦记不是卖酱油的吗?”——这是人们想到它的第一反应。这家曾经的调味品巨头确是以其酱油产品闻名,但它同时也是无限极的母公司,并且如今早已是一个横跨餐饮、保健品、地产和运输等领域的多元化集团。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登上天安门城楼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来自广东新会的梁启超和他的老师康有为是这场变法的主力发起者和推动者。时光再往前走10年,他的新会同乡李锦裳请人在自家的蚝油店铺上书写了一个“李锦记”的招牌,这是日后闻名全球的酱料帝国的名称第一次出现。

自幼丧父的李锦裳生于1862年,青年时期与母亲蔡民靠农耕为生,孤儿寡母受尽村中豪强欺凌,不得已从新会七堡迁至南水墟定居。起初李锦裳靠开设小食店谋生。

至于开小食店的李锦裳如何转行做起了蚝油,网上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在母亲逝世后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出售。南水历来以产蚝出名,蚝油是调味佳品。那时南水有好几户人家靠熬制蚝油出售为生,而李锦裳的蚝油煎熬火候得当,浓度适中,加之他为人热情豪爽,人缘极好,故前来购买者除附近百姓外,江门、石岐、广州、澳门亦不少客商光顾。

而另一种说法则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说李锦裳是意外发明了蚝油制法,他原本是要烹调蚝肉给餐厅客人,但却忘记了关炉火,白色的蚝汁在锅里浓缩成咖啡色,可是品尝以后,效果出奇地好,蚝油“秘方”就此诞生。

曾经有个著名的段子,大致是如果丘处机当年没有路过牛家村,郭靖就不会去蒙古大漠了,成吉思汗就会无人相救而死,蒙古就不会统一,黑火药就不会传入欧洲就不会有文艺复兴,日本会持续割据,南宋就不会被灭中国将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这么说来,如果李老先生当年没有烹制出美味的蚝油,应该也就不会有李锦记和无限极的商业帝国,田淑平与那些和她一样的人们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遭遇。

走出新会

好景不长,1902年,李锦记蚝油庄连同着半条南水街一起在一场大火中被毁,随后,已被人称作“李锦记”的李锦裳带着全家人迁至澳门。

20世纪初的珠三角是淘金者的乐土,无数的西方人抱着对东方和财富的幻想来到这里,也有无数中国人离开故土,或是扎根港澳,或是走向更远的东南亚和欧美。已经拥有相当知名度产品的李锦记迅速在澳门落地并发展壮大。

1922年底李锦裳去世,在他去世的前两年,李锦记就已经交给其子李兆南接手。1932年李兆南年在香港开设了李锦记分公司,并将李锦记总部迁往香港。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当时有位知名历史人物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但李锦记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海外市场为起点,而后再致力拓展香港市场,在这种战略下,李锦记的蚝油与虾酱先是畅销海外市场,后又在香港本地大量铺货,这也与那位知名历史人物的最终结局大相径庭。

在李锦裳老先生过世半个世纪后,1972年,李锦记推出了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在他的主导下李锦记在原有两大产品旧装特级蚝油和虾酱外,开始研发日后更为国内消费者熟知的酱油,同时在营销上也开始转变。八十年代后期李锦记还曾一度在香港开设使用李锦记酱料烹制食品的“健一小厨”。

南方医科大学的复合多糖“神药”

为什么李锦记这样一家企业会去创立无限极?许多人在界面新闻的评论区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1990年代初,由于不满足于调味品事业上的成功,李锦记利用品牌知名度展开品牌延伸,致力拓展地产、餐饮、健康食品和运输等业务,1992年,李锦记和原第一军医大学(现时的南方医科大学)合作,推出中草药保健品,初时称为“南方李锦记”,近来改称为“无限极”。

关于李锦记与第一军医大学的合作创立无限极的历史,根据无限极中国官网上2016年底发布的一篇题为《24年合作如一,无限极与南方医科大学举行创业纪念座谈会》的文章中称,时任李锦记掌门人李文达、其子李惠森(即无限极创始人)在与时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赵云宏交流一个小时后,决定创办南方李锦记(即无限极的前身)。

而在无限极的经销商的话术中还流传着另一个故事。

1992年的一天,李惠森在李锦记私家游艇上碰到了他的同学潘光宇,潘光宇建议李惠森发展中草药,并向他推荐了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的一个叫复合多糖的高科技科研成果。据称这位潘光宇的母亲是第一军医大学的教授,而他本人被介绍为“香港直销协会主席,全球三位直销博士之一”。

根据香港直销协会2002年10月29日的一份公告,潘光宇被任命为香港直销协会新会员审核委员会主席,其身份为关怀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而这正是无限极中国的股东之一,而在2009年1月的一篇通讯中,其被任命为协会司库,身份已经变为无限极(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根据经销商的表述,李惠森把消息告诉李文达后,李文达带上自己的智囊团飞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进行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谁掌握了复合多糖,谁就掌握了21世纪人类健康的金钥匙。

在无限极经销商的话语里,复合多糖的研究被称为是国际上为了提升人体免疫力而交给各国的研究任务,而在国内交给了第一军医大学。从1972年到1986年以冼显秀教授为首的团队经过了14年的研究,研究出了包括香菇多糖,茯苓多糖,枸杞多糖和灵芝多糖等许多单一活性多糖,又经过了六年的时间在1992年,成功的将这些单一活性多糖复合,其研究表示复合多糖具有激活细胞,修复细胞,营养细胞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它能全方位多靶点全面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免疫调节剂。

根据经销商的表述并结合一些早期报道,第一军医大学以技术入股占南方李锦记51%的股份,李锦记集团出资8000万元港币占49%的股份,公司成立后李惠森任董事长。

1994年,南方李锦记的第一款增健口服液上市,根据经销商的表述,最初南方李锦记走的是传统模式,销往各大医院和各大药店,但是上市三个月后销售仅三万元并且出现了假货,此时潘光宇建议“走直销”,于是,一个日后年营收超百亿的直销帝国就此降临。

而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李锦记创立之初作为控股方中方首席代表任副总经理的赵小里正是原第一军医大学校长赵云宏的女儿。1999年由于政策变动,第一军医大学退出南方李锦记,2009年南方李锦记正式更名为无限极。

这位赵小里也并非等闲之辈,1999年,赵小里和同样与南方医科大学有密切联系的三九集团,合作成立广东九极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同时还带走了当时南方李锦记的一众高层与技术团队。2003年三九集团退出后,广东九极成为民营企业,2011年刚于深交所上市不久的香雪制药以3750万元收购广东九极母公司九极生物。

2013年九极生物拿到直销牌照后,当时的香雪制药总经理包远韶甚至还曾喊出“将九极生物打造成第二个无限极”的口号,不过后续九极生物业绩表现不仅远远未达香雪制药预期,还多次被曝涉嫌传销。此外还有市场传闻称,早期香雪制药正是靠给无限极做口服药代加工而一步步做大的。

虽然1999年校方退出,但无限极与南方医科大学的“情谊”并未中断。无限极官网文章称,中间虽然经历了“两刀切”,无限极迁址、两易公司名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无限极与现南方医科大学之间科研技术的合作和兄弟般的情谊。南方医科大学仍一如既往地为无限极提供研发技术,其中“增健口服液”、“金昭胶囊”等拳头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11年11月8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无限极中国捐赠100 万元人民币支持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而南方医科大学也向李惠森颁发《捐赠证书》并授予无限极中国“捐资助校特殊贡献单位”荣誉铜牌,李惠森还向南方医科大学领导及学校图书馆赠送了自己撰写的《思利及人的力量—成就一生的九个法则》一书。

在对外发声中,南方医科大学也多次提及李锦记与无限极,并把无限极作为学校创建与孵化企业的优秀案例,而如今网上甚至还能找到年代久远的第一军医大学专家教授谈无限极牌女仕口服液功效的健康节目视频。

复合多糖技术

要理解无限极与南方医科大学的关系,少不了“增健口服液”。

在无限极官网的产品一栏,界面新闻发现此前空白的产品详情部分现已上线,不仅如此,产品栏中还加了“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字样。在增健口服液的详情栏中,文本如此介绍:“从茯苓、香菇、银耳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免疫调节剂—复合多糖,再配以茯苓、香菇、金针菇、枸杞子等精制而成。”或许“复合多糖”这几个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里面却大有文章。以”无限极+复合多糖”的组合检索,不难发现在此前几年都有过媒体报道一个叫polysac™复合多糖的技术,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也得到过专家的背书。

这个技术在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官网上介绍如下:“无限极中草药复合多糖进入肠道后,不像淀粉一样容易被降解为葡萄糖,而是部分被小肠吸收,进入集体直接激活免疫系统,另一些则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系统进而影响机体整体免疫系统。”这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认定。

什么是复合多糖呢?查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得知,碳水化合物分为糖、低聚糖和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键维持的,在一条长链中有很多单糖单元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分子,也称为多聚糖。多糖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淀粉,还有一种是糖原。而复合多糖,简单来说,能看作是简单糖类的复合体。

上文还强调,多糖,特别是中草药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调节血糖、血脂等作用,能有效地调节人体平衡状态及提高人体免疫力。

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复合多糖的效果比单糖的效果更出色的说法的确存在,也要有很多研究显示多糖具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抗氧化等效果,“但这种研究文献证据等级往往都不是很高。”

“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并不能够证明有效,这点大家千万要注意。有没有效果,要的是临床实验,要的是实验的证据,而不是专利。”顾中一强调。

无限极的阴影

1998年4月,国家全面取缔直销模式。2个月后,雅芳、玫琳凯和安利等10家外国直销公司被允许在中国开展直销业务,而直到9年后即2007年上半年,无限极中国才正式拿到了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公开信息显示其获批的分支机构为30 个,服务网点2512、获批直销产品:4类125种,直销培训员362人。

直销行业杂志《知识经济•中国直销》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直销90强业绩排行榜”中,无限极以249亿元的年度业绩排名第一。

而根据其官网介绍,无限极中国目前已成功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共145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在中国内地拥有新会和营口两大生产基地,而起在新会的生产基地正是一百多年前李锦记创始人李锦裳的出生地新会七堡。

虽然实为外资企业,但从众多无限极讲师的培训视频中可发现,将无限极包装成民族品牌以激发听众的热情与认同却是其常用手段。

而除了直销行业常见的传销质疑外,无限极被曝光的一些案例与权健事件相比并无太大区别。

除了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的陕西商洛“心肌损害女童”事件外,还有2016年重庆癫痫患者王勇服用了8天无限极产品后突然死亡事件、河南驻马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闻静静被推荐无限极保健品后去世等案例被曝光。

最新消息称,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与酷爱坐直升机的权健老板束昱辉一样,直升机也是无限极的宣传片中经常出现的重要因素,而如今束昱辉已经“翻车”被依法逮捕,无限极这次能平安落地吗?

本文系作者 界面新闻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