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摊销政策炸雷,若推行万达、华谊、北文等业绩将腰斩

商誉摊销的政策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影视娱乐类上市公司的头顶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文娱商业观察,作者 | 会计小刘

平地一声惊雷,而且这雷最先劈倒的可能就是影视公司。

1月4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公告了对于 “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观点摘编,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对商誉的摊销处理,认为摊销比减值更为恰当。

如果说专业名词太过于拗口,有点晦涩难懂,那么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上市公司在处理商誉问题的政策可能发生变化,从现行的商誉减值测试变为摊销比减值。

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时产生9亿减持,现在的政策就是3年业绩承诺期内每年做减值测试,如果没问题就过去了,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但是新的政策会强制要求3年内每年必须摊销3亿,直接对净资产、净利润产生挤压。

众所周知,影视娱乐行业由于轻资产属性,影视娱乐类上市公司由于并购而产生高额的商誉,最典型的就是华谊在2018年夏天的危机中,因30亿商誉而饱受争议,最后王中军不得不出面亲自回应。

一旦新的会计政策真的实施,首当其冲的就是影视娱乐行业,到时候大部分公司都会因为商誉摊销而业绩迅速变脸、哀嚎遍野。

好在今天财政部发表声明说现行的会计政策不变,言外之意是暂时不会推行商誉摊销新方法,影视娱乐类上市公司暂时躲过一劫,但是既然呼声已出,说明自上到下正在酝酿这件事情,商誉摊销的政策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影视娱乐类上市公司的头顶上。

影视行业为高额商誉聚集地,最高占净资产比重达130%

以WIND数据为基础,整理出了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商誉金额前20名。

统计结果不禁让人触目惊心,在前20名影视公司中,商誉超过10亿元的公司总共有12家,金额最高的为万达电影,商誉金额高达96.60亿元。其商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并购各大影城、文化传播公司、传媒公司等,随着公司盘子的不断扩大,公司的商誉也随之积累,其商誉占资产的份额高达43%,占净资产的份额更是达到了76%,资产严重虚胖。

除了商誉金额的高低需要警惕,商誉占比的程度也应重点关注。

在统计的20家影视公司中,占净资产比重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7家,其中长城影视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居于榜首,占比高达130.49%。而长城影视的商誉近几年来保持稳定上涨,并购扩张的车路不曾停歇。18年三季度商誉比上年同期就增加23.01%,主要是一口气并购了十一家子公司(马仁奇峰、淄博影视城、九家旅行社等)所致。

买买买,兼并各大院线、影视公司是影视行业上市公司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惯用手段,其中更是不乏高价、溢价豪气出手。此类豪爽派的收购方式,短期内公司的业绩会因此爆发式增长,但是往往在中后期会将问题慢慢暴露。尤其是标的公司一过承诺期的截止期限后,有些业绩迅速变脸,打的上市公司措手不及,无奈下只得记下巨额的减值准备,致使当年公司业绩暴雷。

而影视行业作为轻资产行业,不像生产制造业那样有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存货等此类有形资产傍身,因此当商誉成为其资产份额中的大头,那么资产的质量就将被大打折扣。商誉在资产中占比较高往往意味着公司资产虚胖,并且是怀中抱住的一颗雷,随时面临引爆风险。

若商誉摊销推行,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变脸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以往的商誉处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与利用优势。

  1. 商誉减值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会使商誉风险集中在一期爆发。商誉一旦发生减值,通常会导致减值当期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
  2. 商誉减值测试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上市公司对商誉减值有较强的主观操纵能力。这种主观操纵性强的特点也往往可能导致风险暴露的滞后,只有商誉风险完全暴露后企业才愿意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3. 商誉减值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用作盈余管理手段。上市公司可以在某一年全额计提商誉价值,将利空消息集中在一年释放(俗称洗大澡)后续,消除了商誉减值的利空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更加好看。

如若商誉由减值改为摊销,那么以上几点的问题将一定程度上被解决。将会熨平巨额减值对企业资产、损益变动带来的猛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利用巨额商誉减值调节损益的空间。因此商誉的这颗雷不会在以后年度一次性引爆,而将每年削弱公司的业绩,毒瘤一年切一刀,直至全部清除。

而商誉如何摊销、如何后续计量成为一个难题,亟待出现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如果先假设商誉今后要同无形资产一样按年限来摊销,那么商誉高悬的影视行业将成为重灾区。

以上述统计的商誉TOP20的公司为例,假设商誉分别按10年至50年的时间区间来摊销,分别计算每年需摊销的金额。经统计后,摊销的金额着实令人震惊。

若以下线10年为限,其中20家企业中每年需要摊销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就达12家,万达电影、当代明诚、文投控股、华谊兄弟、ST中南首当其冲,每年摊销金额在两亿元以上,这将对公司当年的净利润产生巨大冲击。

若以上线50年为限,每年影视公司的摊销金额也将保持在几千万至上亿的金额,摊销金额的冲击力依旧很强。

新准则的推行甚至会使得影视行业许多公司业绩大变脸,尤其是对于一些巨额商誉挂账,盈利却水平较差的公司,商誉摊销将会大大削减其净利,甚至会由盈利转变为亏损。这样的情况将出现在影视行业中的几个巨头公司中。

以商誉TOP20的公司为例,若按照10年的期限对商誉进行摊销,用2017年最完整的会计年度净利润来衡量,其中3家影视巨头公司业绩将由盈利转变为亏损,1家亏损金额一进步扩大。

当代明诚2017年净利润为1.49亿元,3.77亿元商誉挂账,其一年赚的钱都不敌商誉摊销金额,将直接变为巨亏2.28亿元。

华录百纳2017年净利润为1.12亿元,减去商誉摊销后也将变为亏损0.85亿元。

还有祥源文化,净利润2017年金额达0.92亿元,商誉摊销0.93亿元,也将转为亏损。

而这仅仅是统计了20家公司商誉摊销的情况,公司的盈利情况就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及至整个影视行业商誉摊销后公司业绩可能会惨不忍睹。尤其是影视行业中小微盈利但大额商誉挂账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无疑将是致命的,当公司无法扩大业务盈利能力,而又面临不得不每年对商誉摊销的两难情况,公司可能会持续亏损下去无法翻身,严重的甚至存在退市的风险。                            

本文系作者 文娱商业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82
7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