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8年智能手机全面屏和多摄像头的发展趋势?

扎心的是:这似乎更多的是厂商在销量寒冬与新意枯竭的现实下的蒙眼狂奔,赌运尝试。

文 | 邻章

2018年,围绕智能手机进化非常有趣的一大现实是,大家似乎都把精力放在了摄像头和屏占比这两件事情上。

在屏占比上,国产厂商可以说是最为激进,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刘海屏到水滴屏幕以及滑盖、机械式结构再到开孔屏幕的四重奏。而在摄像头数量上,国产事实上也在飞速向前,许多厂商产品都开始搭载了三摄像头,而三星在A9上甚至更为激进的搭载了四摄像头。

那么,如何看待2018年智能手机全面屏和多摄像头的发展趋势?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被市场寒冬给逼的。

一个非常无奈与残酷的现实是,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空间,没有了巨大刚需增速护体,而当下出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东西,更多的也只不过是改善型的,而非是创造性的。在整体都准备勒紧裤腰带过冬的现实下,对于并无巨大进步的智能手机而言,用户对于换新这件事儿自然是能省则省。

所以我们在工信部直属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看到,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91亿部,同比下降12.3%。2018年前11个月,出货量3.79亿部,同比下降15.6%。

这个跌幅,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也难怪整个行业尸横遍野。

但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此现实下,如何创造出新的卖点刺激用户换机,让用户能换则换。

那么各种卖点能够刺激起用户的换机需求,在一些成功者的路径下,各家似乎是达到了意识的一统:还是外观和拍照这两样武器对于刺激用户换机需求比较有用。

首先说拍照,在现实中,我们已看到:产品拍照能力的强弱早已成为了影响这款产品乃至整个品牌口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苹果到三星,在到当下的华为、小米,莫不如此。

而在更为严谨的数据下,我们也能看到拍照已经成为用户购机时最为看重的体验。早在两年前的今日头条发布的年度智能手机报告数据就显示:无论是一二线城市用户群还是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群,都将拍照视为智能手机的首要功能点,拍照是否清晰是用户购机时最为看重的体验。

而随着社交分享的愈益发达,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拍照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并且随着双摄像头和三摄像头等带来的更多玩法,用户对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实现更多的诸如人像、变焦、微距、广角等这些原本潜在的功能需求,也被激发了出来。

所以厂商在看到用户的这些需求后,在智能手机上配备更多的摄像头(专用硬件)来迎合用户的这些潜在需求自然是理所应当。

同时我们也看到,首先满足这些需求的厂商已经凭借更多的摄像头(拍照能力)实现了产品销量收获。诸如华为的P20系列,虽然在处理器的绝对性能上比不过同期的骁龙845产品,但因其作为首款三摄拍照手机,在拍照功能上的突出表现,而使其在国产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和评价表现一骑绝尘,使其出货量有望史无前例的达到2000万台,创造了华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奇迹。

这就是拍照这一突出长板所带来的威力,而在这样的现实下,2018年多数智能手机厂商激增摄像头数量,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今年智能手机厂商的屏占比大战,其套路可以说与厂商们在摄像头上的突进是如出一辙。

一大现实是:在手机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设计的百花齐放早已成为过去式,在全面屏时代更是进一步缩小了智能手机厂商们在外观设计上的发挥空间,提升屏占比似乎成为了厂商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而2018年智能手机厂商在外观设计(屏占比)的进化速度上,似乎更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用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刘海、机械到水滴、开孔的进化。这轮变化,若是没有当下的行业寒冬,按照过往的正常演进路径,可能会是三年才会释放完成的。

为何会有如此快速的释放速度,上游供应链的成熟自然是支撑力量,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在全面屏面世后,用户喜新厌旧程度似乎与用户对于屏占比的追求是成正比的。

在三星S8大规模上马全面屏的时候,大家还赞不绝口,但在S9依旧使用对称性全面屏时,已经被视为了是不思进取的代表。

可以说,越高的品质比,越强的视觉冲击力,似乎越能俘获用户的芳心。

所以我们看到vivo NEX系列自6月份发布以来,中国区销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台,而且平均售价达到了4000+。OPPO Find X成为了今年最美设计产品,获粉无数;实现销量与品牌美誉的双丰收。

如此现实,怎能不让其他厂商主动或被动的跟进发布,而当一家又一家厂商被带入这一潮流时,原本即使不是潮流,也会被视为是潮流,从而影响用户的购机选择。

的确,摄像头(拍照)和外观(屏占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用户对于一款智能手机最为看重的方面,并且他们的进化也的确有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但从事实来说,2018年智能手机全面屏和多摄像头的发展趋势,似乎更是厂商在销量寒冬与新意枯竭的现实下的蒙眼狂奔,赌运尝试。而这种蒙眼狂奔何时能够结束,是所谓的5G到了吗?可能也未必。(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邻章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