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如何用科技斩除房地产行业的那些老大难问题?

以科技+智能引发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以往信息化系统所强调的功能和流程,如今被算法+数据所取代。谋变,已是势在必行。

谁也不能否认,时代正在经历一场巨变。以科技+智能引领的新技术风暴,正在狂卷整个行业,企业唯有历经一场刮骨疗伤般的阵痛,才能生存且自救。

地产行业也是如此。

相较其他行业,地产行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晚,流程更为滞后,但谋变已是势在必行。

12月8日,一场探讨房地产行业痛与变的闭门会在蓝光集团内部悄悄举行。来自投资、金融、能源、通信以及房地产行业本身的20多位大佬齐聚一堂,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洞察和亲身实践,共同探讨和分享房地产行业的明天该如何迈进。

实际上,这样的闭门会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钛媒体集团联合蓝光也举办了这样一个密谋会,目的在于为蓝光献计献策。随之发布的是一份蓝光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估报告,主要从信息化成熟度和价值成熟度两个维度把脉蓝光,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借助技术之刃帮助蓝光跨越千亿门槛?

可喜的是,今年的蓝光已顺利完成千亿目标,正式向中国房地产Top20强榜单进军。蓝光发展集团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创新中心总经理马绍秋在现场呈现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18年,蓝光已完成100多个IT+AI项目的建设,并与阿里云合作完成了数据中台的建设,借助阿里云的物联网技术能力实现了蓝光AIoT智能人居平台的从0到1,除此之外,蓝光还构建了基于AI语音交互能力的智能客服平台、基于大数据模型与算法的智慧投资平台等多个数据智能应用平台,正在挟持AI和科技两大武器大步迈向蓝光4.0战略。

但是,在未来千亿门槛越来越低,更多头部房企都以年增速15%的速度狂奔下,蓝光集团如何跻身中国房地产行业TOP20强?房地产企业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拥抱未来?

我们来听听这些大咖们都怎么说。

数字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连接

数字化是地产行业一个逃不过的话题。用易居克而瑞副总裁张兆娟的话来说,“数字化、科技创新,对于房企来说,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去面对的时刻。”

在软件行业浸泡20多年、后又转战投资圈的投资大拿——银杏谷资本合伙人郑雨林看来,数字化最核心的有三点:一是连接,二是数据,第三是智能。

“连接之后才会产生数据,有了数据才能实现智能。过去很多信息化系统强调的功能和流程,如今都被算法和数据取代了。数据+智能才能帮助企业进入真正的数字化世界。”

作为一个投资人,郑雨林更是直言“从来不投模式创新,只投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公司。”他认为,互联网过去20年基本都是一个讲求模式创新、流量+平台的时代,然而模式创新在中国已经做到极致了,它享受的实际上是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红利,只有技术才能带来更强大、更直接的生产力。

郑雨林表示未来有三个领域很重要,一个是智能家居,二是智能工厂,第三是智慧城市。他认为如果把这些场景实现连接,可以发挥的价值巨大。

然而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往往遭遇两个谜区:一是数字化怎么做?路径是什么?二是数字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效果?

对此,郑雨林认为,今天的数字化就像是进入大航海时代,知道目标在哪,但是具体的路径和价值不是很清楚。“企业只要坚持去做,大胆试错,也许就会发现新大陆。而且这个价值是难以想象的。”

多元化发展和技术支撑

千亿房企的多元业态发展是未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走向。以万科为例,除了核心住宅地产,万科在长租公寓、物流、冰雪度假、养老、教育、乡村振兴等多达20多个业务上都有布局,堪属房地产里面布局最多、“家底儿”最厚的企业了。

在易居企业集团地新引力机构发布的2018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中,Top30房企中有50%都布局了教育,有73%布局医养健康,更爆热的,83%都布局了特色小镇。尤其是特色小镇,几乎与地产似乎日渐并行。然而从2016年小镇热到2018年截止,明确提出小镇计划的20多家企业里,真正落地的只有五六家。

多元化进入深入区,如何应对复杂的业务场景?多元并进下,又该如何解决核心业务与多元业态之间的资源平衡?易居克而瑞副总裁张兆娟建议,多元化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地产思维,遵循行业本源的业务模式和经营方式。

“大多数地产出身的人不习惯用别个行业里面的模式去推动业务发展,这是目前比较拧巴的一件事。用地产的思维是做不下去的。”

张兆娟认为,不管是医疗、教育还是养老,企业不要盲目谋求多元业态,而是针对一个业态重金打造一个标杆出来,把真正的模式打通了,其他项目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而多元化发展,其实是与底层技术架构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如何构建中台,用数据能力赋能业务,成为房地产企业最为关心的一项议程。

为了给千万量级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万科打造了一个数据中台+服务中台。通过海量大数据的积累,构建不同的数据模型,如客户角色模型、客户评价模型、交易订单模型、产品类目模型等,再结合对数据的洞察,形成组建式的产品和服务组合能力,即服务化中台,从而在面对不同业务场景时,及时、快速、精准地服务客户。

“我们的最终愿望是,在千人千面的时代,万科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做到just for you,only for you。”万科集团万翼科技公司总经理谢志方介绍说。

不管是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还是技术中台,在蓝光看来,未来地产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多元化赛道中都应该秉持开放平台的思维。

“一方面集团如何做厚中后端,快速赋能各个产业板块;另一方面构建互联生态、甲甲合作,基于数据沉淀和数字化运营,从场景服务延伸到整个住宅产品的深度运维中去,构建智能人居产业的大生态链。”

如何打造优质用户体验的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

如何结合IoT、AI、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体验?

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的IoT行业首席研究员葛涵涛在现场分享了一份有意思的报告。这是由泰尔实验室与蓝光集团、阿里云在2018年共同开展的《智能家居与智慧社区行业调研分析报告》,他们通过对4000多份问卷的线上调研、以及5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发现,用户在面对智能家居终端产品时,更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性能,以及是否更方便操作、使用,而价格并不是受访者最为敏感的问题。其次,“质量可靠、自动配网、互联互通、开机即用”是用户心目智能家居场景应满足的几大要素。

然而,想要实现用户、业主心目中智能家居场景联动、互联互通等功能并非易事。因为当前的智慧家居领域生态环境复杂,种类繁多的通信协议、IoT云平台服务商等等,想实现端到端、场景与场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除了技术方面的困难外,还涉及到不同IoT云平台企业之间的利益瓜葛。

构建智能家居生态中,不同角色和位置的平台级企业之间的云云互联互通,成为破局的一个关键点。葛涵涛透露,云云互联互通的相关技术标准的研发正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TC11 WG1 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子工作组推进。除了云云互联互通外,目前在子工作组内,还有涉及安全、应用场景、终端设备等数十个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相关标准正处于研发过程中。

“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领域,企业如果不重视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家居智能化产品研发,很可能会在未来两到三年智能家居领域快速发展的阶段掉队。”葛涵涛表示。

当天还举行了“智能生活创新实验室”的揭牌仪式。智能生活创新实验室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建立的行业实验室,致力于开展智能生活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研究,行业标准制定与实验验证。这次依托蓝光的蔚蓝实验室落地四川,希望双方的合作,一方面更好地协助蓝光快速推进智能化进程,另一方面也能够将蓝光的优秀研究成果分享到行业中,也希望更多的行业伙伴能够走到一起来,共同推进行业标准制定与实验验证,为广大用户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智能生活场景与服务。

房地产行业的未来:生态集成、甲甲合作

传统企业如何利用生态的力量来激活用户、降低技术+流量成本,新奧集团可以说是一个典型。

新奥集团旗下的e城e家是2017年成立的创业公司,起步期旨在用科技服务新奧体系下2900万存量的家庭用户,并通过对中小燃气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赋能和平台化运作迅速覆盖广阔市场。公司成立一年就有了10亿的收入,并持每年25%-30%的增长。

“传统行业沉睡的用户一旦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带来的将是指数级用户价值的释放。”e城e家网络科技合伙人宋巍如是说。

为盘活存量的2900万沉睡用户,变被动式购买为主动购买,新奥从服务场景、保险、智能家居、社区内容四个方面发力,打造了线上+线下场景融合的家庭新服务模式。为了获取数据,e城e家把公共事务的人、服务、场景全都线上化,譬如以前人员上门抄表,变成用户自助读表上报。

联合生态也是e城e家数据源头的一大贡献。通过与支付宝、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不但实现了在线交易和资产管理,还获取了海量会员数据。“光是与支付宝的合作就使得转化率一下达到30%,复购率达20%。买关键词的成本也从之前的100多降到十几块钱。”

宋巍透露,e城e家现已覆盖了100多个城市的数据源头,比如房地产信息、人员信息等,可以轻松看到不同城市的能源使用数据图,构建家庭服务大生态系统。

来自微软加速器的中国区CEO檀林也阐释了生态之于产业的重要价值。他认为,未来产业互联网的本身就是要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大规模的协作关系,这是一种新的网络经济形态,需要把线上线下全部打通,最重要的是企业之间要形成一种信任关系。

“未来社会会把‘信任+技术+区块链’融合在一起,打造一种互联网信任和价值传递的基石。所以未来社会是多中心化的,是区块链+。”

在这样的逻辑下,檀林提出了一个“数字游民”的概念,也就说在未来的商业和生活模式下,人们越来越多的职业不是受雇于企业,而是基于自身技术和知识、依托于某个平台创业的“微职业”。而且这个趋势并不遥远,在北美很多城市,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已超过了50%。

这样一种游荡式的族群生活,带来的是企业商业模式的裂变。譬如新的房地产形态,作为数字游民的共享空间,所有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充电桩、以及智能家居都将通过一套算法共识机制进行自动清算和支付。

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加上中小企业受制于大企业资源碾压之生存劣势,钛媒体联合创始人/ITValue发起理事刘湘明提出了一个问题:“未来有没有可能打造一个行业或产业的中台,企业打破原有的护城河,重新组合,共建行业大生态?”

先后投了很多高科技公司并围绕他们建立生态的资深投资人——软银中国副总裁张利女士在听完现场嘉宾的分享后直呼“痛心疾首”,因为在她看来企业CIO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并没有跳出原来的固有思维、打破公司界限去横向利用资源。

“今天的外围环境已不允许我们再用这种局部的、有壁垒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企业应当考虑更多的甲甲合作,从中创造出很多新的大公司的机会,把整个生态构建起来。”张利女士表示。

回顾软银中国,18年来在核心的技术节点上先后投资了很多公司。这些公司可以作为传统企业的推手,赋能企业,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建立有效的生态系统。

“当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一个社会共识的信息平台上进行互相调用的时候,所谓的产业中台或行业中台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钛媒体联合创始人/ITValue发起理事万宁最后总结道。(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胡江路)

本文系作者 胡江路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