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电影市场“无战事”

国产片“撤退”,进口片能否“温暖”电影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娱乐独角兽,作者 | 周锐

从中秋档到国庆档乃至整个10月的电影市场,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票房狂欢与市场冷淡是电影产业钟摆的两端,无论钟摆朝哪个方向游荡,产业最终都会慢慢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轨迹。——而目前,钟摆显然正向着冷淡的一端投掷而去。

今年10月已经过去大半,国庆档《无双》《李茶的姑妈》《影》等10部电影创下19.1亿档期票房之后,电影市场陆续迎来了19部影片。这周五(10月19日)杨幂主演的《宝贝儿》、进口片好莱坞电影《我的间谍前男友》、印度喜剧《嗝嗝老师》、日本爱情电影《跨越8年的新娘》等“新兵”入场,时光网数据显示,10月19日内地电影大盘报收6462万,成为年度最惨淡的周五票房。市场上完成票房领跑的依旧是国庆“老兵”《无双》,该片目前累计票房达到10.96亿,是2018年第8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片。

冷清的国庆档没能打响10月电影市场的第一炮,新片上映依然没能掀起票房热度,所有电影都在“油盐不进”的票房市场里瑟瑟发抖,院线从中秋档就感叹着“日子不好过”,电影行业在文娱产业“寒冬将至”的语境下显得有些丧气。

这或许是近几年里最冷静的10月,“电影无战事”,但这种平静透露着死水无浪的沉闷,偶有涟漪,也都是涌动的行业焦虑。

产业寒冬?“电影质量还是关键”

现在,整个文娱产业都笼罩在“寒冬论”的阴影里。如若追究起寒冬的来源,具像化的表现是今年6月份“小崔VS范冰冰之阴阳合同”事件。由此事蔓延出的“明星天价片酬”“影视公司阴阳合同”“影视行业偷税漏税”等风暴,在文娱产业掀起了一股自下而上的舆情震动。最终惹得影视A股市场迎来崩坏,各大影视公司卷入风波,明星工作室掀起倒闭潮,各家享受政策优惠的壳公司纷纷“逃离霍尔果斯”,下情上达,各政策发布,监控收紧,从影视剧市场到电影市场就快速“入秋”,一阵萧条。

“文娱市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现在到了‘抓’的时期。” 一位影城经理对娱乐独角兽感叹。

电影市场“票房寒冬”爆发时间在9月,彼时暑期档刚刚结束,《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等国产片接连票房大爆之后,8月31日档期内最后一部进口大片《碟中谍6:全面瓦解》上映,市场进入大片空窗期。

作为暑期档之后的第一个月份,9月市场注定冷清,虽然电影市场包括了中秋档与国强档前夕,上映电影达到46部,但在这依旧是一个“一日游”电影占大份的月份。中秋档之前市场上仅出现了《反贪风暴3》《镰仓物语》《念念手纪》等几部中小票房体量的电影,相对于暑期档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饕餮盛宴”,这几部电影完全无法冲破暑期档之后的冷淡。

中秋档,市场上先后迎来《黄金兄弟》《江湖儿女》《悲伤逆流成河》《虎胆追凶》等17部电影上映,4部票房种子影片和将近13部“一日游”影片,创下档期(9月22日-24日)票房为5.29亿,电影数量与电影质量、档期票房之间的倒挂现象让公众意识到了市场的凉意,但考虑到中秋档一贯的票房体量,业界将注意力放在了此后的国庆档,期待国庆档一举提振票房市场。

但事与愿违,今年国庆档从开端就显示出一种冷淡,国庆档首日预售票房为9500万,较去年同期1.17亿预售票房下降了19%。

9月30日《无双》《影》《李茶的姑妈》《胖子行动队》四部电影形成第一梯队,同期上映,但上映当天,原本最被市场看好的《李茶的姑妈》口碑滑铁卢,随后票房曲线迅速下滑,如2017年国庆档“一超多强”的票房格局没有形成。喜剧大片的票房发酵能力没能发挥,即便《无双》《影》《找到你》等电影口碑收到认可,但票房天花板明显。加上此前政策管控,票补热潮冷却,虽然还未完全退出市场,但是观众观影热情已经不复从前。

2018年国庆档整体下滑,总票房21.7亿元(含服务费),同比下降20%,总人次超6150万同比下降23%。票房市场的冷清让行业感到焦虑,“寒冬论”再次甚嚣尘上,但仅从票房成绩来感知整个行业,并不准确。

其实所谓‘寒冬’主要还是电影质量的问题。一方面,电影质量水准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高,导致票房市场冷淡,另一方面是观众审美的问题,9、10月份的国产电影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但在表达方式上与观众还是有一定距离,这需要市场的引导。”影城经理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也对娱乐独角兽表示了相似的观点,“仅仅用一段时间内票房的高低来衡量电影行业是否面临寒冬是不太合适的,虽然国庆档票房确实下降了20%多,不太符合预期。但我个人觉得,是由于电影上游内容制作没有出现质量特别亮眼的作品,消费娱乐趋向多元化,在娱乐方式多选择性情况下,电影质量吸引力不强,观众就不会走进电影院了。”

国产片“撤退”,进口片能否“温暖”电影市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票房市场的冷淡,对行业没有造成影响。随着监管层税收政策收紧,影视行业从前狂欢的各类资本热潮冷却下来,开始低调撤退,横店影视城项目大批减少,霍尔果斯迎来公司注销潮,10月票房市场的惨淡则让电影市场面临成本增加、热钱减少的局面。

“我个人感觉最近整个行业确实撤离了很多热钱,后续的影片投资会受到牵连,从这个层面说,行业‘寒冬将至’是有道理的。10月一开始行业还是很热,但因为国庆档影片口碑没理想中好,观众热度锐减,一直没有起来。”某影业负责人表示。

这直接影响了电影投资方的市场预判与项目选择,“热钱消失无形增加了电影投资方的成本,未来热钱进入行业也会受影响,院线影片以后大片会减少,成本增加,投资回报难,都是现实问题。”

或许也是基于10月票房市场的局面,11月份下场冒险的国产大片并不多,进口片成为市场的新动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0月到12月已经上映和宣布定档的进口片超过12部。10月份已经上映的《我的间谍前男友》并没有打破市场的惯性冷淡,随后还有重启版《铁血战士》,该片系列IP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硬核科幻风格和特效扎实的打斗场面或许能满足市场对大片的部分需求,但电影目前豆瓣评分仅5.6分。

11月将出现7部好莱坞进口片,包括定档11月2日迪士尼的《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11月9日的“非典型”漫威英雄电影《毒液》,11月16日的华纳兄弟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11月23日《无敌破坏王2》,11月30日的全亚裔电影《摘金奇缘》等;12月则迎来比北美市场还提前两周上映DC超级英雄《海王》。这样的进口片阵容被网友调侃为“10月份没去电影院花的钱,11、12月份补回来”。

有消息称,进口片的大举引进是由于9、10月国内电影票房市场太过冷淡,贺岁档重量级的国产片并不多,进口片被寄予“救市”的期待。但这种期待能否被实现,还有待商榷。

“我并不是特别看好11月份的进口片市场。因为近几年内地电影票房市场已经很少有进口大片出现票房大爆的情况,真正的票房爆款还是国产电影。今年暑期档就能看出来,国产电影动辄20、30亿的票房,进口电影破10亿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影院经理指出,从前国内票房市场掀起票房热潮,或许需要几部国产同时大爆,或者一部国产电影、一部进口大片相互引爆,而现在国产电影已经有了足够的票房发酵能力,目前市场的冷淡是因为政策环境和市场上影片供应不足,而这种冷淡期“我觉得会持续半年”。

目前进口片《滴答屋》北美票房6364.5万美元,《铁血战士》北美累计票房5078万美元,《毒液》在北美票房即将突破1.5亿美元,全球票房突破4亿美元:《摘金奇缘》北美票房1.71亿美元,全球票房突破2亿美元。“11月票房市场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几部影片北美票房也一般,12月如果也没有太强的影片带动市场,今年电影票房突破650亿还是很难。”影业负责人表示。

之后两个月的电影市场最终如何并不能预测,但电影票房低迷并不是不可抗力。随着票补退潮、观众审美提高、娱乐消费方式多元化,市场对电影质量的要求更加明显,这将一切竞争又归置到电影内容之上,行业感觉寒冬来袭,或许是进一步感知到,泡沫消失后,内容立足的重要与不易。

本文系作者 娱乐独角兽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