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档期都有电影刷评分,谁在刷,怎么刷?

有刷分的钱和心思,不如多想想怎么拍好电影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毒眸,文 | 张颖;编辑 | 吴燕雨,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几乎每个档期都有电影在刷分——这是毒眸卧底刷分水军群后,得出的结论。

国庆档首日,在一个名为“豆瓣水军猫眼淘票票”的QQ群里,“放单员-立志当个爷们”在群里发布了任务:“《阿凡提的奇缘历险》刷猫眼想看、今晚11点55分截止,购票号做、一机一号”;同一天,他又发布了为同档期的《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在猫眼评论区刷好评点赞的任务。

再往前一周,中秋档期的刷分群也同样热闹:“《大闹西游》19.9元成都指定场,买完给我取票码,放映后找我拿评语,佣金2元,一机一号。”“放单员多喝水”在群里说,随后,该片南昌、杭州场的“业务”也陆续被放出。另一水军群内,“放单员amg”发布的《黄金兄弟》则将任务聚焦在豆瓣,要求“四星以上+15字评论”,评论方向为“看得我反正是老泪纵横的”“古惑仔代表了我的青春”。同档期的《反贪风暴3》《虎胆追凶》等影片也出现在了水军群任务单中。

毒眸发现,打开淘宝、或相应的QQ、微信群,很容易找到名为“电影推广”、实为水军刷分的商家,他们“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对刷分效果信心十足,在他们接到的影片刷分任务,几乎能覆盖所有档期。

作为电影行业中造假的重要表现,电影评分注水的问题屡次被曝光、却从未停止。这场游戏里,谁在操纵?谁是受益方?刷分真的有用吗?毒眸在卧底刷分组织、采访利益链条各环节后发现,随着电影行业逐渐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这似乎已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戏码。

刷分市场热火朝天,电影行业各方“全员参与”?

谁在刷分?

一位曾为某电影刷分的水军向毒眸透露,营销公司是他们最主要的客户之一其中,映前评分和“想看”是客户的主要诉求,因为这是衡量营销公司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当他们想要用看电影打发时间、且无确定的想看目标时,在猫淘上评分,评分高、排名靠前的影片往往会成为他们的首选。“为了在第一时间将对影片选择摇摆不定的观众“骗进”影院宣发方有时会选择刷分、从而为影片造势。”一位电影数据分析师告诉毒眸。

不止营销方,“出品方有时也会参与到刷分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毒眸。出于对自身影片质量的不自信、口碑担忧,为了保证影片的投资回报,尽管作用不大,但出品方有时也会将刷好评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和退路。

作为利益关联方,购票平台也无法对刷分“冷眼旁观”。随着网票商业务向上下游延伸,有舆论开始指责平台“操控”评分的情况出现:猫眼参与投资过的众多影片都曾被网友质疑在猫眼平台上评分的公正性,其参与出品的电影《心理罪》也曾被网友发帖爆料,称猫眼删除影片差评、人为操纵评分,最终《心理罪》在猫眼评分为8.2,而豆瓣评分仅有4.9分。

《心理罪》曾被网友发帖爆料

除了与电影直接相关的利益方,毒眸采访多位“电影推广”卖家发现,众多偶像的粉丝也会为其作品刷高分,或者为其竞争对手刷低分。以杨紫和迪丽热巴为例,为了争夺“金鹰女神”人选,双方粉丝除了为自家偶像的作品刷高分外,迪丽热巴粉丝为杨紫出演的《战长沙》等作品做刷了大量低分,而迪丽热巴的作品也遭到了杨紫粉丝刷低分的“回击”。
图源微博网友“娱乐圈学长”

图源微博网友“娱乐圈学长”

在各环节源源不断的需求下,刷分从业者们各司其职、技术成熟,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

影视项目在不同平台怎么刷分?

放单员是联系需求方和水军的中介,他们接到刷分需求、向水军发布任务。QQ群、淘宝、微信聊天群是发布需求的主要场景,、“低价看电影”“电影推广、助力宣发”则是他们惯用的代号。毒眸所在的一个水军群共有780人,其中“放单员”20人,他们在群里发布任务:猫眼短评举报、淘票票购票好评、无购票短评、豆瓣评分评语、知乎回答……群成员接到通知后,可自行认领业务。

想看数和评分是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多个“技术成熟”的卖家告诉毒眸,一部片子若想取得好票房,必须做“想看”,上映后再拉评分。

刷“想看”是水军们最得心应手的,虽然各平台操作难易程度不同,但他们早已十分熟练。“要掌握好节奏,不能一下子刷太多,否则会被识别到。我们一般选择在周末刷,先刷一两百个、第二天三四百,陆陆续续地刷。”一位刷分从业者对毒眸表示。根据操作难度,想看已经被明码标价

相比之下,刷评分则变数较大,定价也要在映后根据观影人数、口碑决定“一般来说,口碑越差的片子收费越贵,价格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一位卖家告诉毒眸,“有的平台反刷分系统比较严,收费贵一点,有的相对好刷一些。”

毒眸以影视从业者的身份与几位卖家联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刷分报价:

几位刷分者给出的刷想看报价区间

想看指数和上映首日评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片,为了拉高上映初期的效果,宣发方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而与动辄千万上亿的高额宣传费用相比,刷分的花费不过九牛一毛、是“物美价廉”的选择。

除了主动刷分,也有不少影片被动为之。“我们曾有一部片子就遭遇同档期对手的恶意刷低分给差评,本来没有必要做刷分这种事,但是被别人黑了后只能反击。”一位发行人员告诉毒眸。

刷分还有用吗?

面对愈演愈凶的刷分行为,猫淘们早已无法坐视不管,相反,他们一直在更新着反作弊系统与水军们博弈。


泛滥的刷分行为

业内人士对毒眸透露,目前淘票票和猫眼两家平台对于用户评分的识别机制类似——大体从打分时间、用户等级、行为异常几个维度识别。假设一部影片零点上映后立刻出现大量高分或者低分,这部分评分将会视作无效;用户账号的等级上,等级较高、评分评价正常的用户评分权重会比较大,而那些刚注册的、或常年给最高分或者最低分的“非正常”账号,其评分会被剔除;如果同一IP地址的大量账号同时评分,也会被反作弊系统识别视作无效。

作为“最难刷”的平台,豆瓣CEO阿北曾在《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中表示,“豆瓣这两年的原则是所有能判断属于非正常评分的一概不算,不分高低贵贱颜色。”而对于非正常评分的判断并不简单,“这确实是持续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事情。但现在门槛已经很高,声称能刷分的基本是在骗人。” 

即使平台建筑了高高的防火墙,水军们也在不断精进技术。针对平台的防范技术,卖家们信誓旦旦地对毒眸承诺,即使不能百分百兑现刷分承诺,但依然能拉高评分

豆瓣门槛再高也没有真正幸免。豆瓣八组曾有一网友发布文章称《无问西东》存在人为刷高分的行为,并附截图指出,电影在白天只增加了800多个评价,但大半夜里评价数却在三小时内暴增4346个,评分也由7.3分涨到7.4分。

《无问西东》被质疑评价数在夜间三小时内暴增4346个,评分由7.3分涨到7.4分

即便如此,刷分的作用已经不可避免的减弱了,对看多了好内容和烂片的观众而言,那些刷来的映前评分已不再能欺骗他们。观众对烂片的判断力提升、容忍度下降,对电影质量越来越挑剔。

一部质量下乘的电影,即使映前分数刷高、将摇摆不定的观众骗进影院,但当观众发现实际内容质量与评分不匹配,高期待与映后观感形成巨大反差,可能会在映后产生大量真实差评。发现被骗了钱的观众用差评构成影片的恶性口碑,反而会迅速扩散,而这种映后差评一旦出现,便很难再扭转。

凡影科技的观众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口碑的力量在放大、影院观众的分享欲在提升:观影后会直接口头分享的比例从64%上升到了88%,发朋友圈以及在各种社交媒介、专业网站上评论的比例也有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在观众如此高的分享欲之下,观众骂声的扩散对电影票房来说无疑是自杀式行为。

不仅刷分的效果在减弱,从业者对刷分的容忍度也在下降。

“对于数据分析人员来说,刷评分是在污染数据。本来好的数据扔到模型里面,可以提前把票房预测模型做好,但是刷分让评分掺了太多的水,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水、不知道影评的真正评分是多少。”上述分析师对毒眸坦言,“这是在污染我的数据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深恶痛绝这种行为的。”

这种来自观众和从业者的容忍度下降,似乎正在市场得到体现。截至发稿,曾在水军群内被指定多城市、多场次购票,被放单员要求“放映后找我拿评语”的电影《大闹西游》,淘票票显示票房仅3780.9万,评论区1.0分、2.0分的差评被点赞至前排。水军们“繁忙”操作的效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大闹西游》评论区

《大闹西游》评论区

但水军群的消息仍然闪烁着。

随着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挑剔,还在继续的刷分游戏也许终将成为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有刷分的钱和心思,不如多想想怎么拍好电影吧。

本文系作者 毒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刷分比如《李茶的姑妈》?

    回复 2018.10.21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