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谷歌、微软员工现在才抗议企业与美国政府的合作?

这些反抗背后,其实是科技公司员工对其产品的使用方式渐渐有了政治觉醒。他们开始向企业要求提供透明度和谈判桌上的发言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今年3月份,谷歌被曝出正参与Maven项目,内容是向国防部提供TensorFlow APIs和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帮助军方识别和检测无人机摄像头中的车辆和其他物体,减轻分析人员的负担。

这一举措遭到美国各界人士的反对,谷歌上千名员工还签署了联名信抗议。

面对舆论压力,谷歌在今年6月表明将在2018年终止与美国国防部的Maven合同,又发表了一份评估AI应用七原则。

近日由于为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提供了云计算和人脸识别技术,间接助力于川普政府拘捕非法移民的微软,也被指责是在利用技术帮政府作恶。

被披露后,微软首先发声明称该公司对特朗普政府拆散移民家庭的政策感到“沮丧”,随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发表公开信,称他对边境孩童与父母分离的惨状感到“震惊”,声明公司支持改变现状。

而在六月上旬被微软收购的GitHub,其社区的成员也站出来要求微软终止与 ICE 的合作,不然他们会将现有的开源项目都转向其他平台。

7月3日消息,《连线》网站撰文指出,科技行业员工为什么要反抗他们的雇主?这些反抗背后,其实是科技公司员工对其产品的使用方式渐渐有了政治觉醒。他们开始向企业要求提供透明度和谈判桌上的发言权。

现将全文推荐如下,由网易科技编译,略经钛媒体编辑:

硅谷在为军方和执法部门制造硬件和软件方面有着悠久而神秘的历史。相比之下,最近一波针对政府合同的员工抗议声浪却短暂、迅速甚至公开化,在一些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司内部响彻企业园区、邮件列表和信息公告板。

这种反抗背后,是一些科技公司的员工对他们打造的产品被使用的方式渐渐有了政治觉醒。

一开始是,谷歌内部是对五角大楼(Pentagon)与公司签订合同利用其人工智能技术感到担忧,而特朗普政府的“零容忍”移民政策则是激化了他们的情绪。现在,这种情绪似乎正在迅速蔓延。

举动不寻常

在6月底的几天内,来自微软、亚马逊和Salesforce的员工公布了请愿书,敦促他们的首席执行官取消或重新审视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移民和海关执法部门以及当地警察局签订的利润丰厚的合同。

员工揭露自家公司的丑事可以说是新鲜事。

从历史上看,科技从业者很少会那样公开发声——不作声是一种文化规范,通常被用来表示对领导层的信任,但实际上是因为一层保密协议和针对泄密的调查的强制所致。

尤其是在谷歌,经理们鼓励内部讨论——员工们也已经融入了这个体系。但今年早些时候,谷歌在Project Maven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争议,该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来解读无人机拍摄的镜头。

当员工觉得高管们在淡化五角大楼合同的规模和范围时,他们采取了其他的策略。包括高级工程师在内的数千人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要求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取消这份合同。一些员工声称因为该合作关系而辞职。

一群工程师拒绝为Maven项目开发必要的安全工具。“我们认为谷歌不应卷入战争。”请愿书写道,并警告皮查伊,公司参与Maven项目,会“不可挽回地损害谷歌的品牌和竞争人才的能力。”

本月早些时候,谷歌表示,明年五角大楼合同到期的时候它将不会续签。

几天后,皮查伊发布了一套道德规范,以管理谷歌对人工智能的使用方式,称谷歌不会开发用于武器的技术,但将继续“与政府和军方在其他的许多领域进行合作”。

这些变化鼓舞了其他公司的员工。一份由7名微软员工发起的请愿书获得了457名签字人,他们要求微软放弃与ICE的合同。

请愿书称:“我们是一场不断壮大的运动的一部分,这一运动由行业内的许多人组成,他们认识到,创造强大技术的人有责任确保他们打造的产品是用于造福,而不是用于伤害。”

两天后,亚马逊员工公布了一封要求停止向执法部门销售公司的面部识别服务的信件;信件有400名签署者。超过650名销售人员希望该公司重新考虑与海关的关系,因为“我们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处于被破坏的危险中。”这些公司在全球各地都雇佣了数以万计的员工,因此很难衡量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多少内部支持。

但抗议活动也得到了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支持,他们就谷歌和微软与政府的合同起草了自己的请愿书。

思想意识的进化

该新形成的运动标志着科技员工思想意识的一种进化;去年,几家公司的员工要求他们的首席执行官退出特朗普总统的咨询委员会,并反对禁止穆斯林国家的游客入境。

但要求一家公司放弃政府合同的收入,则是另一种权衡。

谷歌网站可靠性工程师,以其倡导工作而出名的利兹·方-琼斯(Liz Fong-Jones)指出:“一个是关于政治的,另一个是关于核心业务的,关于这个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弗瑞斯特·布里斯科(Forrest Briscoe)表示,这种影响公司财务利益的反抗在私营公司内部并不常见,但也并非闻所未闻。

他曾研究过内部和外部的企业活动人士。他提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所雇用的环境科学家开始为改变这两家公司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作出努力。

硅谷的招聘口号一直以来都是:与我们一起改变世界。员工们被鼓励将他们的工作生活与他们的社会身份等同起来,许多人深受这些乌托邦理想的影响。

谷歌一名参与抗议Maven项目的资深员工表示:“签字成为科技英雄的人不希望被卷入侵犯人权的事件。”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学教授、工作、劳工和民主研究中心主任纳尔逊·利希滕斯坦(Nelson Lichtenstein)指出,科技工作者可能有更大的自由去挑战他们的雇主,部分因为他们在一个人才需求旺盛的时期拥有非常吃香的技能。“你为什么不会在中国组装电路板的人群中发现这种反抗呢?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伤害。”他说道。

利希滕斯坦将科技工作者与最近几个州的教师为学校寻求更好的资助的行动进行了比较。

他说,“过去几个月教师罢工是为了迫使财政紧缩的州政府重新资助公共教育,这既是政治手段,也是财政手段。”

“这对公共政策和企业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位谷歌员工称科技工作者得益于那些教师罢工的势头。

为何是现在反抗?

但为什么是现在反抗呢?

员工们说,他们的公司发展得如此壮大,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其雇主的政府合同的规模和范围。

这种转变让习惯于控制舆论的公司措手不及。它们极力淡化销售团队仅仅几个月前发布的、吹嘘自己与政府机构签订的合同的博客文章。由于政府机构对移民的严厉对待或者侵犯人们的隐私,这些文章如今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YouTube的政策专家斯蒂芬妮·帕克(Stephanie Parker)表示,这些变化早就在形成。

她说,“从表面上看,从上个月到这个月,员工的态度似乎发生了180度的变化。”

事实上,2016年的总统选举和谷歌内部关于多样性的争论已经唤醒了员工,让他们意识到“我们正在打造的技术、工作场所的问题,那对我们的社区和我们的世界产生的影响之间的联系”。

前谷歌工程师、业内知名的活动家、Patreon现任工程经理埃里卡·乔伊·贝克(Erica Joy Baker)表示,动荡的一个原因是相关项目产生了非常现实的影响。

“现在我们谈论的是关乎很多人生死的决策。”贝克说,“我敢肯定,在谷歌工作过的人都不会想到,‘我要为一家国防承包商工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在这条路上,他们本来可以去那里工作的。”

这些有争议的项目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可以在公共场合将面部识别技术应用到毫无警觉的人身上,到提供计算机服务(这些服务放在几年前会在五角大楼内的机器上运行)。

此外,在每一个案例中,可能都涉及伦理道德方面的考虑。

人工智能公司Clarifai也参与Maven项目,它的首席执行官马特·泽勒(Matt Zeiler)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说,部署这项技术可以挽救生命。

微软政策经理在一次内部在线讨论中告诉员工,公司正在与移民倡导组织接触,这些组织称取消微软的合同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和家庭。

尽管如此,一些员工还是从与五角大楼、移民服务部门的项目以及与ICE合作和采用亚马逊AWS服务的软件公司Palantir上发现了共通的脉络。

参与关闭Maven项目的谷歌资深员工表示:“这不是一个可以分开来说的问题,你不能说,‘实际上我们没有建造监狱,我们只是让他们给监狱更快速地逐条列记发票。’

这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很多人都在问的一个问题。”

就目前而言,这场运动传递的信息并不是要求公司就可接受的政府工作类型确定明确的政策立场,而是要求提供透明度和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位,以便让员工在此类技术的使用方式上拥有发言权。

一些参与抗议活动的科技工作者提到了IBM在二战前为纳粹德国所做的工作。

《IBM和大屠杀》(IBM and the Holocaust)一书的作者埃德温·布莱克(Edwin Black)表示,当前这波异议分子的浪潮对科技行业来说并不常见。

“一年前你甚至不会问我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是一场政治反抗,还是关于技术功能被使用方式的意识反抗?”IBM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与当时在德国开展业务的其他外国公司一样,IBM在德国的运营活动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都受到了纳粹当局的控制。”

员工们意识到这将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他们也对企业措辞严谨的、对媒体友好但含糊其辞的回应持怀疑态度。

在谷歌的新人工智能原则中,皮查伊表示,公司不会追求“目的上违反国际法被普遍接受的准则和人权的技术”。

“那些是谁说的?”但另一名参与Maven抗议的谷歌员工向《连线》质问道,“你要么支持人权,要么不支持。”

【本文来源于网易科技,原标题为:亚马逊谷歌微软员工为何要抗议与美国政府合作,译者:乐邦】

本文系作者 网易科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83
7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