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or使用App?隐私授权时代,用户该如何取舍

当发现不合理的获取隐私请求时,坚决予以拒绝,不要让一时便利变成“噩梦”的伏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如果你打开知乎,一定会看到弹窗询问你是否同意“隐私协议”,若不同意,则无法正常进入App或网页。

此番“不同意就别用”的强势获取用户隐私授权的方式惹怒了不少网友,有人直言:干脆把“不同意”改成“一键卸载”,不用算了。

“隐私”二字在今年持续和大新闻挂钩,从“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到Facebook和美团用户信息泄露,再到李彦宏的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知乎的“隐私政策”……

随着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依赖逐渐加深,信息安全问题逐渐严重后,网友们逐渐开始重视“隐私”的问题。

今年5月1日,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施行,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实务指南,其中指出会接触到用户数据的公司,必须在隐私协议中写明所收集的数据、收集的用途、处理数据涉及到的其他公司。

因此,不仅仅是知乎,以后各大平台都需要向用户提供更为详细“隐私协议”,不少网友认为这只是一个“隐私授权”的开始。

而面对各种“隐私授权”,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隐私”而放弃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呢?

隐私泄露事件频频爆出,外卖用户信息每条不到1毛钱

2018年元旦刚过,一股晒“支付宝年度账单”之风在朋友圈和微博刮起,当不少人还在感叹“我怎么会买了这么多东西”的时候,有律师指出:打开账单的同时,你已经不知不觉中签署了支付宝的“服务协议”,已侵犯到了个人信息安全。

然而,此“协议”和生成的“账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便不同意也能看到“账单,支付宝之所以用小小的一行字把“协议”放在“账单”首页,其目的不言而喻。

紧接着,3月,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剑桥分析公司被指出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在 Facebook 上获得的5000万用户的个人资料数据,来创建档案、并在2016总统大选期间针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宣传,而其中有四分之一就是选民。

“10000条用户信息售价800元,5000条起售,平均每条信息不到1毛钱。”这是媒体4月曝光的某外卖平台的用户信息售价,除了价格触目惊心外,其信息的准确性和“最近三天下单”的时效性都令人感到害怕。

在百度上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历年来全球大型隐私泄露事件盘点,涉及社交、金融、医疗、酒店、电视台甚至是政府和军方信息等各个领域。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包含面越来越广,除了身份和财产信息外,通讯录,网上账号,存储信息,位置信息等都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能泄露的内容越来越多。

若不是信息泄露问题严重,让用户时不时的感觉到自己的隐私信息不再安全,甚至会引发人身伤害和财务损失的话,或许知乎的“隐私协议”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国家标准出台就能保护信息安全? 可能只是更长的协议而已

为了更好地保护国民个人信息安全,2017年12月,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规范》)正式出台,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有不少网友认为,知乎此次弹窗出现的“隐私协议”就和《规范》的施行有关。

《规范》要求数据控制方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转让、共享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说的清清楚楚,需要得到用户的“明示同意”,而这种“明示同意”为的就是能避免支付宝一小行字“默认勾选”的情况。

 “知乎很早就有隐私协议,只不过由于《规范》实施后必须获得用户的明示同意,才专门设置的此次弹窗,征求用户的同意。”知乎用户小A对小娱(ID:ylwanjia)分析道。

同时,《规范》建议将核心功能与附加功能区分,也就是即便点击了“隐私协议”长文本的同意,也并不意味着附加功能同时一并打开,在使用更多功能中,还是需要再次点击同意。

比如说你用的App是聊天工具,同意的仅仅是如通讯录或听筒语音等核心隐私权限,并不能把GPS、摄像头等附加的权限一并打开,如需获取,还需征得用户的二次同意,和如今的微信想在朋友圈发图片需要打开摄像头或图库的权限差不多。

虽说《规范》把很多App获取用户权限的方式都考虑到了,但总体的感觉就是一次次更加明确的把选择权放在用户面前,“隐私协议”越来越繁杂且冗长。

但如果你选择“不同意”,就真的会比别的用户少一些使用权限,或如知乎一般压根用不了,的确和李彦宏所说的“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差不多。

对于知乎此次详尽的“隐私协议”,用户B认为这是一个进步,在他看来,隐私政策写得更加详细,用户的知情权就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赞同知乎该行为的还有小C,她表示“知乎的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太过激进,对于用户而言更需要时间去接纳和理解!相比较而言,知乎这一次的做法,值得赞赏的一面就是用户我给你知情权,选择权交由你!”

跨过侵犯隐私警戒线, 道歉过后一切如旧?

Facebook信息泄露丑闻爆发后,Facebook股价3月19日、20日连续大跌,两日市值蒸发500亿美元。据测算,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两日财富蒸发超80亿美元。

为了进行诚挚的道歉,扎克伯格不惜买下《观察者报》(卫报周日版)、《泰晤士报周日版》、《星期日邮报》、《镜报周日版》、《每日快报周日版》、《星期日电讯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 9 家报纸巨幅广告板块,为泄密事件道歉。

而他的道歉也十分有成效,4月10日Facebook的股价大涨4.5%,一举挽回206亿美元市值。

虽说付出了一定代价,但这已经不是扎克伯格第一次为数据安全问题向大众道歉。据媒体统计,因Facebook涉及侵犯用户隐私问题,扎克伯格已经超过15次对大众进行道歉,太多次真诚的说过“对不起”,每次都称将积极的进行改进。

但是每次道歉之后,用户很快就会忘记Facebook到底侵犯了自己的什么权益,转而继续享受由大数据带来的更精准的互联网服务,而我国情况也基本大同小异。

在对互联网和App的依赖之下,“支付宝年度账单”并不会降低大家对支付宝便捷的付款方式的依赖,也未曾因美团的信息泄露事件而减少点外卖的热枕。

保护隐私or使用App,用户该如何取舍?

“如果你能在这留言,就说明你已经同意了。”在知乎的“如何看待知乎的隐私协议?”一贴中,有用户说道。

“我压根没看协议就点了“同意”,看到你们讨论才发觉严重性,我现在还能取消授权吗?”另一位用户回复。

事实上,不经过思考就选择同意“隐私协议”的人并非少数。

在2016年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提供个人信息以获得更便利的服务享受”时,53%的人选择了“愿意”。这也充分说明,信息共享带来的便利是客观存在的,更多人会为了获取便利而放弃隐私。

同时,仅有20%的参与调研者在发现个人信息遭受侵犯时,采取投诉、举报和报警等积极应对措施;60%参与调研者不知如何维权;将近50%参与调研者认为维权困难;足以证明国民在信息安全方面维权意识薄弱。

不过,在取舍使用App或泄露隐私的问题上,小D表示自己会权衡这款App的重要性,“如果是微信和支付宝这种对我来说是生活必需品的软件,我不会卸载,但是像知乎或今日头条和美团外卖这种可有可无的App,我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隐私问题。”

小E则认为其中还有产品忠实度和相互信任的问题在里面,他对小娱(ID:ylwanjia)表示:“如果我足够喜欢一款App,那我也就足够相信做这款产品的公司不会乱用我的隐私,假使我才新使用了某App不久信息就被泄露,那我怎么会继续使用呢?”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若App或平台无法获取用户的更多信息,则无法提供更加精准且贴心的私人订制服务,《规范》实施后未免会有更加繁杂的“隐私协议”等着你来点“同意”,小娱(ID:ylwanjia)希望大家享受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一定把“保护信息”看得与“享受便利”同等重要。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隐私协议”的内容认真读一读,遇到需要提供很隐私的信息时要多留心,当发现不合理的请求时,坚决予以拒绝,不要让一时便利变成“噩梦”的伏笔。

【钛媒体作者介绍:巩星/娱乐资本论 】

娱乐资本论

1259篇资讯

粉丝

娱乐资本论隶属于界面财联社(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持有新闻牌照,是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会员单位,并与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行业大会展开了长期、深度的合作,致力于独家报道,是泛文娱行业第一媒体。

本文系作者 娱乐资本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84
7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