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观点】作为一门生意,共享单车行业已宣告死亡

作为「生意」已死,作为「棋子」长存。

尘埃落定,美团收购摩拜。

据第一财经报道,4月3日晚9点,摩拜股东大会在北京东三环边上的嘉里中心举行,在2个小时后,最终的投票结果刚刚过法律认定的投票数,摩拜被美团以27亿美金拿下。

至此,传言坐实。

与此同时,在氢媒工场看来,这一消息也意味着共享单车行业「赚取流量→垄断行业→获取利润」商业模式的死亡,以及另一种商业模式,即「赚取流量→服务生态→生态盈利」的新生。

流量入口的看门人,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将迎来巨变

摩拜对于美团最直接的意义,是线下流量。

餐饮是美团各类业务中的重中之重。美团点评此前发布《消费新升级,餐饮新主场:中国餐饮报告》显示,美团、大众点评APP的消费人数比例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均为74%。而这类人群对于消费额的贡献占比也超过七成。

这与共享单车的典型用户画像高度相符。艾瑞数据3月发布的 《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集中在26-35岁之间,占比65%。

 

攫取线下流量,是美团牵手摩拜最直接的原因。此前王兴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团至少吸引了 3.2 亿名用户,大约 90%的用户流量来自其自有 APP。而摩拜所带来的海量线下流量,正是对于线上APP单一流量来源的补充。

然而,对于共享单车行业而言这次收购的意义则更为重大,它将彻底改变共享单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与行业格局。

美团收购摩拜,意味着摩拜与ofo通过合并实现盈利的概率,已无限趋近于0。

原因很容易理解:其一,美团滴滴势不两立,合并的基础就不存在;其二,合并的目的是盈利,但摩拜被收购后资金与盈利困境被大大缓解;其三,摩拜与ofo之于美团和滴滴是各自的「战略要地」(后详述),绝不允许任何重大变故。

进一步推断可以预测:共享单车行业的打法,将由互联网企业惯用的「赚取流量→垄断行业→获取利润」的模式(典型如滴滴),转变为围绕各自背后生态「赚取流量→服务生态→生态盈利」的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单车行业已彻底破产,作为一门生意它已宣告死亡。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自其诞生以来就被不停质疑,这种质疑现在终于有了结果。根据摩拜单车被曝出的财报显示,摩拜去年12月的收入只有1.1亿元,去掉5.65亿销售成本、1.46亿管理支出以及0.8亿减值损失,当月亏损高达6.81亿元。ofo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1月,腾讯科技发文称,ofo账上资金只能撑一个月了,6亿左右;ofo拖欠供应商款项25亿,亏空押金30亿。

两家领先的共享单车企业用结果证明,在共享单车行业,以往设想中仅通过单车租赁获利的模式完全走不通,它只能死去。取而代之的,是被美团滴滴之类的企业收购,开始另一条路:通过单车租赁获取流量,最后在其他业务上盈利,再补贴单车。

共享单车行业破产了,但共享单车企业并没死去,而是完全成为「棋子」——不论是摩拜还是ofo,都将成为各自背后的生态攫取流量的工具、流量入口的看门人。

全球移动数据研究机构猎豹全球智库今年3月发布的《共享单车全球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增至2.27亿,ofo和摩拜占据了共享单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9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预计达到3.06亿。

这2至3亿的较为廉价的线下流量,正是美团与滴滴未来争夺的在各自生态中产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未来摩拜ofo之间的战争,比的不仅是用户数量、单车投放数量、运维成本、盗损率这些浅层指标,还将拼各自与背后生态之间融合、跨界、联动的能力。用贾跃亭的一个词是:「生态化反」的能力。

就像爱奇艺、腾讯视频与优酷之间的竞争,制作成本、节目质量、播放量自然是最直接的竞争指标,但背后「搜索数据+爱奇艺」、「QQ微信+腾讯视频」与「淘宝天猫+优酷」的组队PK,才是胜负关键。

资本市场的新故事,美团与滴滴都为IPO铺了最后一块砖

既然是团战,且看双方阵容。

美团方面,在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中,美团点评构建起新到店事业群、大零售事业群、酒店旅游事业群以及出行事业部四大业务体系,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场景。

美团将摩拜收入麾下后,王兴有了一个新故事:单车将融入四大场景。

要知道交通工具不是「面」,而是「线」,一辆单车既可以骑回家、也能骑到店,更能骑去旅游。事实上,《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结合地铁公交与商圈代步是共享单车用户出行习惯的两大最高频场景。

这无疑将给美团的各业务联动涂上了无孔不入的润滑剂。共享单车能像血液般游走在美团这个有机体的各器官之间。

以美团的主心骨业务餐饮(到店场景)为例,餐饮连锁店可以在店外设置专用停车场,并将摩拜单车用户为对象实施折扣服务。事实上,这很可能即将在日本落地,据日本共同社3月27日的报道,摩拜将在日本与便利店巨头和餐饮连锁店(包括日本麦当劳、星巴克)合作,在店铺设置专用停车场。

另一边,滴滴的新故事早已成型,此前滴滴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对四轮出行方式,包括专车、快车、顺风车、豪华车、小巴车、公交车、代驾、租车的整合。而共享单车作为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作为四轮出行的重要补充,被滴滴整合是必然。可以说,算上ofo、小蓝和青桔单车,滴滴基本完成了对用户出行远项的全面霸屏。

整合三家共享单车进入滴滴出行APP,当然也有保持日活/月活的目的。(艾瑞数据显示,近一年内滴滴出行APP的月独立设备数有小幅提升)但更多的,是覆盖全出行领域的战略意义的考量,即通过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的衔接实现移动出行的全场景、全流程围合。共享单车虽为不赚钱的获客渠道,但可以为其它有较高利润空间的出行服务导流。

双方摆一起结论非常明显:共享单车之于美团,是其生活服务战略布局的最后一滴催化剂;而共享单车之于滴滴,是其出行战略布局的最后一块铺路砖。

共享单车,已成为美团和滴滴未来高估值IPO的新故事中,最后一个元素。

写在最后

美团成功拿下摩拜,对共享单车行业而言是翻天覆地的巨变。

它意味着共享单车独自作为一门生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作为美团的生活服务战略、滴滴的出行战略的,流量入口和组成部分。或者说成为了双方商业故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换而言之,共享单车此后作为「生意」已死,作为「棋子」长存。(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湾流经济评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赚取流量→垄断行业→获取利润」的模式(典型如滴滴),转变为围绕各自背后生态「赚取流量→服务生态→生态盈利」的模式,第二种模式不仅仅将在单车行业奏效,也意味着,至少在难以建立起壁垒服务行业,初创公司长成巨头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都会是巨头商业版图的一个模块。

    回复 2018.04.04 · via pc
  • 还是很棒的,我经常骑共享单车,方便的。

    回复 2018.04.05 · via android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