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创业者和投资人,互金还值得投资吗?

当风口逐渐退去,当监管强势归位,互联网金融行业到了一个亟需复盘和重新规划方向的时刻。

当风口逐渐退去,当监管强势归位,互联网金融行业到了一个亟需复盘和重新规划方向的时刻。

对于投资人来说,互金还值得投资吗?对于创业者而言,互金还是一条充满机会的赛道吗?

在 2017 钛媒体 T-EDGE 年度国际盛典上,钛媒体召集到了投资人与创业者两方的代表,针对互金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保险行业展开了一场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 、盛景嘉成母基金管理合伙人刘昊飞以及量子保联合创始人张文娜、保险极客CEO任彬作为投资者与创业者的两方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

“四问”投资者

1、行业新观察?

王光熙:不仅仅从金融视角观察互金

我觉得这个行业总体来讲,但凡是一些环节、传统因素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者是能够被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改造的,肯定机会就是存在。比如说像过去一些去中间化的问题,包括新的平台上能够通过一些大数据进行风控或者是等等这方面技术上的改造,把其中的一些环节大幅度提升的机会,而不是单纯地从纯金融的角度去观察。

这类想法使我们错过了一些大标的,可能也躲过了一些大坑,因为一些各种各样的政策监管问题的大坑。

刘昊飞: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我们认为现在实际上真正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或者是相对有质量的金融服务的,还是比较少数的企业,企业的规模要很大,银行才给你服务,其实很多被忽略掉的中小企业是离金融服务还很远的。

我们看到通过科技的手段,让金融更加普惠,不管是2B还是2C,大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这个过程里,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快,由于有了互联网的工具之后,这个工具太有效了,把时间缩得很短,把范围扩得很大,所以这里难免鱼龙混杂,就会造成一些可能没有想到或者是不太可控的风险出现,监管不希望出现太多的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处在互相试探和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但是最终我们认为,其实当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解决2B、2C的问题,一定是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的。

所以,我们还是谨慎乐观地看好这个发展前途。

2、to B更适合互金企业突围吗?

王光熙:创业者应更多关注跨行业的机会

过去很多传统的保险业行业,更多是针对用户的场景。但是随着新的业态的发生或者是传统行业里的变革,会产生新的增量的机会,或者是一些存量的并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去转化成更加新型的产品,更精准地满足B端的需求。

我觉得从这点上来讲,可能一些互联网金融创业者要更多关注跨行业的机会,去关注一些新的行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早比如说从有手机开始会会有碎屏险,或者是给B端提供批量型保险的业务。现在随着新的城市交通、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这又是一个大机会,可能既有C端的机会,也会涌现出各种B端的机会。

B端的企业越来越变得智能和互联网化,希望能够在B端解决很多原有的业务环节上的问题,都值得关注。

3、如何挑选互金企业标的?

王王熙:关注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整合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是相关的。比如标签标得好不好,整个画像画得准不准,有很多前端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一些是数据的来源是什么地方,包括你做汽车保险,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IOT等等方式,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这个源数据获取的来源和准确度、手段决定了他从最一开始的底层方面。不是每一家有了数据就能够做好的。

我们从技术角度出发,我们会更多看这些环节他们做得好不好。最后才是这些东西都做完了以后,再说云平台、系统、后端。

现在随着深度学习和相关技术的普及,我觉得团队招募了一定有实力的技术团队基础上,基本上都能做好。但技术与保险专业性相关方面的整合不是每一个团队都能做好的,我们会更加关注这块儿融合得好不好。

刘昊飞:特别看好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

我们特别注重它的核心团队、核心技术、核心能力,尤其是可能要看团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除了直接做跟资金端、资产端相关的,尤其是资产端特别重要,但是跟资金端相关有很多不同的创业类型,包括很多做工具的公司。

总之,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我们特别看好,因为它具有长期、可持续的竞争能力,这个我觉得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点。

4、互金还值得投资吗?

刘昊飞:市场还没有到完全红海

至少在金融领域,可以负责任地说,实际上传统的现有存量的金融服务真的只解决了一小部分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这个工具产生了之后,让以前觉得高不可及的金融方面的服务范围扩大,能够有更多的细分。

所以,在这个领域里,其实现在还没有到完全红海或者是商业模式去打拼和拼效率的时候,如果你有比较强能力,如果你有比较好的客户需求洞察、场景洞察的能力,就有可能找到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在这个之后你要扩张,怎么树立壁垒的问题上,其实你还是要有核心竞争力。

这既是考验创业者的眼光、胆识,也是考验他如果你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路径之后,如何快速搭团队,把你的运营加强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刚开始不久的机会,还有很多可以让大家把握的机会。

“四问”创业者

1、AI如何影响保险?

张文娜:AI提升保险各环节效率

保险的本质其实就是风险管理服务,利用技术、AI来提升我们对整个保险产业链的效率(提高保险公司去进行风险控制、提高投保和理赔的效率)这只是一方面。

我们更多会跳出保险来看保险,因为我们在这里会更多地了解传统保险和互联网保险之间传承和差异,而这个差异会体现在传统保险本身的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包括数据处理的局限性。再一个就是传统保险业在处理风控的时候,大部分采用的是静态风控的技术,基本上是我们按照约定的事件,到最终呈现出来之后,我们进行赔付。

因为AI的存在、技术的发展,我们是有可能进行过程风控的,我们真正会进入到整个事件的风险管理中。

此外,AI提升的效率我们可以从保险的整个环节一部分来看:

在保险的营销环节,怎么能够更好地精准触达到需要的人群。在这里有用户画像精准识别和推送,这个就需要大数据分析和AI设备。

理赔服务中,现在大家已经有慢慢的体验。比如说车险,现在每人都有一个小终端设备,就是手机,通过手机可以及时采集现场的数据,如果不涉及到特别复杂的责任界定,保险公司是可以快速进入到理赔阶段的。其实就是从前端到后端,我们已经看到了AI对保险这边的效率在提升了。

2、如何保证服务效率?

任彬:打通基层数据,观察用户

在我们公司目前为止整体的底层数据是打通的。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做2B服务的,当我服务一个企业的时候,会把所有企业人员的相关信息会提供给我。

在极客+体系里,会让这个员工个人选择,我们会推荐,然后让他在我们推荐的基础上选择。在推荐的基础上,可以允许每个人随意调整他希望的保障额度,这样前端的数据里面我们就能够看到刚才那样一个精准画像的人员,他在保险选择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倾向。

我们目前的数据来源主要是B端用户本身,因为保险服务是一个长期的服务,不是来了买个东西就走了,后续一整年甚至企业长期在我们这儿续期之后每一年用户的数据都会一直在我们的平台上积累。

所以,我们把基层数据打通了之后,其实它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角度,去更完善地去观察或者是理解这个用户,什么样画像的用户、什么样的地域、收入情况、性别情况、工作情况的用户,他的保险选择和他保险选择之后,他的身体情况和赔付情况,反过来和这个保险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长期有效的数据积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当然底层的就是在怎么去整理和筛选数据上,我们也有一个数据团队,把这些数据更好地清洗出来,然后用一个方式去理解它,用学习的方式更好地去观察它。

张文娜:结合场景、服务场景

我们的模式主要是服务各个场景,这个场景其实就跟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和他的社会属性特征是相关的。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产品关于驾校行业。中国目前的驾校我们统计有1万多所,我们为小而分散的驾校提供了很好用的SaaS服务平台,让这些驾校能够通过我们的科技非常方便地把我们的保障方案输送给他们,我们是服务于他们生态中的学员。

学员中有考试不过而造成的补考费用的损失,还有因为连续五次不过而导致的重学费用,以及就是在学车期间,因为是菜鸟水平,经常会撞车、撞人的责任风险,我们是为这样的场景来定制不同的方案。

获取的数据不同于人口学的特征,而是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间段去学。

3、如何从存量市场突围?

张文娜:全新业态在不断发展,新市场会大量涌现

业态的发展是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的,不是我们创新者开发出来的,而是随着创业者或者是新进入这些行业的机构、伙伴,我们通过技术的手段或者是其他的视角来让原来不能被传统保险行业满足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比如说现在不管是O2O还是汽车共享经济,非常短的时间内能聚集海量的数据,当然对保险的诉求要求急速理赔,就是便捷投保和优质服务,但是这个对传统的保险公司而言就是存在着一种挑战。

全新业态的发展。比如说随着这几年医疗美容市场的发展,我们会看到这个市场上涌现出来大量风险的诉求,因为大家对求美的效果、风险致死、致残的事件还是时而报道的,但是传统保险行业是把美容业除外的。

4、行业壁垒在哪儿?

任彬:提高整体流程的效率是真正壁垒

保险的行业壁垒一定是你是不是能更理解你的用户、你是不是能让整体流程的效率做得更好。

我为什么做了整套的SaaS来提高HR的操作、用户的理赔?我们目前是市场上最快的,我们承诺客户的理赔周期,他拍照上传的理赔周期最长不超过五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的。核心还是通过你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整体的效率,从风控到产品,到服务,到理赔。

如果你能更理解你的用户,如果你能够提高整体的效率,其实你会产生真正的壁垒。

张文娜:对保险对风险的深入理解和对数据深度地挖掘是壁垒,但最大的壁垒是自己

我觉得对保险以及对风险深入地理解和对数据深度地挖掘,包括足够快速度,这是我们的壁垒。

但是我也同时想说,没有不可复制的模式或者是能力,最大的壁垒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最好的壁垒就是能够自我不断地突破。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44
13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