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的喧嚣后,是运营商面向微信的全面开放与合作

腾讯所做的,只是一个在商言商的故事,却从客观上推动了中移动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步伐,并让垄断企业为忽视市场需求而付出了代价,但愿所有的垄断企业都能记住这个教训。

运营商要对腾讯微信收费的事情已经闹了一段时间,从舆论角度来看,腾讯虽然在这场风暴中没见有什么明显动作,却是最大获益者。中移动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舆论煎熬,已有些骑虎难下。好在腾讯抓住机会,提出要与运营商配合共同解决微信对运营商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问题,表现出解决问题的积极姿态。只是,对微信收费的议题已被有效忽略,离腾讯越来越远了。

所谓信令,通俗来说指的并非带宽,而是终端与网络之间的一种消息传递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辨别数据的去向,是否收费,收多少等。例如拨打一次电话,结束时会自动记录打了多久,资费多少,运营商与网外的结算等,中移动现有的2.5G网络应付语音和短信通话毫无问题。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产品是要给移动信令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的,例如微信,如果你关注了50个公众账号,每人每天给你发一条消息,仅通知你的那几下跳动,对中移动的2.5G网络来说这个消耗量就会非常庞大。

中移动之所以酝酿要向腾讯收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微信占用中移动大量信令资源,给后者系统造成沉重负荷。不仅如此,由于大部分骨干网都在联通和电信手里,中移动还得为这些信令资源消耗向电信和联通付钱。问题是,当中移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腾讯并不否认微信对信令资源占得多了些,却并不愿意为此改进,更不愿意为此付钱,这才有了后来的微信收费风波。

在占尽舆论优势的情况下,腾讯能够主动提出和解,是明智之举。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真的是鱼水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打归打闹归闹,最终还是得坐下来一起解决问题。想起15年前被欺负死而折戟沉沙的瀛海威,再看看今日之腾讯,真的让人感慨万千。15年来中国的业态和生态都有非常大的变化,互联网企业从对运营商摇尾乞怜,到镇定自若,再到昂首挺胸直至平起平坐,如电光火石一般,让人反应不过来。

从腾讯这个角度来说,开发出创新型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当然是必须的,你网络受得了受不了,本不该是腾讯该管的事情。但现实情况是,还是无法与国外比高低啊,还是要考虑现实的国情和营商环境啊。虽然信令资源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将现有2.5G网络淘汰掉,全都用上3G,这也就不是个问题了,但问题那个0.5不是还没填上么?3G还是有钱人用的东西,大多数人还是在用2.5G

中移动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够,现有网络设施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这在之前不是没有人提过的,但并没有相应动作。像中移动这样的企业,应该是先于市场需求先知先觉地完善基础设施,而不是让市场需求推着走。当然,有理由相信中移动不掌握重大投资的决策权,虽然赚的钱多,大头却不是他们的,所以网络基础设施没办法先知先觉地完善,只能是哪儿漏补哪儿,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在现实情况的倒逼之下,中移动想用收费来解决问题,这只是个构思,还没有变为事实,因此不好定罪。而腾讯不想让这个事情变为事实,于是展开了反扑。目前为止反扑的效果倒还不错,移动也有些软了,局面只好僵在那里。

但是,问题终归还是要解决的,微信确实给中移动网络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中移动也确实在一时半会儿无法靠自身解决这个问题,基础设施投入不光是钱,还要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即时通讯类爆发式发展,中移动网络总不能撑不住,影响语音通讯业务吧。腾讯深知,即便腾讯在博弈中占了上风,问题也还是要解决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式仍是合作。腾讯在民意的支持下,话语权大增,此时抛出橄榄球,恰逢其时。

腾讯和中移动,都要维护自己的企业利益,真实的情况是,很有可能中移动在一开始就提出了高昂的收费标准,让腾讯难以接受。在将该消息抛给公众之后,公众出于对垄断企业的厌恶和对此事件的误读,中移动很快就被舆论风暴打击得一蹶不振。而腾讯在获得舆论同情与支持的情况下,抛出在技术上合理的,不涉及财务的解决方案,既给中移动解决了问题,又使得自己免于被收费,真可谓是现代商业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腾讯所做的,只是一个在商言商的故事,却从客观上推动了中移动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步伐,并让垄断企业为忽视市场需求而付出了代价,但愿所有的垄断企业都能记住这个教训。这种从商业和市场行为层面推动行业整体进步与发展的手段,比面对垄断企业时大声疾呼和捶胸顿足,要有效多了。

本文系作者 葛甲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6
2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