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对话唐宁:理财市场已发生巨变,智能投顾挑战的是传统理财逻辑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底层资产质量的提高,监管规范的完善,因此唐宁表示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非常看好”,入局智能投顾正是相应的行动。

作为Fintech领域的明星产品,智能投顾从去年开始在业内走红。从华尔街投行到国内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纷纷给自己贴上“智能投顾”的时髦标签。

对于这一轮智能投顾的热潮钛媒体曾有若干深入讨论。总体而言,一方面智能投顾具备着低成本、低门槛的优势,另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中产人群有着旺盛的理财需求,许多人因此将它视之为金融科技行业的新风口。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智能投顾在进入中国以来却一直因为种种原因而显得“水土不服”。

如果仅从收益率来看,智能投顾在这一年来的表现似乎并不算出众。拿“摩羯智投”为例,按照金融界《中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月报》显示的数据,这款招商银行旗下的智能投顾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98%——这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并不大。

那么,智能投顾究竟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先入局者收获了哪些得失心得?对此,钛媒体编辑采访了宜信创始人、CEO唐宁以及投米RA(宜信旗下的智能投顾平台)负责人兼首席投资官王福星。

唐宁表示,“中国投资者很多都是在靠小道消息,一会这折腾,一会那折腾,市场不踏实,投资者也很不踏实。”

在他看来,对于智能投顾行业而言,市场与投资者双方的“不踏实”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美之间在智能投顾方面最大的差距,并不在技术,而在于资产配置理念的缺失。

谁在购买智能投顾?

在西方金融市场始终存在着“十万美元困境”,即个人可投资资产在十万美元左右的中产阶级,只能通过自己研究的方式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同时由于一些理财产品有较高的投资资金门槛,这些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也相对有限。

而调查显示,在中国也存在这样的理财困境,个人投资规模在50万人民币左右时,很难获得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

智能投顾瞄准的正是这一人群。王福星向钛媒体展示了的投米RA的用户画像,并同P2P投资人群进行了多维度的对比:

首先,投米RA用户中,35-50岁占比58.97%,而P2P用户中,78.5%为35岁以下人群;

其次,从可投资额的角度来看,投米RA用户的平均可投资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而P2P的平均可投资金额为人民币20万元到50万元;

此外,投米RA的用户87.4%都有过投资股票和基金等较复杂的金融产品的经验,而P2P的客户中这一比例仅为34.7%。

总而言之,与P2P用户相比,智能投顾产品的用户相对更为年长,投资额更大,投资经验更为丰富,这是一群已有财富积累、更为理性的投资者。而他们,正是中国的新中产人群。

有多组数据预测,中国的新中产人群正在茁壮成长。

《经济学人》称,高收入人群比例将从2015年的2.6%上升到2030年的14.5%,约2亿人口将迈入年薪2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招商银行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165万亿元,私人财富市场规模10年内增长了5倍。

“刚性兑付的机会一去不复返了”

市场潜力巨大但为何始终不瘟不火,在唐宁看来,关键原因在于智能投顾背后的资产配置理论与传统的理财逻辑差异巨大。

传统的理财逻辑追求某个具体的理财机会或者理财产品,但资产配置理论强调的是长期投资、分散风险,这些理念尚缺乏投资者的认知和认可。

以A股为例,投机炒短线是多数投资者的首选。根据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发布A股体检报告,散户贡献了约85%的交易量,A股换手率奇高,投机氛围浓厚。13-16年散的户换手率分别为868%、1138%、2410%、1157%。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成熟市场上最活跃的股市,年换手率也不过242%。

另一个市场背景是,唐宁认为整体理财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动——从固定收益类转向权益类投资,但投资者对这一转变极不适应,“过去很多固收投资能够得到两位数的回报,甚至所谓的刚性兑付的机会也一去不复返了。”

权益类投资或许是未来的投资趋势,但它与资产配置理念遇到的尴尬境地类似——投资者需要理解和接受风险、波动。由此,唐宁认为,对于智能投顾行业来说,投资者教育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有一个真正认同践行资产配置理念的用户,比八九个热热闹闹的用户有用得多。”

王福星也坦言,做投米RA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获客,如何让客户接受你,如何能够接受长期投资的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智能投顾做好人民币资产配置是一大挑战

从市场来看,大部分智能投顾都是先做国内市场,再打国际市场。但是宜信的打法却先做美元资产配置,再做人民币资产配置。

相对于美国等更加成熟的市场,国内市场资产类别的相对有限,而且市场不像海外市场那么有效。有智能投顾行业的创业者告诉钛媒体,如果照搬国外的交易策略、市场风险判断,放在国内市场很容易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向钛媒体表示,美国的智能投顾涉及的资产端主要是标准化的资产,二级市场的资产,都是以证券咨询顾问为核心的。而中国目前很多智能投顾主要的投资资产是非标资产,这既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时又是很大的机遇。

投米RA CTO胡金辉也坦言,从资产方面看,中国缺少可以量化的资产,如何结合现有的量化资产,以及非标准化的资产纳入到智能投顾,这是一个挑战。

不过,唐宁认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底层资产质量的提高,监管规范的完善,因此对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非常看好”,入局智能投顾正是相应的行动。

“中国有很多创新事物出现问题,并不是创新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市场容易出现这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自己把自己搞坏的情况。再去让它恢复健康的高速成长,反而需要花更大的时间。”在唐宁看来,智能投顾很可能也有类似的风险。(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蔡鹏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