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下一个挑战百度的机会

搜索市场会不会在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发生,那么目前的百度搜索和其后面的追赶者,以及那些此刻还暂未进入搜索市场者,谁最有可能在未来胜出?

搜索,这是互联网江湖中稍显冷门的一个领域。

“稍显冷门”的其中一个注脚是,成立17年的百度,已称霸中文搜索市场太久,纵使想要追赶者众多,但迫于搜索业务模式的变化不大,在传统积累面前,太多人只能望洋兴叹。

但另一方面,被拦在千亿美元市值的门槛之外,在BAT三强中有些掉队的百度,一面要紧绷神经,盯紧那些存在信任危机的业务,一面也确实还要应对搜索市场上可能存在的竞争。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想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搜索市场会不会在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且这种变化将伴随搜索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的巨变。如果这种变化发生,那么目前的百度搜索和其后面的追赶者,以及那些此刻还暂未进入搜索市场者,谁最有可能在未来胜出,什么又会成为左右胜利的关键?

其实,搜索市场的鼎立格局已经发生过数次明显的变化。通过回溯这些变化,对比搜索各方的竞争策略,也许就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察觉搜索市场变化的规律,进而推出那个最值得下注的方向。

内容、浏览器和搜索

谈及中国市场搜索行业内的争夺,不能不提这三个搜索平台:百度,360和搜狗。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7月发布《2015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百度搜索在搜索引擎用户中的渗透率为93.1%,其次是360搜索和搜狗搜索,渗透率分别为37.0%和35.8%。

百度搜索的发展之路人们最为熟悉。依靠最早进入,提前布局的优势,百度在信息整合、内容分发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实力。而且,搜索技术的积累有着明显的马太效应,这就像是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一个优异的模型会产出一堆优异的学习数据,一堆优异的学习数据又会有助于得到一个优异的模型;百度在过往几年间遭遇了数次影响巨大的公关事件,但这不是今天要谈的重点。由于搜索市场仍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传统搜索的优势并不会迅速减退。

360搜索,现在叫“好搜”,曾在两年时间内,拿到了搜索市场份额的30%。360算得上最早在杀毒软件行业提出免费模式的公司,这为360在安全领域获得霸主地位的同时,也让360拥有了不可小觑的巨大的终端装机量。通过装机量作为基础,360开始以安全产品的安装来覆盖浏览器的安装。

浏览器是PC时代的应用商店,360浏览器的崛起,不但让360搜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还间接推动了网址导航业务的扩张。

网址导航,本就可以算作是搜索的一个分支项,360在用户端的强势渗透,让网址导航业务静悄悄地超过了被百度收购的老牌网址导航站点hao123。

2017年1月,艾瑞发布了艾瑞PC指数,数据显示在PC端的网站中,360搜索以6689万的日均覆盖人数超越阿里系的淘宝,进了前三,成为国人最常访问的前三名网站之一。

而搜狗搜索与360稍有差异,搜狗是先有搜狗搜索,再有搜狗浏览器。搜狗搜索在2004年被搜狗东家搜狐推出,成为全球首个“第三代互动式中文搜索引擎”,在搜索行业有9年的丰富经验,以技术为根基的发展战略,为浏览器的内容分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按王小川的话说,技术人员比例为82%的搜狗,拥有独到的技术驱动力,这是“用非百度的方式挑战百度”。

一个能与王小川的话形成相互佐证的事实是,在搜狗浏览器之外,腾讯旗下的QQ浏览器也内置了搜狗搜索——

作为搜狗靠山的腾讯,旗下内容业务的布局发展都要依赖于搜索工具的分发,搜狗接过这个需求,等于拥有了取之不竭的流量。

百度、360、搜狗,三者曾长时间保持着搜索市场业务的前三甲地位,以上的简单回顾,告诉了我们什么?

浓缩来看,百度搜索依靠的是PC时代对互联网入口的占据——在过去,搜索引擎就是互联网的桌面,但百度最早期的优势,正在逐步被蚕食。

360搜索依靠的是所谓“三级火箭”战略——用免费模式从软件安装上获取终端用户,再由终端用户助推浏览器产品,最后依靠浏览器产品来关联带动自己的搜索业务。

搜狗搜索有强技术基因,借浏览器的内置模式,将自己的发展依附上了腾讯系的内容生态——不管是数千万的微信号内容源还是面向全网分发的企鹅号资源,都为搜狗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另一方面,内容源为浏览器提供了粘性支撑,使得搜狗搜索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我们按此思路再去理解这几年浏览器业务上的排名变化时,更容易明白这背后的逻辑。

过去两年,QQ浏览器已经实现了对UC浏览器的反超,其总装机量达到3.37亿台;而UC浏览器则份额下滑,装机量落后前者5000万台,这背后的原因正在于内容。

伴随QQ浏览器份额上升的,是微信用户量的不断提升和旗下内容业务的蓬勃发展。腾讯大文娱板块下的直播、文学、视频业务,和微信沉淀的精华内容,支撑起了这3.37亿用户的需要。

所以,为什么阿里旗下的大鱼号开始大力补贴?为什么360也开始做起了自媒体平台(北京时间)?为什么李彦宏开始说百度“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

归根结底,移动搜索时代,手机浏览器成了各方新的抢夺高地,而浏览器的窗口作用,当前要依赖于内容源的持续贡献。

当阿里系在内容领域进行大投入之时,UC推出的神马搜索也在移动端挤入了前三名的位置,除去产品功能差异之外,你还能体会到的,是内容、浏览器和搜索三者传递的价值所在。

搜索的未来是什么?

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搜索业务在当前情况下对内容的依赖,会持续多久,这种依赖有没有可能发生转移?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想想内容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

在最早期,搜索业务部分依赖于网址导航服务,所以收购hao123的百度是在巩固其霸主地位;而这几年,文字自媒体、短视频、直播依次成为座上宾,内容信息流方才成为搜索业务的重心。否则,为何聪明的百度之前没提内容的巨大价值?

从前,智能手机刚面世时,手机浏览器还只是工具性的产品,打开来都要输入百度,或者进入网址导航页,再寻求所需内容。后来,浏览器依靠此粘性,布局自身搜索业务的同时,开始在浏览器首页推荐网页游戏和新闻。

于是,搜索业务逐渐开始去百度中心化,大家发现产品发展中靠内容是可以留住用户的,而只要留住了用户,反哺自身搜索也就有了更充分的底气。也正因此,除了以上谈到的三强之外,UC浏览器在被阿里收购后,也开始重点打造旗下的神马搜索。

所以,如今诸强对内容的押注,是期望在内容生态本身火热的趋势下,进一步从侧面抢占到更多的搜索市场份额。即便是对于那些刚杀入搜索市场不久的新兵,似乎也看到了借内容发力的机会。

但是,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关键点,是浏览器。有内容也得有容器来盛装,搜索业务对内容的依赖,在当前更多的表现在浏览器的份额之争上;今日头条的内容广度,也不构成其现在就进军搜索的理由,是由于浏览器业务本不是之前就有的布局方向。

有趣的是,张一鸣似乎为我们打开了畅想的可能。在去年今日头条的年会上,张一鸣把成立四年的今日头条与世界级科技公司做了做对比——公司只成立四年时,谷歌还没有YouTube和Android,腾讯还没有做游戏也未拥有微信,阿里更没有天猫和阿里金服。

再过四年,今日头条走向何方远未可知,但如若当初今日头条就布局了浏览器战略,如今浏览器里的信息流就会成为头条的独创,如今的搜索市场自然也会是另一番格局。

能与今日头条的旁白形成相互呼应的,是张一鸣在2016年举行的年会上说过的一句略带吐槽但意味非常的话:

“2016年初今日头条日活跃用户达到4000万,而最让我看重的是,中国整个浏览器行业都被头条带'弯'了。”

其言下所指,自然是浏览器做内容分发,玩起的信息流模式。

当然,撇开企业决策的复杂因素去谈如果,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它具有借鉴意义——如果搜索业务能够借助内容而得到发展,那么在下一个风口来临时,如果能提前押注,将极有可能改写搜索的市场划分。

问题在于,这个风口是否还是依赖于浏览器,这个风口是否还是归属于内容?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一切形态终究走向内容,重要的是,风口归属于哪一类内容形式。从文字,到视频,再到直播,内容越来越丰富是常态,为用户提供更具“亲临感”的体验也是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越是丰富逼真的内容,越是能在单位时间富集更多信息,就越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

其实这个风口大家也在做了。从2015年、16年火热的VR、AR概念开始,虚拟现实就已经被看作是内容消费的下一代版本。那么,虚拟现实内容与搜索,是不是像信息流内容与搜索一样,存在以浏览器为中介的联接关系呢?

我心中的答案是这样:虚拟现实内容比之前任何一种内容,都展现出更多的对信息搜索的需要,而也正因为这种强需要,浏览器这样的中介媒质,不再成为必须。或者说,它不再是左右搜索份额的关键。

要解释这个答案,首先需要论证清楚为什么虚拟内容对搜索有着强需求。

在PC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组织形式是扁平的,更确切地说,网络信息的呈现形式,就是以网页作为载体的图文内容。所以,谁对于搜索引擎而言,都是需要爬取的无差别内容,做搜索引擎只拼技术和时间。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更便捷的操作场景,和碎片化的内容组织形式,让垂直类的应用从繁杂的网页中被剥离出来(所以应用商城成为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新的奇兵),这些垂直应用完成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扁平的信息组织形态开始有了改变,内容网络里有了起起伏伏的山峰。

在这个时点上,新闻、游戏和社交,成为应用层级的突出代表,他们瓜分了一部分传统搜索引擎的份额,这些份额一部分被打包封装进了App中(比如做菜不再需要到搜索引擎上搜索,只需要打开相应的美食App搜索),一部分将其搜索需要让渡给了应用商城。百度当初斥资19亿拿下360也想拿下的91助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如今的虚拟现实正在沿袭此趋势,让内容更加立体而不是扁平。如果说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是让内容有了山峰的起伏,那么如今的虚拟现实将彻底还原内容本身的棱角和形状。

虚拟现实四字的关键并不是“虚拟”,而是“现实”。“现实”意味着对真实世界的复刻还原。在逼近“亲临感”的路上,内容先是从电脑屏幕的文字,变成手机屏幕的图片,又从二维的图文形态,变成三维的短视频、直播。

显然的是,内容在遵循还原现实感的“在场”体验,而虚拟现实正是此规律的契合者;视频和直播的“伪三维”还原,仍然建立于终端屏幕之上,隔绝开了用户自身的内容形式,如果说还有更“贴近”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方案一定是虚拟现实。

以上解释了为什么虚拟现实是更终极的内容展现形态。接着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种内容形态之下,搜索的需求为什么变得更强了。

几年前,谷歌曾有意收购一家名为“Baarzo”的网站,Baarzo只所以能够吸引谷歌的注意力,凭借的是对新内容搜索的技术眼光。这里的新内容,指的是非以往针对图文平面的分词处理技术,而是对视频内容本身的影像搜索。

如今,视频内容识别处理技术,早已经是工业安防、电商行业的武器配置——通过对关键帧的抓取,识别视频中的人脸;通过视频图像分析,实现“边看边买”。这便是市场对视频内容这种内容封装体的再度拆解,不管是商业交易,还是单纯想要对信息分别,它都在证明这样一件事:

人总是厌恶不确定性,视频对图文信息的立体包裹,让内容源有了一定的纵向深度,站在提升效率的角度让不确定变成确定,是我们自始而终的需求。

虚拟现实内容的场景化,是对内容信息的革命性改写和再定义,复刻了类真实世界的场景,存在着多维度的动态内容,它要更复杂、更不确定。

你可能会问,视频搜索领域为什么没有出现一家大体量的科技公司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视频内容的搜索,本质上是图像分析技术,而单个视频的长度是固定的,分析识别的容量看得到上限;第二,视频内容的搜索需求有约定的范围,它更多基于对确定范围的视频进行内容确认——想象一下在自己电脑里搜索那部出现过“法拉利跑车”的电影。这让大平台反而不及民用级的C端工具,凡是能做图像识别的,都有机会分到一杯热羹。

当拿这些条件来对照着审视虚拟现实内容,束缚将不复存在。对于虚拟现实内容来讲,因为有人的因素参与到场景之中,信息内容的产生成了一个无限的随机事件;其次,虚拟现实内容平台有着更强烈和高频的游戏化,娱乐化属性,人们需要通过搜索来引导自己在大范围的内容海洋中穿游。

如果说之前视频内容平台是在传统文字类索引基础之上的一次量变,那么虚拟现实内容就是一次在内容上彻底的质变。

内容,场景和搜索

我朋友告诉我说,从前他在街上买报,PC时代他到新闻网站看报,移动互联网时代他到今日头条读报,前些日子他又到喜马拉雅和得到去听报,和他聊时,他略带认真的口吻说,是不是之后要到虚拟现实中去感受报纸?

我认为是的。虚拟现实为用户提供了这个重新回到现实体验的机会,所不同的是,你甚至不用去报刊前免费获取报纸,而是直接让新闻重复上演。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有人正在这么做。在《纽约时报》旗下的NYT VR的虚拟现实平台,这家媒体做了一个非凡的尝试:将用户放置在一个虚拟场景中,通过近距离感受新闻的主角、新闻的场景、新闻的情节,让人能够全方位融入新闻的现场。

在这种内容形式下,虚拟世界本身构成了一个大的信息集合,里面有哪些场景,这些场景可以上演哪一类信息(是看新闻还是玩游戏或者是购物),都需要加以分别,要分别就有对搜索的需要;其次,自由场景中的用户行为,会存在和真实世界一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时候外出购物,什么时候去异地旅游,都是可以被引导和影响的决策行为,三维世界中的搜索能够提供类似交通工具的转移场景功能,也可以为虚拟内容场景内的信息组织,提供效率筛选的工具。

也就是说,与早期搜索市场的竞争发生于浏览器这个内容展示窗所不同,内容的信息流从浏览器中被移出,其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内容搭建的场景。换一句不抽象的话——让用户以阅读形式感知信息的方式,将变成以信息为场景,置用户于场景中感受的全新方式。

这也就解释了前文中我所说的,虚拟信息的内容需求,不再需要介质和中间件的问题。

虽然,受限于目前虚拟现实领域产品场景内容的有限程度,搜索还未能成为那支助其缚住苍龙的长缨枪,但是,随着产品场景内容构建的完善丰盈和虚拟现实产品在平台内的互联互通,搜索的价值将越来越凸显。

扎克伯格,在大手笔收购Oculus VR时,曾对疑惑不解的媒体说过这样一句话:

“Oculus真的是一个新型的交流平台。通过感受真正的存在感,你将与生活中的朋友分享无限的空间和体验。”

统领社交巨头的扎克伯格,将Oculus看作了新型的社交空间,而空间便是场景,它说明虚拟现实内容相较于过去的类RPG3D游戏存在着更鲜明的变革——

虚拟现实能将人们置于任何一个基于真实社会还原的生活场景下,从而激发用户的更高的参与情感和探索欲望。除去VR在窄口径定义中的“游戏”产品,当VR行业往互动性更高的策略上去走时,必定会因为内容本身的可触碰,展现出更复杂的内容深度。

和搜索引擎算法中广度优先或深度优先的策略类似,虚拟空间中的内容信息,是对真实世界某项真实产品的透视展现。想象一下,一件衣服的信息维度,衣服面料、衣服品牌logo、因为可交互,都会存在大量的在虚拟现实场景之中的信息展示需求,这就为搜索提供了即时的可能。

还需要关注的是,因为虚拟现实平台能够承载线上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彼此联系,那么,任何一次场景之下的对信息的搜索,都可能伴随空间中某个内在事件的响应,进而得到体验效率的提升。

举个例子,基于搜索需求的精准匹配,百度推出过强调个性化推荐、所见即所得的百度直达号,作为对搜索业务一次有力的探索。和直达号类似的是,虚拟现实平台完全能够承载面向B端的信息展示需求和面向C端的信息获取需求;和直达号不同的是,直达号是基于移动搜索时代的产品,而信息即场景的玩法,在双方需求撮合上,拥有着更直接便捷的优势。

信息流朝着信息场景的过渡,为搜索提供了再次起飞的风向。

写在后面

前面说过,内容平台的王者们,错失了当初借浏览器分发内容,进而切入搜索的最好机会,如今有一个新的搜索窗口摆在人们的眼前,它是不是可能成就那个未来的巨头呢?

这里,有必要插一句。就在4月24日,微信宣布了一项极为重要又极为低调的组织架构调整,正式设立微信搜索应用部。这个站在社交场景下,承接海量内容源分发需求而诞生的搜索布局战略,不正好印证了内容必然催生搜索业务的事实吗?

当然,如果微信更早走通这一点,也许百度将比今日还要显得危险。

也许你又会问,除了虚拟现实,还有没有其他搜索能够抢占的方向?答案是有些模糊的,因为,尽管搜索的诸强们也在布局更多的前沿形态,但彼此的重点仍然存在差别——以360搜索为例,周鸿祎看重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语音引擎,2016年,360搜索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并已经将其语音引擎开发应用在了自己家的机器人上。

所以,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什么还没有搜索公司能够进军虚拟现实领域。一是因为虚拟现实存在不低的技术门槛,如果不是虚拟现实的开发方,很难有大量的存续内容做基础,这和内容平台只管坐享用户生产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第二,搜索市场中的各方,都有着从自身角度看过去值得押注的区域,没有太多从外围思考搜索变革的激励。

这样看来,是否具备搜索的基因不再重要,既然现有的内容流量能够支撑微信发展搜索业务的野心,那么,在虚拟现实的场景内容里,为什么就不会诞生一颗未来搜索的新星?

当我望着自己的手机时,总会去想十年前的那些日夜——iPhone在十年前发布,少有人笃信苹果即将掀起一场电子产品的革命;也是十年前,谷歌对外发布安卓系统,在塞班暂时统治的江湖中,也少有人相信如今安卓手机带来的智能机革命。而其它胸怀远大的科技公司们,也多半起步不久,都还在进行那些在当时看上去疯狂的尝试。

所以,虽然那些虚拟现实设备的软硬件技术瓶颈,可能仍要持续阻隔我们五年甚至十年的尝试与变革,但我们都应该对虚拟现实搜索时代来临的那一天,充满期待和信心。(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奉政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刚才微信收到易观的推送,在2017年第1季度,在未含渠道收入的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市场收入份额中,百度占到79.58%,谷歌中国为10.74%,搜狗为5.95%,其他为3.73%。可以看到,商业吸引力明显的搜索市场,当前还是守着二八分割线

    回复 2017.05.02 · via iphone
  • 浏览器策略确实是一个中间传输的作用

    回复 2017.05.05 · via android
  • 文中中间部分提到的视频搜索,当然现在还没有巨头,但视频内容领域已经有一家强者,虽然现在看似还是初创。这家公司就是上海的video++

    回复 2017.05.10 · via iphone
208
3
177

扫描下载App